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总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916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总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文言文翻译总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文言文翻译总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文言文翻译总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文言文翻译总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总汇.docx

《文言文翻译总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总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翻译总汇.docx

文言文翻译总汇

文言文翻译总汇

1.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礼记·檀弓下》)

【译文】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

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

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

“喂!

快来吃吧。

”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

“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

”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2.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也,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皆曰:

“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

”宣王悦之。

然宣王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尹文子·大道上》)

【注释】“说”通“悦”。

强,强弓。

三石:

三百六十斤。

中关,拉开一半。

【译文】齐宣王喜爱射箭,喜欢人家夸耀他能够使用强弓,其实他用的弓只要三百多斤的力气就可以拉开。

他在大臣面前显示弓,大臣们都拉着弓试一试,都只拉到一半,便说:

“拉开它至少要一千多斤的力气,不是大王,谁能拉得开?

”宣王非常高兴。

但是,宣王用的不过是三百多斤的弓,但是他一辈子都以为自己拉开了一千多斤的弓。

三百多斤是实,一千多斤是名,宣王喜欢的是名而失了实。

3.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文】花园里中有树,树上有蝉,蝉高居树上,一味悲鸣,吸吮露水,不知道螳螂在它的后面,螳螂紧挨着树枝弯起前肢,将要捕食蝉虫,但它又不知道黄雀在自己的旁边;黄雀伸长了颈子,将要去叮啄螳螂,但它又不知道有人在树下手拿着弹弓,安上弹丸正要射它。

蝉虫、螳螂、黄雀这三种动物都专力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顾潜伏在它身后的祸患。

4.淳于棼醉梦入大槐安国,见王,王曰:

“吾南柯郡,屈卿为守。

”凡二十栽,棼欲归,使者送出国,遂悟。

寻古槐下,得蚁穴,乃槐安国,又一穴直上南枝,乃南柯郡也。

-----《异闻录》

【译文】淳于棼醉后睡梦到了槐安国,见到槐安国的国王,国王说:

“我的南柯郡,姑且委屈您做大守。

”一共二十年,淳于棼想回家,使者送他出国,于是醒了。

找到古槐树下,看到蚂蚁的巢穴,这就是槐安国,又有一个洞一直通到南面的树枝上,这就是南柯郡了。

5.墨子北之齐,遇日者。

日者曰:

“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

”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返焉。

日者曰:

“我谓先生不可以北。

”子墨子曰:

“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

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

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墨子·贵义》)

【注释】日者,从事占卜的巫师。

帝,天神。

不遂,没有达到目的。

甲乙、丙丁、庚辛、壬癸,表示不确定的日期。

用,听从。

围心,违心。

虚天下,使天下空虚,意思是使天下的人都不能互相来往。

【译文】墨子要到北方的齐国去,碰到一个占卜的巫师。

巫师说:

“天帝今天要在北方杀黑龙,先生的皮肤跟黑龙的颜色一样,我说你可千万不要向北走啊。

”墨子不听他的,一直往北走。

到了淄水,过不了河,只好往回走。

巫师见到了墨子,说:

“我对你说过不要往北走嘛。

”墨子说:

“照你说的办,南方人不能到北方,北方人不能到南方,人们的肤色有黑有白,为什么都不能走动呢?

况且昨天天帝在北方杀青龙,今天在南方杀赤龙,明天在西方杀白龙,后天在南方杀黑龙,要是按照你的意见办,那就要禁止天下的人走路了。

这既违背人心,又让天下空虚,你的话不能听啊!

6.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俄有老父至,曰: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

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遂依而截之。

《笑林》

【译文】鲁国有个拿着长竹竿进城的人,开头,竖着拿不进去,横着拿也进不去,别的办法实在想不出来了。

过了一会儿,有位老头走过来,看到这种情况后说;“我不是圣人,但见到的事情多啦!

你为什么不用锯子从中间截断了再拿进城呢?

”于是,那人就按照老人讲的办法,把竹竿截断了。

7.吕翁经邯郸道上,邸舍中,有少年卢生自叹贫困,言讫思睡,主方炊黄粱。

翁探囊中一枕以授生,曰:

“枕此即荣遇如意。

”生枕之,梦自枕窍入,至一国,功名得意,身历富贵五十年,老病而卒。

欠伸而寤,顾吕翁在傍,主人炊黄粱犹未熟。

生谢曰:

“先生以此窒吾之欲。

”----唐·无名氏《异闻录》

【译文】吕翁经过邯郸的路上,在旅馆舍中,有个姓卢的年轻人叹息自己很贫穷困苦,说完想睡,店主人正煮黄粱。

吕翁伸手从布袋里拿出一个枕头交给那姓卢的年轻人说:

“枕上这个枕头就可以得到美好的遭遇而使你样样满意了。

”姓卢的年轻人枕着以后,梦见从自己枕头的小孔进到一个国家做官非常得意,亲身享受富贵五十年,年老生病而死。

这时,伸伸懒腰,打个哈欠就醒了,回头看到吕翁还在身旁,店主人煮的黄粱还没有熟。

姓卢的年轻人感谢吕翁说:

“先生用个枕头堵住了我心中的私欲。

8.《乞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刘基《郁离子·捕鼠》)

【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

“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

“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在乎有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

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9.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

“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谓客曰?

酒中复有所见不?

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晋书》)

【注】河南,郡名。

听事,官府办公的地方。

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沉疴,久治不愈的病。

意,心中,猜测,心情。

9、【译文】乐广有一个好朋友,好久没有来了,乐广去问原因。

朋友回答说:

“以前在你办公的地方坐着,蒙你给酒我喝。

我刚刚要喝酒,看见杯子里有一条蛇。

我感到很恶心,喝了酒之后,就病了。

”当时,河南官府办公的地方,墙上挂着一张用牛角装饰的弓,弓上用漆画着蛇。

乐广猜想他杯子里的蛇是弓的影子,就请朋友再来原来的地方摆酒,对朋友说:

“酒礼貌是不是又出现了蛇?

”朋友回答说:

“跟以前见的一样。

”乐广把原因告诉了他。

朋友顿时明白了,病一下子就好了。

10.宋人有取道者,其马不进,刭而投之溪水。

又复取道,其马不进,又刭而投之溪水。

如此者三,虽造父之所以威马,不过此矣。

不得造父之道,而徒得其威,无益于御。

-----《吕氏春秋·离俗览》

【译文】宋国有个赶路的人,他驾驭的马不肯走,就拔剑把马杀掉扔到山溪中去。

又驾上另一匹马赶路,马还是不走,又把它杀掉扔到山溪中。

像这样连续干了三次,即使是像造父那样用威力来驯服马,也不会超过这样了。

没有掌握造父驭马的方法技术,而只效法他的使用威力,是没有办法驾驭好马的。

11.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菜园子,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如同没见到一样,照常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到手里看了看,然后扔掉了。

管宁和华歆一起同席读书,门外边有官员的仪仗喧哗而来,管宁听而不闻照样念书,华歆则放下书跑出去看热闹去了。

等华歆回来,管宁已经将坐席割开,说:

“你不是我的朋友。

12.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译文】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

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对有很高道德修养的人,不责备他的小毛病。

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13.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译文】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

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

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14.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译文】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

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

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

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15.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

“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谓客曰:

“酒中复有所见不?

”答曰:

“所见如初。

”广乃告其所以。

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晋书》)

【译文】乐广有一个好朋友,好久没有来了,乐广去问原因。

朋友回答说:

“以前在你办公的地方坐着,蒙你给酒我喝。

我刚刚要喝酒,看见杯子里有一条蛇。

我感到很恶心,喝了酒之后,就病了,就好久没有拜访你。

”当时,河南官府办公的地方,墙上挂着一张用牛角装饰的弓,弓上用漆画着蛇。

乐广猜想他杯子里的蛇是弓的影子,就请朋友再来原来的地方摆酒,对朋友说:

“酒礼貌是不是又出现了蛇?

”朋友回答说:

“跟以前见的一样。

”乐广把原因告诉了他。

朋友顿时明白了,病一下子就好了。

16.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

“盍去诸?

”其父曰:

“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刘基《郁离子·捕鼠》)

【译文】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

中山人给了他猫。

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

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

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

“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

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

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

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

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17.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

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礼记 檀弓下》)

【译文】齐国发生了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放了食物,等待饥民来,给他们吃。

有个人饿得很厉害,用衣袖蒙着脸面,拖着鞋子,踉踉跄跄地走来。

黔敖见了,左手拿着饭菜,右手端着汤,吆喝道:

“喂!

快来吃吧?

”那饥民抬眼望着黔敖说:

“我就是因为不吃吆喝来的饭菜才饿到这个地步的。

”黔敖跟在后面表示歉意,但是这个人始终不肯吃,便活活饿死了。

18.(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

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

周子曰:

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译文】(赵国被秦国围困)齐国、楚国去解救赵国。

赵国人粮食匮乏,向齐国请求救助,齐王不答应。

周子说:

“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强有力的屏障。

犹如牙齿有嘴唇,如果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会感到凉的。

如果现在赵国灭亡了,马上祸患就会危及到齐国和楚国。

况且,救赵国,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击退秦国的军队,可以张显我们的名声。

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这不是为国家的长远考虑啊。

19.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过后,他仍是这样。

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

”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20.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

“魏王何如?

”匈奴使答: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

【译文】曹操叫崔琰代替自己接见匈奴使臣,自己却持刀站立床头接见完毕,叫人问匈奴使臣:

“魏王何如?

”回答说:

“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曹操知道后怕匈奴使对自己不利,派人追杀。

(见于《世说新语•容止》)后来把代替别人做文章(代人做事)叫捉刀。

21.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

“或谓君不善学,信乎?

”王生不说,曰:

“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

”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

”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

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

”王生惊觉,谢曰:

“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

“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不高兴,说:

“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

”李生劝他说:

“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

”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

“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

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

”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

“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

22.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23.小时了了《世说新语》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

“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

“君与仆有何亲?

”对曰:

“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文举曰:

“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

【译文】孔融十岁时,跟随父亲到洛阳。

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气,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见的都是些英俊有名的人或者是亲戚,他们才能通报进门。

孔融来到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府君的亲戚。

”通报之后,进了门,他就走上前去,坐了下来。

李元礼问他说:

“您和我是什么亲戚啊?

”孔融回答说:

“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和您的祖先伯阳有师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世代之好呀!

”李元礼和宾客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太中大夫陈韪后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了他。

陈韪说:

“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后未必出色。

”孔融(听了后就对他)说:

“推想你小时候一定是聪明伶俐的。

”陈韪非常尴尬。

24.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

①逆:

违抗②不信:

不诚实,不可靠。

【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

狐狸说:

“您不敢吃我!

天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

”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起)走。

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

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还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25.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

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您现在担任要职,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推辞了。

孙权说:

“我难道要您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

只要您广泛阅读,见识从前的事情罢了。

您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呢?

我常常读书,自己觉得有很大的收获。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一道议论军事,非常惊讶地说:

“您现在的才干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

”吕蒙说:

“读书人离别三日,就应该重新别眼相看。

大哥为什么这么迟才改变看法呢!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 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辞别。

26,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

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

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29.荀巨伯探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速去。

”巨伯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

“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

朋友对荀巨伯说:

“我现在就要死了!

您还是离开吧。

”荀巨伯说:

“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

”  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

“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

”荀巨伯说:

“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  胡兵相互议论说:

“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

”于是撤回大军。

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

30,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或谓主人曰:

“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

“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

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主人沉默不答应。

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

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

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

有人对主人说:

“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

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

”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31.(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

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

【译文】有一个人想做一件价值千金的裘皮大衣,就去和狐狸商量用它们的皮来做裘皮大衣;(他)想祭祀祖先但还缺少羊肉,于是又和羊商量用它们的肉来祭祀。

他的话还没说完,狐狸们就全都逃到高山深谷里去了,羊也都躲藏到密林里去了。

32.绝妙好辞

魏武①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

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②”八字。

魏武谓修曰:

“卿解不?

”答曰:

“解。

”魏武曰:

“卿未可言,待我思之。

”行三十里,魏武乃曰:

“吾已得。

”令修别记所知。

修曰:

“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所谓“绝妙好辤”也。

”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

“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

”(节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捷语》)

【注释】①魏武:

指曹操。

②齑(jī)臼(jiù):

捣粉末的器具。

【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的一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撰写,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该书所记个别事实虽然不尽确切,但反映了门阀世族的思想风貌,保存了社会、政治、思想、文学、语言等方面史料,价值很高。

《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及白描等文学手法,佳句多多,典故不俗,后人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部著作,尤其是摹划人物,只寥寥数语,精神面貌便跃然纸上,诚为中华文学中的瑰宝奇葩。

可惜的是,《世说》一书刚刚撰成,刘义庆就因病离开扬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时年仅41岁,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译文】魏武帝曾经从曹娥碑下经过,杨修跟随着。

碑的背面题写了“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魏武帝对杨修说:

“你懂不懂得它的含义?

”杨修回答说:

“懂得。

”魏武帝说:

“你不要说,等我想一想。

”走了三十里路,魏武帝才说:

“我已经懂得了。

”于是让杨修另外记录下他所理解的意思。

杨修记道:

“黄绢,是有色的丝,在字中是一个‘绝’字;幼妇,是年少女子,在字当中是一个‘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在字当中是一个‘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