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741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docx

《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docx

语文学期第一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讲评

电子备课第一单元教案(单元备课)

学科:

语文年级:

六主备人:

李俊执教人:

李俊

单元

课题

第一组人生感悟

教学

内容

分析

本单元围绕“人生感悟”选编的5篇课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文言文两则》通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达了学习应该专心致志和看待事物可以有不同角度的道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意识。

林清玄的散文《桃花心木》通过作者与种树人的交谈,借物喻人,说明人的成长应经受生活的考验,学会独立自主。

赵丽宏的散文《顶碗少年》,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蕴含着“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哲理。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手指》更是以风趣幽默的语言,描写了五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团结有力量”的道理。

“回顾·拓展”包括“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三个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

目标

设计

1、引导学生读书和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到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在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

准备

1、课前搜集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件。

教法

学法

设计

由于学生对人生的哲理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教学本组教材时,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领悟文中蕴涵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为在“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单元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课文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高年级的“读”重点是默读,是有一定速度的,要继续训练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大意的默读。

朗读要讲究层次和实效。

不是所有的文章、所有的段落都适合朗读,选取值得积累和体验的段落朗读。

“讲”主要是方法的引导和渗透,要讲得法,要导在关键处,疑难处。

要设计好关键性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思维训练,能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又可以给学生提供较大的自主学习和发展的空间。

课时

安排

总13~15课时

精读课文6~7课时

略读课文2~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习作3课时

“回顾·拓展”1~2课时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李俊第1课时,总第3课时

语文

年级

主备人

单位

中心小学

拟授课时间

下学期第周

姓名

李俊

课题

2、匆匆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等方法。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

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也曾在他的文章中表达了这样的感叹,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时间的匆匆。

板书课题。

把课文读正确

读准词语:

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涔涔、潸潸、遮挽。

 

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写,可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语言把它描写得如此生动,活泼呢?

(作者用了排比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匆匆而过;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就溜走了

 

反思拓展,不再“头涔涔而泪潸潸”

1、时光就是这样稍纵即逝,在我们的叹息中闪过去了。

读到这里,我真有一种坐不住了的感觉,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以前浪费时间,惭愧!

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的……)

2、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

我们合作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

难点

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

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

2、对比导入:

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这样的感叹的,愿意吗?

3、了解作者:

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播放课件2)

4、揭题审题:

揭题——匆匆。

“匆匆”是什么意思?

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文章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播放课件3):

    

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

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

   

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

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

文中“匆匆”指的什么?

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5、交流感受:

“我喜欢——,因为——。

”“我的问题是——。

”(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

课后练习:

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检复:

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

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

   

2、导入:

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

    

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播放课件5)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1、学生交流。

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

你想怎么读?

   

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播放课件6):

说:

“我觉得——”

  读:

(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

  算:

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

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

(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播放课件7):

  说:

“我觉得——”

  读。

(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

  写:

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

(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播放课件8)

  四、精读第四自然段:

  1、过渡: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

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

体会到了什么?

   读。

(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

  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

体会到了什么?

    读。

(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

  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5、扩展,读梁实秋《时间就是生命》,加深领悟。

(播放课件8)

  6、由此,你懂得了什么,能不能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

  五、欣赏阅读:

  1、介绍:

《匆匆》一文充分反映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风格,他总是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善于进行精确、慎密的观察,然后细腻和深入地描写。

以后,我们还会接触到他的《背影》、《荷塘月色》等。

  2、欣赏:

老师把他的《春》给大家欣赏。

  六、作业:

  1、出示借班上课的馈赠礼物——《“时间”集锦》。

  2、提出要求:

借每生阅读一天,可摘录自己喜欢的,亦可批注,由课代表回收保存。

等老师下次回访时,告诉老师,过去的日子你是怎么珍惜的。

板书设计

洗手时……

            吃饭时…

            默默时……   只有徘徊

匆匆(无奈、追寻)

            遮挽时……   只有匆匆

            躺在床上时……

教后反思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文章在表达上与现代文章有所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文中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而且大多数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适合朗读,因而在教学设计时,我采用让学生自读自悟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有目的地布置学生进行预习。

这一环节的安排,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的距离,使学生能站在作者所处的环境中去想作者所想,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孤独无助,寂寞彷徨的思想感情,不再游离于作品之外。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李俊第课时,总第课时

语文

年级

主备人

单位

中心小学

拟授课时间

下学期

第周

姓名

李俊

课题

3、桃花心木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体会文中深刻的人文道理,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桃花心木的资料,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有关图片和文字,补充介绍。

 

交流问题,小结:

一种树——桃花心木,一个平凡但却古怪的种树人,蕴含着耐人寻味的道理。

 

这一环节中,学生由生疑而质疑,自质疑至解疑,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角色扮演等自主活泼的学习活动中与文本进行近距离的二度对话,使学生的心与文中的种树人贴得更近。

 

教学重点

理解种树人的话。

教学

难点

理解种树人的话。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讲述《夏令营中的较量》。

2.请学生自由发言。

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

同学们,我们这次的较量谁输了,输在哪里?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

要求:

字字入目,做到三不:

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三、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

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

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

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

①指名读。

想一想:

这两段主要讲什么?

②逐句品读。

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

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

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

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

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

②小组讨论: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

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四、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

①同桌组合练习。

要求:

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

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板书设计

6桃花心木

        种树:

浇水不定时、不定量长成百年大树

         人:

在不确定中生活经得起考验

             (借种树喻育人)

教后反思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我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来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所蕴含的道理。

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即只有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才会有自立、自强的精神和本领,只有这样的人才会得到生存与发展。

反之,长期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依赖性强,生存能力差,甚至会成为废物,被社会淘汰。

学生从“文”和“道”两方面受到启迪,既学习了语言,又受了教育,所以联系现实生活来学习语文课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达到教学目的。

但就课堂的实效性而言,我觉得还不是很高,因为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好生常抢走慢生思维时间和表达的余地。

本课教学中,我还是没有特别关注差异,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是很深,对文本所蕴含的道理认识比较肤浅。

在课堂教学的这四十分钟里,部分学生收获较低,究其原因,我觉得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我在备课时,虽然备了学情,但对课堂的预设把握不够准确,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分层次地把握住学生的学情,我站在成人的角度审视这篇文章,认为这是一篇比较简单的文章,学生对文本中“种树人的话”应该能在自读或简单的引导之后理解,能顺理成章的也会很好的理解作者由种树人的话受到的启示,悟出的道理。

事实恰恰相反,因为学生的阅历简单,对生活不是很留心,难以掌握联系生活谈作者受到的启示和自己的感受。

由于这一判断上的失误,在教学文本的重点部分“种树人的话”时,在引导学生理解种树人为什么会有由‘笑’到‘语重心长’的感情变化,来理解种树人的话,而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文本内容,就去感悟作者所悟出的人生哲理,并联系生活实际来谈感悟、体会,使部分学生没有能真正体会到文本的内涵。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李俊第课时,总第课时

语文

年级

主备人

单位

中心小学

拟授课时间

下学期第周

姓名

李俊

课题

4、顶碗少年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第6、7自然段。

 

第一部分:

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

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理解课文第二部分内容,结合课文了解句子的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成功的。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

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

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

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

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

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

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

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

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

2.重点理解结尾句。

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

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B.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

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积累词句。

2.选做:

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  失误——努力 ====成功

教后反思

《顶碗少年》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演杂技的顶碗历经两次失败,最终在一位老者的鼓励以及少年自身的坚定意志下获得成功。

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这篇课文的教学要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这节课上也存在着不少遗憾:

比如,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不到位。

我在教学时过于重视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培养,而忽视了朗读的指导。

学生每每分析后都是自读感悟,朗读方式单一不说,也不能了解学生的朗读是否体现了少年的精神,学生读的面比较少。

如果每位学生分析后,都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读一读,学生在汇报朗读时如果没有读到位,可以让他们先说体会,如果理解到位后再去读,或者可以让读到位的同学范读,他学读。

在体会少年在失败后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先读出观众的反映,再让学生跟读少年的反应,进行师生对读。

课文的最后一段是烘托感情的段落也可以让学生齐读,等等,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来练习学生的朗读。

如果这样,我想可能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入一些。

电子备课课时教案

执教人:

李俊第课时,总第课时

语文

年级

主备人

单位

中心小学

拟授课时间

下学期第周

姓名

李俊

课题

5、手指

个性化

修改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中,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能自己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上下文感受其意思。

 

了解手指特点,感悟蕴含的道理。

1.自由读文,归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

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2.交流读书所得。

喜欢哪根手指,就谈哪根手指。

 

理解中心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用不同的语文表达自己体会到的深刻道理并完成板书

结合课文漫画插图,在每根手指上用心写上他们的性格特点

 

1、配乐朗读课后小诗《手》

2.推荐阅读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重点

体会作家写出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

难点

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1、课前选读关于手指的寓言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生活中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二、提出问题,扫清障碍

1.默读阅读提示,想一想,我们可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2.整理后,出示需要探究的问题:

1)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2)作者是运用什么表达方法来表现手指这些特点的?

3)和同学交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3.读课文前,出示易错的词语:

搔()痒、窈()窕()、爱憎()、附()庸、秽()物

养尊处()优、薄()弱、渺()小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浏览课文,完成填空:

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标示写作顺序:

总——分——总

2.学生先自主学习,读文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前面提出的问题。

四、自悟明理:

1、(课件出示)带着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写出了五个手指的什么特点,快速默读划出相关语句,并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再和同学交流这平平常常的手指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的句子:

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学生互评。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2、小组讨论,及时交流:

(1)你喜欢其中哪个手指?

为什么?

如果让你只留喜欢的这个,其他不要行吗?

为什么?

(准备一支笔,一盒粉笔,指名学生上台配合做游戏。

(2)从游戏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现在还认为你刚才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

从哪里知道的?

(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