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训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4366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训练.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训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训练.docx

中考语文文言文课内外对比训练

一、课内外对比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甲】后魏武帝①,亲征后燕慕容德②于邺地,前军③大败绩。

德又欲攻之,别驾④韩进曰:

“古人先决胜庙堂,然后攻战。

今魏不可击者四,燕不宜动者三。

”德曰:

“何故?

”别驾曰:

“魏军远入,利在野战,一不可击也。

深入近畿⑤,致其死地,二不可击也。

前锋既败,后阵必固,三不可击也。

彼众我寡,四不可击也。

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

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宜动。

城隍未修,敌来未备,三不宜动。

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久则三军靡费,攻则士卒多毙,起而图之,可以捷也。

”德曰:

“别驾之言,真良、平策也。

”(选自《百战奇略·主战》,有删改)

【乙】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注释】①后魏武帝: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②慕容德:

十六国时期南燕国的建立者,慕容垂之弟,鲜卑族。

③前军:

指北魏将领拓跋章所率进攻邺城的前锋部队。

④别驾:

官职名,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

⑤畿:

jī,国都附近的地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城隍未修(     )

(2)三不宜动(     )

(3)公将驰之(     )

(4)彼竭我盈(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亲征后燕慕容德于邺地   至于夏水襄陵

B.德又欲攻之牡丹之爱

C.然后攻战满目萧然

D.久则三军靡费则有心旷神怡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彼千里馈粮,野无所掠。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4.【甲】文中的韩进和【乙】文中的曹刿在性格特点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甲】告子曰:

“性犹湍水①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

孟子曰:

“水信②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③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④;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是岂水之性哉?

其势则然也。

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注释】①湍(tuān)水:

急流的水。

②信:

诚,真。

③就:

趋向。

④颡(sǎng):

额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决诸西方则西流(     )

(2)搏而跃之(     )

(3)故患有所不辟也(     )

(4)贤者能勿丧耳(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决诸东方则东流   然则天下之事

B.犹水之就下也无案牍之劳形

C.激而行之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D.人之可使为不善为宫室之美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水信无分于东西。

无分于上下乎?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4.【甲】【乙】两语段皆出自《孟子》,请简要谈谈【甲】文中的观点与【乙】文中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甲】午睡初足,旋汲山泉,煮苦茗啜之。

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①共偃息于丰草间。

坐弄流泉,漱齿濯足。

既归竹窗下,则山妻②稚子,作笋蕨③,供麦饭,欣然一饱。

弄笔窗前,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

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④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

味子西此句⑤,可谓妙绝。

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

彼牵黄臂苍⑥,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乌⑦知此句之妙!

(选自罗大经《山静日长》,有删改)

【乙】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_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桃花源记》)

【注释】①麛犊(mídú):

小鹿。

②山妻:

隐士之妻。

常用作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辞。

③笋蕨(sǔnjué):

竹笋和蕨菜。

④《玉露》:

作者有笔记《鹤林玉露》。

⑤味子西此句:

味,品味。

子西,公子申,芈姓,名申,字子西,楚国令尹。

此句,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⑥牵黄臂苍:

牵着猎狗,驾着苍鹰。

⑦乌:

哪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从容步山径(     )

(2)漱齿濯足(     )

(3)咸来问讯(     )

(4)诣太守(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画卷纵观之菊之爱

B.兴到则吟小诗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C.然此句妙矣虽然,受地于先王

D.驰猎于声利之场者行者休于树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乌知此句之妙!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从罗大经和陶渊明的叙述中,体会二者分别追求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甲】江水历峡东,径宜昌县之插灶下,江之左岸,绝岸壁立数百丈,飞鸟所不能栖。

有一火烬①,插在崖间,望见可长数尺。

父老传言,昔洪水之时,人薄②舟崖侧,以余烬插之岩侧,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之插灶也。

江水又东径流头滩,其水并峻激奔暴,鱼鳖所不能游。

行者常苦之,其歌曰:

滩头白勃③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

袁山松曰:

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有删改)

【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注释】①火烬:

未曾燃尽的木头。

②薄:

停。

③白勃:

白浪。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江水历峡东(     )

(2)自蜀至此(     )

(3)略无阙处(     )

(4)不见曦月(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江之左岸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B.以余烬插之岩侧策之不以其道

C.其水并峻激奔暴乐亦在其中矣

D.行者常苦之花之富贵者也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至今犹存,故先后相承谓之插灶也。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4.两个语段结尾都引用了他人的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分)

 

五、(2019山东济宁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甲】子曰:

“骥①不称其力,称其德。

”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

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

修其在己,听其在人。

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

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

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岳麓书社1984年版)

【乙】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马说》)

【注释】①骥:

千里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诚以德为性所固有(     )

(2)食非千里则马晦(     )

(3)不以千里称也(     )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A.康肃笑而遣之B.人不知而不愠

C.切问而近思D.乃记之而去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2)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4.两篇文章都在写马,且都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各表达了怎样的主旨?

(2分)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甲】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

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

邻里有争财者,持兵而斗,凤往解之,不已,乃脱巾叩头,固请曰:

“仁义逊让,奈何弃之!

”于是争者怀感,投兵谢罪。

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①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

建初中,将作大匠②任隗举凤直言,到公车③,托病逃归。

推其财产,悉与孤兄子。

隐身渔钓,终于家。

(选自《高凤笃学》)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选自《陃室铭》)

【注释】①巫:

古代以求神、占卜为职业的人。

②将作大匠:

古代官职名称,主管土木工程。

③公车:

汉代官署名,这里指衙门。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不已,乃脱巾叩头(     )

(2)悉与孤兄子(     )

(3)苔痕上阶绿(     )

(4)阅金经(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家以农亩为业必以分人

B.乃脱巾叩头乃大惊

C.不应为吏其名为鹏

D.又诈与寡嫂讼田蹴尔而与之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阅读【甲】【乙】两文,说说高凤和刘禹锡身上都具有怎样的优秀品质。

(2分)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甲】猗猗①修竹,不卉不蔓,非草非木。

操挺特以高世,姿潇洒以拔俗。

叶深翠羽,干森碧玉。

孤生太山之阿,千亩渭川之曲。

来清飙于远岑,娱佳人于空谷。

观夫临曲槛,俯清池。

色浸云漠,影动涟漪。

苍云夏集,绿雾朝霏。

萧萧雨沐,袅袅风披。

露鹤长啸,秋蝉独嘶。

金石间作,笙竽杂吹。

若乃良夜明月,穷冬积雪,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

意参太古,声沉寥泬②。

耳目为之开涤,神情以之怡悦。

(选自赵孟頫《修竹赋》,有删改)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注释】①猗猗(yī):

柔美的样子。

②寥泬(liáo jué):

空虚幽静。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不卉不蔓(     )

(2)秋蝉独嘶(     )

(3)可爱者甚蕃(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孤生太山之阿水陆草木之花

B.若乃良夜明月久而乃和

C.耳目为之开涤酿泉为酒

D.神情以之怡悦醒能述以文者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扫石上之阴,听林间之折。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甲】【乙】两文都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

(2分)

 

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

【甲】夫一能应万,无方而出之务者,唯有道者能之。

鲁鄙人遗宋元王闭①,元王号令于国,有巧者皆来解闭。

人莫之能解。

儿说②之弟子请往解之,乃能解其一,不能解其一,且曰:

“非可解而我不能解也,固不可解也。

”问之鲁鄙人,鄙人曰:

“然,固不可解也,我为之而知其不可解也。

今不为而知其不可解也,是巧于我。

”故如儿说之弟子者,以“不解”解之也。

郑大师文③终日鼓瑟而兴,再拜其瑟前曰:

“我效于子,效于不穷也。

”故若大师文者,以其兽者先之,所以中之也。

(选自《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有删改)

【乙】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节选自《河中石兽》)

【注释】①闭:

连环结,用于解连环游戏。

②儿说:

宋人,善辩者。

③大师:

古代乐官之长。

大读为太。

文:

大师之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

(1)有巧者皆来解闭(     )

(2)固不可解也(     )

(3)尔辈不能究物理(     )

(4)湮于沙上(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

A.唯有道者能之晦明变化者

B.乃能解其一乃下令

C.且曰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是巧于我所欲有甚于生者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我效于子,效于不穷也。

 

(2)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4.【甲】【乙】两文分别以什么方式提出了作者的观点,有什么作用?

(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课内外对比训练

一、【参考译文】【甲】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亲率大军进攻驻守在邺城的后燕大将慕容德,北魏将领拓跋章所率进攻邺城的前锋部队打了败仗。

慕容德又想要攻击北魏军队,他的别驾韩进说:

“古人(用兵打仗),都是首先在朝堂上谋划战事,这样之后再出兵攻打。

现在不能攻击魏军的理由有四条,而我军不应该轻易行动的理由有三条。

”慕容德说:

“都是什么理由?

”别驾韩进回答说:

“魏军从遥远的地方入侵(我境),以在平原旷野与我军速战速决为利,这是不能攻击魏军的第一条理由。

(魏军)深入国都附近,已经置于死地(必定拼命奋战),这是不能攻击魏军的第二条理由。

魏军前锋已经遭到挫败,(他们的)后续部队必然会巩固阵地,这是不能攻击魏军的第三条理由。

魏军兵力众多,我军兵力少,这是不能攻击魏军的第四条理由。

我军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士兵恋乡容易逃散,)这是我军不应该出击的第一条理由。

倘若出击却不能战胜,军心难以稳固,这是我军不应该出击的第二条理由。

我们的城墙和护城壕尚未修建好,敌人来攻,我军还没有准备好,这是我军不应该出击的第三条理由。

魏军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困难异常),野外又没有粮食可以掠夺,时间一长军队就会消耗过大,攻战就会使士兵死伤增多,(那时我军)趁机奋起谋取它,便可以取得胜利了。

”慕容德说:

“你所讲的话,真像张良、陈平(为刘邦)所献的谋策。

1.(4分)

(1)修建 

(2)应该 (3)驱车追赶 (4)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课内外链接】

本题实词/答案

课内链接/分析

城隍未修(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岳阳楼记》)/僧募金重修(修建)(《河中石兽》)

三不宜动(应该)

不宜妄自菲薄(应该)(《出师表》)

2.(2分)D 【解析】A项中的“于”,前者是介词,可译为“在”;后者和“至”连用,表示另提起一件事,可译为“到了”。

B项中的“之”,前者是代词,代指“北魏军队”;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C项中的“然”,前者是代词,这样;后者是助词,……的样子。

D项中的“则”,两者都是连词,表示因果或情理上的联系,相当于“就”。

故选D项。

3.(4分)

(1)魏军从千里之外运送军粮(困难异常),野外又没有粮食可以掠夺。

(2)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4.(2分)韩进和曹刿都敢于谏言,进谏时都能做到沉着冷静,条分缕析,他们都具有高超的军事才能。

二、【参考译文】【甲】告子说:

“人性就像那急流的水,决口在东就向东流,决口在西就向西方流。

人性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不分向东流向西流一样。

孟子说:

“水的确不分向东流向西流。

也不分向上流向下流吗?

人性向善,就像水趋向低处一样。

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趋向低处的。

当然,如果击打水面,水花会跳出水面,越过我们的额头;如果水流激荡奔行,则可以穿山越岭。

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

形势迫使它这样的。

人可以迫使他做坏事,人的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1.(4分)

(1)向西 

(2)跳出水面 (3)同“避”,躲避 (4)丧失

 

【课内外链接】

本题实词/答案

课内链接/分析

决诸西方则西流(向西)

任意东西(向西)(《与朱元思书》)

搏而跃之(跳出水面)

沉鳞竞跃(跳出水面)(《答谢中书书》)

2.(2分)B 【解析】A项中的“则”,前者是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后者是连词,与“然”一起组成固定结构,表示“如此……那么”。

B项中的“之”,两者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C项中的“而”,前者是连词,表承接,可不译;后者是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D项中的“为”,前者是动词,做;后者是介词,表目的,为了。

故选B项。

3.(4分)

(1)水的确不分向东流向西流。

也不分向上流向下流吗?

(2)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

4.(2分)【甲】文观点:

人性本善;【乙】文观点:

舍生取义。

【甲】文是关于人性的探讨,而【乙】文则是关于人的“本心”的探讨,提醒人要时刻反省自己。

三、【参考译文】【甲】中午刚刚睡足,就打点山泉水,煮苦茶喝。

不慌不忙地在山路上散步,摸摸松树竹子,跟小鹿一起在茂盛的草地里休息。

坐下来赏玩奔流的泉水,(用这水)漱口洗脚。

不久回到竹子做窗的家里,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做了竹笋和蕨菜,端上麦子煮的饭,高高兴兴地吃个饱。

在窗前提笔,随意地写几十个字,(或者)展开收藏的字帖、(名士)真迹、画卷来欣赏。

兴致来了就吟诵小诗,有时草书一两段《玉露》,再煮上一杯苦茶。

品味子西的这句诗(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可以说得上绝妙了。

然而这句诗虽然妙,懂得那妙处的人一般很少。

那些牵着猎狗,驾着苍鹰,奔驰追逐在声色名利场中的人,只看见滚滚的马头前的尘土和匆匆的过隙马影罢了,哪里知道这句话的妙处呢!

1.(4分)

(1)散步 

(2)洗 (3)全,都 (4)拜访

【课内外链接】

本题实词/答案

课内链接/分析

从容步山径(散步)

相与步于中庭(散步)(《记承天寺夜游》)

漱齿濯足(洗)

濯清涟而不妖(洗)(《爱莲说》)

2.(2分)D 【解析】A项中的“之”,前者是音节助词,无实义,可不译;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项中的“则”,前者是连词,表示情理上的联系,相当于“就”;后者是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C项中的“然”,前者是连词,然而,但是;后者是指示代词,这样,那样。

D项中的“于”,两者都是介词,在。

故选D项。

3.(4分)

(1)只看见滚滚的马头前的尘土和匆匆的过隙马影罢了,哪里知道这句话的妙处呢!

(2)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4.(2分)罗大经:

自由闲适、情趣高雅、怡然自得;陶渊明:

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共同点:

二者都追求一种与世隔绝、安静祥和的生活方式。

四、【参考译文】【甲】江水经过东界峡,往东流经宜昌县的插灶下面,江的左岸,悬崖峭壁,高达数百丈,连飞鸟也不能栖息。

有一根未曾燃尽的木头,插在崖岸之间,看过去长度约九尺。

父老相传,从前发洪水的时候,人们停船在崖的两旁,把一根烧过的柴火插在岩边,到如今还在,所以世代相传,称这个地方为插灶。

江水又往东流经过流头滩,这也是急流奔腾,势极凶猛,连鱼鳖也不能游过。

旅人为此经常苦恼,有一首歌谣说:

在滩头汹涌的白浪中,大伙要意志坚定相互扶持,霎时沉没下去,告别就太迟。

袁山松说:

从蜀地到这里,五千多里,下水只用五日就到,上水却要一百日。

1.(4分)

(1)经过 

(2)从  (3)同“缺”,空隙、缺口 (4)日光,这里指太阳

【课内外链接】

本题实词/答案

课内链接/分析

江水历峡东(经过)

——

自蜀至此(从)

有朋自远方来(从)(《〈论语〉十二章》)

2.(2分)C 【解析】A项中的两个“之”,前者是结构助词,的;后者用于主谓之间,起连接作用,可不译。

B项中的“以”,前者是介词,把;后者是介词,按照、依照。

C项中的“其”,两者都是指示代词,表近指。

D项中的“者”,前者是代词,组成名词性结构,可译为“……的人”;后者是助词,表判断,可译为“是”。

故选C项。

3.(4分)

(1)到如今还在,所以世代相传,称这个地方为插灶。

(2)(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凄寒。

4.(2分)【甲】语段引用袁山松的话,进一步说明了这一带水流之急、猛,山势险峻的特点。

【乙】语段引用渔歌突出三峡山高、岭连、峡长的特点,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从侧面写出渔民生活的艰辛。

五、【参考译文】【甲】孔子说:

“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它的品德。

”确实品德是人本来就有的,不像外力那样是在刚开始的时候被赋予的,而是等待后天来培育的。

因此千里马之所以是千里马,(是因为人们)了解它的秉性,但是没有人为它施加(某种行为),不了解它,但是它的性情不会折损。

修身养性在于自己,听从在于别人。

(千里马)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仆役)不会顾惜;死在马厩中,(仆役)也不会可惜;吃不饱,力气不充足,才能不能够表现出来,(千里马所遭受的迫害)不可估计。

韩文公(即韩愈)所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