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3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540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4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3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3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3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3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3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3套.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3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3套.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3套.docx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3套

初二下学期中考试

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

1.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疼,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___的;用力捏一下空易拉罐,易拉罐变扁了,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

2.在细线下系一重锤就做成一个重垂线,用它可以检查建筑物的墙、门、窗是否___________,它利用了________的性质。

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N;若将A、B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所示),则推力F2=________N。

4.如图所示为一种手摇升降晾衣架示意图,它由4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绳子的尾端绕在一个固定在墙壁的旋轮上,旋转摇柄可以使晾衣架升降。

假设在升降过程中衣架横梁保持水平,假设衣服和晾衣架(含动滑轮)等的总重是50N,则静止时绳子拉力是______N;(各种摩擦力忽略不计),要使衣架横梁上升1m,则绕进旋轮上的绳子长度是____m;

5.如图所示,甲物体重6N,乙物体重10N,弹簧秤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N,地面对乙物体的支持力是____N.

6.细心的小玲同学发现,较重的衣服挂在如图甲衣挂上时更不容易变形,这是因为压力一定时,甲衣挂能增大与衣服的___________,从而减小了对衣服的___________。

7.停止蹬车后,行驶在水平路面上的自行车仍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自行车具有_______,赛艇运动深受人们喜爱,赛艇运动员比赛时用的桨伸入水中部分较长,它属于___________杠杆;

8.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___,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长1m重1.5N的均匀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最左端离桌沿O点40cm.在板的上面挂一重为1N的诱饵,一只质量为0.05Kg的老鼠为了吃到诱饵沿木板向左端爬去,老鼠所受到的重力为______N,当老鼠爬到离o点左端____cm时,木板会失去平衡,使老鼠落入水桶中。

10.如图(a)所示,盛有水的烧杯和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烧杯中的水出现如图(b)所示的状态时,说明小车在做_____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在此过程中,小车的惯性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二、选择题

11.狗拉着雪橇沿水平冰面做直线运动。

先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雪橇受到的水平拉力为F1,后以速度2v做匀速运动,雪橇受到的水平拉力为F2,则()

A.F2<F1B.F2=F1C.F2=2F1D.F2>2F1

12.下列关于惯性说法正确的是

A.锤头松了,人们常用撞击锤柄下端的方法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是因为锤柄具有惯性

B.高速公路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百米赛跑的运动员撞线后还要跑出去一段距离,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增强战斗机的灵活性

13.骑自行车上坡往往要走“S”形,目的是利用斜面来省力。

如图所示的工具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来工作的是

A.

开瓶器

B.

剪刀

C.

门把手

D.

羊角锤

14.海洋钻井平台水面下的支撑立柱经常受到洋流的冲击.为增强平台的稳定性,我国“南海石油981”钻井平台采用了世界先进的动力定位系统:

在立柱上安装可以按需要改变朝向的螺旋桨,螺旋桨高速排水可以保持立柱的平衡.螺旋桨排水的方向应该是

A.逆着洋流方向B.顺着洋流方向

C.与洋流方向垂直D.竖直向下

15.练习移动射击时,竖直安装并固定一圆形靶,靶的水平和竖起直径将靶面分成四个区域,如图所示,当水平向右平行于靶面运动的汽车经过靶时,车上的运动员枪口对准靶心并立即射击,子弹可能落在

A.Ⅰ区B.Ⅱ区C.Ⅲ区D.Ⅳ区

16.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17.在下列事例中,受非平衡力作用的物体是

A.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匀速行驶

B.减速进站的火车

C.腾空而起正在加速上升的火箭

D.在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汽车

18.一本物理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文具盒放在该课本上,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课本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课本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课本对文具盒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课本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课本的支持力和文具盒对课本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三、简答题与计算题

19.正在玩秋千的小明,突发奇想,在树下用绳子吊一铁球,让铁球左右摆动。

假如铁球摆动到最高位置的一瞬间,绳子突然断了,铁球将如何运动?

为什么?

20.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

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

30到达乙地。

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

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1.如图所示,小明用200N的拉力向下拉动绳子,使质量为50kg的物块在2s内匀速升高50cm。

不计绳的重力和摩擦,g取10N/kg.求:

(1)绳子移动的速度?

(2)若重物的质量是80kg,则拉力的大小是多少?

22.某司机驾着质量为1.5t的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车重的0.02倍,(取g=10N/kg),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

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

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问:

(1)汽车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多少?

(2)汽车匀速行驶时,发动机对汽车的牵引力是多大?

(3)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4)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

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四、实验或探究题

2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调节。

小明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2)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

(3)实验中,用图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

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4)某同学利用身边的塑料直尺和硬币若干来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如图丙所示,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他测出从支点O到硬币边缘的距离作为力臂L1和L2的大小(左边为L1,右边为L2且L1>L2),他测力臂的方法是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如果将两边的硬币以相同速度同时匀速向支点移动的过程中,则杠杆_____(选填“仍平衡”、“向左倾斜”、“向右右倾斜”)

24.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

(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_____相同。

(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_____,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在雨雪天气中,驾驶汽车应适当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汽车之间的距离。

是由于汽车具有___________ ,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刹车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所以要遵守交通规则。

在高速公路的限速牌上同时标明“120”和“100”字样,___________ (选填“大客车”或“小轿车”)的限速应该是100km/h。

(4)a、根据这个实验推理:

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__________。

b、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

()

A.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   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

C.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   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

25.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_____,并通过调整_____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___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______.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_______.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_____.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

26.九年级寒假时,小王同学从西岭雪山带回了一块坚硬的矿石。

他利用家庭实验室的器材测出了这块矿石的密度,测量过程中,他取g=10N/kg。

他可用的器材有:

天平(最大称量为200g)、量筒、烧杯、杠杆、弹簧测力计(量程为5N)、细线、水。

(1)小王同学首先进行估测,他感觉矿石比一瓶500ml的矿泉水重些,于是他没有直接用天平(附砝码)来测矿石的质量。

你认为他的理由是__________。

(2)小王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图中杠杆水平。

细线竖直。

他正确操作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4N,则该矿石的质量为=____kg。

(3)接着他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出了矿石的体积。

他的做法是:

A.将矿石放入烧杯,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让矿石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上标记;

B.取出矿石;

C.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用量筒往烧杯中加水时,他先加了100ml水,接着又取了50ml水,继续往烧杯中加,到达要求后,量筒中剩余的水如图所示。

则矿石的密度ρ=____kg/m3。

八年级(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1.若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后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使其运动状态改变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前锋队员B.足球C.地球D.守门员

【答案】C

【解析】

不计空气阻力,足球离开脚后在空中运动时,足球只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使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使其运动状态改变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

(1)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即指向地心。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2.下列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间不相互接触,也能产生弹力

B.只要两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C.只有弹簧才能产生弹力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

【答案】D

【解析】

产生弹力的条件为,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且相互挤压产生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而产生弹力。

A.弹力必须两个物体接触,且相互挤压,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所以不相互接触,不能产生弹力,故A错误;

B.当两个物体接触,但没有相互挤压时,物体不会产生形变,那当然也不会产生弹力,故B错误;

C.任何物体只要发生了弹性形变,就一定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弹力,故C错误;

D.两个物体直接接触且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要恢复原状,从而产生弹力,故D正确。

故选D。

3.某同学从滑梯上匀速下滑,滑梯对该同学作用力F的方向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某同学从滑梯上匀速下滑,相对于滑梯向下运动,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滑梯对人有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这个力平衡了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重点是平衡状态的判断,要牢记匀速运动时物体一定平衡,本题详细分析的话,其实是有重力、支持力、摩擦力,此三个力平衡。

4.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玉兔”月球车)发射成功,并在月球成功实施软着陆。

假设月球对其表面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地球上质量为140kg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只有约23.3kg

B.制造“玉兔”月球车的金属在月球上的密度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C.“玉兔“月球车上的相机在地球上重为60N,在月球上重为10N

D.“嫦娥三号”探测器向地球传递信号时使用的是超声波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在地球上质量为140kg的“玉兔”月球车,在月球上还是140kg,故A错误;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材料、温度等因素有关,与它所处的位置无关,故B错误;

C、因为月球对其表面的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月球车上的相机在地球上重为60N,到达月球后,重力变为10N,故C正确;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嫦娥三号”探测器向地球传递信号可以用电磁波,不可以用超声波或次声波,故D错误;

故选:

C。

5.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其奥妙是(  )

A.重力小,可以忽略B.重力的方向总是变化的

C.重心低,不易倾倒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答案】C

【解析】

【详解】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原因就是不倒翁内放有密度较大的铅粒,重心下降,增大稳度,不易摔倒,故C正确。

故选:

C。

6.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正确读数是(  )

A.2.4NB.3.4NC.2.6ND.3.2N

【答案】C

【解析】

由图知:

弹簧秤的一个大格为1N,一个大格又分为5个小格,所以分度值为0.2N,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6N;故C正确为答案。

点睛: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将测力计在受力方向上调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7.假如没有重力,下列猜想正确的是(  )

A.树叶随风摇摆

B.原来空中静止的物体自己不会下落

C.杯子中的水会轻易倒出来

D.举起很重的物体不容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如果没有重力,空气将不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风吹树叶,故A错误;

B、物体之所以下落,是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

如果没有重力,物体将不会下落,故B正确;

C、如果没有重力,水就不能从杯中轻易倒出来。

故C错误;

D、举起物体要用力,是克服物体受到的重力。

物体如果不受重力,我们将轻松举起质量很大的物体,故D错误。

故选:

B。

8.细线OA下端悬挂一个小球,静止时如图甲所示,若将底座右端向上倾斜一个角度θ,如图乙所示,则小球静止时所指的方向是(  )

A.OBB.OCC.OD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道理来解释.

【详解】若将底座右端向上倾斜一个角度,重力的方向不会改变,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小球静止时所指的方向沿着重力的方向,则小球静止时所指的方向是OC.故选B.

9.一本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理书上有一支笔,下列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

A.笔所受的重力和书对笔的支持力

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笔对书的压力

D.书对笔的支持力和笔对书的压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笔所受的重力和书对笔的支持力,二力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符合题意;

B、书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二力大小不相等,不是平衡力;

C、书受向上的支持力、向下的重力和笔对书向下的压力,书处于静止状态,则有F支=G书+F压,所以桌面对书的支持力和笔对书的压力大小不相等,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不符合题意;

D、书对笔的支持力和笔对书的压力,二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平衡力。

故选:

A。

10.在汶川抗震救灾时,用飞机空投物品,物品下落过程中,如果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那么它将做

A.匀速直线运动B.减速运动

C.加速运动D.曲线运动

【答案】A

【解析】

物体下落的过程中速度原来越大,当外力全部消失后,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选A

11.关于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可能会改变

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拔河比赛中甲队获胜,但比赛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

D.跳水运动员蹬跳板时,他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他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或不受力,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二力平衡条件: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详解】A、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运动状态一定不变,故A错误;

B、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方向都向下,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拔河比赛中甲队获胜,但比赛中甲队对乙队的拉力等于乙队对甲队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C正确;

D、跳水运动员蹬跳板时,他对跳板的力和跳板对他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

C。

12.自行车是“绿色”出行的交通工具。

关于自行车,下列措施中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A.给车轴加润滑油B.轮胎上制有花纹

C.刹车时用力捏闸D.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闸皮

【答案】A

【解析】

解答:

A、给车轴加润滑油,是使接触面脱离减小摩擦力,符合题意;B、轮胎上制有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C、刹车时用力捏闸,是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增大压力增大摩擦力,不符合题意;D、用橡胶制作自行车的闸皮,是增大摩擦使自行车容易停住或减速,不符合题意。

点睛: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据此分析判断。

13.公交驾驶员进行驾驶技能比赛时,可通过“一杯水”来考验驾驶员的行车技术。

将一杯水静置在公交车的置物台上(如图),司机突然刹车时,杯中水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A.仍保持水平

B.将向前溢出

C.将向后溢出

D.会溢出,但不能确定溢出方向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中水面发生了变化,这属于惯性现象,所以解答本题需要根据惯性知识去分析.

【详解】水与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当司机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水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向前运动且溢出,故选B。

14.关于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B.

图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杯子受到的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图中在力F拉动均匀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B所受A对它的摩擦力也逐渐变大

D.

图为每隔相等时间拍摄的向右运动的某个同学的位置图片,由图可知该同学运动得越来越快

【答案】A

【解析】

A.图(甲)中某同学沿杆匀速向上爬升时,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因为重力竖直向下,故该同学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A正确;B.图(乙)中筷子提米在空中静止时,受重力和摩擦力作用,筷子对米的摩擦力竖直向上,所以米对筷子的摩擦力方向向下;故B错误两个力是平衡力;C.图(丙)中在力F拉动木板B使其速度逐渐变大的过程中,A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由于A.B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即摩擦力不变,故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C错误;D.从图(丁)中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第一段距离最大,第三段距离最小,因此该同学的速度是逐渐减小的,故D错误。

点睛:

(1)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以及滚动摩擦力;先分析图中现象,然后根据物体受到摩擦力的种类和二力平衡的条件确定力的大小和方向.

(2)时间相同时,路程越长,速度越大,反之,速度越小.

15.在匀速直线行驶的火车车厢里,坐着一位乘客,他发现自己正上方顶棚上有一小水滴正要下落,若此乘客保持原来的坐姿,则这滴水将落在(  )

A.此乘客的前面B.此乘客的后面

C.此乘客的头上D.此乘客的左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惯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解: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特性,是指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在匀速向左行驶的火车的车厢里的人,他正上方的小水滴由静止开始下落,水滴由于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说与火车相对静止的运动状态,所以小水滴落下的位置在下落点的正下方,即落在乘客的头上.

故选C.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静止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B.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一定发生改变

【答案】C

【解析】

A.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平衡力作用,如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受到重力与支持力这一对平衡力作用,故A错误;B.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故B错误;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故C正确;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但受到的是平衡力,运动状态不发生变化,速度大小不变,或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只改变运动方向,速度大小不变,故D错误。

点睛: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所受合力为零时,处于平衡状态,可以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方向的改变和运动速度的改变.

17.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坝建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由于水对坝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飞机的机翼能获得向上的升力,是利用了流体流速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