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733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docx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docx

历史山东省济宁市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

2015届济宁市高考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试题

2015.05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必做,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3.汉武帝时,“从事盐铁者由国家供给粮食费用及生产工具,但得由政府主持出卖。

民间不得再私铸铁器及煮盐,如违将施以‘钛(脚镣)大趾’之刑。

”这一经济措施()

A.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B.开创了古代中国的工官制度

C.与其宣扬的儒家伦理相悖D.完成了政府对手工业的垄断

【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主要的经济政策。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是对眼贴专卖政策的描述。

依据所学,盐铁专卖政策增加了

政府的财政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

固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

依据所学,工官制度开创于西周时期,这与题干中“汉

武帝时”不符,故B项错误。

儒家的伦理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

私铸铁器及煮盐属于中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两种形式,故D项的表述错误。

1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政治制度时指出,“□□□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

”文中的□□□应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军机处

【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的派出所,分驻在

这个地方来管事”和所学知识判断。

行省是中书省在地方上的派出机构,负责管辖

地方行政事务,故C项正确。

分封制是天子将人口和土地分封给现代贵族、子弟、

功臣,以建立诸侯国的制度,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郡县制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

体制下,郡、县二级政权的地方行政制度;军机处是中央机构,故A,B,D项错误。

1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

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

【答案】A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表明黄宗羲恢复

宰相制度的目的是限制君主权力,故A项正确。

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健全中央

机构;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在题干所给

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B,C,D项错误。

16.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时中国被“惩罚”主要是因为清政府()

A.大量销毁外国鸦片

B.承认义和团且纵容其反帝

C.帮助朝鲜镇压起义

D.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近代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民族危机。

【解题思路】题干所给漫画是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生动描述。

依据所学,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的导火线是义和团运动,故B项正确。

大量销毁外国鸦片是鸦片战争爆发的

导火线;帮助朝鲜镇压起义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导火线;拒绝列强的“修约”要求是第

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故A,C,D项错误。

17.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

“国民党人,因不得不继续努力,以求中国民族解放,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是已。

”这表明中国国民党()

A.政党性质发生彻底改变B.意识到革命成功必须依靠民众

C.放弃了原来的革命目标D.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国民大革命。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

若工人、若商人是已”表明中国国民党认识到革命成功必须依靠民众,故B项正确。

国民党的性质、革命目标,是否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

故A,C,D项错误。

18.写实的歌曲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

下面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国民大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伟大的抗日战争。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12月13日”“扬子江水滔滔”“就在12月13日陷入”

和所学知识判断。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

杀”,故D项正确。

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时期、国民大革命时期与题干中“就在

12月13日陷入恶兆”不符,故A,B,C项错误。

19.某国际会议以“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为主要议题,可以说是第一次提出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

这次会议最有可能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B.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C.1955年亚非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

【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第一次提出

了南南合作的思想,为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开辟了道路”和所学知识判断。

1955

年4月的亚非会议讨论了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这是第一次

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故C项正确。

日内瓦会议旨在和平解决朝鲜和印

度支那问题;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化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

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1971年底26

届联合国代表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A,B,D项错误。

【易错警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特点:

①革命性,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运动

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及解决的问题有密切联系。

②结盟

性:

“一边倒”方针是指坚定地战争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等过结盟。

③平等性:

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基础上,提出了外交三大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

也在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等外交实践活动中得以体现。

20.《民主的模式》一文中指出:

“雅典民主的一个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

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善业之下。

”这表明古代雅典()

A.推行直接民主政治B.注重维护城邦利益

C.公民缺少民主权利D.公民道德高于一切

【答案】B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古代希腊的政治文明。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中“为共和城邦做贡献以及将私人生活置于公共事务和共同

善业之下”表明古代雅典注重维护城邦利益,故B项正确。

推行直接民主政治;公

民缺少民主权利;公民道德高于一切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A,C,D项

错误。

21.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1个镇只有5名居民,有2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

上述现象表明()

A.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B.英国各地人口在大量的减少

C.英国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D.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

【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解析】题干所给材料表明19世纪初,英格兰城镇选区的衰败,英国迫切需要进行议会改革,故D项正确。

英国代议制民主形同虚设与题干所给材料的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

英国各地人口的大量减少;英国经济发展的严重滞后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C项错误。

22.“他的学说对人民主权、自由和平等有着强烈的诉求,是启蒙运动中激进民主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上述评价中的“他”是()

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康德

【答案】C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西方的启蒙运动。

【解析】依据所学,卢梭主张人民主权和天赋人权,故C项正确。

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和自由的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就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故A,B,D项错误。

【举一反三】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指出:

“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

”在此卢梭强调

A.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B.以民主对抗专制和独裁

C.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D.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答案】A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人自身要求的重要性,可见卢梭强调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故A项正确。

反抗专制和独裁;挣脱宗教束缚;以法律保障人权,都与题意无关,故B,C,D项错误。

23.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

“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

”这一论断()

A.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B.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D.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答案】D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解析】依据所学,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政策违背了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故D项正确。

依据所学,苏联农业集体化政策不符合苏联国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实行固定的粮食税,故A,B,C项错误。

38.(26分)民族和个人的性格深受社会、时代的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汉学家亚瑟·莱特认为中国传统性格有如下十三种特征: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人为何“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

又为何“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

(8分)

材料二社会学者丹尼尔·勒纳在“传统者”和“现代人”之间,设定了“过渡人”

这个概念。

……中国的“过渡人”一直在新、旧、中、西中摇摆不定。

他一方面要扬弃传统的

价值,因为它是落伍的,另一方面。

他却极不情愿接受西方的价值,因为它是外国

的。

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

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出现“过渡人”的原因。

近代中国的洋务派是否具

有“过渡人”的特征?

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8分)

材料三当传统文化的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特质无法合成为一时,其反应不外二途:

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

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

前一种反应妨害了现代化的发展,

其结果是自外于世界的潮流,后一种反应则加速了现代化的发展,参与到世界的潮

流中。

——摘编自丹尼尔·勒纳《传统社会的消逝》

(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出现了材料所述的两种“反应”。

(6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变化的认识。

(4分)

【答案】

(1)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4分)

封建王朝通过考试(科举制或察举制)选拔官员;考试内容主要是正统(儒学)经典。

(4分)

(2)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经济因素产生;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

(4分,任答两点即可)

具有。

洋务派强调“中体西用”(洋务派主张在维护封建伦理纲常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3分)

(3)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排斥西方文明;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否定传统文化。

(6分,答辛亥革命可酌情给分)

(4)从原因上看,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的结果;从特征上看,由保守逐渐转向开放;从影响上看,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4分,任答两点即可)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与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

【解析】

(1)题干所给材料中“服从权威—父母或长上”体现了宗法观念和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好学,尤其好学正统的经典”体现了科举制的影响。

(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他强烈地希望中国能成为一个像西方的现代化工业国家,但同时他又自觉或不自觉地保护中国传统的文化”和所学知识分析。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新经济因素产生;西学东渐,传统思想受到冲击使得中国近代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第二、第三小问,依据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答。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具备题干所给“过渡人”的特征。

(3)依据所学知识分析。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体现了“一种是出于种族中心主义作祟,感情地拒绝西方的价值”;新文化运动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一种是摆脱种族中心主义羁勒,理性地、痛苦地放弃腐蚀了的传统的价值”。

(4)依据材料二、三可知:

近代中国民族和个人性格的变化是西方侵略的结果;其变化呈现由保守到开放的趋势,最终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得发展。

39.(20分)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中国被全球化击败,却也

从全球化中崛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

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

2049年的世界》

(1)据材料概括指出早期全球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8

分)

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

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

向成熟。

——王加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2)据材料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6分)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

的中央,……今年,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l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这不单是中国

对外开放政策的升级版,也是中国提出的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版的全球化方略:

一带一路》

(3)据材料指出当前中国应对全球化的角色变化及方略,并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分析

其合理性。

(6分)

【答案】

(1)特点:

西欧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4分)

原因: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推动;新航路开破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状态,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4分)

(2)表现:

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分)

影响:

欧美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加剧,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不利于中国经济近代化;同时也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角色方略:

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提出“一带一路“战略。

(2分)

合理性:

古代海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历史经验;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趋势的加强提供了机遇。

(4分)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归纳得出西欧国家是全球化的主要推动者;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归纳得出殖民扩张与掠夺是全球化的主要途径。

第二小问,依据题干中“1492年”明确全球化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雏形的出现。

(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归纳得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第二小问,依据中国近代西方列强的入侵与民族危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作答。

(3)第一小问,依据题干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逐渐走向了全球化舞台的中央”“这标志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正式出台”归纳得出中国角色方略为从全球化的参与者到塑造者;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中国历史上的陆海丝绸之路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历史经验;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国际视角。

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以刑去刑,

国治;以刑致刑。

国乱。

故曰:

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重重而轻轻,刑至事

生,国削。

——《商君书》

材料二商鞅是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

商鞅提出“法无等级,

法不阿贵,不剐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他为了让民众都懂法、信法,出奇招,

“南门徙木”,重金买“信”。

——摘编自《鲁力谈商鞅变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商鞅的强国理念及实践效果。

(6分)

(2)据材料二分析商鞅变法成效显著的原因。

(4分)

【答案】

(1)农战兴国;轻罪重罚(严刑峻法)。

(4分)秦国国力增强,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分)

(2)取信于民;法无等级(法不阿贵)。

(4分)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历史上重大改革。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行刑重轻,刑去事成,国强”归纳。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中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回答。

(2)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商鞅是历史上提出和实践‘法无等级’的第一人”及“他为了让民众都懂法、信法,出奇招,‘南门徙木’,重金买‘信’”归纳。

47.(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

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

政之管理。

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

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

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

行,把持包办。

——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1)据材料,指出《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体现出的民主政权建立的原则。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民主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及其主要影响。

(6分)

【答案】

(1)民主选举;依照“三三制”实行民主合作。

(4分)

(2)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分)影响:

充分保障了各抗日阶级、阶层的民主权利;有利于团结各阶级、阶层共同进行抗战;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4分,任答两点即可)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解析】

(1)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和“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归纳。

(2)第一小问,结合“三三制”原则实行的历史时期分析即可。

第二小问,依据所学,“三三制”政权作为一种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从制度上为党外人士进入政权并占有一定比例提供了保障。

这对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和团结各阶级、阶层、党派和团体参与抗战,最终夺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三三制”政权的成功实践,不仅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48.(10分)【历史——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42年美国开始对远东地区国际秩序进行了重新构建,以求实现对战后远东地区的

控制。

从军事、经济和政治上对中国进行一系列援助和扶植活动。

1943年11月23

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召开会议,中心议题是三国联合对日作

战和战后处置日本问题。

美国的开罗设想旨在远东地区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美国为

主导,以中美合作为基础的远东国际体系。

——朱传喜《二战期间美国远东国际体系构想的演变》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开罗设想的背景和对中国的意义。

(6分)

(2)二战时期美国的开罗设想是否实现,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背景:

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坚持抗日,牵制大量日军。

(4分)

意义:

有利于对日作战,有利于提高国际地位。

(2分)

(2)未能实现。

(2分)雅尔塔决定牺牲了中国利益,形成了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

(2分)

【考查方向】本题旨在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作答。

已在太平洋战场上夺取了战略进攻主动权的美国又积极酝酿美、英、苏、中首脑会议,以便商讨尽快结束战争和决定战后世界的政治安排。

第二小问,开罗会议的重要意义主要有:

开罗会议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100多年中第一次以世界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确立了中国在世界的四强地位;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为中国战后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提供了依据;开罗会议和《开罗宣言》为结束战争和战后处置日本提供了依据。

(2)依据所学,开罗会议中“美国的开罗设想旨在远东地区构建以中国为中心,美国为主导,以中美合作为基础的远东国际体系”并未实现,而是在战后确立了美苏两分天下的雅尔塔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