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6532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2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福建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福建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福建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福建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docx

《福建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docx

福建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

福建2009届高三各地名校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实验探究1).

2.【福建省南安一中2009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测试卷】(13分)现拟在实验室里利用空气和镁粉为原料制取少量氮化镁(Mg3N2)。

已知实验中可能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2Mg+O2

2MgO;②3Mg+N2

Mg3N2;③2Mg+CO2

2MgO+C④Mg+H2O

MgO+H2↑⑤Mg3N2+6H2O

3Mg(OH)2+2NH3↑可供选择的装置和药品如下图所示(镁粉、还原铁粉均已干燥,装置内所发生的反应是完全的,整套装置的末端与干燥管相连)。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除装置A、E外,还应选择的装置(填字母代号)及其目的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并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开始时,打开自来水的开关,将空气从5升的储气瓶压入反应装置,则气流流经导管的顺序是(填字母代号)

j→__,___→___,____→__,_→a

(3)通气后,如果同时点燃A、F装置的酒精灯,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产物是氮化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D、F(3分)

选择B,目的:

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1分)

选择D,目的:

除去空气中的CO2(1分)

选择F,目的:

除去空气中的O2(1分)

(2)h,g→d,c→k,l(2分)

(3)制得的氮化镁将不纯;(1分)因为A装置没有排完空气前就加热会让空气中的氧气、CO2、水蒸气等与镁反应。

(2分)

(4)将产物取少量置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如果能够看到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产物是氮化镁。

2.(【福建省南安华侨中学0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测试卷2008-12】16分)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选填以下选项的代号)。

A.生石灰B.二氧化硅C.五氧化二磷D.烧碱

(3)B装置的作用;

E装置的作用;

(4)通入C装置的两要导管左边长、右边短,原因是

(5)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从装置C的G处逸出的尾气中可能含有有毒的黄绿色气体,为了避免空气污染,可将尾气通入

溶液中。

【答案】

(1)

(2)A、D

(3)干燥氨气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

(4)因为氨气的密度小,氯气的密度更大,这样便于两种气体充分接触而反应。

(5)8NH3+3Cl2==6NH4Cl+N2

(6)NaOH

3、【2008~2009龙海一中高三上期中考化学试卷】(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在讨论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方案时设计如下。

序号

操作

结论

分别加入木屑

使木屑变黑的为浓硫酸

分别加入金属铜片

无明显现象的为稀硫酸

分别加到硫酸铜晶体中

使晶体变白的为浓硫酸

分别加入金属铝片

有气体产生的为浓硫酸

 

(1)其中方法可行,结论正确的是:

     (填序号,下同);

(2)方法可行,结论错误的是   ,原因是

(3)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的方法的是    ,改进的方法是。

【答案】、

(1)甲与丙(2分)

(2)丁,常温下,浓硫酸使铝钝化,观察不到气体产生(1分+2分)

(3)乙,加热(1分+1分)

4.【福建2008-2009泉州市高三质量检测化学试题】(15分)下图是人教版高二化学教科书P79中中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

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还原铁粉和石棉绒的混合物,加热,并通入水蒸气,就可以完成高温下“Fe与水蒸气的反应实验”(石棉绒是耐高温材料,不与水反应)。

(1)烧瓶中的固体是;检验过气体的纯度后,在导管口还要进行的操作是。

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为了研究一定时间内铁粉的转化率,设计了如下实验:

准确称量一定质量的铁粉进行反应,收集并测量反应后生成的气体体积,计算铁粉的转化率。

①该同学应该先点燃处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处的酒精灯,目的是;收集并测量气体体积应选下图中的    装置。

②称取mg铁粉与适量石棉绒混合,然后加热至无气体放出。

若收集的气体体积换算为标准状况为VL,铁粉的转化率为(列出计算式即可)       。

(3)为了证明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3价的Fe,该同学取出少量混合物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溶解后过滤,然后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请你在下表中填写该同学滴加KSCN溶液后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与解释(可以不填满)。

现象

结论

解释

可能①

可能②

【答案】

(1)碎瓷片(沸石)(1分)用点燃的酒精灯在导管口将H2点燃(1分)

3Fe+4H2O(g)

Fe3O4+4H2(2分)

(2)

AB(共1分,有错扣完)先用水蒸气将装置内的氧气(空气)赶净,防止铁被氧气氧化(1分)乙、丙(1分)

(化简后且正确的代数式均可,如

)(2分)

(3)

现象

结论

解释

可能①

溶液变红色(1分)

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3价Fe。

(1分)

KSCN溶液遇到Fe3+时变成血红色。

(1分)

可能②

溶液不变色或

仍为浅绿色(1分)

不能确定反应后的固体混合物中是否含有+3价Fe。

(1分)

铁粉可能有剩余,剩余铁粉会与Fe3+反应,将溶液中Fe3+完全还原为Fe2+。

(1分)

5.【福建惠安县荷山中学2009届理综化学部分

(一)】(15分)重铬酸铵[(NH4)2Cr2O7]是一种橘黄色的晶体,常用于石油精炼、制革、印染、烟火、陶瓷等行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已知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盐有强氧化性。

向冷的酸性重铬酸铵溶液中通入H2S,可得到Cr3+和S,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在150℃时,重铬酸铵迅速呈膨胀式分解,发生如下主要反应:

(NH4)2Cr2O7=Cr2O3+4H2O+N2↑,

但同时要发生副反应。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探究副反应的生成物:

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加热前,该同学先通过导管K向试管中通一会N2,其目的是;

连接a、b,关闭导管K,加热使反应发生。

若装置A中所盛溶液为酚酞溶液,且溶液变红,说明有产生,仪器X的作用是;若装置A中所盛溶液为新制的硫酸亚铁溶液,且出现棕红色的沉淀,说明副反应中有产生,写出产生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

(1)Cr2O72—+3H2S+8H+=2Cr3++3S+7H2O(3分);

(2)

防止粉尘堵塞导管(2分);赶走试管及导管内空气(氧气)(2分);

NH3(2分);防止因NH3溶解引起的倒吸(2分);

O2(2分);

4Fe2++8OH—+2H2O+O2=4Fe(OH)3↓(3分)。

(或:

4Fe2++8NH3·H2O+2H2O+O2=4Fe(OH)3↓+8NH4+)

6、(16分)绿矾晶体(FeSO4•7H2O)由于保存不妥或长久放置,容易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现有一瓶绿矾样品,想了解其是否被氧化和被氧化的程度,试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操作,根据相关的实验现象进行推测。

(1)证明其完全没有被氧化的试剂是               ,

现象是               。

(2)证明其已完全被氧化的试剂是                 ,

现象是               。

(3)通过怎样的实验和现象可说明其只是部分被氧化?

                      

                 ,

涉及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

(1)KSCN溶液;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溶液产生。

(1分+2分)

(2)酸性KMnO4溶液;加入酸性KMnO4溶液少量,紫红色不退去(1分+2分)

(3)一部分加入KSCN溶液后,溶液呈血红色;另一部分加入少量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2分+2分)

Fe3++SCN—=[Fe(SCN)]2+或Fe3++3SCN—=Fe(SCN)3(3分,配平错不得分)

5Fe2++MnO4—+8H+=5Fe3++Mn2++4H2O(3分,配平错不得分)

7、(1【2009龙海一中高三上半月考化学试卷(2008-09-22)】8分)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I2,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

(1)SO2气体还原Fe3+的产物是

         、         (填离子符号),

参加反应的SO2和Fe3+的物质的量

之比是          。

(2)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在实验室制

取所需SO2的是(填序号)。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热浓H2SO4

(3)装置C的作用是                               ;

(4)若要从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

蒸发、冷却结晶、        、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A.蒸发皿   B.石棉网    C.漏斗 D.烧杯    E.玻璃棒    F. 坩埚

(5)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SO2,为了验证A中SO2与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①:

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②:

往第二份试液加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③:

往第三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    ,原因是:

                                          

(6)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                                。

【答案】、

(1)SO42—、Fe2+(2分);1:

2(2分)

(2)B、D(2分)

(3)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2分)

(4)过滤;B、F(2分+2分)

(5)方案①,因为A的溶液中含有SO2,SO2也能使KMnO4溶液褪色(2分+2分)

(6)B中蓝色溶液褪色(2分)

8(【福建三明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化学】6分)【发现问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发现:

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NaOH溶液。

请你一起参与研究――

【实验探究】在容积相同的甲、乙两集气瓶中充满CO2,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饱和NaOH溶液。

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

【结论与分析】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通常检验CO2用澄清石灰水而不用NaOH溶液的理由是__________;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______。

【计算探究】小李同学通过计算发现,用过量的碱吸收等量CO2,消耗Ca(OH)2质量比NaOH小,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结合化学知识对小李同学的看法进行评价:

_________。

【答案】①.CO2+Ca(OH)2=CaCO3↓+H2O(2分)

②.CO2与澄清石灰水作用有明显现象,而NaOH无明显现象(1分)

③.乙(1分)

④.不正确。

因为Ca(OH)2的溶解度比NaOH小得多,所以吸收CO2不宜用饱和石灰水(2分)

9.(【福建三明市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考试化学】5分)张明同学在学习中探究“-2价与+4价硫元素的氧化性或还原性”。

实验室仅提供试剂:

FeS固体、Na2SO3粉末、稀盐酸、NaOH饱和溶液、溴水。

⑴.提出假设:

A.+4价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____________。

⑵.张明同学进行下图所示实验。

①.装置___与装置___中的反应,可说明+4价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②.装置___中的反应,可说明假设B是正确的;

③.将装置B和装置E相连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2价硫元素具有还原性

⑵.①B;D

②B

③用NaOH溶液吸收有毒气体(或H2S、SO2),防止污染空气

10.【08-09学年福州三中高三理科综合试卷化学(2009-2-25)】(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全体同学进入一家回收含铜电缆废料的工厂做社会调查,工厂负责人向同学们展示两个处理方案,并向同学们提出下列问题:

方案甲:

 

方案乙:

 

(1)两个方案哪个符合当前生产的绿色理念,为什么?

(2)写出方案甲中的②③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工厂负责人指出,无论是甲还是乙的方案,在“加铁屑”这一步时,应该加入略过量的铁屑,你认为这么说的道理是:

(4)用简便方法检验红色粉末中是否含有过量的铁屑如果有,请你提出合理的处理方案

(5)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该工厂把最后一步所得浅绿色滤液通过、冷却结晶、、洗涤、自然干燥得到一种俗称“绿矾”的工业产品。

【答案】

(1)乙。

甲方案第一步“灼烧”会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粉尘、烟雾。

(2分)

(2)②CuO+2H+===Cu2++H2O(2分)③Fe+Cu2+===Fe2++Cu。

(2分)

(3)确保Cu完全置换出来(2分)

(4)可用磁铁检验是否含铁屑(或取样品加入盐酸看有没有气泡产生)(2分);

将所得铜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清洗后再洗涤、干燥。

(3分)

(5)蒸发浓缩、过滤(2分)。

12.【福建08-09学年福州三中高三理科综合试卷(09-2-18)化学.】(15分)某探究小组用KMnO4酸性溶液与H2C2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紫色消失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提示:

H2C2O4的一级电离常数为5.4×1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条件作如下限定:

所用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可选择0.01mol·L-1、0.001mol·L-1,催化剂的用量可选择0.5g、0g,实验温度可选择298K、323K。

每次实验KMnO4酸性溶液的用量均为4mL、H2C2O4溶液(0.1mol·L-1)的用量均为2mL。

如果要探究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变换这些实验条件,至少需要完成_______个实验进行对比即可得出结论。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某同学改变KMnO4酸性溶液的浓度,测得以下实验数据(从混合振荡均匀开始计时):

KMnO4酸性溶液

的浓度 /mol·L-1

溶液褪色所需时间t/ min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0.01

14

13

11

0.001

6

7

7

1计算用0.001mol·L-1KMnO4酸性溶液进行实验时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忽略混合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写出计算过程)。

 

②若不经过计算,直接看表中的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浓度大小与反应速率的关系是否可行?

____________。

若不可行(若认为可行则不填),请设计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褪色时间长短来判断的改进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3分)

(化学式错得0分,配平错扣1分,漏↑扣1分,扣完为止)

(2)4(2分)

(3)①反应开始时:

c(KMnO4)=

=0.00067mol·L-1(2分)

反应时间:

=6.7min(1分)

KMnO4的平均反应速率:

ν(KMnO4)=

=1×10-4mol·L-1·min-1(2分)

②否(或:

不可行)(1分)取过量的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草酸溶液分别同时与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

(3分)

(基本思路错误得0分,思路正确未强调草酸过量扣1分,未强调体积相同扣1分)

13【福建莆田一中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卷】(7分)某同学在一只烧杯里装有ag纯铁粉,加入200mL6mol/L硝酸恰好完全溶解铁粉(假设还原产物只有NO)。

请完成对产物中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1)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产物只有+2价铁;

假设2:

假设3:

(2)设计实验:

分别取反应后溶液装入两支试管甲、乙,在甲试管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在乙试管中滴加KSCN溶液,观察现象。

推测实验现象与结论:

①若现象为:

,则假设1正确;

②若现象为:

,则假设2正确;

③若现象为:

,则假设3正确。

(3)a值范围为。

【答案】、

(1)假设2:

产物中只有+3价铁元素(1分)

假设3:

产物中既含+2价又有+3价铁元素。

(1分)

(2)①甲试管溶液紫色褪去,乙试管没有明显变化;(1分)

②甲试管溶液无明显变化,乙试管溶液变红色;(1分)

③甲试管溶液颜色褪去,乙试管溶液变红色。

(1分)

(3)16.8≤a≤25.2(2分)

1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09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考化学】(12分)某氯化铁样品含有少量FeCl2杂质。

现要测定其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验按以下步骤进行:

请根据上面流程,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I所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必须有、,(填仪器名称)操作II必须用到的仪器是。

(填编号)

A.50mL烧杯B.50mL量筒   C.100mL量筒D.25mL滴定管

(2)请写出加入溴水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加入氨水要过量的原因是。

(3)洗涤沉淀的操作是;检验沉淀是否已经洗涤干净的操作是。

(4)将沉淀物加热,冷却至室温,用天平称量其质量为b1g,再次加热并冷却至室温称量其质量为b2g,若b1-b2=0.3g,则接下来还应进行的操作是。

(5)若蒸发皿质量是W1g,蒸发皿与加热后固体总质量是W2g,则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列出原始算式,不需化简);若称量准确,最终测量的结果偏大,则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12分)

(1)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各1分)D(1分)

(2)2Fe2++Br2=2Fe3++2Br-(1分)使Fe3+充分沉淀(1分)

(3)往过滤器中加入蒸馏水使之稍浸没沉淀,让水自然滤下,反复操作2~3次。

(1分)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出液,滴加AgNO3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证明洗涤干净(合理的答案均可得分)(2分)(4)再次加热冷却并称量,直至两次质量差小于0.1g(1分)

(5)

(2分)固体加热时未充分反应变为Fe2O3(1分)。

15.【2009年福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综合】(15分)用图1所示的Ⅰ和Ⅱ装置组合与Ⅰ和Ⅲ装置组合可以进行相关实验(夹持仪器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⑴.若用Ⅰ和Ⅱ装置或Ⅰ和Ⅲ装置组合,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⑵.在Ⅰ和Ⅱ装置组合中,若a为浓硫酸,b为铜粉,c容器中盛放品红溶液,旋开f后,给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⑶.在Ⅰ装置中,若a为浓氨水,b为生石灰,欲制取氨气并证明氨水有碱性,最好应选用_______(填“Ⅱ”或“Ⅲ”)装置与其组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在Ⅰ装置中,若a为可能含有Mg2+、Cu2+、Al3+、Fe3+四种阳离子的水溶液,b为过氧化钠固体,旋开f后,有白色沉淀产生并放出氧气,过氧化钠固体的物质的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2,则a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其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

⑸.在图2A→B段反应过程中溶液所增加的阴离子是_______。

【答案】)

⑴.关闭f,c中装蒸馏水使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手捂热(或微热)烧瓶,若导管口有气泡放出,松开手(或停止加热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

(2分)

  说明:

没有关闭f,c中装蒸馏水使导管末端浸入水中,得0分。

⑵.气泡产生红色溶液褪色(2分),Cu+2H2SO4(浓)

CuSO4+SO2↑+2H2O(3分)

⑶.Ⅱ(1分);使用Ⅲ装置会产生倒吸现象(2分)(说明: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

⑷.Mg2+、Al3+(2分)

⑸.AlO2―(1分)

16.(【2009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16分)某化学探究小组拟用铜片制取

,并探究其化学性质。

(一)他们先把铜粉放在空气中灼烧,在与稀

反应制取硝酸铜。

(1)如果直接用铜屑与

反应来制取硝酸铜,可能导致的两个不利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铜粉应该放在_____________(填“蒸发皿”、“坩埚”或“烧杯”)中灼烧。

欲从反应后的溶液中得到硝酸铜晶体,实验操作步骤按顺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滤。

(二)为了探究

热稳定性,探究小组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图中铁架台、铁夹和加热设备均略去)

往左试管中放入研细的无水

晶体并加热,观察到左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生

成,最终残留黑色粉末;用

型管除去红棕色气体,在右试管中收集到无色气体。

(1)红棕色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

(2)当导管口不再有气泡冒出时,停止反应,这时在操作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

(3)探究小组判断

的分解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产物除了红棕色气体和黑色固体外,进一步分析、推断,分解产物中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为了探究

在酸性条件下跟铁单质的反应。

他们取一支试管,加入

溶液,滴入适量稀硫酸酸化,再加入一定量铁粉,实验后没有固体残留物质。

(1)反应中最先起氧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探究小组对反应后溶液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他们设计了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补充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1:

观察样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