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128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docx

《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docx

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

新人教版中考化学简答题专项训练

一、中考化学简答压轴常见类型

【常见类型】化学原理解释题、实验题。

【解题方法】化学原理解释题要依据正确的原理,用准确恰当的语言完整地进行描述;实验题要明确实验目的及原理、合理进行实验设计及评价。

【精讲精练】

1.某同学根据“铁生锈后质量会增加”,推测质量守恒定律也有例外,你认为该同学的推测正确吗?

请加以解释。

 

2.小明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钡溶液混合,发现无明显现象。

一段时间后,他再次取敞口放置的上述两种溶液进行混合,结果出现了白色沉淀,请解释可能的原因。

 

3.研究课上,小欣同学为了验证氨气(NH3)的某些性质,依次做了以下实验:

通过实验,小欣得出氨气的三点性质,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首先发现并制得了氯气(Cl2)。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密度比空气大且有毒的气体,它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HClO),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将某些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1)某同学用滴管将饱和氯水(氯气的水溶液)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当滴到最后一滴时,溶液红色突然褪去变成无色。

请猜想溶液红色褪去变成无色的两个原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

(1)中溶液红色褪去变成无色的原因是①还是②。

 

5.某同学用如图装置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气球鼓起

②…

无明显现象

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

④向外拉注射器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步骤①中气体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河南中考化学简答题题型结构

17~18题:

考查用化学知识解释分析题目的能力

考查点:

①微观示意图(物质分类、化学方程式书写)

②用化学原理解释(文字叙述、化学方程式书写)

19~20题:

以实验题为主,会融入多个知识点

考查点:

①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考查(仪器名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书写、实验原理、操作步骤等)

②探究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书写、实验步骤及现象)

③趣味实验装置(压强差实验)

 

中考化学简答题实战演练

(一)

17.(3分)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工业上生产尿素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尿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属于______(填“氮”、“磷”或“钾”)肥。

(2)生产尿素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18.(2分)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非常重要。

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因素有关?

请写出其中的一种因素并举出实例加以论证。

 

19.(4分)如图所示,将铁丝放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打开K,滴加稀盐酸,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关闭K。

请解释导管内液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20.(5分)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中,如果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往往看不到溶液变浑浊的现象。

现有一同学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却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

(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实验后

向B中滴入石蕊溶液,可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写出B中所有溶质的

化学式______________。

(2)如果去掉B装置,将A、C直接连接,写出C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简答题实战演练

(二)

17.(3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黑白小球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

(1)反应前的原子数________(填“>”、“=”或“<”)反应后的原子数。

(2)反应前的分子数________(填“>”、“=”或“<”)反应后的分子数。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18.(2分)铜是人类最早利用的金属之一。

(1)下列铜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铜质奖牌  B.铜导线  C.铜火锅

(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9.(5分)

气体制取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活动。

(1)如图是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请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

(2)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收集氧气的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

(3)要得到干燥的氧气,可将制得的气体通过填充一种氧化物的干燥装置,该氧化物是__________。

20.(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适量含有CuSO4和FeSO4的废液样品,加入一定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A和固体B。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滤液A所含溶质的猜想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猜想一:

只有ZnSO4     ②猜想二:

ZnSO4、FeSO4

③猜想三:

ZnSO4、FeSO4、CuSO4④猜想四:

ZnSO4、CuSO4

(2)设计简单实验,确定“猜想二”对应的固体B的成分。

(3)反应后析出金属的质量_____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填“>”、“=”或“<”)。

 

中考化学简答题实战演练(三)

17.(3分)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共有______种生成物。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8.(4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

(1)写出一个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

(2)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其中C装置的优点是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如果打开弹簧夹,固体与液体接触,反应便能发生。

请简述使C装置中反应停止的原理。

 

(3)若用D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O2,请简述操作步骤。

 

19.(4分)请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将固体药品配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为什么能提高反应速率?

 

(2)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

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

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

鉴别亚硝酸钠溶液与食盐水溶液的方法除了可以选用酸碱指示剂外,还可以选用什么方法?

如何操作?

 

20.(3分)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

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

(1)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

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请说明理由。

 

(2)实验二中,写出观察到的现象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简答题实战演练(四)

17.(2分)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操作和现象。

(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呈紫红色。

(2)做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为什么要把红热的木炭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

18.(3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图中表示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A”或“B”),这个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19.

(5分)如图是一盏废旧台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它进行观察分析并完成相关实验。

(1)小明发现台灯的铁螺丝钉表面已经锈蚀,原因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

(2)小红发现铝箔反光片呈银白色,无锈迹,

请分析原因。

(3)请你设计实验验证铁、铝、铜的金属活动性。

20.(4分)“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

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

请回答:

(1)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2)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

 

中考化学简答题实战演练(五)

1.在家里,某同学发现:

把开水倒入盛有茶叶的水杯中,水会很快变色,而倒入冷水中,水的变色速度却很慢。

请用微观知识做出解释。

(1)上述现象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是什么?

(2)根据此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用图A所示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掉不下来(如图B),请分析原因。

3.某化学教师设计了如图趣味装置,用放大镜汇聚光后,引燃白磷,白磷燃烧停止后,立即将硝酸铵加入试管中的水里,待固体消失后,继续观察。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请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面四种方法进行实验:

①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不变色,则恰好完全反应;

②滴加氯化钡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硫酸过量;

③加入锌粒,若有气泡产生,则硫酸过量;

④滴加硫酸铜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氢氧化钠过量。

(1)四种方法可行的是______________;

(2)请针对不可行的方法说明其不可行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中考化学简答压轴常见类型

1.不正确。

铁生锈是铁和空气中的水、氧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参加反应的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的质量之和与反应后生成铁锈的质量相等。

2.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了Na2CO3,Na2CO3溶液与Ba(NO3)2溶液反应生成了BaCO3白色沉淀。

3.①密度比空气小②易溶于水③水溶液呈碱性

4.

(1)①氯水中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使溶液由碱性变为中性甚

至酸性②氯水中的HClO将溶液中的红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

(2)取

(1)中褪色后的溶液1~2mL于试管中,然后滴加过量的NaOH

溶液,若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证明原因是①;若溶液仍然为无色,

证明原因是②。

5.

(1)NaOH溶液吸收CO2,装置内压强变小,气球鼓起

(2)向外拉注射器3证明步骤1中装置内的CO2已被完全吸收

(3)Ca(OH)2+CO2=CaCO3↓+H2O

(4)CO2能和NaOH反应

二、河南中考化学简答题题型结构

中考化学简答题实战演练

(一)

17.

(1)4氮

(2)17:

22

18.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如: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或同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跟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如:

煤粉在空气中燃烧比煤块更剧烈。

19.铁在潮湿的空气易生锈,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压强减小,所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上升;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氢气,使瓶内压强变大,所以观察到导管内液面下降,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0.

(1)吸收挥发出的HCl气体石蕊溶液变红HCl、H2CO3

(2)Ca(OH)2+2HCl=CaCl2+2H2O

中考化学简答题实战演练

(二)

17.

(1)=

(2)>(3)2CO+O2

2CO2

18.

(1)C

(2)Fe+CuSO4=FeSO4+Cu

19.

(1)试管口略向上倾斜;导气管伸入试管内太长

(2)2H2O2

2H2O+O2↑a、d

(3)CaO

20.

(1)④

(2)用磁铁吸引,有黑色粉末被吸引,说明B是铜与铁的混合物,若没有被吸引,说明B是铜。

(3)<

中考化学简答题实战演练(三)

17.

(1)不属于2

(2)2H2S+3O2

2SO2+2H2O

18.

(1)2KClO3

2KCl+3O2↑

(2)关闭弹簧夹,试管内压强增大,固体与液体分离,反应停止。

(3)D中装满水,从b管中通入氧气,水从a管排出。

19.

(1)可以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2)测定溶液pH。

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得出pH值。

pH>7的是亚硝酸钠溶液,pH=7的是食盐水溶液。

20.

(1)选取的酸的种类不同

(2)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Fe+CuSO4=FeSO4+Cu

中考化学简答题实战演练(四)

17.

(1)没有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加热时产生的气流使高锰酸钾粉末顺着导

气管被吹到水槽中。

(2)木炭可与氧气充分接触,反应持久,方便观察实验现象。

18.

(1)B化合反应

(2)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19.

(1)氧气、水蒸气(或O2、H2O)

(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了内部的铝被腐蚀。

(3)将两根打磨光亮的铁丝分别放入硫酸铝溶液和硫酸铜溶液中。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0.

(1)除去CaCl2和过量的BaCl2。

(2)滤液中过量的Na2CO3和NaOH还未除去;

过滤后在滤液中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再蒸发结晶。

中考化学简答题实战演练(五)

1.

(1)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2.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导致瓶内的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的压强,故玻璃片被吸住而掉不下来。

3.现象:

U形管内左边液面先下降,后又上升。

原因:

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白磷燃烧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且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使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

4.

(1)③④

(2)①不可行。

因为如果硫酸过量,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同样不变色。

②不可行。

因为生成物中有硫酸钠,即使硫酸不过量,滴加氯化钡溶液,同样会出现白色沉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