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622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docx

《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docx

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从红色沃土到开发热土

        ——黄冈市跨越式发展系列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吴国茂袁桥刘富中

 

   2012年谷雨时节,大别山南麓春茗滴翠,长江中游北岸奶汁飘香。

出席省委、省政府黄冈现场办公会的领导满面春风,神清气爽。

   “黄冈是个山区、老区、农业大区,在湖北省又是个边区。

近几年通过改革发展,打了翻身仗,GDP进入全省第四,可喜可贺!

‘二刘’干出了一流的业绩,很不容易!

”省委书记李鸿忠的这番讲话,回响在4月16日的古城黄州。

一直戴着“经济落后”的帽子而抬不起头来的黄冈人,终于可以挺起腰板扬眉吐气了!

   此刻,被称为“二刘”的市委书记刘善桥、市长刘雪荣,心里翻江倒海,那可真是“往事甜酸苦辣千般味,岁月赤橙黄绿别样情”啊!

 

              一次市情调研的所见所闻

 

   2002年隆冬,顶着凛冽的寒风,刘善桥开始了他刚来黄冈工作后的第一次“市情调查”之旅。

   在广袤的鄂东大地,刘善桥跋山涉水,纵横数百里。

那遍布大别山区的革命纪念地,那珍藏在各个革命纪念馆的文物,把他带到了烽火连天的岁月——黄麻起义的壮举,红四方面军诞生时的笑语欢歌,飘扬在鄂豫皖苏区的鲜艳红旗,五师健儿同日寇的殊死搏斗,中原突围时激烈的喊杀声,刘邓大军的艰苦转战……浸透了多少英雄的血,倾注了多少儿女的情!

   然而,在红二十五军诞生地,村子里一片幽静,几头水牛翅着尾巴在村口的杂草处觅吃,牛粪猪屎羊腥的酸味扑面迎来。

83岁的烈属梁婆婆虽有政府每月抚恤,但旧陋的小屋门前那半截尿桶,使人嗅了大倒胃口……

   在高山铺大捷的地方,摇摇欲坠的土砖屋散落在深山老林,一口铁罐吊在堂屋中央,苦涩的蔸子火煮熬着生活的沧桑。

几乎衣不遮体的孩子流着鼻涕,脸呈菜色,用陌生的眼光审视来人,似乎企盼一种甜蜜的恩赐……

   44万儿女为缔造共和国而英勇捐躯之地,依然处于封闭愚昧贫困的窘境,与现代文明形成不该有的强烈反差,这难道是5.3万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初衷吗?

   宁静温柔,茂林修竹,流觞曲水,鸡犬相闻,炊烟袅袅,暮霭沉沉……它确然生长了五千年田园牧歌的理想,它确然决定了两千多年鄂东文化内部的精致选择,它似乎又负载了一种宿命和无从摆脱的轮回: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简单地重复,缺乏的重复,所有的热望都围着起码的生存需要,一种初始的需要……

   难怪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在一位数徘徊,被人戏称为“蜗牛爬”;难怪2001年全市人均GDP才4426元,只占全省人均数的45.8%、全国人均数的36.4%;难怪11个县市区有5个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个被定为省级贫困县……

   落后于全省、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是黄冈人不努力吗?

是黄冈人不想富吗?

   上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适合黄冈的“包产到户”所激发出来的生产力,没过几年就差不多走到了尽头;在连续30年“农村支援城市”的基础上,又来一个近20年的“人才外流、资金外用、多头收费、高教育成本、高医疗费用的‘伤农期’”。

活字印刷发明者的后辈们瞪着渴望温饱的眼睛,刨着被世世代代耕耘炒熟的土地。

   上世纪90年代的第二次“市场化”发展,黄冈的城市规模本来就小,原有国有企业在竞争中破产殆尽,城区的含义“恢复”到政府驻地和“小商贩”的集居地。

支撑黄冈经济的,是以粮食、食品、供销、物资等一大批工商企业消失为代价而遍布城乡的个体工商业,是大批外出打工的农民工用血汗和生命换回的钞票。

医圣李时珍故里的那个孙志刚,以27岁的生命推动了中国法治进程,却没唤醒家乡一些父老的小农意识。

   具有日、光、水、土等资源优势的黄冈,几千年“以农为业、以农为本”,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发展工业是“瞎子摸象”,发展服务业是“狗咬刺猬”,发展农业才是“轻车熟路”。

全市730万人,竟有530万是农民;1.7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念着“油稻稻”“麦稻稻”的经……

   打破不知魏晋的桃花源般的宁静,需要在这片“红”、“农”、“穷”三底色的土地上完成一次观念的裂变!

 

              一个痛定思痛的明智决策

 

   2003年元旦的天气,看不出与2002年的元旦有什么不同。

可就在这一天,在这天召开的黄冈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刘善桥把他的“一次心酸的调研”转化为一个明智的决策——

   “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指导思想,动员全市上下增强工业兴市、工业兴县意识,把加快工业化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位置,作为政府抓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突出壮大工业主导型、规模效益型、特色支柱型、外向带动型、协作配套型和自主创业型经济,使工业成为经济增长、就业增加、财政和居民增收的主要支撑……”

   由此,21世纪的第一场解放大思想的讨论在黄冈拉开帷幕;顺应和把握国际国内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承接沿海产业大转移、对接大武汉的大规模招商引资,在黄冈拉开帷幕。

   “工厂占地不产粮,泥巴沾脚稳当当。

”如此陈腐之见,在讨论中时有所闻。

   毋庸置疑,黄冈具有一定的农业优势,具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但这并不等于经济实力。

尽管改革开放特别是1995年12月23日撤地设市以后,黄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可是美丽的面孔上长却着两颗“青春痘”——传统的农业,短腿的工业。

   尤其是工业。

当江南城市工业进入中后期水平为建设土地发愁的时候,江北这边的黄冈还尤若一张白纸,黄冈工业发展错过了中国大产业布局的最佳时间。

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以后,国家计划越来越少,即使有计划也是要地方寻找合作伙伴融资再进行的;而黄冈基础差、底子薄、负担大,谁愿把自己的资金投进填不满的穷窟窿?

   这,就是摆在黄冈人面前的严峻现实!

   现实又告诉黄冈人:

工业兴则黄冈兴,工业强则黄冈强,工业富则黄冈富,工业上不来,黄冈穷下去。

   现实还告诉黄冈人:

国际和国内产业梯度转移,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机遇对任何人都是均等的,不均等的是人的思维和观念。

现在起步发展工业,虽然比江南晚了足足40年,但如果不起步,则永远穷下去;起步,就有赶上的希望,超越的希望。

 

   选择,是孕妇即将分娩时阵阵骚动带来的巨大痛楚,注定如此才能体味骨肉的可爱。

具有“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敢,不胜不休”老区精神的黄冈人,终于选择了机遇。

沉睡的红色沃土,终于在改革开放的狂潮中,掀开了历史上辉煌壮丽的崭新一页——

   市委、市政府持之以恒抓工业、锲而不舍抓招商、心无旁骛抓发展,昂起市区龙头。

2002年,市直财政收入和工业总产值与所辖县市相比,仅分列第7位和第5位,呈现“小马拉大车”的尴尬格局;“从一抓起,实干兴市”干了2年,市区工业实现了大型企业、现代化标准厂房、产业集群、知名品牌四个“从无到有”的突破——2004年起,市本级财政收入、市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跃升到全市第一位。

   在龙头的带动下,各县市区抢抓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一轮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等重大机遇,工业发展呈现出多层次多途径特征,其态势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形成各具特色发展模式:

借助外力,另起炉灶的黄州模式;发挥近城临江优势,突破发展的团风模式;内勤外援,振兴老区工业的红麻模式;承接工业城市辐射的浠水模式;依托资源深度开发的蕲春模式;传承创新,不断壮大发展的武穴模式;得边独厚快速发展的黄梅模式;以多兴业的罗田模式;农业产业化龙头带动发展的英山模式……

   2008年,世界经济在危机中衰退,黄冈经济却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时刻:

地区生产总值首次以两位数增长,达到创纪录的15%。

   2009年,世界经济继续下滑,黄冈经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全省率先突破1000家,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摆脱了排位明显落后的“跟跑”地位,在发展速度上出现“领跑”的势头……

   观念也是生产力。

观念一变,“危机”成为“转机”,意味着快活的精子和温情的卵子交媾成功,孕育出黄冈工业逆势而上、弯道超越的奇迹。

 

             一条后发地区的崛起之路

 

   观念的翅膀一旦张开,便是一条理性与成熟的长江。

她一路欢歌奔腾,推动着黄冈的后发崛起,涌向2012年的春天。

   春天,鄂东大地郁郁葱葱,太阳艳红得像喝醉了酒。

   2月28日,黄冈市区一体开发第三批1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4.08亿元;

   4月7日,总投资36.85亿元的昆仑能源黄冈液化天然气项目签约,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LNG工厂;

   4月23日,总投资150亿元的湖北(黄冈)融园食品产业城项目签约,打造华中最大的食品产业基地将成为现实……

   忙于签约的市长刘雪荣抑止不住内心的喜悦:

“引进的投资一次比一次多,落户的项目一个比一个大,从洽谈到签约的时间一回比一回短……这是我来黄冈工作将近6年从未有过的。

   阿基米德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谁也不会认为阿基米德是狂妄,因为他的杠杆定律无懈可击;同样,谁也不会认为阿基米德的断言会成为事实,因为任何人都不可能为他提供那样一个支撑点。

然而,黄冈人却找到了这个支撑点——10年来不间断的思想大解放讨论,不间断的大招商大发展观念的创新。

   解放思想天地宽,观念创新插翅膀!

   2012年1月3日,在黄冈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刘雪荣向代表们报告:

本届政府的五年,是黄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2亿元,年均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年均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0亿元,年均增长32.7%;全口径财政收入133.3亿元,年均增长31.1%;通过搭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200多亿元;建成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34个,引进项目457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49个;初步形成产业集群31个,其中7个进入全省重点行列;五大支柱产业年总产值都突破了100亿元,新增亿元以上企业172家……

   刘雪荣所说到的四个百分比,都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

需要补充的是,黄冈还有四种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工业增加值、工业用电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无怪乎2008年全省工业经济现场会、2009年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接连在黄冈召开,吸引国内众多权威媒体聚焦黄冈,称黄冈经济跨越式发展为“黄冈现象”、“黄冈速度”、“黄冈制造”、“黄冈巨变”、“黄冈密卷”,等等。

记者们大篇幅地解读来解读去,还不如刘善桥、刘雪荣几句话通俗易懂:

   ——黄冈过去有“将军县”、“教授县”,如今企业家是英雄,黄冈应有几个企业家县、产业县。

   ——咬定工业不放,像欢迎红军那样欢迎投资商。

   ——工作在黄冈,就是要招商;人人都是招商资源,个个都有招商职责。

   ——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干成自有公论……

   省委、省政府黄冈现场办公会作出了“公论!

   随着这次会议将黄冈全域纳入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黄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五个叠加”的战略机遇期,那就是: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两个试验区的叠加,武汉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开发带的叠加,老区政策与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叠加,城市化加快推进和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叠加,发优势的凸显与交通优势突出的叠加。

黄冈,具备了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机遇是实现梦想的桥梁。

红色沃土正成为“三崛起”、“三提升”、“三跨越”的热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