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595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案.docx

《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单元教案.docx

第三单元教案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说课稿 

云鹤镇中心小学刘金丽

  一、单元教材分析

  1、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

教材在“导语”中点明了学习重点:

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感受剧本、相声的语言特点。

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

   2、本组安排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

安排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以后的学习搭一个梯子,使学生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作一个铺垫。

3、在本组教材选入了剧本《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情报,与德国军官巧妙斗争的故事。

通过课文的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学生不仅能感受到人物勇敢机智,而且能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

 4、引入相声这种新的教学题材。

一般说来,相声的语言具有下面一些特点:

通俗易懂、明快动听、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

本组的《打电话》是一段对口相声,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活灵活现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说话啰唆的人物形象,让人在捧腹中深受教益。

5、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

 3、积累优美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三、教学建议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语言的精妙,在语文学习中积累语言。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

表演和写发言稿的内容,“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项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

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时,教师要整体观照本组教材编排的特点,整体安排教学活动,做到教学内容自然融合,教学活动能够协调进行。

四、教学时间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l课时,展示台1课时。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云鹤镇中心小学刘金丽

一、多音字

为wèì设果 应yìng声 看kàn见 都dōu是 只zhī身 了liǎo解

为wéi难   应yīng该 看kān守 首都dū   只zhǐ是 看了le看  

挨ái打   解散sàn  撒sǎ种     咀嚼jué

挨āi挤  松散sǎn   撒sā谎    嚼jiáo碎

二、近义词

强盛(强大) 侮辱(欺侮) 吩咐(嘱咐) 欺骗(哄骗) 规矩(规则)

纯洁(纯净) 凝视(注视) 招待(款待) 迎接(欢迎) 浓厚(深厚)

乘机(趁机) 聪惠(聪明) 温柔(温情) 猛烈(强烈)

三、反义词

聪惠(愚蠢)  侮辱(尊重)  故意(无意)

小心翼翼(漫不经心)了如指掌(一无所知)

 四、量词

一(张)长桌    一(截)蜡烛   一(阵)敲门声   一(盏)油灯 

 一(级)楼梯    一(场)虚惊   一(束)百合花  

五、解析课文、语句

   1、《杨氏之子》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章反映了这个九岁的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文中“甚”的意思是很;“诣”的意思是:

拜见。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在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这段话说明两家关系很好,所以孩子的父亲不在,孔君平就叫出这个孩子,一定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这句话说明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4)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并且,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

反映出孩子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2、《晏子使楚》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楚王三次侮辱晏子,但是晏子用他的聪明才智,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

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

第一次,楚王借晏子身材矮小想侮辱他。

晏子将计就计:

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走城门旁边的洞;楚王要认为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

楚王怎么敢让晏子走这个洞呢?

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第二次,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才。

晏子大义凛然,说齐国人多得很,先贬低自己无能,是下等人,再贬低楚国,因“我”无能,才访问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

晏子在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下回击了楚王,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当盗贼,想以此贬低齐国。

晏子则举了“南橘北枳”的道理,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

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

   3、《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

文中的母子三人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半截蜡烛》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反映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4、《打电话》是一段相声,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嗦、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六、背诵、默写

1.《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故事大意是: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

“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

“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2.日积月累:

(1)回文联                          

(2)数字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天连碧水碧连天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雾锁山头山锁雾                   一掌擎天  五指三长两短 

天连水尾水连天                    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

      

(3)叠字联                        (4)顶针联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七、了解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晏子使楚》根据《晏子春秋》改写的;《打电话》选自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

 

集体备课时间

 2014年3月27日

出席教师

高金芬段元枋李金明彭云宏刘金丽

杨庆纯李泓毛东升李兴红李先文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刘金丽

备课内容

 第三单元第十课《杨氏之子》(二稿)

教材分析

 《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情感目标

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

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准备

关于《世说新语》的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预习: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

1.出示课题“杨氏之子”,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说明:

“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2.读读课题,这个课题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可能回答:

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

教师小结:

这是古代汉语,也叫文言文。

3.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到底有什么差别,有什么不同。

4.自由的说说你感受到的差别和不同。

学生可能的回答:

很难读通顺;有些字没见过,不好认;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1)学习生字“惠、曰、禽”,认读多音字“为(wèi)”、“应(yìng)”。

(2)结合课文中的有关字词,讲解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比较的知识,比如:

有些古汉字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单音节词等。

二、熟读课文,理解意思

1.大声反复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随机检测学生读课文的情况。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说说每一个句子的意思。

教师要注意指导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学生的困难所在。

3.课堂交流,落实每一句话的意思。

比较困难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师重点指导:

“为设果,果有杨梅。

”省略了主语,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难点是“夫子”的理解。

课文的意思:

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中的小孩九岁了。

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亲,父亲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来。

小孩摆出水果招待客人。

水果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小孩说:

“这是你们家种的水果吧。

”小孩应声回答:

“我没听说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默读课文,说说意思,还有哪些有疑难?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想象情境,感情朗读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读读这两个句子,想象当时的情境,说说当时两人会是怎样的神情?

说话时会用怎样的语气?

(孔君平可能是神态很随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认为他还是一个孩子,说话的语气可能有些傲慢、随意;杨氏之子很机智、神采飞扬,说话语气有挑战性。

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试着有感情的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两人不同的语气。

二、深入理解,体会语言

1.思考:

你觉得杨氏之子的机智表现在哪里?

(1)“应声答曰”说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没有正面说杨梅不是我们家的,而是巧妙的从“夫子家”说起,寓意孔雀不是你们的家禽,杨梅当然就不是我们家的。

2.讨论:

(1)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觉得好不好?

(2)生活中还有没有这样说话的例子,说一说。

三、拓展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要求。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

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学生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谈论文言文的特点。

 

按文言文的断句要求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文言文的意思。

 

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组讨论。

 

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时间

 2014年3月27日

出席教师

 高金芬段元枋李金明彭云宏刘金丽

杨庆纯李泓毛东升李兴红李先文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刘金丽

备课内容

 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晏子使楚》

教材分析

 《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维护了祖国的尊严,有力地回击了楚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心。

情感目标

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晏子的智慧及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晏子春秋》的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预习:

1、自学生字、词语。

2、了解楚王三次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怎样反驳,从而维护了国家尊严。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

理解“使”,出使。

2.介绍晏子。

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

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

比如:

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晏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

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

(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

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

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

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心平气和地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

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

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②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①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

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②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

(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晏子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晏子长什么样?

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

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晏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题目的意思。

 

学生自渎感悟。

 

有感情朗读课文。

 

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

 

小组讨论晏子说的话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课文。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课外排练课本剧。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时间

 2014年3月27日

出席教师

高金芬段元枋李金明彭云宏刘金丽

杨庆纯李泓毛东升李兴红李先文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刘金丽

备课内容

 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半截蜡烛》

教材分析

 剧本《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的机智周旋,在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能力目标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情感目标

 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教学重点

 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教学准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资料。

演课本剧的道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补充、总结

预习:

1、课前查找资料,说说自己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理解。

2、了解剧本,自己预演课本剧。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

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

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

师:

请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

同学们,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

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最大?

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

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最大。

(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

(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

谁来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

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

(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

同学们评价一下。

(“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再演一次。

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

评价。

(2)预设二:

杰克也有贡献。

(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

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

(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

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

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

(学生读)

(3)预设三:

认为杰奎琳的贡献最大。

(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

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

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

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

说明她很聪明。

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

说明她很机智。

师:

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

(天真、纯洁。

师:

大家试着读一读。

(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

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小结:

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

(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

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

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

(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

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

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

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

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

(为学生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感悟。

 

个别学生演课本中的情节,其余同学进行评价。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

 

学生欣赏课件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学生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教学反思

 

集体备课时间

 2014年3月27日

出席教师

高金芬段元枋李金明彭云宏刘金丽

杨庆纯李泓毛东升李兴红李先文

缺席情况记录

 无

中心发言人

刘金丽

备课内容

 第三单元第十三课《打电话》

教材分析

相声《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

 了解相声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