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405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探究题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探究题

一、实验探究题

1.根据如图所示列举的初中常见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的名称是:

________.

(2)实验室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收集氧气可选用E装置,优点是________,若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3)实验室选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O2,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没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若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优点是________(填编号)。

①生成物只有氧气

②不需加热

③需加热

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__(填编号)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4)若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制取主要步骤有:

①固定装置;②装入药品;③加热;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⑥熄灭酒精灯;⑦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

其操作顺序是________,该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装置如图F.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燃烧匙中的红磷越多,水位上升越高

B.燃烧匙中的红磷不可以换成硫和木炭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空气中的氧气,且生成固态的P2O5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2.实验室中有一包固体混合物A,其中可能含有NH4Cl、Na2SO4、BaCl2、Fe2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试推断:

(1)气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4)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5)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说明沉淀F生成的原因:

________(相关化学方程式你认为有几个就写几个).

3.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并且瓶盖没有完全密封的无色溶液(如图),化学小组的同学经过询问老师后知道是NaCl、NaOH、Na2CO3、NaHCO3中的一种溶液,为确认原瓶中是何种溶质并判断是否变质,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进行猜想)

猜想Ⅰ:

原溶液的溶质是NaCl;

猜想Ⅱ:

原溶液的溶质是NaOH;

猜想Ⅲ:

原溶液的溶质是Na2CO3;

猜想Ⅳ:

原溶液的溶质是NaHCO3。

(1)(查阅资料)常温下,有关物质的相关信息如表: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常温下的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常温下稀溶液的pH

7

13

11

9

从物质的相关信息可知,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因为①________。

(2)(进行实验)

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②________。

(3)同学们另取样品又进行了入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生成白色沉淀A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

②通过实验可以判断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④________。

(4)(获得结论)实验完成后,经过同学们讨论,最终得到的结论:

原瓶中的溶质是⑤________,且已变质。

(5)(拓展应用)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 ⑥________(填序号)。

ABa(OH)2溶液BBaCl2溶液CCa(OH)2溶液

4.小明发现过氧化钠(Na2O2)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于是想探究它与水反应后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对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三种假设:

A.该气体是CO2B.该气体是O2C.该气体是H2

(1)同学们首先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________(填“A”或“B”或“C”)肯定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实验方案)取少量过氧化钠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

通过查阅资料,同学们又得知:

在化学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就必然有元素化合价降低。

于是通过小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________(填“A”或“B”或“C”)肯定也不合理。

(3)同学们用图1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并检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合理性: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图1中的导管________(填“a”或“b”)处

带火星木条复燃

证明是该气体是O2

(4)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交流与反思)

小王同学用图2装置,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测量气体体积读数时,必须待试管和量筒内的气体都冷却至室温时才能进行,因此应选用图2装置中的________(填“A”或“B”),否则测量结果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5.过氧化钠是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药品,它是浅黄白色颗粒粉末。

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

易溶于水,与水中能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方程式:

Na2O2+2H2O=2NaOH+H2O2,过氧化氢又能分解放出氧气。

(1)区分水和过氧化氢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__;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证明过氧化钠加入水中生成了氢氧化钠,在生成的溶液中滴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先变红后褪为无色,请你对此现象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什么导致溶液先变红再褪色?

(猜想与假设):

猜想1:

甲同学“可能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导致溶液褪色”;

猜想2:

乙同学“可能是生成的过氧化氢使溶液褪色”。

(实验与结论):

a:

甲同学提出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________;

b: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乙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并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滴加1—2滴酚酞试液,变红后________观察现象

溶液依然为________色

________

(3)(讨论交流):

你还能提出不同的猜想吗?

猜想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3: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滴水生火”魔术:

向包有淡黄色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加水,脱脂棉随即燃烧.设计实验对该“魔术”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提出猜想】根据________定律,可推测出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是:

________.

(2)【实验1】取一支干燥的大试管,加入少量过氧化钠粉末,滴加蒸馏水,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发烫.

【实验2】为探究气体产物,进一步设计并完成如表实验.请完成表中空格:

操作

现象

结论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________

气体产物是________

(3)【查阅资料】脱脂棉是经过化学处理去掉脂肪的棉花,极易燃烧:

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结论】

①脱脂棉燃烧的原因________.

②扑灭由过氧化钠引发的火灾时,可以选择的灭火材料是________.

A.二氧化碳B.水C.沙子.

7.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室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中一种仪器的名称________。

如果要获得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________装置收集。

②实验中,有同学发现一段时间后仍收集不到氧气,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在清洗仪器中的反应残留物时,有的同学发现水溶液出现紫红色,且同时有黑色的粉末状固体。

你对水溶液出现紫红色这一现象的解释是________。

④为了分离、回收反应后残留物中的黑色粉末状固体,需对混合物溶液进行过滤。

过滤操作时,需将圆形滤纸折叠。

下列滤纸折叠过程图示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甲:

A→B→C

乙:

A→B→D

A.

B.

C.

D.

(2)硫化氢(H2S)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

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复分解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

①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②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选择________装置,若用右图装置来收集硫化氢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

③为了验证氢硫酸水溶液呈酸性,右图装置中应装的试剂是紫色石蕊试液,现象是________。

④为了防止多余硫化氢逸出污染空气,可用________来吸收。

8.有一瓶标签受损、没盖瓶盖且装有无色液体的试剂瓶,如图所示。

老师告诉大家,瓶内原有的液体只能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中的一种。

为了判断瓶内是何种溶质,并确定试剂瓶的标签,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

(1)从受损的标签信息看,大家一致认为该液体不可能是________ 。

(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________

该液体是碳酸钠溶液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准确,又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过量Ca(OH)2溶液。

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液体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4)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有不足之处,于是丙同学只改用了一种与乙同学所加物质类别不同的溶液,重新按照乙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与乙同学的完全一致,且结论完全正确。

则丙同学改用的试剂为________。

【实验结论】实验后,最终得到的结论是:

原试剂瓶标签10%________溶液。

(5)【反思与交流】为了不使标签破损,倾倒液体时应如何正确操作________。

(6)药品取完之后应及时________保存。

9.49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瓶敞开的氢氧化钠样品展开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1)(已知信息)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烧碱固体易________,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同时还会发生化学反应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而变质。

(2)(活动与探究)

小组同学很想知道此瓶敞开的氢氧化钠样品成分(不考虑碳酸氢钠),取此烧碱样品适量放入烧杯中,用蒸馏水配成溶液,进行下面实验。

(实验探究1)小四同学取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红色。

得出氢氧化钠样品已变质。

你认为小四同学的结论________(填“是”或“否”)正确。

(实验探究2)小十同学取上述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出现白色沉淀,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色。

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样品成分为碳酸钠、氢氧化钠。

(反思与评价)请评价小十同学由自己的现象得出的结论:

________。

(3)(实验探究3)开始滴加稀盐酸时无明显变化,此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继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才有气泡产生。

根据现象,小组同学推断出样品的成分。

(总结归纳)通过上述探究过程,小组同学反思,在鉴别物质的成分时,为避免产生干扰,要注意鉴别的先后顺序、反应的先后顺序、及所加试剂只能与所验证的物质反应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同时还要考虑所加试剂________。

10.生活中常有误食亚硝酸钠(NaNO2)中毒事件的报道,这是因为亚硝酸钠外观酷似食盐且有咸味;工业用盐中常混有亚硝酸钠,有关氯化钠和亚硝酸钠的部分资料如下表:

(1)根据上表中资料,鉴别NaCl和NaNO2的方法共有________种。

(2)任选一种方法鉴别NaCl和NaNO2,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

11.研究金属的腐蚀对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意义重大.

(1)为了探究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经过一周后观察,试管A和C中的铁钉无明显变化,试管B中的铁钉明显锈蚀.

①通过实验发现:

铁锈蚀是铁与________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②A中加入的蒸馏水要事先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

(2)家中的刀具若沾有食盐水锈蚀更快.为了进一步探究影响铁锈蚀速率的因素,做了如下的实验.

【提出问题】铁锈蚀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①物质溶解在水中得到的混合物称为水溶液,如氯化钠溶解在水中得到氯化钠溶液,乙醇溶解在水中得到乙醇溶液.

②氯化钠溶液能导电;乙醇溶液不能导电.

【猜想】铁的锈蚀速率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反应时的温度;②氧气的含量;③水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每次取两套如图2所示的装置,编号为I、II.向两套装置中分别装入质量、大小相同的铁钉和等体积的蒸馏水,进行三组对比实验(实验开始时,各瓶内气体压强保持一致).

影响因素

实验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①温度

装置I放入25℃恒温环境中,装置II放入40℃恒温环境中.

两套装置中铁钉均锈蚀,且U型管中液面均由b处上升至a处,则所需时间I>II.

锈蚀的速率I<II;铁的锈蚀速率与反应时的温度有关,________ .

②氧气含量

________ .

________ .

铁的锈蚀速率与氧气的含量有关,氧气的含量越多,铁的锈蚀越快.

③水溶液的导电性

在相同温度下,装置I集气瓶中加入10mL氯化钠溶液;装置II集气瓶中加入10mL乙醇.

两套装置中铁钉均锈蚀;

且U型管中液面均由b处上升至a处,则所需时间I<II.

________ .

若将两根铁钉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两支试管内均有大量气泡产生,铁钉逐渐溶解,在酸溶液中被快速腐蚀.

(3)【反思与提高】

根据该探究实验以及你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单质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B.金属越活泼,就越容易被锈蚀

C.金属腐蚀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参考答案

1.

(1)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收集的氧气较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3)装置漏气等合理即可;②;①

(4)④②①③⑤⑦⑥;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5)B,C

解答:

(1)由仪器的图形及用途可知:

①长颈漏斗;

(2)实验室选用装置A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在生成氧气的同时,还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生成,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KMnO4

K2MnO4+MnO2+O2↑;选用E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氧气,优点是收集的氧气较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复燃,证明集气瓶内已充满氧气;(3)实验室选用装置B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某同学在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C装置收集O2,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没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等合理即可;实验时用此法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优点是不需要加热;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可能与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速度有关,可以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来调节反应的剧烈程度;(4)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制取的主要步骤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固定装置、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该实验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利用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左边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小,从而在外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通过测量进入集气瓶中水的量来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A、由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一定的,当氧气完全反应后,再多的红磷也不和剩余的气体反应,水位就不会再上升,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硫和木炭燃烧时,虽然也消耗空气中氧气但是生成了同是气体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导致了集气瓶内体积没有减小,烧杯内的水不会进入集气瓶,B符合题意;

C、选用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P2O5体积减小明显,C符合题意;

D、本实验无法证明剩余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只能说明剩余的气体的体积及剩余的气体不和红磷反应、不溶于水,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收集的氧气较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3)装置漏气等合理即可;②;①(4)④②①③⑤⑦⑥;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5)BC

分析:

(1)根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分析解答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需要加热,验满氧气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解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易造成集气瓶炸裂

(5)根据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使得内外产生压强差,据此分析解答

2.

(1)NH3

(2)Fe2O3+6HCl═2FeCl3+3H2O

(3)NaOH、NaNO3、Ba(NO3)2.

(4)Na2SO4、NH4Cl、Fe2O3;BaCl2和Na2SO4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溶液C中将无钡离子,步骤②中将无白色沉淀

(5)CO2+2NaOH═Na2CO3+H2O;BaCl2+Na2CO3=BaCO3↓+2NaCl

解答:

解:

题中所给的各种物质,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不溶于酸.在混合物A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气体B和溶液C、沉淀D,所以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氯化铵,氯化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沉淀D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黄色溶液,滤液C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白色沉淀,而BaCl2和Na2SO4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所以混合物A中含有NH4Cl、BaCl2、Fe2O3,一定无Na2SO4.则:

(1)通过推导可知,生成的气体B是氨气,故气体B的化学式为NH3.

(2)步骤③中发生反应为氧化铁与稀盐酸的反应,故其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3)因为氯化铵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Cl﹣,OH﹣.(4)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不含有Na2SO4,理由是BaCl2和Na2SO4反应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溶液C中将无钡离子,步骤②中将无白色沉淀.(5)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沉淀F生成的原因:

CO2+2NaOH═Na2CO3+H2O;BaCl2+Na2CO3=BaCO3↓+2NaCl.

故答案为:

(1)NH3.

(2)NaOH、NaNO3、Ba(NO3)2.(3)Na2SO4、NH4Cl、Fe2O3;(4)Fe2O3+6HCl═2FeCl3+3H2O.

分析:

根据题中所给的各种物质“可能含有Na2SO4、NaCl、NH4Cl、Fe2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铵态氮肥和碱混合会生成氨气,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显蓝色;氯离子和银离子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硫酸钡沉淀、氯化银沉淀不溶于酸等知识进行分析.

3.

(1)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2)氯化钠

(3)Na2CO3+CaCl2═2NaCl↓+CaCO3;碳酸钠、氢氧化钠

(4)氢氧化钠

(5)AC

解答:

①常温下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因此原溶液的溶质一定不是NaHCO3。

②取少量样品,测得溶液的pH大于7,则原溶液的溶质肯定不是氯化钠,这是因为氯化钠溶液显中性,pH=7。

③生成白色沉淀A过程中,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通过实验可以判断:

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因此样品无色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碳酸钠、氢氧化钠。

⑤实验完成后,经过同学们讨论,最终得到的结论:

愿瓶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且已变质。

⑥要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可选择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这是因为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故填AC。

分析:

(1)根据四种物质的在常温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2)根据氯化钠的水溶液是中性的分析

(3)根据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碱与无色酚酞变红色分析

(4)根据实验的结论分析

(5)根据除去氢氧化钠中碳酸钠的方法分析

4.

(1)A;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2)C

(3)a

(4)2Na2O2+2H2O=4NaOH+O2↑

(5)A;偏大

解答:

(1)同学们首先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A肯定不合理,理由是反应物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生成二氧化碳;

(2)大家一致认为上述假设中的C肯定也不合理,这是因为过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是﹣1,生成的氢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降低,如果生成氢气,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是0,反应物水中氢元素化合价是+1,反应后化合价降低,这是不可能的;(3)取少量固体粉末于试管中,打开活塞使水流入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图1中的导管a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该气体是氧气;(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2O2+2H2O=4NaOH+O2↑;(5)应选用图2装置中的A,否则测量结果会偏大,这是因为B中导管伸入太长,会导致排出的水的体积偏大。

分析: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根据过氧化钠、氢氧化钠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和氢气、氢氧化钠中氢元素的化合价的变化来分析判断;

(3)根据过氧化钠和水是在试管中反应分析;

(4)根据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物)在常温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生成物)书写方程式即可。

(5)根据如果导管伸入过长则会使水的体积排除过大来分析。

5.

(1)分别取等量的两种无色液体于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二氧化锰观察现象,有气泡产生的是过氧化氢;2H2O2

2H2O+O2↑

(2)如果是无色酚酞溶液变质,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职业规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