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5035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docx

《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docx

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

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分析

一、山东省内河港口概况

山东省境内河流众多,京杭运河贯穿全境。

目前,山东省内河港口主要集中在济宁和枣庄两地市京杭运河主航道及主要支流航道沿线。

山东省内河港口在山东省经济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区域间物资交流,特别是在能源运输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内河港口输出的主要货物有煤炭、矿建材料、水泥、非金属矿石和化工产品等,其中煤炭占总货运量的70%以上。

经过多年发展,山东省内河初步形成了以国家高等级航道——京杭运河山东济宁以南段为核心,济宁港、枣庄港为主体的内河航运体系。

目前,有济宁、枣庄2个内河港口,10个港区,106个港口经营人。

根据济宁港有关规划及济宁地区自然条件、资源分布、行政区划和港口建设现状,济宁港统一整合规划为六大港区:

济宁港区、梁山港区、两城港区、嘉祥港区、金乡港区、微山港区,共有泊位256个。

枣庄港地处路南微山湖畔,是山东省重要的内河港口,是能源、原材料运输的重要口岸之一,以规模化、集约化为目标,枣庄规划为四大港区:

滕州港区、薛城港区、亿成港区和台儿庄港区,共有泊位111个。

山东内河港口管理体制。

2002年,国务院启动全国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后,山东省港口行政管理职能划归所在市政府部门。

根据《港口法》,内河10个市全部建立了市级港航局,济宁、枣庄市港航局专门成立了水上执法队伍,负责港口管理现场巡查执法工作。

经过几年的努力,山东省按照“一城一港一政”的管理模式,建立了上下顺畅、政令统一、规范有序的内河港口行政管理体制和政企分开、多家经营的内河港口运营机制,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内河港口建设、经营市场正逐步完善。

二、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尽管山东省内河港口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山东省内河港口的总体水平还远不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基础设施落后,结构性矛盾突出,港口现代化程度低

由于长期以来对内河港口的投入不足,导致山东省内河港口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而且点多面散,码头吨位小,小型简易、散货码头泊位数量偏多,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随着大宗散货船舶向大型化发展,缺少专业化、大型化的现代化码头,主要港口的地位和作用不突出,现代化程度低。

2.港口功能较为单一,局限于传统装卸业务为主

目前,大多数山东省内河港口的码头仅限于传统的装卸业务,设施和装卸工艺落后,科技含量低,装卸工艺流程效率低,许多地方仍以自然岸坡做码头,靠人力装卸,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港口企业经营规模偏小,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港口功能有待拓展。

3.集疏运通道不畅,影响港口通行能力和提升辐射能力

部分内河港口的集疏运通道不畅,这在近几年港口吞吐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矛盾更加突出。

绝大部分港口,普遍存在与国、省道或高等级公路衔接通道不畅、通行能力不足、路面等级不高的状况,大大提高了运输成本,降低了运输的整体效率,响应降低了港口的辐射能力。

4.港口资源存在浪费,对岸线的管理需要改进

山东省内河港口资源管理比较薄弱,港口建设存在过度开发、浪费、无序和混乱现象,岸线利用率不高,港口码头占岸线资源较长,作业区和锚泊区侵占航道水域的现象严重,岸线资源浪费比较严重,不符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与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5.货种结构不够丰富,港口物流园区发展缓慢

山东省内河港口主要货物为煤炭等大宗散货;各作业区分布在京杭运河主航道及其支流航道上,大多距矿井10公里之内,最近处在1公里内,分别为煤炭、水泥南运服务,下行至苏、浙、沪一带,上行货物较少。

装卸站点多,装备差,缺少现代化港口,中心港口的枢纽地位不突出,都成为港口物流园区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

6.内河航道标准较低,形成港口通过能力瓶颈

虽然京杭运河山东段主航道通过续建工程改造已经达到三级航道标准,可以通行千吨级船舶,但大部分支流航道及进港航道标准较低,航道尺度较小,水深不足,不能适应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而山东省内河港口大部分港区在支流航道上,成为港口通过能力瓶颈。

7.港口环保措施不足,港口的环境品质不高

山东省内河运输的绝大多数货物为煤炭散货,由于历史原因,部分自建项目的设施简陋,装卸工艺原始落后,港口生产过程粉尘飞扬非常严重,给沿河及周边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8.港口管理工作与内河港口发展不协调

港口建设、经营秩序不够规范,港口管理设施和执法装备落后,信息化程度低,水上应急搜救体系尚需完善,管理的法律手段仍有待进一步加强,港口行业管理手段与港口发展需要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对港口基础设施和行业管理的监管能力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9.支持保障系统还有待完善

山东省内河港口的安全监管、应急救助、信息通畅水平低,不适应现代化运输管理的要求。

三、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的几点建议

山东省境内有京杭大运河、黄河、小清河、南四湖等河流湖泊,公路、铁路等综合运输方式发达,具有发展内河港口事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腹地经济优势。

针对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家对内河港口发展的最新政策,对山东省内河港口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建设现代化山东内河港口群

根据《港口法》和《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综合考虑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港口发展潜力,在与内河航道布局规划相衔接基础上,将山东省内河港口分为国家主要内河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

济宁港是国家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山东省内河主要港口,枣庄港、泰安港和菏泽港3个港口为山东省地区重要港口;除上述主要港口和地区重要港口之外的港口为山东内河一般港口,建设济宁、枣庄物流中心。

抓住国家发展内河航运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结合以京杭运河、小清河、黄河、徒骇河为基础的“一纵三横”和以京杭运河主通道及其主要支线航道为基础的“一干多支”的等高等级航道网建设,以京杭运河山东段向北延伸复航、向南升级扩能为突破口,促进内河港口升级和转型,建立起与国民经济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以济宁港为核心的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港城发展和谐、环保节能的现代化山东内河港口群。

这一发展目标可以分阶段实现:

近期,港口向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基本完成济宁、枣庄两港的科学整合与专业化改造,发展成为地区两大物流中心,完成泰安、菏泽两港的起步工程;中期,京杭运河黄河以南段干支线的港口全面建设完成,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主次分明、专业高效的内河港口群;远期,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大中小结合的港口体系,主要港口物流中心作用明显,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支持保障系统。

2.拓展港口功能,发展临港产业,打造沿河经济带

现代港口功能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装卸货物和接送旅客的运输范畴,经过长期的发展,港口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汇点,主要港口应该成为集装卸、仓储和配送一体化的物流重要节点,同时还应具备工业功能、贸易功能和商业功能。

港口功能的拓展,必然会带动临港工业、商贸、金融、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紧密互动,其影响半径进一步加大,构成港口城市、经济腹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济宁、枣庄、菏泽等沿运地区煤炭、建材资源丰富,且主要分布在京杭运河及其支流附近,煤炭资源开发、煤化工、水泥等产业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内河航运的支撑。

因此,应加快发展以京杭运河为依托的临港产业集群,打造沿河经济带。

3.发展以内河港口为中心的综合物流业,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根据现代物流发展要求,借助京杭运河区位优势,扩大专业化运输规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业,建设内河港口现代物流园区。

应充分利用现代物流技术,优化运输网络,加强组织协调,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加快内河融入现代化物流的步伐,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培植大型物流集团,促进“铁水联运”、“路水联运”无缝对接,发展多式联运和以内河港口为中心的综合物流业,重点扶持济宁、枣庄临港物流建设,构筑区域物流中心平台,使之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区域综合性现代化物流基地,完善交通路网建设,逐步实现以临港工业区为依托、以枢纽港为中心,各种运输方式高效协同的货物集散运输网络体系,服务运河沿线经济。

4.改善集疏运条件,提高港口辐射能力

改善港口的集疏运条件,包括疏港道路、进港航道、主航道等级、锚地等。

要结合山东省内河港口规划,进一步提高支流及进港航道标准,改善通航条件,和京杭运河主航道相匹配,提高航道及港口的通过能力。

要将疏港路纳入公路建设改造规划,规划主要港口、重要港口的主要港区建设高等级专用疏港路,与全省高等级公路网相连接;其它港口、港区建设专用疏港路,纳入全省路网建设规划,使港口与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煤矿、商品物流集散地以及省际、市际出口等主要通道和重要节点有效衔接。

“铁水联运”港口、港区要建设港口铁路专用线,与国家铁路网相连接。

总之,要不断完善港口的立体化、现代化运输网络,改善港口集疏运条件,提高港口竞争力,将内河港口更好地融入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提高行业整体的效益,从而提高港口的通过能力及向周边腹地的辐射能力。

5.整合资源,节约岸线,加强港口建设与岸线管理

要合理和节约使用内河岸线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按照港口规划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港口岸线资源。

内河干线航道上的港口岸线资源,应当优先用于公用码头建设。

应当引导、支持有条件的自用码头提供公共服务,提高港口岸线资源利用效率。

要严格岸线审批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岸线资源,杜绝乱占乱用、浪费岸线资源的现象;按照港口优先的原则,对具备建港条件的区域,预留出充足的岸线和陆域纵深地带,满足港口和物流以及临港工业发展用地需要。

对港口建设要根据统一规划,与土地资源、岸线资源和水资源的再开发结合起来,整合港口资源,实现集约式经营,提高岸线的利用率,节约宝贵的岸线资源,以保证内河航运建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6.建设环保型港口,提高港口环境品质

在发展内河港口的同时,应该注重环境保护。

应综合利用水资源,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港口岸线资源、土地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南水北调东线调水水质的影响。

在编制各港的总体规划时,应结合各港实际,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岸线和水陆域布局方案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

在实施港口项目建设时,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有关标准。

在港口生产营运过程中,加强环境管理及检测工作,对项目投入运营后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调查,对出现的问题做好应对措施,清理整顿个别运营条件达不到南水北调环保要求、港口设施比较落后、存在安全隐患的自建码头。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对船舶污水、垃圾等污染物的接收处理,减少对水环境、水生态环境的污染。

加强陆域生态环境保护,实行复垦造地,事后绿化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

7.加强港口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完善港口的支持保障系统

加强港口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港口设施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建立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的港口信息网,实现山东省内河港口信息在行业内外的有效交流传递和共享,基本实现内河港口的运输智能化、办公电子化和管理现代化,为水路运输业提供优质服务。

加强港口自身的软硬件设施建设,积极采用实时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大型装卸设备状态实时监测系统,推动自动控制与管理一体化,提升港口的整体水平,促进山东省内河港口新的更快发展。

健全和完善为河港和整个集疏运体系提供各种配套服务的港口综合服务系统,要进一步改善软环境,提高港口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下大气力建设多功能的港口公共信息平台,增强代理、信息、后勤补给等综合服务功能,吸引物流要素的集聚,使山东内河港口的服务功能和水平与我国内河水运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8.建立稳定的投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多元投资机制。

应该建立长期稳定的建设资金渠道,鼓励发展内河港口。

内河水运属于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的行业,应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适当支持内河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地方应尽可能多的安排财政性投入,进一步统筹交通建设资金,为建设好内河港口的功能设施提供重要的保障。

同时,应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外资和社会资金,进一步拓展内河水运发展的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内河港口设施建设多元投资机制。

内河港口应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由经营者投资建设和经营。

积极探索港口建设的地主港模式,由政府对港口规划区域范围内的土地、岸线、航道等进行统一开发,并以租赁方式把码头租赁给港口企业经营,实行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政府收取岸线、土地等公用基础设施的出租费用,用于港口基础设施的滚动发展,而码头库场、机械、设备等上部经营性设施则由经营人自己建设、维护、管理和使用。

9.加大对内河港口的政策扶持

税费政策方面。

对中外合资经营的港口企业可减、免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主要港口和重要港口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财政返还地方分享部分可作为港口建设专项资金。

对港口建设土地使用税实行优惠。

征收的内河港口建设基金,可全部返还港口企业,支持其良性滚动发展。

用地政策。

将港口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保证内河港口重点工程建设用地。

内河港口建设用地采取协议出让方式的,可按最低限价标准缴纳土地出让金。

对港口物流中心建设用地,可根据实际情况以灵活方式供地,土地出让金可实行个案处理。

水域使用政策。

对于国家和省重点港口建设项目用水,可依法申请减缴或者免缴水域使用金。

10.创新服务,加强港口市场的培育和监管。

管理部门要创新服务,建立完善对内河港口企业经营状况预警、监测和应急处理机制,密切关注和跟踪港口生产形势变化,积极探索应对挑战的有效措施,及时解决港口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

管理部门要积极为港口企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管理,提高准入标准,完善退出机制,形成统一、规范、开放、有序的港口市场;打击非法经营,保护合法经营,加强对港口企业的资质管理,规范市场经营行为;要从大局出发,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形成服务企业的合力;要加快项目审批,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在涉及内河港口发展的重大问题上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要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为内河港口建设发展和企业提供良好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