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修部分 第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6807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修部分 第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修部分 第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修部分 第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修部分 第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修部分 第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修部分 第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修部分 第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修部分 第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 选修部分 第讲 自然灾害与防治.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选修部分第讲自然灾害与防治

第46讲自然灾害与防治

章次

考试内容及要求

自然灾害概述

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

3.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4.说明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分析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2.分析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列举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自然灾害与环境

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

防灾与减灾

列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考点一 自然灾害概述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1)概念:

自然灾害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

(2)类型:

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雪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喷发、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2.自然灾害的特点

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

(1)地震

分布:

世界地震分布不均匀,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2)滑坡和泥石流

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地地区,中国、美国、日本、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印度等国是受滑坡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

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全球除南极洲外,其余各洲都有泥石流发生。

(3)热带气旋

分布:

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三个地区: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4)干旱

分布:

干旱气候出现的区域称为干旱气候区或干旱区,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4.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的相互关系

1.世界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与分布

类型

成因

主要分布地区

气象灾害

热带气旋

热带、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起来的空气涡旋

太平洋西北部、大西洋西北部、印度洋北部和西南部

洪涝

锋面、气旋等造成短时间的集中降水过程,造成地表水泛滥

纬度30°~50°的近海平原地区,东亚、南亚季风气候区,美国东南部,南美洲东部沿海地区

干旱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

寒潮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

多见于中纬度地区,如美国中东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

地质灾害

地震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引起的地壳震动

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

泥石流

山区暴发的饱含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主要集中在地形崎岖的山地,如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中国西南部的横断山区、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区

海洋灾害

海啸

是由于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

附近多地震的海域,如印度尼西亚群岛、亚洲东部沿海、美洲西部沿海

风暴潮

是由热带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

附近多台风、飓风的沿海地带

生物灾害

虫灾、鼠害

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天敌减少等

分布广泛

2.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并不是所有的自然变异都会成为自然灾害,只有当它超过一定限度,对人类造成危害时,才被视为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往往具有以下特点:

3.自然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

4.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的合理与否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与防御。

(1)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

人类活动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陡坡开荒、破坏植被等

诱发和加剧洪涝、风沙、干旱、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大量排放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气象灾害加剧

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区采空

地表沉降、塌陷等

水库蓄水、工程建设中挖高填低、开矿等

诱发地震,人工边坡出现崩塌、滑坡等

(2)合理的人类活动利于自然灾害的防御

人类活动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

减少局部地区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制定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进行减灾教育等

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进行兴建水库、加固房屋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

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强度,减少灾害损失

考向一 自然灾害特点

1.读图推断A国山区常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关系。

答案 台风—暴雨—泥石流、滑坡。

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易诱发泥石流、滑坡。

或地震—泥石流、滑坡。

地处(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山地降水丰富。

或台风—暴雨—洪涝(山洪)。

接近台风源地(常处于台风移动路径上),台风影响大;台风暴雨在山地形成洪峰的速度快。

解析 图示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处而多地质灾害,位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海域的海岛而多台风灾害;而且山地地形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考向二 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2.(2012·浙江自选模块)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

(1)~(3)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龙卷风 ②海啸 ③飓风 ④暴风雪

B.①海啸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飓风

C.①海啸 ②飓风 ③龙卷风 ④暴风雪

D.①飓风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

答案 

(1)C 

(2)B

(3)地形:

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

气候:

春夏季向大陆输送的暖湿空气与来自西部的干燥冷空气相遇,积聚到一定强度后产生龙卷风。

解析 第

(1)题,①地处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该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多地震及海啸灾害。

②地处西北大西洋沿岸,每年的夏秋季节多飓风灾害。

③地处美国中部的大平原地区,春夏季节经常发生龙卷风灾害。

④地处美国东北部地区,冬季常遭受暴风雪袭击。

(2)题,飓风常发生于夏秋季节,故A项错误;暴风雪主要发生于冬季,故B项正确;海啸的发生没有时间及季节规律,故C项错误;龙卷风的发生要有对流天气,常出现在白天,故D项错误。

第(3)题,美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有利于龙卷风的形成。

位置:

美国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水汽条件非常好。

地形:

美国东部为高原、西部为山地、中间为中央大平原,且主要山脉如落基山、阿巴拉契亚山大致都为南北走向,对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加拿大的冷空气不能起到很好的阻挡作用,冷暖空气都能长驱直入到达内陆地区。

气候:

在春夏季,美国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源源不断地向美国大陆输送,与来自西部落基山的干燥冷空气在低地平原相遇,当积聚到一定强度后,龙卷风就产生了。

考点二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1)干旱:

长时间无降水或降雨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和土壤缺水。

(2)洪涝:

洪水是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自然水道或人工堤坝形成的。

雨涝是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形成的。

(3)寒潮:

强冷空气的迅速入侵造成的大范围剧烈降温。

(4)台风:

台风是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很猛烈的大风暴。

2.主要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1)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由于某种原因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

(2)崩塌:

较陡的斜坡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

(3)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而形成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3.虫灾和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1)虫灾:

危害最大的虫害是蝗虫、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具有染病容易、致死速度快、蔓延迅速等特点。

它们能使农作物和森林受损。

(2)鼠灾:

鼠灾的重灾区是农田、牧场及森林。

害鼠啃食植株,在地下打洞,危害植物根系,使农业减产,森林草地遭到破坏。

1.主要气象灾害

(1)干旱灾害

①特点:

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③危害

④分布

a.主要集中于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活动集中的东部季风气候区。

b.华北、东北地区:

春旱、春夏连旱;长江以南地区:

伏旱;西南地区:

冬春连旱。

(2)洪涝灾害

①特点:

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南方多于北方。

②洪水灾害的类型

类型

时空分布

成因分析

影响

洪水灾害

暴雨洪水

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

台风、锋面等引起,降水多且集中;地势低平,雨季河流排水不畅;人类活动不合理

①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②易导致涝灾发生

融雪洪水

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

气温升高,积雪、冰川融化形成洪水

对农业影响较严重

冰凌洪水

初冬和初春。

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黄河上游的宁夏、内蒙古河段和部分下游河段及松花江部分河段

初冬时下游河段先冰冻,初春时上游河段先解冻,从而引起上游河水越过下游冰面,溢出两岸,形成洪水

对交通影响较严重

③洪涝灾害产生原因的分析方法

a.来水量大或快:

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植被——植被覆盖率低;地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如山地、丘陵地区多发生山洪。

b.排水不畅:

地形——地势低洼,不易排水;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c.调蓄能力差:

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④治理洪涝的措施

工程措施可从拦洪、蓄洪、行洪、分洪、泄洪等方面来分析,具体要求如下:

a.上游——修水库蓄洪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中游——利用低洼地建蓄洪、分洪工程。

c.下游——整治河道,开挖新河、加固堤坝、疏通河道,加快分洪、泄洪。

d.对黄河还要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及防沙治沙相结合,对长江还要与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中上游退耕还林、中下游退耕还湖结合起来。

非工程措施主要包括:

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保护植被,建立统一的防灾体制及应急计划,加强水利工程建设资金及科技投入等。

(3)寒潮

(4)台风

①形成条件

②时空特点

③危害:

造成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经济损失较大。

④登陆路径

特别提示

 同其他自然灾害一样,寒潮和台风也并非“百害而无一利”。

它们给人类带来一定危害的同时,也产生某些有利影响,例如:

寒潮低温可以杀死一些土壤和空气中的病虫害,降雪可以补充土壤水分;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伏旱带来的旱情,为人们降温解暑。

(5)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2.主要地质灾害

(1)地震

①形成原因:

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②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a.震级大,破坏性大;b.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c.浅源地震;d.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差;e.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f.震区交通不便;g.诱发其他灾害等。

③减轻灾害的措施:

a.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b.建立灾害监测和预报体系;c.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d.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e.加强国际合作等。

(2)滑坡、泥石流的原因、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①降水(雨量、时长、强度);②地形坡度;③植被;④岩石破碎(板块交界处、断层)

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乱砍乱伐;陡坡开荒;开山挖石;开矿)

治理措施

加固陡坡;禁止乱砍乱伐;大力植树造林;禁止陡坡开荒;修建梯田;退耕还林;制定法律法规;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3)我国西南地区多地质灾害的原因

3.主要海洋灾害

灾害类型

分布

成因

危害

防治

海啸

世界上80%~90%的海啸发生于太平洋、印度洋沿岸地区

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引起

摧毁沿海建筑,夷平村镇

建立海啸预警系统

风暴潮灾害

台风风暴潮

7~10月(8月、9月最为集中);东南沿海

台风(热带气旋)引起

影响东部沿海地带的城市、工业、交通、海洋渔业等

加强监测和预报,及早防护

温带风暴潮

春季和秋季;渤海和黄海沿岸地区

温带气旋和冬季风引起

赤潮

5~10月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等。

自然原因:

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海湾封闭。

人为原因:

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地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1)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的腮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海洋严重缺氧或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浮游生物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等生物

控制污水排放量,实施污水达标排放,使用无磷洗涤用品

4.主要生物灾害

灾害类型

分布

危害

治理对策

农作物害虫

蝗虫

渤海和黄海沿岸滩涂;黄、淮、海河沿岸滩地;河北、山东的低洼地区

世界谷物每年因此损失约14%,对农作物造成毁灭性灾难

(1)化学防治:

喷药;撒放毒锌。

(2)生物防治:

牧鸡食蝗;微孢子虫灭蝗

黏虫

华南到东北的广大东部地区,西北、西南地区也时有发生

造成农作物大幅减产

(1)人工杀虫:

食物诱杀、灯光诱杀;

(2)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天敌;(3)化学防治:

喷洒农药

水稻螟虫

南方水稻种植区

水稻枯梢、枯心,大面积死亡

(1)农业防治:

清除杂草,合理排灌水,选用抗虫品种;

(2)生物防治:

放养其天敌;(3)化学防治:

喷洒农药

棉铃虫

棉花损失约16%

森林害虫

松材线虫

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对森林工业造成巨大损失,对森林生态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1)生物防治:

放养其天敌;

(2)化学防治:

喷洒农药

松毛虫

中、东部林区

天牛

鼠害

野栖鼠(田鼠、草原鼠、林鼠)

农牧区

(1)啃食植物、糟蹋粮食、在地下打洞等活动危害植物的根系,造成农作物减产、森林和草场破坏。

(2)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历史上曾有三次鼠疫(黑死病)大流行,都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3)危及水库和防洪大堤的安全

(1)物理防治:

人工器具捕杀;

(2)化学防治:

药物灭鼠;(3)生物防治:

利用其天敌、寄生虫控制或杀灭害鼠;(4)综合防治

家栖鼠

                   

考向一 主要气象灾害

1.干旱灾害

(2015·浙江自选模块)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

图1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图2为图1中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完成

(1)~(3)题。

(1)下列四地中农作物生长最缺水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与图中东部地区农田水分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最接近的是(  )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水稻种植最北界线D.1月0℃等温线

(3)分析甲城市所在区域出现农田水分亏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答案 

(1)A

(2)D

(3)原因:

降水集中在夏季;岩溶地貌,地表水容易渗漏;水田农业为主,需水量大。

办法:

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增加地表植被覆盖,涵养水源;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

解析 第

(1)题,据农田水分盈亏量概念及分布图知,①处为负值,②③④为正值,①处农作物生长缺水最严重,A正确。

(2)题,图中东部地区农田水分由盈转亏的分界线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与1月0℃等温线最接近,D正确,同时也是800mm年等降水量线位置,是水稻和小麦的分界线,而不是水稻种植的最北界线。

第(3)题,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农田水分亏损的原因:

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喀斯特地貌,不易储水且易渗漏;农田农作物主要为水稻,生长期需水量大等。

措施有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等。

2.洪涝灾害

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涝灾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涝灾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可能发生在6~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9月是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以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

(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形可知,6~9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说明河流补给湖泊,湖泊水位上升,且河湖水位均较高,滨湖地区会发生洪涝。

10月~次年5月,河流水位低于湖泊水位,湖泊补给河流,湖泊水位下降,滨湖地区不会发生洪涝。

(2)题,防灾措施可从技术措施、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方面考虑。

3.寒潮、低温、冻害

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到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若答出增加空气湿度、增强大气逆辐射、水汽凝结释放热量等也可)

解析 第

(1)题,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读图即可回答,其主要影响因素可从纬度位置、距冬季风源地的远近等方面分析。

(2)题,可从水的比热容大、温度变化的速度慢进行分析,这与放烟雾增强大气逆辐射的原理是不同的。

4.台风与风暴潮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浙江、福建沿海受到强台风“菲特”影响,中午时浙江温州、瑞安等验潮站的潮位已经超过橙色预警级别。

浙江沿海多处在6日晚上22点至23点出现天文高潮位,浙江沿海最高水位出现在7日凌晨2点前后。

材料二 台风“菲特”路径示意图。

(1)简述浙江7日凌晨2点前后出现最高水位的原因。

(2)台风“菲特”实际产生的降水A地大于B地,解释其原因。

答案 

(1)天文大潮,台风引起的风暴潮。

(2)A地位于台风北部,吹偏东风,从海上带来充足的水汽,受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B地位于台风南部,吹偏西风,地形抬升作用不明显,降水少。

解析 第

(1)题,据材料信息可知,最高水位的出现既有天文大潮因素影响,也有台风的影响。

(2)题,从图中可看出A、B分别位于台风的北部和南部,结合台风本质上属于热带气旋的知识,可分析降水差异。

5.冰雹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答案 

(1)春季。

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危害:

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

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解析 第

(1)题,由图形可看出冰雹发生最多的月份在3、4月,为春季。

冰雹的形成条件是气流的强烈上升。

在春季导致气流强烈上升的原因可能有冷锋附近的暖气流强烈抬升及气温迅速回升,空气对流强烈等。

(2)题,冰雹为固体降水,对地面的破坏极大,不仅会毁坏农作物,还可击伤人畜及房屋等建筑物。

防御气象灾害的措施主要是加强监测与预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考向二 主要地质灾害

1.地震灾害

(2016·浙江学考)下图为“我国某区域1900~2000年主要自然灾害点位图”。

2015年8月3日,M地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示地区最易发生的地质灾害有(  )

①地震 ②病虫害 ③洪水 ④森林火灾 ⑤干旱 ⑥滑坡、泥石流

A.①④B.①⑥

C.②③D.④⑤

(2)M地本次地震震源位于(  )

A.地壳B.地幔

C.软流层D.地核

答案 

(1)B 

(2)A

解析 第

(1)题,本题考查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等,②③④⑤不属于地质灾害。

(2)题,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km,云南是高原地形,地壳厚度大于17km,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是12km,其震源位于地壳。

2.滑坡、泥石流灾害

(2016·浙江自选模块)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在采矿过程中发生的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灾害。

矿产开采方式、矿区地质地貌、降水特征、地表植被覆盖率等因素与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直接关联。

下图为我国两省矿山地质灾害分布图,其中甲省盛产煤炭,乙省盛产有色金属,两省矿产露天开采比例不高。

完成

(1)~(3)题。

(1)甲省西部①区、乙省西部④区均有分布的矿山地质灾害是(  )

A.崩塌、泥石流B.滑坡、地面塌陷

C.崩塌、滑坡D.地裂缝、地面塌陷

(2)甲、乙两省矿山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地裂缝居多的共同原因是(  )

A.耕地占比大,地表植被稀疏

B.位于我国二、三级地形阶梯之间

C.降水量集中,土壤侵蚀强

D.矿产开发以地下采掘为主

(3)比较两省矿山泥石流灾害的差异,并分析主要原因。

答案 

(1)C 

(2)D

(3)乙省矿山泥石流灾害较甲省多发。

乙省较甲省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乙省西部为山地,地形起伏大。

解析 

(1)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分布。

读图可知,甲省西部①区、乙省西部④区均有分布的矿山地质灾害是崩塌、滑坡,C项正确。

(2)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成因。

乙省为湖南省,地形崎岖,耕地比重小,A项错误;甲省为山西省,位于第二级阶梯,B项错误;降水集中,土壤侵蚀强不是地面塌陷、地裂缝多发的原因,C项错误;由材料可知,甲、乙两省矿产露天开采比例不高,都以地下采掘为主,导致两省地质灾害以地面塌陷、地裂缝居多,D项正确。

(3)本题考查地质灾害的差异及原因。

读图可知,乙省泥石流灾害比甲省多。

甲省位于北方地区,故降水量偏少,持续时间短,泥石流灾害较少;乙省位于南方地区,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且西部多为山地,地形起伏大,故泥石流灾害多发。

3.其他地质灾害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丘陵,丘陵的基岩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