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461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docx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docx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学科教学方案大全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承担义务,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交通发展的状况,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电视、网络等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办一张报纸的基本方法,学会合作办小报,了解通信的发展,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和方式,学会常用的通信方法

三、教学措施:

1、改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观念

(1)转变教材观。

教学是对教材的再创造,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

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

,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究。

(2)转变教学观。

新的课程改革,把关注人作为课程的核心理念,提出: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一.要变“目中无人”为有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

第二,变“重结论轻过程”为重视学生学的过程。

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

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指导学生怎样学,通过什么方法学;不要把现成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

2、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理念

(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

(2)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选取、引用的教育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引导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3、要追求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

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4、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要注意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与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广泛采用活动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

5、重视学生学业评价

品德与社会课评价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对学生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水平做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

因此,要从每个学生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由于是大班额拆班来的,学生的思想行为各不相同,部分学生比较自私,团结协作精神差。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比较差,有些学生作业拖拉,字写得比较差。

上课时,不爱动脑、动笔,需要不断督促。

二、教材分析

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

四年级下册教材向学生展示了从家乡民风、民俗到工业、农业、交通、通信等多个方面的社会生活事实,教材在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技能。

四下教材的显著特点是让学生在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的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认识社会事实作为教材编写的“明线”,道德教育作为教材编写的“暗线”。

如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以家乡的老街和老屋、家乡的地名、风味饮食作为基本事实,把爱护家乡文化遗产教育与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情感蕴含其中。

第四单元以通信方式、通信的历史演变、未来通信的发展作为基本事实,将文明通信,从小关心国家大事,合理看电视等好习惯的培养蕴含在其中。

这样的编写方式,使学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蕴含在社会事实之中,使品德教育的“无痕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的认识和了解。

3.注意了相关知识的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

4.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社会研究能力。

5.通过活动的设计和教材中的留白来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

四、教学措施:

1、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2、品德教育要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3、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4、建立新的教学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实现评价改革,促进学生发展。

6、加强课程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21、《我们的合作》

32、《真正的友谊》

4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5国庆放假

6《为你高兴,与你分担》

7《面对欺负和威胁》

8《我要攀登》

9《抄袭害了谁》

10《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11《擦亮眼睛》

12《逛商场》

13《衣食的来源》

14《塑料与我们的生活》

15《从一滴水说起》

16复习考查

17复习考查

18复习考查单元

次序

 

单元内容

(教材篇目)

 

教学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第一单元

我们在一起

 

1我们的合作

2真正的友谊

3、为你高兴

4面对欺负

 

1、让学生试着了解自己的邻居,和邻居小朋友和睦相处。

2、体验邻居的关爱,为邻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增强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学习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邻里的矛盾

 

搜集关于邻里相处的法则法规第二单元

成长不烦恼

 

5、我要攀

6、抄写害谁

7我们在一起

8擦亮眼睛

 

1、能够认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正确面对不良生活方式的心态,初步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小主人意识。

3、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教室这一具体环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兴趣,将创意与动手操作结合起来,在改造教室环境的活动中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同时注重审美意识和科学精神的养成。

 

掌握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有一定的改善环境的主题意识和能力。

 

学做小向导、彩笔

、课文录音《最美的微笑》第三单元

聪明的消费

 

9、商场

10衣食的来原

 

1、在劳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2、观察访问身边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感受劳动过程的情感体验。

 

让学“零距离”地、有意识地参与劳动

 

收集学生的劳动体验日记。

第四单元

家乡哺育了我

 

10、我的家乡在哪里

11、请到我的家乡来

12、可爱的家乡人

13、我们共同的家

 

1、了解家乡的变化,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认识家乡的自然景物和物产,从中体会家乡的可爱,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热爱,内容设计主要以为“手拉手活动”的小伙伴做导游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

3、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4、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以为“手拉手活动”的小伙伴做导游为主线,开展系列活动。

 

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歌曲《爱我中华》、《大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