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088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动物学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物学复习试题.docx

《动物学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复习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物学复习试题.docx

动物学复习试题

“动物学㈡”课程题库及参考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

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鉴别特征为 、背神经管与 。

2.脊索动物门分为  、  与  三亚门。

3.通常听说的无头类是指  ,有头类是指  ;无颌类是指  。

4.脊椎动物亚门分为纲、 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5.尾索动物中的绝大多数无尾种类幼体营生活,成体营底栖生活。

6.脊椎动物的脊索只存在于时期,发育完全时,即被分节的所取代。

7.圆口纲动物的生活方式有和两种。

8.圆口纲动物分为和两个类群。

9.鱼是体表被 ,以鳃呼吸,以鳍游泳,有 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

10.鱼类皮肤的衍生物有 、 、毒腺、发光器等。

11.鱼类的鳞分为 、盾鳞和 三种。

12.鱼类无真正的肠腺,进行肠内消化的主要消化腺是和,鲤科鱼类的肝脏因混杂有胰细胞而称。

13.韦伯氏器是位于内耳与鳔之间的骨性结构,为目和目鱼类所有,具有特殊的感觉功能。

14.根据鳔与食管之间是否存在相通的鳔管,可将鱼类分为和两种类型。

15.鱼类的卵巢有两种类型,软骨鱼类和肺鱼类卵巢属于,而硬骨鱼类的卵巢为。

16.鱼类特有的皮肤感受器有和两类。

17.渔业生产上所说的“浮头”,是由于池水中所引起,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造成池鱼大量死亡,这种现象生产上叫做。

18.从性别上看,黄鳝在产卵前全部为雌性,产卵后逐渐变为雄性,这种现象叫做。

19.具有韦伯氏器,有鳔管,咽齿发达的硬骨鱼类属目鱼类。

20.团头鲂属目,黄鳝属目,鳜鱼属目。

21.两栖类的体型大致可分为、鲵螈型和。

22.两栖动物的幼体营  呼吸,成体营  呼吸。

23.两栖类的循环系统已由单循环的血液循环方式发展为包括循环和体循环的双循环,包括血管系统和系统两部分。

24.两栖类左、右肺皮动脉弓各分为2支,一支是,另一支为。

25.娃娃鱼隶属于纲、目、隐鳃鲵科。

26.蟾蜍的毒液为名贵的中药材,叫;我国东北产的林蛙,干制雌性整体叫,其干制的输卵管为哈蟆油,为著名的滋补强壮剂。

27.爬行动物在胚胎发育期间,发生有、绒毛膜和等一系列胚膜。

28.现存爬行动物按体型可分为型、型和型。

29.龟甲是由表皮形成的与真皮来源的共同愈合所成。

30.从动物开始出现胸廓。

胸廓一般是由胸椎、肋骨与组成的。

31.爬行动物的同型齿按着生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侧生齿和三种类型。

32.爬行动物的心脏由两和两心室组成,但不完全。

33.鳄和龟鳖共有脑神经对,而蛇和蜥蝎有脑神经对。

34、湖南汉寿有“甲鱼之乡”的称誉,那么甲鱼隶属目科。

35.在南岳山上采到的竹叶青为爬行动物蛇目科蝮亚科动物,是剧毒蛇,其毒液属毒。

36.毒蛇的毒蛇的最大特征是具有 ,毒腺由  演变而成。

37.根据对人体作用组织器官的不同,将蛇毒分为两类,即  和  。

38.鸟类皮肤是特点是薄而松、且,鸟类唯一的皮肤腺是。

39.鸟类的皮肤外面具有由表皮所衍生的角质物,如羽毛、角质喙、和等。

40.羽毛着生在体表的一定区域内,成为,有羽毛的地方称为羽区,不着生羽毛的地方称。

41.鸟类的三种羽毛中,适于飞行的为  ,具隔热保温功能的为  ,具触觉功能的为  。

42.鸟类特有的愈合荐骨由最后一枚  、腰椎、荐椎和前几枚  愈合而成。

43.鸟的胸大肌终于肱骨腹面,具作用,胸小肌终于肱骨背面,具作用。

44.鸟类的胃分为和两部分。

45.海鸟有特殊的,能分泌了比尿液浓度大得多的氯化钠,它位于,开口于鼻间隔。

46.鸟类的感官中以最为发达,听觉次之,最为退化。

47.鸟类分为三总目,即、、突胸总目。

48.洞庭湖区较为常见的白鹭隶属 目,野鸭属 目。

49.根据生活方式和结构特征,鸟类大致可分为6个生态类群,即游禽、、猛禽、、陆禽、和。

50.按生态类型分,鸸鹋为走禽,长耳鴞为猛禽,啄木鸟为  禽,画眉为 禽。

51.鸟类的雏鸟依发育程度分和两类。

52.鸟类的巢分为地面巢、、洞巢和。

53.鸟类迁徙定向问题,比较流行的看法有训练和记忆、视觉定向、和。

54.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  和  的高等脊椎动物。

55.动物完善的陆上繁殖能力是通过 和 实现的。

56.哺乳动物的胎盘可分  和  两大类。

57.恒温动物有   和  两类。

58.哺乳类外形最显著的特点是。

59.适应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哺乳类,在形态上有较大的改变。

水栖种类体呈鱼形,附肢退化呈状;飞翔种类前肢特化,具有;穴居种类体躯粗短,前肢特化如状。

60.犀牛角为的特化产物。

61.哺乳类骨骼系统的特点是:

骨块大为减少,  枕骨髁,下颌由  构成,颈椎多为7枚,  椎体。

62.哺乳类前肢的肘关节向转,后肢的膝关节向转,大大提高了支撑力和跳跃力。

63.兽类在行走奔跑时,有三种着地方式,如马为蹄行性,为蹠行性,为趾行性。

64.哺乳动物的主要管外消化腺有、肝脏和。

65.牛羊的胃具有四室,分别为瘤胃、  、 和 。

66.原兽亚纲的典型代表是及。

67.最小的哺乳动物叫  ,最大的哺乳动物是 。

68.高等脊椎动物的中轴骨骼包括、脊柱、和胸骨四部分。

69.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基本功能是物质运输、、抵抗疾病、等。

70.鱼类以后脊椎动物的脑由端脑、、中脑、、延脑等五部构成。

71.脊椎动物的视觉调节:

硬骨鱼主要靠晶体后方的调节;两栖类出现,调节晶体弧度及前移晶体;爬行类出现横纹肌性质的,调节晶体前后位置,改变晶体凸度;鸟类特具前巩膜角膜肌和后巩膜角膜肌,调节角膜和晶体曲度。

72.鱼类以后脊椎动物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可分为  和 两部分。

73、现在发现的最早的脊椎动物化石是,它是起源于。

74.爬行动物起源于,爬行动物盛行时代是。

75.一般的进化型式可有趋同进化、趋异进化、、、和适应辐射。

76.亚种是物种下的分类单位,一般是由于或生态隔离所形成,并具有与邻近亚种相区别的稳定的形态结构,但未完全形成。

77.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可划分澳洲界、、埃塞俄比亚界、界、界和新北界。

78.澳洲界保存了现代最原始的哺乳类:

和两类。

79、我国动物区系分属世界动物区系的  界与  界两大区系,其分界线为:

西起 横断山脉北缘,经过川北岷山与陕南秦岭,向东达于 。

80、湖南省分属于中国动物区系的 界与  区。

填空题(每空1分)

1. 脊索、 咽鳃裂2. 尾索动物 、 头索动物 与 脊椎动物 

3. 头索动物 , 脊椎动物 ; 圆口类 4.圆口纲、 鱼纲、

5.自由游泳,固着6.发育早期脊柱7.寄生和半寄生

8.七鳃鳗和盲鳗9. 鳞, 上下颌10. 鳞片、 色素细胞、

11. 硬鳞、 骨鳞12.肝脏和胰脏,肝胰脏13.鲤形目和鲇形

14.管鳔类和闭鳔类15.游离卵巢,封闭卵巢16.侧线和罗伦式壶腹

17.缺氧泛塘18.性逆转19.鲤形20.鲤形合鳃目鲈形目

21.蚓蝾型、蛙蟾型22. 鳃 呼吸, 肺 呼吸23.肺循环淋巴

24.肺动脉皮动脉25.两栖纲、蝾螈目26.蟾酥蛤士蟆

27.羊膜、尿囊28.蜥蜴型、蛇型和龟鳖型29.角质盾骨板

30.爬行胸骨31.端生齿、槽生齿32.心房心室分隔

33.12对,11对34、龟鳖目鳖科35.蝰科血循毒

36.毒牙和毒腺 上唇腺37. 神经毒 和 血循毒 38.缺乏腺体,尾脂腺

39.爪和鳞片等40.羽迹裸区41. 正羽  绒羽  纤羽 

42. 胸椎 、 尾椎 43.下搧扬起44.腺胃和肌胃

45.盐腺眼眶上部46.嗅觉47.平胸总目、企鹅总目

48. 鹳形目 雁形目49.涉禽、攀禽、鸣禽50. 攀 禽, 鸣禽

51.早成雏晚成雏52.水面浮巢编织巢53.天体导航和磁定向

54. 胎生 和 哺乳 55. 胎生和 哺乳56. 蜕膜胎盘 和 无蜕膜胎盘

57.鸟类 和 兽类 58.(体外)被毛59.浆状翼膜铲状

60.毛61. 两个 枕骨髁单一齿骨  双平型 椎体62.后转,前转

63.兔为蹠行性,猫为趾行性64.唾液腺、胰脏65.网胃、瓣胃和 皱胃

66.鸭嘴兽及针鼹67. 鼩鼱 , 须鲸68.头骨、肋骨

69.调节内环境、体温调节70.间脑、小脑71.镰状突晶体牵引肌睫状肌

72. 交感神经 和 副交感神经73、甲胄鱼无颌类祖先74.古两栖类中生代

75.线系进化、平行进化、停滞进化76.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77.新热带界、东洋界、古北78.原兽亚纲单孔目和后兽亚纲有袋目

79、 东洋 界与 古北 界 淮河一线80、 东洋界与 华中 区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

1、脊索——是脊索动物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厚的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

它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

2、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的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

3、被囊——包围在尾索动物身体外的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结构称之。

4、逆行变态——尾索动物如海鞘,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幼体的结构复杂(有尾和脊索等,自由生活),成体的形态结构简单(尾消失,背神经管退化为神经节,固着生活),这种变态称之。

或者:

海鞘的身体经过变态,身体失去了重要的复杂的结构,变得更为简单。

5、头索动物——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终身保留,脊索纵贯身体的全长,且延伸到神经管的前面,故称头索动物,如文昌鱼。

6、无颌类——脊椎动物中,圆口纲动物没有上下颌,故称无颌类。

7、鳃囊——是圆口纲动物独特的结构,为每个内鳃孔通入一个球形的囊,囊的背、腹及侧壁都长有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鳃囊经外鳃孔与外界相通。

8、歪尾——软骨鱼类的尾,内部的尾椎结构和外形都不对称,呈上大下小的形态,这种尾称之。

9、软骨性硬骨——指在硬骨的形成过程中,骨骼的发育过程要先形成软骨,再一菜成硬骨,这样的硬骨称之为软骨性硬骨。

10、膜性硬骨——指在硬骨的发育阶段,直接由结缔组织发育到硬骨组织,这样形成的硬骨称为膜性硬骨。

11、管鳔类——鳔与食管之间有鳔管相通的鱼类称之,如鲤形目,鲱形目等。

12、闭鳔类——鳔与食管之间的鳔管退化消失的鱼类称之,如鲈形目等。

13、动脉圆锥——为软骨鱼类心室的前方一稍为膨大的部分,是心脏的一部分,能有节律地搏动。

(可防止心舒期血压的下降,使压到鳃部去的血流保持稳定而均匀)。

14、动脉球——为硬骨鱼类腹大动脉基部的一球状膨大部分,不属于心脏的一部分,由平滑肌构成,本身无搏动能力。

15、肾门静脉——如鱼类尾部及腹鳍的少氧血汇集到尾静脉而进入腹腔的肾脏中,分散为毛细血管而形成肾门静脉。

16、肝门静脉——是消化系统中一条两端都与毛细血管相连的静脉,由胃、肠、胰、脾等的静脉汇合而成,而后在肝门处又分成毛细血管,然后再汇成肝静脉。

17、肝静脉——是由肝内毛细血管汇合而成的出肝静脉,与下腔静脉相通。

18、卵胎生——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成幼体后才产出,但胚胎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自身的卵黄,与母体没有或有很少的营养联系。

这种生殖方式称之。

19、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有规律地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这种习性行为称之。

20、生殖洄游——指当鱼类性腺成熟后,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产生生理上的剌激,促使鱼类聚集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区的洄游。

21、索饵洄游——指鱼类为追踪捕食对象或寻觅饵料、食物等目的所进行的洄游。

22、次生颌——软骨的初生颌趋于退化,由其外包的膜性硬骨(前颌骨、上颌骨和齿骨等)组成而取代,代为执行功能的上、下颌,此称之。

23、体循环——指血液由(左)心室经体动脉和静脉回到右心房的血液循环。

24、肺循环——指血液由(右)心室经肺动脉和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血液循环。

25、不完全双循环——如两栖类和爬行类的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的血液循环不能完全分流,造成多氧血与少氧血混合,故称之。

26、冷血动物——指体温调节机制不完善,新陈代谢率较低,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

又称变温动物。

27、冬眠——指某些动物在冬季严寒时,寻觅适宜地点进入蛰伏状态,不吃不动,新陈代谢降到最低水平,直到翌年春季气温上升后才出蛰活动。

这种现象称之。

28、夏眠——指某些动物在枯水季节或酷热的夏季,因气温太高、环境干旱和食物匮乏而钻入水底淤泥或土层深处的洞穴里,暂避不宜的生活条件。

这种现象称之。

29、幼体生殖——处于幼态时期的动物就能进行生殖的现象。

如虎螈的幼体美西螈。

30、幼态成熟——在性成熟和具有生殖能力时,仍保留着幼体时期的某些特征,这种现象称之。

如洞螈、山溪鲵。

31、固胸型——蛙的肩带中,上乌喙骨呈平直状,且左右牢固地愈合在一起,这种肩带称之。

32、弧胸型——蟾蜍肩带中,上乌喙骨呈弧形,且彼此重迭在一起所构成的肩带类型。

33、羊膜卵——指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会产生羊膜等结构,胚胎在羊膜形成的羊膜腔中发育,脱离了外界的水环境,这种卵称为羊膜卵。

34、羊膜——为羊膜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将胚胎包围在封闭的羊膜腔内的一层膜。

35、羊膜动物——即产羊膜卵的动物,包括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羊膜、绒毛膜和尿囊等胚膜,使胚胎有可能脱离水域而在陆地干燥环境下进行发育。

36、次生腭——爬行类以上的高等脊椎动物,由前颌骨、颌骨及腭骨的突起拼合成的,它与软腭一起使空气沿鼻通路向后输送至喉,从而使内鼻孔位置后移,咀嚼时能正常呼吸。

37、颞孔(窝)——自爬行类开始,颅骨两侧在眼眶后方出现的1~2个孔洞,是由于原来附生咬肌的颞部向内低陷所形成的。

38、胸廓——爬行类以上的高等脊椎动物,由胸椎、肋骨和胸骨共同构成的骨质结构。

它具有保护心脏、肺等重要内脏器官的作用。

39、犁鼻器——为陆生脊椎动物所特有,是位于口腔顶壁的一种化学感受器,司嗅觉。

其内壁具嗅粘膜,通过嗅神经与脑相连,不与外界相通。

40、红外线感受器——蝰科蝮亚科和蟒科蛇类头部特有的热能感受器,位于这些蛇类眼鼻之间的颊窝及蟒类唇鳞表面的唇窝,是一种极其敏感的热能检测器,能灵敏感知一定范围内其他动物的存在。

41、热血动物——指体温调节机能完善,新陈代谢率较高,在不同的条件下其体湿均能恒定在某一范围内的动物。

又称恒温动物。

42、冬羽——鸟类在繁殖结束后所换的新羽称之。

43、夏羽——鸟类在冬季及早春所换的新羽称之。

44、愈合荐骨——鸟类特有的结构。

它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又与宽大的骨盘(髂骨、坐骨与耻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

45、完全双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的血液循环完全分流,动静脉血液完全分开,故称之。

46、双重调节——是指鸟类的视觉既能改变水晶体的凸度和角膜的凸度,又能改变晶体与视网膜的距离。

47、双重呼吸——是指鸟类的肺有气囊相连,在吸气和呼气运动时,均具有气体进入肺内,可进行气体交换。

48、泄殖腔——指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的泌尿、生殖和消化道的产物都进入到的一个共同空腔,最后以泄殖腔孔与外界相通。

49、腔上囊——鸟类泄殖腔背方的一个特殊的腺体。

腔上囊在幼鸟时发达,成体则失去囊腔成为一个具有淋巴上皮的腺体结构。

50、开放式骨盆——鸟类的腰带中耻骨和坐骨在前端相互不愈合,呈放射状,有利于产大型带硬壳的卵,这种骨盆称之。

51、晚成雏——雏鸟在孵化出壳后尚未充分发育,羽毛少或无,眼未张开,腿脚无力,必须由亲鸟饲育一定时间,雏鸟才能行走。

如猛禽类。

52、迁徙——由于周期性的季节更替,鸟类在繁殖地和越冬区之间进行有规律的周期性迁飞现象。

53、占区(或领域)——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许其他鸟类(尤其是同种鸟类)侵入,称为占区现象。

所占有的一块领地称为领域。

54、漂鸟——指秋冬季节具有漂泊或游荡的性质的留鸟,以获得适宜的食物供应。

55、候鸟——指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来于繁殖区与越冬区域之间的鸟类。

56、夏侯鸟——夏季迁徙到本地来繁殖,冬季迁徙到南方去越冬的鸟类叫夏侯鸟。

如杜鹃。

57、胎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胎儿才产出体外,而且胎儿借一种特殊的结构——胎盘与母体联系并取得营养。

这种生殖方式称为胎生。

58、哺乳——是指动物以乳汁哺育幼兽的行为。

59、胎盘——由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与母体子宫壁的内膜结合起来形成的结构,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60、蜕膜胎盘——是指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为一体,因而胎儿产生时需将子宫壁内膜一起撕下产生,造成大量流血。

61、无蜕膜胎盘——是指胚胎的尿囊和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不紧密,胎儿出生时就象手与手套的关系一样易于脱离,不使子宫壁大出血。

62、封闭式骨盆——哺乳类腰带中的左右耻骨和坐骨在腹中线愈合在一起,形成耻骨联合,此种骨盆称之。

63、膈肌——哺乳动物特有的骨骼肌。

它起于胸廓后端的肋骨缘,止于中央腱,构成分隔胸腔与腹腔的隔,在神经系统调节下参与呼吸运动。

64、复胃——草食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胃变得复杂,由瘤、网、瓣和皱胃4个部分构成,这种胃称之。

65、反刍——指牛、羊等草食动物,其胃的结构复杂,有3~4个腔,觅食后,食物先进入瘤胃暂时贮存,休息时再将食物经食道回到口腔咀嚼,然后经食道到网胃、瓣胃、皱胃,这个过程称之。

66、激素——由内分泌腺分泌的活性物质称之。

它具有含量少、作用大、特异性和节律性等特点。

67、反馈——血液中激素浓度的变化,引起内分泌腺抑制或兴奋的机制。

68、痕迹器官——指祖先存在而目前只残存,没有或几乎没有功能的器官。

如男性乳房、人的阑尾、体毛、犬齿等。

69、同源器官——是指不同类群动物的某些器官有时在外形上不同,功用也不同,但其基本结构和胚胎发育的来源是却相同。

70、同功器官——是指在功能上相同,有时形状也相似,但其来源和基本结构不同。

 

简答题(每小题5分)

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

并略加说明。

答:

①脊索。

是一个棒状的、有弹性的结构,它在低等脊索动物中终生存在或仅在幼体存在,但在高等脊索动物中仅胚胎发育时出现,成体被脊柱所代替(2分)。

②神经管。

在高等脊索动物内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内形成中央管(2分)。

③咽鳃裂。

在低等的水生脊索动物中终生存在,在高等的脊索动物中仅在胚胎期或幼体中出现(1分)。

2、脊索动物有哪些次要特征?

为什么说它们是次要的?

答:

①脊索动物的心脏及主动脉位于消化道的腹面(1分);②循环系统是闭管式(1分);③绝大多数脊索动物于肛门后方具有肛后尾(1分)。

说它们是次要特征,是因为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脊索动物区别于无脊椎动物最主要的3个基本特征;再者,闭管式循环系统也见于一些无脊椎动物。

4、简述头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答:

①脊索动物的三大特征(脊索、背神经管、鳃裂)终身保留(2分);②脊索纵贯身体的全长,且延伸到神经管的前面(1分);③没有真正的头和脑,故又称无头类(2分)。

5、简述七鳃鳗适应寄生和半寄生的特征。

答:

①体表裸露无鳞而有粘液(表皮中有许多粘液腺)(1分)。

②有吸附性的口漏斗和锉破鱼体的锉舌(2分)。

③有呼吸管(respiratorytube),鳃位于特殊的鳃束中,鳃丝起源于内胚层(1分)。

④七鳃鳗有一对“唾腺”,以细管通至舌下。

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抗凝血剂,对寄主进行吸血时,能阻止动物创口血液的凝固(1分)。

6、简述鱼纲的主要特征。

答:

①出现上下颌;②有了成对的附肢;③脊柱代替了脊索;④鳃呼吸,单循环;⑤脑和感官发达,五部脑。

(每小点1分)

7、以鲤鱼尾椎骨为例,说明一个脊椎骨的构造。

答:

鲤鱼的一个尾椎骨由椎弓(髓弓)、椎棘(髓棘)、椎体、脉弓(血管弧)和脉棘(血管棘)五部分构成(每个构造1分)。

8、简述鳔的作用及调控机理。

答:

鳔的作用:

①调节鱼体比重的水平衡器官(1分);②在肺鱼类具微弱的呼吸功能(1分);③在鲤形总目鱼类,因有韦伯氏器,使之与内耳联系,能感受到高频、低强度的声波(1分)。

鳔的调控机理:

闭鳔类气体的调节主要依靠红腺与鳔上的卵圆窗进行(1分)。

管鳔类通过细鳔管与食道相连,借此调节鳔内气体(1分)。

9、简述盾鳞的构造,它的排列方式有何作用?

答:

盾鳞为软骨鱼所特有(1分)。

它由菱形的基板和附生在基板上的鳞棘组成,棘外覆有釉质,其构造与牙齿相似(2分)。

盾鳞平铺于体表成对角线排列,可使流经表面的水流流态平顺,涡漩减少,有助于提高游泳速度(2分)。

10、简述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答:

①体呈纺锤型,体表被鳞片,分泌粘液(1分);②用鳃进行呼吸,单循环(1分);③有背鳍、尾鳍、臀鳍等奇鳍,还有偶鳍——胸鳍和腹鳍(1分);④鳔可调节鱼体在水体中的比重(1分);⑤有特殊的皮肤感受器——侧线及罗伦式壶腹(1分)。

11、简述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