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882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模拟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盐酸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盐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开启浓盐酸的瓶盖会冒出白雾

C.能与铜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D.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2.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B.它的俗称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

C.它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D.它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B.在铁桶中较长时间配制硫酸铜溶液

C.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锈D.可用消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4.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5.下列可用于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一组药品是。

A.Fe、Cu、H2SO4溶液

B.Cu、Ag、FeSO4溶液

C.Fe、Ag、CuSO4溶液

D.Ag、FeSO4溶液、CuSO4溶液

6.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 ②高温煅烧石灰石 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④焦炭充分燃烧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①和④B.②和③C.③和④D.只有④

7.如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稀释浓硫酸B.

蒸发溶液

C.

称量固体质量D.

测溶液的pH

8.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应将pH试纸预先用水湿润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在实验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引流并不断搅拌

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金属遇酸有气体产生,则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金属

B.因为氧化物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10.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操作方法

A

CO2(CO)

通入氧气点燃

B

NaCl溶液(Na2CO3)

加稀盐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

CaO(CaCO3)

高温

D

铁粉(锌粉)

加过量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A.AB.BC.CD.D

二、实验题

11.硫酸是常见的酸,也是常用的化工原料.由于浓度不同,浓硫酸与稀硫酸在性质上存在较大差异,某课外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浓硫酸的某些特性做了如下一些实验.请结合有关实验,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后,可观察到______.

(2)用温度计的液泡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其原因是______.

(3)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______,然后______.

(4)实验室用98%的浓硫酸(密度1.84g/cm3)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浓硫酸稀释过程如图所示,b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a的作用是______.

(5)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兴趣小组把98%的硫酸10mL和63.3%的硫酸(用10mL98%的硫酸与10mL水配成)约20mL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大表面皿中,称量、观察、记录、分析.根据室温环境下实验的数据绘成的曲线如图:

①稀释浓硫酸时,应将______缓缓地注入盛有______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②由如图曲线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有哪些?

(写两点)______、______.

三、流程题

12.某烟气脱硫的工艺不仅能消除SO2,还能将其转化为石膏(CaSO4•2H2O)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主要物质关系如图:

(1)设备1中,通过喷淋水脱去烟气中的S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设备2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将H2SO3转化为______.

(3)设备3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______.

(4)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13.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兴趣小组最初设计了如下的方案并进行实验.

(1)写出沉淀A的化学式______.

(2)加入CaCl2溶液后,分离除去沉淀A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_.

(3)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此方案很容易引入新的杂质,请写出固体物质B的成分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4)同学继续探究后又提出新的方案:

将混合物溶解,若滴加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则既能除去Na2CO3杂质,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四、填空题

14.向稀盐酸中滴加一定量的Ca(OH)2溶液如图甲;取甲反应后的溶液,滴加Na2CO3溶液,溶液pH的变化如图乙.

已知:

CaCl2、NaCl的水溶液均呈中性.回答问题:

(1)由图乙可以推知:

甲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2)c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3)欲将甲反应后的溶液调节至中性,在没有指示剂的情况下,应加入的物质是______(填序号).

ACaOBCa(OH)2CCaCO3

15.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下图归纳总结出了NaOH的四条化学性质(即NaOH能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将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其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为了验证反应③能够发生,应选用下列的哪一种试剂。

A.KNO3

B.NaCl

C.CuSO4

D.Na2CO3

(3)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16.如图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填写的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

(2)请根据如图信息,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

(3)请另外再写出一个符合上述反应实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7.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罝(省略夹持仪器)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

①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装入分液漏斗中。

②打开止水夹K1,待氢氧化钠浓溶液完全进入广口瓶之后立即关闭K2。

③待充分反应后,打开止水夹K2

(实验现象)

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注射器中的液体_____。

U型管中_____,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

(实验解释)

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

六、计算题

18.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g,加入18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71.7滤液(不考虑实验过程中质量的损失)。

计算: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盐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开启浓盐酸的瓶盖会冒出白雾,故B正确;

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后面,不能与铜发生置换反应放出氢气,故C错误;

D.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故D正确。

【点睛】

掌握盐酸的性质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2.C

【解析】

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故A说法正确;

B、由于氢氧化钠具有较强的腐蚀性,氢氧化钠俗称叫火碱、烧碱或苛性钠,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故C说法错误;

D、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氢氧化钠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D说法正确。

3.B

【解析】

A.可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食醋与水垢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

故A正确。

B.在铁桶中不可较长时间配制硫酸铜溶液,铁与硫酸铜溶液可发生置换反应。

故B错误。

C.可用稀硫酸除去铁锈,稀硫酸与铁锈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

故C正确。

D.可用消石灰改良酸性土壤,酸碱中和反应。

故D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酸的性质。

4.D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中信息知,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故A错误。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故B错误。

C.该实验是将硫酸逐滴滴入到盛有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

故C错误。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故D正确。

考点∶考查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和反应溶液pH的变化图像。

5.C

【详解】

A、药品中无银的单质或盐溶液,无法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B、分别把Cu、Ag铜放入FeSO4溶液中,都不反应,无法验证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C、分别把Fe、Ag放入CuSO4溶液,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Ag不能与CuSO4溶液反应,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正确;

D、把Ag分别放入FeSO4溶液、CuSO4溶液中,均无明显现象出现,不能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故错误。

故选:

C。

6.C

【解析】

分析:

高温下一氧化碳和铁矿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焦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而后依据化合反应的特征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其特征是:

“多变一”

A、一氧化碳和铁矿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

B、石灰石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的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符合一变多的分解反应特征.

C、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D、焦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选C.

7.B

【详解】

A、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故A操作错误;

B、蒸发过程中必须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B操作正确;

C、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上(如:

小烧杯、表面皿)里称量,故C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D操作错误.

故选B.

【点睛】

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是一道基础题.

8.A

【解析】

试题分析:

A、pH试纸用水湿润后,会稀释待测溶液,使测得的pH值不准确,A说法错误;B、用排水法收集O2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B说法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C说法正确.D、蒸发皿中出现多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D说法正确;故答案选A

考点: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9.D

【详解】

A、金属遇酸有气体产生,但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不一定是金属,也可能是碳酸盐,故A错误。

B、氧化物含有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都是氧化物,如CaCO3,故B错误。

C、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C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两种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A错误;

B、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CaCO3固体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D、锌粉能与过量Fe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加入试剂除杂质时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1.木棍变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浓硫酸溶于水放热用大量的水冲洗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搅拌、散热、降温浓硫酸水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合理即可)

 

【详解】

(1)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够使物质发生碳化,故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小木棍蘸有硫酸的部位变黑;

(2)用温度计的液泡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其原因是: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3)浓硫酸弄到手上后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4)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搅拌,故b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a的作用是搅拌、散热、降温;

(5)①浓硫酸稀释时应将浓硫酸缓缓地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使溶解时产生的热量尽快散失;

②从曲线观察两种不同的酸的吸水情况的变化可知:

浓硫酸吸水能力比稀硫酸强(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浓硫酸和一定浓度以上的稀硫酸都具有吸水性。

12.SO2+H2O=H2SO3CaSO3O、SH2O

【详解】

(1)SO2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H2O=H2SO3;

(2)H2SO3和CaCO3反应生成亚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设备2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将H2SO3转化为亚硫酸钙(或CaSO3);

(3)设备3中发生的反应是氧气和CaSO3反应生成硫酸钙,氧元素由0价变为-2价,硫元素由+4价变为+6价。

设备3中,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是O、S;

(4)流程中水既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

13.CaCO3过滤NaCl、CaCl2Na2CO3+2HCl=2NaCl+H2O+CO2↑

【详解】

(1)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钙难溶于水,沉淀A是碳酸钙,其化学式:

CaCO3;

(2)加入氯化钙后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要将沉淀分离出来,需要过滤;

(3)加入的氯化钙是过量的,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剩余的氯化钙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固体物质B的成分:

NaCl、CaCl2 ;

(4)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水、氯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睛】

在做物质的除杂题时,要搞清除需要除去的离子,在选择适当的试剂将其沉淀,当加入的试剂的状态和杂质状态相同时,要注意加入量的控制。

14.CaCl2和HClNaCl和CaCl2C

【详解】

(1)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根据题目的信息可知,pH变化情况溶液最初pH<7,所以甲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CaCl2和HCl

(2)在含有CaCl2和HCl溶液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当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根据溶液pH的变化图乙可知ab段是碳酸钠与盐酸反应,bd段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d点之后碳酸钠过量;所以c点是氯化钙过量的,所以此时溶质为氯化钠和氯化钙,化学式分别为:

NaCl和CaCl2;

(3)ACaO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过量的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若不用指示剂,不好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A错误;

BCa(OH)2 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若不用指示剂,不好判断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容易引入新的杂质氢氧化钙,故B错误;

C盐酸能与过量的CaCO3粉末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粉末,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故选C。

15.

(1)溶液变蓝

(2)C(3)2NaOH+CO2=Na2CO3+H2O

【详解】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变蓝,将适量的紫色石蕊试液滴入NaOH溶液中,其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变蓝

(2)反应③是盐与NaOH溶液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CuSO4,方程式为:

CuSO4+2NaOH=Cu(OH)2↓+Na2SO4,故选C

(3)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16.

(1)H+;

(2)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3)H2SO4+2NaOH=Na2SO4+2H2O。

【解析】

试题分析:

(1)如图“○”中填写的离子为氢离子,符号为:

H+;

(2)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可知,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3)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H2SO4+2NaOH=Na2SO4+2H2O

考点:

考查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书写的知识。

17.液体自动喷出或自动喷入U型管或进入U型管液体变红,并有部分液体沿导管进入广口瓶(有液体进入即给分)CO2+2NaOH=Na2CO3+H2O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广口瓶中气压变小,流入瓶中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此时U型管右侧气压也变小,使注射器中液体自动喷出,酚酞溶液遇碱性氢氧化钙溶液变为红色

【详解】

实验现象:

氢氧化钠浓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气体被消耗,瓶内压强减小,U型管左侧的液体有部分液体沿导管进入广口瓶;由于U型管左侧的液体有部分液体沿导管进入广口瓶,导致U型管中右侧空气中压强减小,从而大气压将压注射器,造成注射器中的液体自动喷出,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广口瓶中出现浑浊现象的原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

故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注射器中的液体液体自动喷出或自动喷入U型管或进入U型管;U型管中液体变红,并有部分液体沿导管进入广口瓶,广口瓶中的液体出现浑浊。

实验解释:

步骤②中,氢氧化钠浓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广口瓶中气压变小,流入瓶中的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白色沉淀,此时U型管右侧气压也变小,使注射器中液体自动喷出,酚酞溶液遇碱性氢氧化钙溶液变为红色。

18.

(1)94.7%;

(2)4.6%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成硫酸钡的质量:

15g+180g+100g﹣271.7g=23.3g

设硫酸钠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质量为y

Na2SO4+BaCl2=BaSO4↓+2NaCl

142233117

x23.3gy

=

=

x=14.2g

y=11.7g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94.7%;

(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为:

11.7g+(15g﹣14.2g)=12.5g

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4.6%。

考点:

溶液的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