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必需掌握知识心理测量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599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辩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必需掌握知识心理测量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答辩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必需掌握知识心理测量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答辩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必需掌握知识心理测量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答辩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必需掌握知识心理测量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答辩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必需掌握知识心理测量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答辩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必需掌握知识心理测量类.docx

《答辩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必需掌握知识心理测量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辩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必需掌握知识心理测量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答辩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必需掌握知识心理测量类.docx

答辩注意的相关问题及必需掌握知识心理测量类

答辩提问中常见的问题汇总

心理测量类

1、SCL-90是测量什么?

适用的范围?

计分方式?

筛选指标?

如:

SCL-90有多少因子?

多少题目?

减分率?

称症状自评量表,由德若伽提斯编制于1975年。

本量表共90项,采用10个因子分别反映10个方面的心理症状情况。

采用5级评分,评定时间是现在或是最近一个星期的实际感受。

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或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可考虑筛选阳性,需进一步检查。

缺点是:

量表项目全面性不够,缺乏“情绪高涨”、“思维飘忽”等项目,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上受了限制。

此量表并非诊断量表,筛选阳性只能说病人可能患有心理疾病。

2、SAS与SDS的分值是标准分还是粗分?

标准分如何换算?

评估其轻度、中度、重度各自分数范围?

SDS:

由张(W.K.Zung)编制于1965年。

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抑郁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其中10个为反向评分。

等级标准为:

①没有或很少时间;②少部分时间;③相当多时间;④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

测评时间范围是过去一周。

若正向评分,依次评为粗分1、2、3、4分;反向评分则评为4、3、2、1分。

20项各项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X),然后将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Y)。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为重度抑郁。

SAS:

由张(W.K.Zung)编制于1971年。

本量表含有20个反映焦虑主观感受的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四级评分,其中5个为反向评分。

等级标准同上面抑郁自评量表(SAS)。

按照中国常模结果,SA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0分,其中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为重度焦虑。

3、HAMD是测量什么?

什么情况下使用?

测量结果说明什么?

4、关于人格测量的量表有几个?

分别是什么?

有什么区别?

5、卡特尔16种人格测量适用范围(16PF)?

有多少题目?

有多少因子?

首先由卡特尔编制,我们这里选用的中文版是由戴忠恒和祝蓓里1988年修订。

本测验共187个题。

适用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和老年人。

可团体施测也可个人施测。

1~3分为低分,8~10分为高分。

6、EPQ是测量什么?

四个维度的含义?

内外向划分的标准?

掌握E、N构成的关系图说明什么?

气质类型是哪一类?

 由英国艾森克和其夫人编制,1975年出版,我们这里选用的是龚耀先1983年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的中文版。

EPQ分成人和幼年两套问卷,均为88个项目。

两套问卷各包括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和说谎(L)四个量表。

EPQ成人问卷用于调查16岁以上成人的个性类型,幼年问卷用于调查7至15岁幼年的个性类型。

不同文化程度的被试者均可使用。

每一项题目都规定了答“是”或“不是”,如果被试答的和规定一致,则记1分,若不一致,则不记分。

最后把各量表总分(粗分),按年龄和性别常模再换算出标准T分。

各量表的T分在43.3-56.7分之间为中间型,各量表的T分在38.5-43.3或56.7-61.5分之间为倾向性,而T分在38.5以下或61.5分以上为典型型。

生活事件量表()

7、MMPI是测什么?

有多少题目?

适用范围?

效度量表和临床量表的解释?

8、WAIS-RC是测量什么?

适用的范围?

分值结果解释?

9、CRT是测量什么?

适用的范围?

10、心理测量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11、什么是信度?

影响信度的因素是什么?

12、什么是效度?

影响效度的因素是什么?

效度的功能?

13、在这个案例中如果用测量你准备采用什么量表?

心理诊断类

1、焦虑症与恐怖症的区别?

2、心理诊断的依据或标准是什么?

(如一般心理问题诊断依据?

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

3、郭念峰的病与非病三原则是什么?

它的作用是什么?

4、许又新关于神经症判定有几条?

它在诊断中起什么作用?

5、心理冲突的常形与变形?

区分它们的目的是什么?

6、一般心理问题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

7、神经症倾向与神经症的区别(哪个更严重)?

8、正常心理包括哪些?

异常心理包括哪些?

9、在现实情况下如何处理神经症患者的咨询?

10、心理诊断的方法及程序?

11、强迫症的特点?

1、焦虑症与恐怖症的区别?

心理咨询类

1、心理咨询有几个流派?

代表人物是谁?

基本原理是什么?

2、咨询有哪些主要技术?

基本原理是什么?

3、咨询分几个阶段?

咨询方案如何制定?

4、认知行为疗法的三种主要流派?

代表人物是谁?

原理是什么?

实施步骤?

5、阳性强化法属于那种疗法?

属于这种疗法还有那些?

代币法中的“币”指的是什么?

6、系统脱敏、模仿学习、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厌恶疗法、强化法、认知---行为疗法、自我管理技术属于那种疗法?

7、什么是共情?

什么是移情?

什么是积极关注?

什么是面质技术?

8、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的操作程序?

划分几个阶段?

修通阶段采用何种咨询技术?

反黄金法则是什么?

不理性信念的三个主要特征?

针对你自己论文不合理信念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ABCDE各指什么?

引起行为情绪反应的是哪一个?

9、系统脱敏的原理?

焦虑等级建构有几级?

如何建立?

各级级差不超过多少?

10、放松疗法的操作步骤?

11、冲击疗法与脱敏的区别?

12、冲击疗法实施的要求是什么?

禁忌是什么?

应事先做好哪些准备?

13、咨询效果评估有哪些维度?

14、什么事负性自动思维?

认知歪曲有哪几种?

15、咨询目标如何确立?

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咨询过程中是如何实现的?

16、为什么采用这样的咨询方案(咨询阶段、咨询次数、咨询时间、咨询收费等)?

17、阻抗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产生的原因?

18、移情的处理方法?

19、咨询过程中遭遇阻抗、沉默等你是如何处理的?

20、什么是良好的咨询关系?

影响咨询关系建立因素?

21、在什么情况下转介?

22、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

23、认知领悟疗法的代表人物是谁?

基本原理是什么?

与精神分析的区别?

其它类

1、如何理解助人自助?

2、咨询保密原则的实施,保密例外?

3、心理咨询师应如何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咨询关系?

4、心理咨询师具备那些素质?

5、什么是心理危机?

怎样进行危机干预?

6、咨询师和来访者各自的责任、权利、义务是什么?

7、心理咨询和治疗有何区别?

8、在心理咨询中,求助者送礼给你或者请你吃饭,你如何处理?

9、青春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0、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11、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标准?

12、什么是人格?

什么是性格?

什么是气质?

气质类型划分?

人格和性格区别?

13、教师或医生在心理咨询中去身份化的问题?

14、使用量表(如SCL-90),怎样收费?

15、如果考上心理咨询师,你准备怎么做?

心理咨询师面试提问

注意:

诊断结果一般只有三种: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性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不要诊断为神经症、焦虑症、恐怖症等其他结果

诊断技能的提问:

对该案例中求助者的初步诊断为: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可疑性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选择一种。

诊断依据:

一、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须满足条件:

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不严重影响社会功能、情绪反应没有泛化。

1.现实因素激发——因

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

(常形冲突)

2.持续时间较短——时

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不是心理冲突持续)

3.社会功能常态——度

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理智控制下,人格没有明显异常,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生活、学习、社交基本维持正常,但效率有所下降。

(情绪—认知—人格—行为—社会功能各项均正常)

4.反应没有泛化——化

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二、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强烈刺激、时间持久、反应强烈、反应泛化。

1.强烈刺激——因

引发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

求助者体验着痛苦情绪。

(没有引发心理冲突,而是直接导致痛苦情绪)

2.时间持久——时

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

3.反应强烈——度

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

(1)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

(2)在后来的持续时间里,痛苦可逐渐减弱,但单纯依靠自然发展或非专业性干预难以解脱;(3)社会功能受损——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

4.反应泛化——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情绪反应对象被泛化。

三、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即可疑神经症,还没有把握诊断是还是不是神经症,但可以给予可疑诊断。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从五个方面诊断:

心理冲突、持续时间、精神痛苦、功能受损、症状泛化。

1.变形冲突——因

非现实非道德性因素引发内心冲突,即引发原因只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且不带有明显道德色彩。

(变形冲突)

2.持续时间——时

痛苦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两个月,未超过三个月。

(超过三个月即神经症)

3.功能受损——度

精神痛苦较难解决,社会功能受损,工作生活有一定程度影响,但严重程度未达到神经症诊断标准。

(神经症:

影响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

4.内容泛化——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泛化。

四、神经症  (注意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叙述上的区别),了解即可

◆神经症(性心理障碍)从五个方面诊断:

心理冲突、持续时间、功能受损、症状泛化、病变基础。

1.变形冲突——因

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患者无法协调并感到精神痛苦。

(变形)

2.时间持久——时

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病程最少3个月。

焦虑性神经症也不少于3个月,惊恐发作则是首次焦虑发作后持续1个月。

3.功能受损——度

心理冲突、精神痛苦影响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如记忆力下降,抑郁、焦虑、失眠,学习工作效率下降,人际关系紧张。

4.充分泛化——化

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即心理冲突内容充分泛化。

5.病变基础

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不是说神经症患者不能得器质性疾病,只是说神经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

可疑神经症(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另一依据是许又新的神经症简易评分标准:

病程

精神痛苦程度

社会功能受损

评分

标准

神经症诊

断标准

短程

<3月

主动设法摆脱

轻微妨碍(照常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

1

不够

总分≤3

中程

3月-1年

别人帮助摆脱

功能受损(效率显著下降,部分工作,尽量避免社交—)

2

可疑神经症

总分4 —5

长程

>1年

几乎无法摆脱

严重受损(完全不能工作学习,病休,完全回避必要交往)

3

神经症

总分≥6

鉴别诊断:

(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

根据案例可知求助者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排除躯体疾病。

(2)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心理学三原则,该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现实事件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4)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仅局限于问题起因,没有出现泛化,且持续时间一个月左右,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注意:

一般心理问题这4项都要阐述,严重心理问题阐述前3项,神经症性问题阐述前2项

识别原因:

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三方面:

生理原因、心理原因、社会原因。

一、生理原因

1.生长情况

(1)遗传因素所导致精神方面的问题。

(2)发育不良、肢体创伤、躯体疾病。

(3)生理缺陷、肢体残疾等导致自卑。

2.年龄因素

(1)青春期自卑、焦虑、抑郁。

(2)处青春期,性意识性冲动。

(3)更年期考虑更年期缩合征。

二、心理原因

1.认知偏差。

"成长过程中负性经历导致的认知偏差和不合理信念。

2.负性情绪。

"心理发育过程中的错误观念、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

3.情感表现

(1)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抑郁、恐怖。

(2)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感倒错情感障碍。

(3)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等。

4.意志行为

(1)强迫意向会导致焦虑、回避、退缩。

(2)意向要求与常情相悖别人难以理解。

(3)自控能力差、言行缺乏前后一致性。

(4)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策略技巧。

5.人格特征

(1)追求完美、要求过高、争强好胜等偏执性人格表现。

(2)从小在父母身边长大,交往面狭窄,导致性格内向。

三、社会原因

1.人际关系中的社会支持

(1)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观念和自身的生活经历内化为求助自己的认知。

(2)与父母关系、升职下岗、家庭教养方式可导致认知偏差和人格扭曲。

2.社会交往中的重大事件

(1)家庭变故、婚姻破裂、丧失亲人、挚友绝交都会造成心理障碍。

(2)错误评价、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观念冲突都会引发心理冲突。

(3)社会压力、人际冲突、司法诉讼等负性生活事件导致心理问题。

咨询技能的提问:

※咨询目标的确定

有效咨询目标基本要素

1、具体。

(1)目标越具体越容易见到效果。

(2)具体目标受到终极目标指引。

2、积极。

咨询目标要符合人们发展需要,要具有有效性。

3、可行。

目标可行受咨询师水平、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

4、可以评估。

(1)及时评估有助于看到进步鼓舞信心,发现不足及时调整。

(2)咨询目标达成可表现为行动实现、观念转变、情感调节。

5、双方可以接受。

咨询目标应由双方共同商定,并以求助者目标为主确定。

注:

咨询师不可能完全中立;不可灌注自己价值观。

6、属于心理学性质。

咨询涉及心理障碍问题、心理适应问题、心理发展问题。

7、多层次统一。

目标多层次是指既有近期具体目标,又有远期终极目标。

注:

1.和求助者协商后再予确定。

其中还要提及咨询方案和咨询目标是可以更改的。

2.如咨询师和求助者认识不一致,经讨论还是难以统一,应以求助者目标为主。

确定目标要从两方面考虑:

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一般来说咨询目标依次是行为-情绪-认知-人格。

前三者为具体目标,具体咨询目标都应该是可操作的,从简单到困难;第四个为终极目标,不一定所有案例都有第四个层次。

远期/终极/大目标一般为:

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和发展、激发求助者潜能,完善求助者人格。

而近期目标则比较具体。

如有行为不良,则以改变不良行为为近期目标。

如以焦虑、抑郁、恐怖等情绪为主导症状,则以缓解负性情绪为近期目标。

如因认知偏差导致心理障碍,则以改变认知偏差为近其目标。

制定咨询方案

划分咨询阶段:

第一阶段:

诊断阶段(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

咨询阶段(帮助分析解决问题、改变不当认知行为)

第三阶段:

巩固阶段(一次咨询结束、整个咨询结束)

咨询方案的内容:

1、咨询目标:

符合有效咨询目标的七要素;

2、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咨询次数与时间安排:

1~2次/周,50分钟/次;

4、咨询的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费用;

7、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

摄入性会谈应注意哪些内容: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2)提问中避免失误;

(3)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阻抗的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产生阻抗的原因:

(1)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

(2)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3)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如何应对阻抗?

(1)解除戒备心理;

(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

※咨询效果的评估:

遵循以下维度

(1)根据求助者咨询后取得进步自我报告进行评估。

自我评估(自评)

(2)根据求助者社会适应状况改变客观现实来评估。

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

(3)根据求助者周围人士对求助者状况改善的评定。

求助者周围人事特别是朋友、家人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

(4)对照对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进行评估。

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

(5)根据咨询师对求助者各方面观察分析进行评估。

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

咨询方法原理和技术(重点掌握系统脱敏法和认知行为疗发)

※一、系统脱敏法:

是行为治疗方法。

用于治疗对特定人、事、物或泛化现象的恐惧和焦虑。

在不服药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激发患者的恐惧,才能达到脱敏的最好作用。

基本原理:

交互抑制,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以刺激逐渐失去引起焦虑的作用。

程序:

1、学习放松技巧1)想象轻松情境,达到安静平和状态2)引导依次放松前臂、头面部、肩、背、胸、腹、下肢,重点强调面部肌肉放松。

3)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可学会,在家反复练习,直至生活中运用自如。

2、建构焦虑等级:

0代表完全放松,100代表高度焦虑从引起最小焦虑的事件或情境依次排序,到最大焦虑的事件或情境,各等级之间级差要均匀,循序渐进。

每一级刺激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背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是系统脱敏法成败的关键之一。

要求求助者闭上眼睛就能想象出各种刺激画面,并且置身其中并出现相应情绪变化,如有实物刺激则不必想象。

3、系统脱敏:

基本掌握放松技巧后,就可以开始脱敏训练。

按照焦虑登记表,由小到大依次逐级脱敏。

如确实感觉紧张难受,可停止想象,全身放松,平静后再重复。

反复次数不限,直至不再感觉紧张焦虑为止,算一级脱敏。

再进行高一等级脱敏,直到其对最高等级刺激脱敏,并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练习,巩固疗效。

注意事项:

1)如引发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根据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进行脱敏训练。

2)求助者想象次数的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3)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仅靠反复放松很难降低,表明焦虑等级表划分不合理,需要重新订制,使每个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

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考虑改其他方法。

※三、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认知行为疗法特点:

1、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2、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技能障碍的结果3、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4、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它是埃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Ellis的ABC理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增加了D和E两个部分,D(disputing)指对非理论信念的干预和抵制;E(effective)指导有效的理性信念或适当的情感行为替代非理性信念,异常的情感和行为。

D和E是影响ABC的重要因素,对异常行为的转归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是对ABC理论的重要补充。

操作过程:

(1)心理诊断阶段,明确求助者的ABC;

(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再教育阶段。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工作程序: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

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4、检查表层错误观念:

建议、演示和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

语义分析技术(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

6、进一步改变认知:

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

认知复习。

5种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是:

1、识别自动性思维;2、识别认知性错误;3、真实性验证;4、去中心化;5、忧虑和焦虑水平的监控。

贝克的认知疗法认为求助者的认知歪曲(系统推理错误)包括:

1、主观推断2、选择性概括3、过度概括4、夸大或缩小5、个性化6、贴标签或错贴标签;7、极端思维。

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程序:

1、通过角色扮演和想象使求助者面临一种可以引发焦虑的情境;

2、要求求助者评价他们的焦虑水平;

3、教给求助者觉察哪些他们在压力情境下产生的引发焦虑的认知;

4、帮助求助者通过重新评价自我陈述来检查这些想法;

5、让求助者注意重新评价后的焦虑水平。

梅肯鲍姆压力接种训练的三个阶段是:

1、概念阶段,关注点是与求助者建立一种工作关系;

2、技能获得和复述阶段,关注点是教给求助者各种行为和认知应对技术;

3、应用和完成阶段,关注点是将治疗情景中发生的改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梅肯鲍姆认为行为改变的过程要经历的三个阶段是:

1、自我观察;

2、开始一种新的内部对话,

3、学习新的技能。

求助者中心疗法

求助者中心疗法认为,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所发生的变化是

1、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2、求助者的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3、求助者更加信任自己;

4、求助者变得更适应了;

5、求助者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求助者中心疗法咨询过程的各个阶段。

(若使用求助者中心疗法,请简述其咨询过程的七个阶段。

1、求助者对个人经验持僵化和疏远态度阶段;

2、求助者开始“有所动”阶段;

3、求助者能够较流畅地、自由的表达客观的自我;

4、求助者能更自由的表达个人感情,但在表达当前感情时还有顾虑;

5、求助者中能自由的表达当时的个人情感,接受自己的感受,但仍带有一些迟疑;

6、求助者能够完全接受过去那些被阻碍被否认的情感,他的自我与情感变得协调一致;

7、由于上一阶段的变化是不可逆的,因此在此阶段,求助者对治疗条件的作用例如关注、接纳等已不再看得那么重要。

几乎不用咨询师的帮助就可以自由的表达。

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及其基本观点:

1、求助者中心疗法对人性的看法是积极乐观的。

该理论把人看作是一个努力寻求健全发展的人。

2、基本观点: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2)人拥有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3)人是可以信任的。

面质技术

面质技术又称“对峙”“对抗”“质疑”等,是指咨询师支持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的探索,最终实现统一。

求助者常见矛盾:

(1)理想与现实的不一致;

(2)言行不一致;(3)前后言语不一致;(4)求助者和咨询师的意见不统一;

注意事项:

(1)以事实根据为前提;

(2)避免个人发泄;(3)避免无情攻击;(4)要以良好的咨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