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准的通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586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李准的通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关于李准的通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李准的通信.docx

《关于李准的通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李准的通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李准的通信.docx

关于李准的通信

关于李准的通信

关于李准的通信

按:

1988年,邻水县志办为了较全面地收集李准的资料,曾派人前往李准子女住地和单位调查,并有重大收获。

通过下列往来书信,足见李准子女的拳拳爱国之心,令人佩服之至。

一、李准八女李如璧复邻水县志办的涵

邻水县县志编撰委员会:

你们四月七日的来信收到,感谢家乡的人民还这样记得我的父亲李准。

我为此与在大连的弟弟李相普联

系了一下,并将我父亲遗留的一些文字著作(下面我会详细谈及)整理了一下,并因其他种种原因拖延了回

信时间,甚为抱歉,尙望谅解。

现将你们来信中提出的问题逐个答复如下。

一、李准是何时定居天津的?

在此前后,曾到过什么地方旅游和寓居?

答:

根据我父亲李准亲笔所写的《任庵自编年谱》记载(我父亲号任庵,又号平公,平树等,他是于民

国六年十月(即1917年)开始定居天津的。

在此前后(从辛亥革命算起)的主要行踪:

宣统三年(1911年)因我父亲转变对革命的态度,广东和平

解放,成立广东军政府,我父亲参与其事,但不久即对军政府产生意见,同年十月离职出走香港,闲居作寓

公。

第二年(1912)十月奉袁世凯电召,到北京任"高等军事顾问"、"混成模范团副官"等职,住北京化

石桥。

至民国五年(1916)十月购天津三亩余地造房屋,家眷由北京迁居天津,民国六年(1917年)他本人

来天津定居,直至去世一直定居天津。

定居天津的主要活动有:

"常来往于京津之间"(《自编年谱》中的原话),因为一直挂着"高等军事

顾问"的虚衔;又多次去济南(似为调解军阀战争,可能也有谋官的目的),在他去世前几年,又多次去长

春见清废帝溥仪。

二、到天津后以何为业,晚年是怎样生活的?

答:

定居天津后,除了"高等军事顾问"等虚衔外,我父亲李准没有固定的职业职务,那些"高等军事

顾问"的虚职似也没有固定的收入。

家中经济主要来源主要依靠:

1、家产积蓄。

2、陆续变卖掉天津的部分房产。

3、出租部分天津的房

屋。

4、家乡邻水老家的接济。

5、我父亲自作字画出卖。

6、见溥仪时溥仪给过几千元的"赏赐"。

到我父

亲的晚年时,我家中的生活是较拮据的。

在他去世前四年(民国二十一年)的年谱中记载有"年来因处津

门,欲归不得,而房产不易脱手,日用艰难,节衣缩食也难支持,家中款项亦难接济"等语,可想当日情

景。

我父亲定居天津后的主要生活内容是:

1、编书。

从年谱中可见的著作有:

《粤东从政录》、《广东革命大事记》、《任庵闻见录》,以及

《任庵自编年谱》,以上这些是回忆录性质的,此外有金石文字方面的著作《古籀类编》十二册、《任庵临

池誊稿》二十册,以上可说是学术、书法性质的。

2、写字。

在他赋闲的二十几年中,他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练习书法(专门为大小篆),后期并写有一

些书法作品供出售之用。

3、编剧、指导排演。

据《年谱》记载,他编有多种"新剧"、京剧剧本,并对演戏有很大兴趣,和某

剧团有密切联系(但本人不参加演出)。

4、社交活动。

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方面是官场应酬奔走(可能为调解、交往,也可能有谋官的目

的),另一方面是一些民间社交,如参加饭店的董事会、及其他一些民间团体等。

5、家务。

主要是对子女的教育,对邻水老家的安排等。

三、有人说李准曾为《大公报》书写过报头,你是否能提供证实情况?

答:

上海的《新民晚报》1987年2月2日第六版刊登过一篇短文:

《李准其人》,在此我将其复印件附寄

给你们。

它对李准的评价可说是正确的。

依我的猜测,该文的作者看过我父亲的某些回忆录,该文中也提到

天津的大公报头是我父亲题签的,并且沿袭至今。

可惜现在在我手中的《任庵自编年谱》中未作记载。

我为

此到上海的某些大图书馆去找过天津大公报,想从字体、笔迹来核实一下,只是几家大图书馆中都未订天津

大公报,因此一时无法确证。

但依我推想,《李准其人》的作者公开发表这样现在很容易查证的事实,言之

确凿,大约不会,也没有必要凭空捏造,可能是从我父亲的其他一些回忆录(早已在解放初捐献给政府)中

摘取的。

如果以后我能进一步确证这一件事,当会信告。

四、李准是何时在何地辞世的,安葬在何处?

答:

我父亲在1936年(西安事变那年)西安事变前夕因肺气管大出血在天津去世,享年66岁。

死后即安

葬于天津某公墓,解放初期,该处征地,我们姐妹未及搬迁,坟墓因此平毁(注:

1992年,相普姐弟已将其

墓迁往长城八达岭,与黄母、阎母合葬)。

五、现有何重要遗物,请提实物和收集线索。

答:

我父亲去世后,家庭散架。

我当时十八岁,与我母亲一起生活,后来我母亲于四九年去了台湾(今

年三月刚去世),我辗转迁居上海,因此目前我家中除了保存有一些我父亲的遗著、墨迹外,没有其他重要

的遗物。

对于我父亲的这些遗物,我以前一直是注意小心保存,因此倒也没有什么损坏,但是没有功夫好好

整理研究。

这次收到你们来信后,我把这些东西清理翻阅了一下(主要是二本著作和一些他当时写的字画墨

迹:

对联、中堂、少量扇面等),觉得还很有意思,现简单介绍如下:

1、《任庵自编年谱》一册,约7万字。

这是我父亲从1927年开始亲笔选写的年谱,逐年记叙他从出生直

至去世每年中的一些重要事情,例如慈禧、光绪召见,1911年镇压黄花岗烈士起义,视察东沙西沙群岛等。

该书的前面部分还大量记叙了李氏的家族史。

我在前面回答你们问题的内容就是从该书中找到的。

此外在

《年谱》中还能看出我父亲尚有其他多种回忆录性质的著作(具体在前面已提及)。

但除了《任庵自编年

谱》之外,其他回忆录均未在我手中。

据我记忆,我弟弟李相普在解放初曾把父亲的一些著作捐给国家,可能这些现在不在我手中的回忆录就

是那时捐了。

这次我把你们的来信转给相普弟弟看了,他来信告诉我,1951年确把父亲的一些著作捐给人民

日报社(当时抗美援朝,美帝对我东沙西沙有侵犯企图),他还保存有当时《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给他的

一封捐献表扬信,并复印了一份给我,我在此信中也附寄一份给你们。

如果有必要,可以顺着这条线索找到

我父亲的那些回忆录的。

我父亲亲笔手迹《任庵自编年谱》字迹较为了草,因此他本人当时即请人用工楷另外誊抄一册,即是一

式二份,但字迹不同。

最近时期来,越南及另外某些其他外国对我西沙南沙有野心,为了帮助我们政府的外交斗争,也是继承

我父亲维护祖国南海领土主权的初衷,我在今年三月写信告诉外交部我家中尙有《任庵自编年谱》,外交部

条约法律司领导已派人动员我将我父亲的手稿捐给国家,因此目前《任庵自编年谱》的工楷誊写本仍保存在

我家,而原稿手迹已在外交部条约法律司(联系人该司李裕国同志)。

如果你们有必要阅览此书内容,可到

我家来,要看手迹则要找外交部条约法律司李裕国同志联系。

2、《古籀类编》十二卷(分订六册),这是我父亲于1929年编竣的关于金石文字(古文,大篆)的工

具书著作。

我父亲"幼好学书",对大小篆尤为爱好。

在我幼小的记忆里,他是从清晨到夜晚不停的写字。

他曾从著名金石文字学家吴大徴学古文篆书,与唐兰等有名的文字学家相过从。

这部《古籀类编》的编著目的是:

"因叹《说文古籀补》仅三千五百余字,实不敷用,颇欲补其不足"

(自序中语)(注:

《说文古籀补》是吴大徴所作关于古文字大篆的第一部字典,但差不多与我父亲同时或

稍后,也有人意识到它的"不足",作了《说文古籀补上》、《说文古籀三补》,并出版了)。

我父亲的《古籀类编》共收有一万余字,是他顷晚年十几年的心血而成。

编写格式与《说文古籀补》,

及现在出版的《金石大字典》、《常用古文字字典》等相似又有所区别。

相似处是:

每一字顶格作小篆,次以隶书,以下广收该字的各种金石字形精心摹写,并在每一种字形下

用小字注明该形出于某鼎某葬,一字多者有近百种不同金石字形,现也复印一页寄上。

该书的扉页有唐兰和

郑孝胥(后为伪满州国总理)亲笔书写的序言。

不同之处是,为了节省篇幅,该书不作读音、字义解释,且为了查找方便,是按康熙字典部首排列的。

关于该著作,我目前打算联系请教一下金石文字方面的专家,看看其有否学术意义,有无出版价值。

果你们有兴趣并能找到金石文字方面的专家,请你们来信,我很高兴与你们合作研究一下我父亲多年心血留

下的遗著。

如果有出版价值,我觉得让它在我父亲的家乡(狭义的家乡是邻水,广义的家乡是四川)出版更

有意义。

3、我家中尙保存一些我父亲当年所写的对联、中堂等书法作品,主要是他当年出售用的(可能也有赠

送)。

有些字画封条上还写着"五元"、"拾元"等字,字是当日的售价,高者有四、五十元者,低者有

四、五元者。

4、《任庵临池誊稿》二十册,有点字帖的性质,即是将名句、格言,所见好的对联、文章预先按字数

多少排列,用篆文书写,以备需要时选用。

我家中父亲的遗物大约就这些。

收集我父亲遗物的线索除了上面提到的《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和外交

部条约法律司以外,我还想到二条。

第一条是我天津的妹妹李如琇家。

我父亲定居天津二十余年,我妹妹如琇一直没离开过天津,想必应该

有些父亲的遗物。

例如从我父亲《古籀类编》的序言中可知他亲自篆刻有印章数百方,是否可能找到一些?

我与妹妹已有多年未联系,最近她又搬了家,所以我手上一时无她的地址。

但她是天津名人周叔弢(曾任天

津副市长)的儿媳,只要找到周家也就能找到她。

第二条线索:

根据我们姐弟记忆,我父亲死后,我们兄弟姐妹觉得他写的有些东西特别珍贵(记得好象

是他用籀文抄写的《十三经》),一时不知如何处理又怕散失,就将它存于当时四川长寿县人孙仲山在天津

所开办的大中银行里。

但孙的银行在抗战时倒闭了,这些东西就没了下落。

孙仲山应该是长寿县的有名人

物,是否请你们就近查一下孙仲山银行倒闭后他的人及财产的下落,说不定有些结果也难说。

如果这条线索

有发展,需要提供进一步的情况,请来信告知,我和弟妹再仔细的回忆一下。

六、提供李准子女的地址如下:

李相枚(李桓):

李准长子,已踰九十岁(光绪二十二年生),现定居泰国,具体地址不详。

(注:

李相枚长子李燮炘1984年3月16日《给政协资委会、民国史馆负责先生》的信中指出:

"我父李景武(光绪

22年丙申'四月二十七日,准长子桓生于粤垣之天平街,先大夫命名曰相枚,字景武'《任庵自编年谱》

语),字雨庐,系'中国文化大学'永久教授、'风俗研究所'所长、'语文中心博硕士汉学'教授。

现住

台湾阳明山华冈双溪新村213号"。

1985年逝于台湾。

李相度:

李准二子,现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mR·H·T·LEE469TZIDENTDRREDLORODCITGCA94065

李如璧:

我,李准八女,现年七十岁。

李如璋:

李准女,现住江苏常州冶金机械厂(退管会)

李如琇:

李准十一女,住天津。

李相普:

大连船舶工业公司营业部。

以上答复你们来信中的六个问题,若有其他问题,欢迎你们来信继续联系。

顺祝

工作愉快

李如璧

1988年7月8日

上海市惠民路120弄23号

附件一:

李准其人见《新民晚报》1987·2·2第六版(略)

附件二:

古籀类编(一页,略)

附件三:

1951年我弟弟李相普捐献一部分我父亲所写的资料,当时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给他的表扬信。

附:

人民日报给李相普的信:

李相普同志:

你八月廿四日的来信我们已经收到了。

依据你提供给我们的关于西沙群岛历史材料的线索,我们已

经通过我们在天津的记者站去取了。

在美帝国主义阴谋侵犯我西沙群岛和南威等岛领土主权的今天,你提供的材料,毫无疑问,对于我

国对该岛屿不可动摇的主权,将有很巨大的参考价值。

你这样热心的关怀我们祖国不可侵犯的领土主权,这样严肃地对待有关国家人民利益的材料,对于

你这种爱国主义行为,我们在此向你致以革命的

敬礼!

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

(一九五一年)九月十三日(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方形印),

二、外交部致李如璧的信

感谢信

李如璧同志:

您捐赠给政府的《任庵自编年谱》一书我部已正式收到并将妥为保存。

对于您出于爱国热情、主动地无条件地将家传历史史料捐献给国家的爱国义举,我们谨表示高度的赞扬

和崇高的敬意。

祝您身体健康!

外交部条法司

一九八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公章)

三、幼子李相普致邻水县志办的信

负责同志:

收到来信,谢谢!

(地址不确,故刚才收到)

我已先后收到我上海的大姐、常州的二姐来信。

可惜先父去世时我才八岁,十四岁回四川也一直住在南

开中学读书,仅有一次(1944)回邻水老家住过一个月左右,1945年7月参加国民党"赴英接舰参战海

军",年底出国,1948年返国,1949年2月随"重庆"号军舰起义参加人民海军,对先父以及家中的事均不

甚了了。

只有1951年经我三姐同意将先父日记献给国家,其中记有赴南海诸岛之事,有人民日报图书资料组到天

津我三姐处取走,同年九月给我一信,此信的复印件已于两周前寄上海我大姐处,由她转寄贵会。

大哥相枚从无联系,抱歉不能提供更多情况。

敬礼

李相普

88·5·4

附:

复印名片:

大连船舶工业公司(集团)

营业部副主任

李相普

中国·大连竹青街十六号

电挂:

五一一一(另有英文内容,略)

四、侄女李念慈复邻水县志办的涵

县志编辑委员会负责同志:

来信收阅,关于水师提督李准轶事,谅必由李准的女儿李如璧女士已将大量材料贡献地方政府。

敝人作为侄女,尽我印象和记忆,略能告知:

李准为人和习惯,作为我晚辈们的楷模,铭记在心。

李准每天清晨五时起身,练习各种书法,从不中断,并写金刚经一部。

偶尔家奴、僮仆、老妈等辈,请

他书写扇面,也绝不推却。

李准之父是清朝的钦差大臣,当然俸禄甚厚。

但我祖父去世过后,其弟李次武幼小,又是姨娘所出,都

由李准来抚养攻书上学,请中外文老师数位。

其弟李次武,懂得四国文字。

次武由李准一直养至晚年,未曾

工作过,并代娶妻房。

次武所生四子,亦由李准培养至大学(现有一子名李相崇在清华大学任外语系教

授)。

李准家内请的中文教师,从请进一直供养老师全家生活至晚年。

这种厚道待人是难能可贵之处。

就是我兄妹俩居住叔父家中,亦视为亲生。

李准喜爱京剧和昆曲,也愿捧名角,热爱文艺,也编写戏剧剧本等著作。

以上四点,可供贵会参考,本人年岁已八旬以上。

上海安亭路早已迁出,此信由老邻居代我送来。

现住

上海石门一路315弄13号,以后如需要请来信…

此致

敬礼

李念慈

88年11月1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