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419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2.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2.docx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2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釆

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采访写作试题湖北自考网8月9日整理课程代码:

0065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闻采访的首要任务是()

A.了解新情况,发现新问题

B.发现新闻,报道新闻

C.发现新闻并采集相关的新闻材料

D.采集新闻材料

2.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

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

3.新闻采访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具有鲜明的特点,除

了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持续性外,还有()

A.求实性B.多变性

C.灵活性D.公开性

4.1958年门月,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对《人民日报》负责人

说:

〃记者的头脑要冷静,要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这

种原则区别集中表现于()

A.是否服从报道需要B.是否完成采访任务

C.是否尊重事实D.是否符合单位工作需要

10.记者采访中运用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

A.思想更加开放B.有思想活动

C.有细节与故事D.不受答案的限制

11.有各种访问类型中,因争论访问的主要意图是()

A.针对某一问题,了解各方的不同看法

B.介绍某一方面的经验和成就

C.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成绩

D.尽快反映世界新的变动情况

12.记者采访一位著名学者后,把自己写的稿件请其订正。

这是()

A.找本人核实B.物证核实

C.多方核实D.技术检验核实

13.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被派往江西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

A.巡回采访B.交叉采访

C.蹲点米访D.易地米访

14.中央电视台记者在淮河抗洪抢险现场采访中,主要采用

的观察方式是()

A.事前观察B.事后观察

C.同步观察D.逆向观察

15.记者边采访边思考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

A.使作品的新闻性更突岀B.提高采访效率

C.记者工作顺手D.凸显新闻活动的目的

16.机关报记者十分重视抓问题,是因为()

A.有利于上下结合的思考B.写出的报道指导性强社会影响大

C.有利于反映民情民意D.有利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17.作为报道原则与写作技巧,新闻区别于文学、评论最显

著的标志是()

A.适当合理想象B.表达严谨

C.用事实说话D.个体真实

18.新闻主题要正确并且有针对性,必须能体现党的政策,

准确把握当前形势,同时还要注意()

A.紧跟形势B.调查研究

C.客观实际D.舆论导向

19.新闻文风,总体表现为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具体

要求为态度明朗,言之有物,短而精粹和()

A.高潮迭起B.委婉曲折

C.新鲜活泼D.鲜艳华丽

20.报纸不同于书籍、杂志的最显著标志是()

A.刊载通讯B.刊载新闻

C.刊载故事D.刊载散文

21.动态消息的特点包括:

给人以动态感,反映事物的最新

动态;一事一报;以及()

A.注重现场感B.强调简短

C.强调生动D.注重时效

22.导语中进行今昔、新旧、正反、是非、优劣、得失、纵

横等两相对比,形成强烈反差,以突出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被称为()

A.对比式导语B.并列式导语

C.描写式导语D.评述式导语

23.消息中,有关事物的性质、特征,彼此的联系、对比,

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等背景材料,称为()

A.社会背景B.客观背景

C.文化背景D.事物背景

24.通讯表达方式中的叙述,包括记叙和()

A.描述B.说明

C.刻画D.议论

25.报纸上常见的〃风闻〃、〃巡礼〃、〃侧记〃、"纪行〃等形式,

属于()

A.工作通讯B.概貌通讯

C.旅游通讯D.风物通讯

•••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未选均无分。

26.新闻记者间接获取新闻线索的渠道有()

A.上级渠道B.社交渠道

C.书面渠道D.会议渠道

E.传播渠道

27.记者采访中适于开座谈会的情况是()

A.事件情况错综复杂B.某一问题矛盾众多

C.对同一问题看法不一D.工作头绪多

E.需要广泛调查研究

28.隐性采访应当注意的问题有()

A.不能涉及党和国家的机密B.选择好采访对象

C.不能涉及个人隐私D.与显性采访结合起来

E.注意观察的使用

29.现代新闻体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

A.读者来信B.报告文学

C.通讯D.消息

E.新闻特写

30.新闻语言的构成因素有()

A.事务语言B.说明语言

C.群众语言D.文学语言

E.评论语言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特派记者

32.新闻观察

33•调查报告

34.目击新闻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35.在采访中,记者怎样才能〃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

36.为什么采访中记者要努力获取第一手材料?

37.消息写作中如何运用背景材料?

五、简单应用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8小题10分,第39小题8分,共18分)

3&某大城市车友会发出倡议,号召私家车主〃每周少开一天车”。

请你以此为新闻线索准备一份采访提纲(至少包括确定采访对象,拟定各自的提问内容)。

39.指出下列消息中的背景材料(可以在有关内容下面划线标明),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新华社拉萨7月1日电中国今天创造了历史:

第一对满载乘客的列车沿着连接西藏和中国内地的高原铁路首次跨越了〃世界屋脊〃。

当两列庆典列车〃青1〃和“藏2〃分别驶出格尔木和拉萨车站时,世界为之瞩目。

数千名身穿各色民族盛装、讲各地方言的群众目睹了这一历史时刻,高呼〃扎西德勒〃。

国家主席胡锦涛为首趟进藏旅客列车开通剪彩。

〃这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他对会聚格尔木火车站参加庆典的2600多名各界代表说。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圆了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梦想,也攻破了美国现代旅行家保罗•泰鲁〃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到不了拉萨〃的断言。

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公里。

其中814公里的西宁至格尔木段已于1984年通车,格尔木至拉萨段2002年6月29日开工建设。

这一工程被喻为〃奇迹〃,因为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沿线的多年冻土层根本无法支撑铁轨和火车。

青藏铁路从此取代秘鲁利马至万卡约的铁路成为世界最高的铁路。

行车海拔超过4000米时,列车开始弥漫式供氧,旅客还可以随时用吸氧管吸氧,以免岀现高原反应。

造价330亿元的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伟大成就,并两次证实中国已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他说。

2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从现在的西安到拉萨,走了近3年。

今天,从北京到拉萨仅需48小时。

据悉,中国政府还计划在10年内将青藏铁路延伸至日喀则、林芝和亚东。

届时西藏铁路总里程将突破2000公里,部分贸易物资可不再经过马六甲海峡,直接从南亚出入境。

六、综合应用题(20分)

40.根据下述材料写作消息(要求:

用新华社电头,发稿时间为8月10H,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字数700字左右。

)2004年1月,我国正式批准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将第一个月球探测工程命名为〃嫦娥一号〃工程。

2004年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这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事业的第三个里程碑,是我国向深空探测迈出的第一步。

这个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绕〃〃落〃“回〃。

目前,正在抓紧实施绕月探测工程,2007年8月10016时,国家航天局绕月探测工程指挥部在北京国谊宾馆召开绕月探测工程进场动员会。

记者从绕月探测工程进场动员会上了解到,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共同努力,目前,绕月探测工程完成了"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产品研制,通过了各项试验考核验证。

完成了发射场、测控、地面应用系统的建设,〃嫦娥一号〃卫星通过了出厂评审。

经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工程已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会议宣布,

自2004年1月立项启动绕月探测工程以来,各承研承制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克服了众多困难,付出了艰辛的努力,突破轨道设计、远距离测控通讯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工程研制与建设工作。

在整个研制过程中,参研人员始终坚持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毫不动摇地把握住产品质量和工程可靠性这一中心工作,以确保成功为目标,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每一项设计、每一件产品和每一次试验,为圆满完成绕月探测任务奠定了基础。

会议对工程面临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的绕月探测工程是一个完全自主创新的工程,是我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月活动,由于对月球环境的认知还有限,技术支撑还相对薄弱,实施发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风险。

会议强调,进入发射实施阶段,各参试单位要精心组织、加强管理,责任明确,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各系统要协调一致、密切配合,遇到问题要冷静应对;每一个参试人员、各岗位操作要准确细致、一丝不苟地执行各项动作;整个发射实施阶段要确保操作零缺陷、现场零故障、工作零失误;各参试单位要扎扎实实把发射前的各项工作抓好、抓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加强领导,深入工作现场,掌握第一手情况,掌握第一时间重要信息,准确果断处理问题,切实履行职责,把握正确的决策和有力保障。

会议要求,全体研制人员要保持高度警觉,牢记航天事业的高风险性,充分质疑,在整个发射实施阶段要扎扎实实、专心致志地工作,确保我国第一

次月球探测活动圆满成功。

据透露,绕月探测工程启动以来,各承担研制任务单位的科技人员先后突破了奔月轨道设计、三体运动控制、远距离测控通讯、月食影响应对等多项关键技术。

根据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此前公布的《〃十一五〃空间科学发展规划》,我国2007年实现绕月探测,主要科学目标为:

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和地月空间环境。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曾说,〃嫦娥一号〃预定实现四项科学目标:

绘制完整三维月球地图;月表化学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分布探测;月壤探测;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2012年前后实现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2017年前后实现自动采样返回。

〃目前嫦娥一号卫星岀厂前工作已全部完成,质量受控、状态稳定,具备出厂条件。

〃卫星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叶培建透露,为了进一步提高〃嫦娥一号〃卫星的系统可靠性,做到在地面尽早发现卫星的缺陷和不足,研制人员加强了对卫星的整星综合电性能测试。

在今年3月至7月期间整星共进行了6个阶段的测试工作,完成了3次卫星各分系统的详细测试、2次整星综合自检模式测试、4次全过程飞行模式模飞、1次整星故障模式模飞、2次控制分系统部件专项测试、1次有效载荷分系统专项测试。

目前,分系统累计加电时间最长已达2096小时,考虑进靶场后的各项测试的加电时间,最长将达2300小时以上。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

•••

决心,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圆满完成绕月探测工程首次飞行任务,力保首发必成。

〃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表示,要坚决贯彻质量第一的方针,加强过程质量控制,杜绝人为差错。

对各项测试、试验活动,设备拆装和操作演练,都要严格按照试验大纲和操作规程要求,精心组织、精心操作,严格监督,确保按章操作、规范运行。

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曾向外界透露:

按照方案,〃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离地而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7万公里,探月卫星将用26小时环绕此轨道一圈后,通过加速再进入一个更大的椭圆轨道,距离地面最近距离为500公里,最远为12万公里,需要48小时才能坏绕一圈。

此后,探测卫星不断加速,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83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控制火箭的反向助推减速。

被月球引力〃俘获〃后,成为环月球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的绕月球飞行,开展拍摄三维影像等工作。

预计卫星奔月总共需时157个小时,距离地球接近38.44万公里。

而过去,中国发射的卫星距离地面一般都在3.58万公里左右,二者几乎相差了10倍。

距地远、操控难,空间环境恶劣,将是此次发射工作面临的重大考验。

而一旦困难被克服,卫星成功传回信息,則将为日后发射月球探测器及最终实现探测器返回,完成“绕、落、回"的探月三步曲打下坚实的基础。

欧阳自远还介绍说,在卫星发射的同时,还将有来自全国80所大学和科研院所的122名专家组成绕月探测科学应用专家委员会,专门研究〃嫦娥一号〃在飞行期间发回的所有数据。

探月二期工程的相关准备工作,也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之中。

国家航天局负责人2007年8月10日宣布,我国绕月探测工程正式转入发射实施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