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文言文整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403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文言文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中考古诗词文言文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中考古诗词文言文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中考古诗词文言文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中考古诗词文言文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文言文整理.docx

《中考古诗词文言文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文言文整理.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古诗词文言文整理.docx

中考古诗词文言文整理

古诗文、文言文基础训练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

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首先,请你默写整首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翻译】:

雄伟的长安城有辅佐的三秦,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别的情意,因为都是离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有一知己朋友,纵使远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邻。

不要因为我们就要离别两地,就像普通儿女一样泪湿衣襟。

 

2.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供参考,意思对即可)

或:

作者以理性的议论展现友情和别情的新境界,运用形象的比喻写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的深情与厚谊,气象阔大,志趣高远,表达了真正的友谊不受时间限制和空间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新意,成为送别诗中的不朽名句。

3.理解性默写。

(1),。

两句是本诗的破题句,为下文抒情奠定基础。

(2)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

(3)诗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

((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两句诗是:

,。

(5,两句暗示二人皆不在本乡,此别为别中之别。

(6),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之情。

(7)),两句写出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

(8)高适《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

意境相似。

(9,。

两句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

(10)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

,。

二、《登幽州台歌》

1.请你完整默写这首诗。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古人”“来者”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

“独”字表现了作者_________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采用 ______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_____的感情基调。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个画面。

(2分)

 答:

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答:

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三、《次北固山下》

1.请你默写这首诗。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次北固山下》中心思想:

这首诗写的是船停泊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景象和作者的思乡感情。

《次北固山下》主旨:

淡淡的乡愁。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唐代洛阳人,诗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在江南一带,当舟行至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写下了千古名篇。

全诗境界开阔,情景交融,描绘了青山绿水、风正帆悬、旭日初生、江上春早的景色,也抒发了作者旅途中的思乡情怀。

其中的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更是遣词平实而构思奇巧,画面清新而文辞隽永。

[评析]:

“次”指旅船停泊。

颈联:

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c出春意”。

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次北固山下》主题: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全文

▲这首诗写的意境深婉,景情交融,主要选取的景物有青山,行舟,绿水,白帆,红日,和风,归雁。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首联中总写北固山秀丽景色的两个互文词语是青山、绿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

请对“阔”发挥一下想象。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示例一:

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行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示例二:

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的画面。

江水浩淼,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

顺和的江风中,一叶白帆端端直直地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正、悬两字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大景。

▲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

“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解释颈联的意思,并说说它所蕴含的哲理。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既是美景,也是哲理。

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任选角度,做简要的赏析。

在描写景物、节令中,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透露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等;“生”、“入”字用拟人手法更具情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里透露出自然规律,“生”“入”拟人手法的运用形象的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更有动感和情趣,宣告了春天的来临,透出勃勃生机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次北固山下》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两句诗是: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

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为什么?

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人旧年”的句子,得1分;

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4、《使至塞上》

1.请你完整默写这首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3、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山高路远,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受排挤离开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一结尾的好处是:

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5、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6、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情景。

在那茫茫无边的沙漠,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

在苍茫的沙漠上,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一轮圆圆的落日悬挂在长河之上。

7、品味词语。

“大漠孤烟直”的“直”字。

“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直入人心,醒目的展示了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的景象,逼真传神,妙处横生。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9、概括分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的景物虽不多,但是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请你默写这首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诗中把月亮人格化。

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于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是:

,。

6、《行路难》。

行路难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意思是:

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或:

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表达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

或:

表现诗人相信自己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

诗人在仕途遭受重大挫折、心情极为苦闷之时,仍然表现了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强烈的自信心。

哪个句子最能体现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停、投、拔、顾等几个动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

6.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诗句是: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有何作用?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7.本诗的基调是什么?

昂扬激越,乐观向上。

8.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诗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9.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

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

10.诗中的感情变化是由消沉苦闷转至满怀壮志。

15.“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16.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18.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

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19.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当时怎样的矛盾心理?

反映出诗人既苦闷、迷惘、愤慨又积极、乐观、执着的复杂心理。

20..“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对未来仍抱有希望。

(意思对即可。

21.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意思对即可。

22.这首诗多处运用典故,请任选一处,并作简要分析。

例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23.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或“表达了他面对人生坎坷,仍盼望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志向。

”)

2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请简要分析。

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得到明主赏识,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的强烈愿望。

25.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冰塞川”、“雪满山”(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2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意近即可)

 

一、《桃花源记》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2)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缘溪行      缘:

(2)落英缤纷缤纷:

(3)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4)才通人才:

(5)豁然开朗开朗:

(6)屋舍俨然俨然:

(7)阡陌交通阡陌:

(8)阡陌交通交通:

(9)鸡犬相闻相闻:

(10)悉如外人悉:

(11)并怡然自乐怡然:

(12)具答之具:

(13)咸来问讯咸:

(14)遂与外人间隔间隔:

(15)皆叹惋叹惋:

(16)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

(17)欣然规往规:

(18)及郡下及:

(19)诣太守诣:

(20)欣然规往规:

(21)寻病终寻:

(22)后遂无问津者津: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芳草鲜美 古义:

 今义:

味道好

(2)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运输事业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古义:

 今义:

男子的配偶

[绝境] 古义:

 今义:

无出路的境地

(4)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5)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

今义:

不充足,不满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渔人甚异之 异:

(2)复前行 前:

(3)欲穷其林 穷: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2)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

(3)便舍船,从口入()屋舍俨然()

(4)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5)遂与外人间隔()遂迷()

(6)其欲穷其林()其中往来种作()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既出,得其船()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

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2)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译: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

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林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

老人和小孩都和悦愉快,自得其乐。

(6)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译: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译:

带着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9)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译: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10)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

译:

(临别时,)村里人告诉(渔人)说:

¡°(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二、《小石潭记》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隔篁竹    篁竹:

(2)水尤清冽尤:

(3)为坻坻:

(4)为屿屿:

(5)为嵁嵁:

(6)青树翠蔓翠蔓:

(7)佁然不动佁然:

(8)往来翕忽翕忽:

(9)犬牙差互差互:

(10)悄怆幽邃悄怆: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隶而从者()

(2)见下见小潭()明灭可见()

(3)清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4)可潭中鱼可百许头()明灭可见()

(5)环如鸣珮环()四面竹树环合()

4.请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5.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

(2)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

(3)日光下澈 澈:

(4)斗折蛇行 斗、蛇:

(5)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

(6)凄神寒骨 凄、寒:

(7)心乐之 乐: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

苍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译:

阳光照到水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

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

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7)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

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三、《庄子》二则

(一)《北冥有鱼》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2)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北冥有鱼  冥:

(2)怒而飞怒:

(3)志怪者也志: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抟:

扶摇:

3.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去以六月息者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其名为鲲()化而为鸟()

(3)其名为鹏()其视下也()其正色邪()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

用力鼓动翅膀飞翔起来,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2)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译:

这种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

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5)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四、《礼记》二则

(一)《虽有嘉肴》

1.请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弗食   弗:

(2)虽有至道至道:

(3)教然后知困困:

(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

(5)学学半学:

3.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虽有佳肴  古义:

 今义:

虽然

(2)不知其旨也 古义:

 今义:

主旨

(3)教学相长  古义:

今义:

教书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译: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只有学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困惑。

(3)故曰:

教学相长也。

译: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

《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五、《马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