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6619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闽侯县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提笔忘字:

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

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越千层浪:

“由于使用拼音发手机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

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

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

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手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

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

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

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

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

作家王蒙曾言:

“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

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

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

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却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

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

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手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A.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B.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华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生梦不醒,红楼解味人

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红学家周汝昌先生逝世。

或许一生的喧嚣太多了,他选择安静地离开。

“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安安静静地走。

”他留下这样的遗愿。

进入“红学”研究多少是个偶然。

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周祜昌寄至燕园的信函,说他看到胡适新近一篇谈《红楼梦》的文章,嘱咐周汝昌帮忙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京大学图书馆,果然在敦敏诗集《懋斋诗钞》中发现了一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发表在《天津国民日报》上。

没想到几天后,胡适就托人转交了一封给周汝昌的信,肯定鼓励这位在校大学生的研究。

胡适此时已是学界大拿,又是“新红学”的开创者,他的来信让周汝昌“欣幸无已”。

1948年,正埋头撰写《红楼梦新证》的周汝昌特意跑到胡适家中拜访。

令周汝昌激动的是,胡适竟将珍藏多年的孤本《甲戍本石头记》慷慨地借给他翻阅。

正因为这一段渊源,周汝昌常常被看做是胡适“红学”研究的关门弟子。

1953年,《红楼梦新证》出版。

这部40多万字的“红学”研究著作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在当时很少有人敢将《红楼梦》拔到那么高的地位——周汝昌将《红楼梦》与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但丁的《神曲》等世界名著相提并论,并大加赞赏。

周汝昌把胡适、顾颉刚、俞平伯的“曹、贾互证”方法最大限度地、最完整地发挥出来。

由于崇尚实证,他的每一个论点的提出都以充分丰富的文献资料为基础。

又因为崇奉实录,他把全部实证工作都作为论证实录的手段。

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乃至后来的“曹学”,其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以历史上的曹家与小说中的贾府双向互证,在以历史材料推证小说本事的同时,又以小说情节反推历史,史学与文学合而为一。

正是从《红楼梦新

证》开始,“红学”实证研究开始体系化、专门化,后来它被称作“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此年周汝昌35岁,因为这部书,他得以调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成了学界“红人”。

也由于这部书,他在后来的政治运动中变成了“资产阶级胡适派唯心主义”的“烦琐考证”的典型代表,被关进“牛棚”下放。

周汝昌将“红学”构建为四大范畴,即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

其晚年在探佚学发力颇多,在他数十部“红学”著作中,曾先后提出一系列探佚成果,观点令人耳目一新,但也招致不少异议。

如他提出林黛玉系“沉湖而死”;“金玉奇缘”说的不是贾宝玉和薛宝钗,而是贾宝玉与史湘云等等。

1982年,周汝昌发表了《什么是红学》一文,在把人们呼吁的文学批评方法描述为“十六字真言”之后,干脆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的范围,他说:

“红学显然是关于《红楼梦》的学问,然而我说研究《红楼梦》的学问却不一定都是红学……不能用一般研究小说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来研究《红楼梦》。

如果研究《红楼梦》同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小说全然一样,那就无需红学这门学问了。

”在把文学性研究剔出“红学”之外的同时,他也把自己剔出了主流“红学”的研究队伍。

此后,他被喻为红学界的独行侠。

他关于“红学”之界定、对红学史的回顾、对曹雪芹画像的考证等等,一次次地掀起了“红学”研究的争议。

从30岁开始,周汝昌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红学”,是红学界当然的望者。

一般说来,在某一学界成为望者又著作等身的人,同辈或后学者常常只有仰视和尊敬的份儿,很少会有人出言不逊,但周汝昌是个例外。

在红学界,他被誉为“红学泰斗”,也被批作“闭门造车”,他的一生,可谓毁誉参半。

周汝昌曾有诗云:

“小童何以知途向,瞎马盲人旅亦难。

”他六十余年间所走过的治红学之路,因偶然而生,又历经政治对学术氛围和学术方向的多次影响,终至晚年,既得到肯定、赞誉,身上罩着光环,亦受到讥嘲与攻击。

说不尽的《红楼梦》,道不尽的人与事。

周汝昌梦在其中近七十年。

梦未醒,人已去,花落水流红,谁解其中味?

还是让老人家安安静静地走吧。

4.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周汝昌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他研究红学,常常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然令人耳目一新,却也招致很多异议。

B.周汝昌看来,“红学”中的文学性研究应与《三国演义》等小说的研究区别开来,不能用一般研究的方式、方法、眼光、态度。

C.周汝昌研究“红学”深受“大拿”的影响,如他晚年提出的林黛玉系“沉湖而死”的观点,就是

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

D.从早年的《红楼梦新证》到晚年的探佚学,周汝昌的“红学”之路并不顺利,他的“红学”研究的方法和结论一直饱受争议。

5.结合全文,概括周汝昌先生为《红楼梦》的研究做出了哪些贡献。

(4分)

6.周汝昌在“红学”研究上的成功,给了我们哪些借鉴?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学生村官谢大立

大学生村官小胡还没有到村里,就被老村长直接由镇里领到了栗里村看醉石。

那是块高七八尺,宽丈余的石头。

讲解员说,陶渊明好酒,喝醉了就睡石头上。

石头下面有溪流,讲解员说叫醒酒泉,陶渊明一觉醒来,喝一碗溪里的泉水,酒也就醒了。

看完了醉石,又看庐山的大林寺。

正巧是农历四月初九,当初白居易来此探友的时日。

这季节,山下的桃花早凋谢了,这里的却含苞欲放。

白居易因此写下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也借这诗句名满天下。

旅游,是小胡梦寐以求的事。

小胡出生在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地里刨食的。

暑假、寒假同学们都结伴旅游,他则打工挣学费。

同学们旅行回来,带回来和一些名胜古迹的合影,他就从那些图片里领略那里的风采,做梦去那些地方。

如此的经历,让小胡收获了梦寐以求,还收获了一种叫踏实的东西。

当好村官于小胡的仕途十分重要。

能不能当好村官,小胡的心里是没底的。

但老村长给了他底。

老村长是个非常和蔼可亲的长者,一个星期下来,他们相处得如爷俩。

上阵父子兵,就凭这古训,他这村官就当好一半了。

乡亲们的热情,使他的心里更有底了。

村委会与老村长的屋子毗邻,他们安排他住里面。

被子虽是他带来的,但他们给他洗了还晒了,他睡在上面,如同睡在阳光的香味里。

醒来,桌子上变魔术般多了一碟鱼、一碟肉、一碟豆腐、一碟炒鸡蛋,还有许多瓶咸菜。

村长夫人告诉他,都是村民们主动送来的,见他睡得香,就没有叫醒他。

激情使小胡吃罢饭就找老村长要工作。

老村长领着他村前、村后转,山下、山上转。

转到太阳快落山时,他们跟着一条河流往下走。

河流旁,是一条可以走车的土路,路上没有车,走着他们两个人。

哗哗的流水声,在他们的脚下时断时续地响。

水声突然吼叫起来,是流水在他们的脚下变成了瀑布。

阳光在瀑布里丝丝缕缕,小胡情不自禁地叫起来:

“壮观,太壮观了!

”老村长说:

“对岸那两个字也壮观。

”小胡放眼对岸,石壁上写着

“牛吼”两个字。

小胡说:

“牛吼,这水的吼叫声还真有点像牛吼。

”老村长说:

“像吧,要不,古人会在咱这儿留下墨宝……”

走着说着,河突然没了。

让河没了的是一座山。

山硬生生地把河挡住了,水却并没有形成堰塞湖。

小胡又是情不自禁:

“奇特,水都到哪里去了?

”老村长顺手拿起根木棍,一头顶住石壁,让小胡把耳朵顶住木棍的另一头听。

哗啦哗啦的响声随即传进小胡的耳里。

老村长问:

“像不像人的肚子里有了空气的响声?

”小胡说:

“形象!

”老村长指指石壁的上空说:

“形象可是石壁上的字说的。

”小胡朝上望去,看到石壁上雕刻着“响肠”两个大字。

老村长说:

“到了现在,你应该明白了我领你去庐山的目的了吧?

”小胡一怔,说:

“到庐山的目的……”老村长说:

“你是真不明白,还是装糊涂?

”小胡说:

“请老村长明示。

”老村长一副胸有成竹的架势说:

“把我们这些宝贵的资源利用起来,开发旅游。

”小胡说:

“开发旅游?

”老村长斩钉截铁地说:

“对,开发旅游!

我就不信我们的牛吼、响肠比不过栗里的一块石头、大林寺的几朵桃花!

小胡不想顶撞老村长,又不想违心,想了想委婉地说:

“人们看醉石看的是陶渊明,上大林寺,冲的是白居易……”老村长打断他的话说:

“谁又能肯定那块石头上真的睡过陶渊明,还有那个大林寺桃花,肯定也不是白居易时的桃花。

由于编得好,人们不是照样去?

我们的牛吼、响肠只要编得好,肯定会比醉石、大林寺桃花吸引人。

牛魔王、牛郎都姓牛,孙猴子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使法时,铁扇公主就听到肠子里一阵阵哗啦哗啦地响……”

小胡语塞、发怔。

老村长的语重心长又像魔咒一样地念响了:

“只要编出了名堂,就有人来咱这儿旅游,游人来了要吃、要住、要玩,旅店、饭店、美容店就跟着搞起来了……到那时,我们俩就对上对下都有个好的交代了……”老村长最后拍拍小胡的肩头说:

“你是大学生,有文化;上头派来的村官,有靠山。

我们这次到庐山去参观的钱,都是村民们凑的份子呀……”

说完,老村长如完成了一项重大的任务,自顾自地走了,留下小胡一个人站在夕阳里,进退不

得。

(选自《小说月刊》2016年第4期)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栗里村醉石、大林寺桃花是借名人典故打出了“文化牌”,迎来八方游客,这一现象反映了栗里村、大林寺旅游业发展得不错。

B.关于“乡亲们对小胡主动热情”的描写,一方面表现了乡亲们的淳朴善良,另一方面暗示此地经济落后,大学生村官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发展的希望。

C.小胡出生在小山村,家境贫寒,假期里,需要打工挣学费,而他的同学却能够结伴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

当一名村官可谓圆了他的旅游梦。

D.作者通过对老村长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塑造了老村长淳朴善良、睿智老练、热心为家乡做贡献的人物形象。

E.小说详细地描写了村里“壮观的牛吼、形象的响肠”等景观,既给读者直观具体的印象,也暗示此地具有旅游开发的潜质。

8.开篇关于栗里村醉石、大林寺桃花的描写,有何用意?

请简要分析(4分)

9.小说在塑造“大学生村官”这个形象时,表现了他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刘忠,字司直,陈留人。

成化十四年进士。

改庶吉士,授编修。

弘治四年,《宪宗实录》成,

迁侍讲,直经筵,寻兼侍东宫讲读。

又九年进侍读学士。

武宗即位,以宫寮擢学士,掌翰林院,仍

直经筵。

正德二年,刘瑾用事,日导帝游戏,乱祖宗旧章。

忠上言戒逸游、崇正学数事。

已,因进讲与杨廷和傅经义,规帝阙失,而指斥近幸尤切。

帝谓瑾曰:

“经筵,讲书耳,浮词何为?

”瑾素恶两人,因讽吏部尚书许进出之南京。

南京诸部惟右侍郎一人,进特请用为礼部左侍郎。

命下,外议籍籍,进患之,甫两月,即擢忠本部尚书。

其冬,就改吏部。

时留都一御史,素骄横;一郎中,张彩所昵也,秩满,皆署下考。

疾吏胥诡名寄籍,督诸曹核汰千人。

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

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诏可之。

忠在南京正直有风采。

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士大夫,

而忠操绳墨待下,纠劾过峻。

时论遂谓忠附会瑾意,颇归怨焉。

五年二月,改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专典制诏。

两疏乞休,不报。

瑾诛,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

甫数日,以平宁夏功,加少傅兼太子太傅。

故事,阁臣加官无遽至三孤者。

忠无功骤得,不自安,连疏固辞,不许。

瑾虽诛,张永、魏彬辈擅政,大臣复争与交欢,忠独无所顾。

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却其馈,

由是与永辈左。

前后乞休疏七八上,皆慰留。

明年命典会试。

甫毕,帝以试录文义多舛,召李东阳示之。

忠知为中官所掎,乞省墓。

诏乘传还。

抵家,再上章乞致仕,报许。

给月廪、岁隶终其身。

世宗即位,屡荐不起。

遣行人存问,忠奏谢,因有所献纳,帝褒其忠爱。

嘉靖二年卒,年七十二。

赠太保,谥文肃。

赞曰:

刘忠持正不阿,奉身早退。

此诚明去就之节,乌能委蛇俯仰以为容悦哉。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B.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C.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D.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筵:

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代始称经筵,设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

B.秩满:

秩,既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员的品级。

秩满,就是指官吏全额领取俸禄。

C.致仕:

即交还官职,也就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

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代官员辞职归家。

这一做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谥:

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或其他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带有褒贬评判性质的称号。

有官谥、私谥之分,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私谥则不出于朝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忠忧心国事,直言进谏。

虽执掌翰林院,但经常直言规谏皇帝,这导致皇帝不满,宦官刘瑾直接将刘忠贬官至南京。

B.刘忠为人正直,坚持法度。

对待官吏非常严厉,曾上疏请求对官员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弹劾,以示劝勉惩戒。

C.刘忠持正不阿,不慕权贵。

张永、魏彬专权,大臣们争先巴结,只有刘忠置之不理。

D.刘忠淡泊名利,不恋官位。

主持会试时,遭到宦官陷害排挤,于是请求回家祭扫坟墓,得到皇帝

诏许。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士大夫,而忠操绳墨待下,纠劾过峻。

(5分)

(2)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却其馈,由是与永辈左。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E.“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15.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7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纵然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2分)

(2)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

,。

(1分)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句是:

,。

(2分)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现在患多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有的父母觉得这是“过度诊断”,医生只是在危.言.耸.听.,也

许孩子只是太好动,让他们多运动就好了,菲尔普斯就是个例子。

②在办公楼施工现场,满眼望去,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施工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保证顺利完工,工人们两班轮换,不停施工。

③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④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⑤陶渊明早年曾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⑥1917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起用当时只是崭露头角的鲁迅先生设计北大校徽,可谓是慧.眼.识.珠.。

鲁迅虽有忐忑,但交上的设计让蔡元培连声叫好,这一基本设计也沿用至今。

A.①④⑤B.①②⑥C.③⑤⑥D.②③④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现实中,打工者的生存状态极为不合理,在城市工作十年或者二十年甚至更长,当剩下苍老,也只能回家,无法在工作的城市。

B.最近,严寒天气袭击北半球,乌克兰3200所学校停课,冻死的人越来越多,谁能否认这场灾难没有对人们产生大的影响呢?

C.作为世界上使用者最多的电子地图数据库,谷歌地图不仅显示传统的矢量地图,还提供分辨率不同的卫星图片和显示地形与等高线的地形视图。

D.今天,有网友在微博上爆料一辆报价超过64.5万以上的大众途锐挂着新军牌上路。

新规禁止

超过45万元的轿车使用新式军车牌号。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千百年后凝视王羲之的《兰亭序》,。

光是那么一点,可以领略的内涵,用十年时间去理解都不嫌多。

①碰到纸上的纤维,顺势微微回转,

②单鞭蓄势,继续向左缓缓推出……

③太极云手般向右下沉去,力道隐含未尽,

④仍然可以感受王羲之笔尖每一个纤细的动作,

⑤永和九年岁在癸丑,那永字的一点如凌空而来风声,

A.④②①⑤③B.④⑤①③②C.⑤②①③④D.⑤④②③①20.下面是从《生活的艺术》一文中摘下的一段文字,请根据题目和提供的文字,在文

章开头划线处添加一句能统领后面内容的起始句;并在第二、三处补写语意连贯的一个句子。

两句均不超过15字(5分)

①。

要装进一杯新泉,你就必须倒掉已有的陈水;要获取一支玫瑰,你就必须放弃到手的蔷薇;②,你就必须多一份心灵的创伤。

换一个角度来看,③,但你拥有了一杯清泉;虽然失去了蔷薇,但你采得了玫瑰;虽然遭受了心灵的创伤,但你多了一份独有的体验。

21.中国杭州于2016年9月4日至5日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下图为此次峰会的会标。

请写出其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6分)

注:

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组织,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十二个重要经济体组成。

宗旨是为推动已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开放及有建设性的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要素:

寓意: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大学生小闫发现自家大门外有个鸟窝,和朋友架了个梯子将鸟窝里的12只鸟掏了出来,养了一段时间后把鸟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有人愿意出价买鸟,两人因此获利1200多元,后来他们又掏了4只。

原来,他们掏的这种鸟叫燕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结果,小闫和他的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