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441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

《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docx

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

2022年北京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试考前冲刺卷

(本卷共分为2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单位:

姓名:

考号:

题号

单选题

多项选择

判断题

综合题

总分

分值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各生产单位新创造的价值扣除劳动报酬支付和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称为

A:

生产税余额

B:

营业盈余

C:

信贷收支

D:

转移收支

E:

部分不起诉

2.我国银行贷款的短期贷款是指

A:

半年以下

B:

一年以下

C:

1~2年

D:

1~3年

E:

部分不起诉

3.最终消费分为

A:

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B:

货物消费和服务消费

C:

生产消费和产品消费

D:

中间消费和初始消费

E:

部分不起诉

4.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投资使用量≥投资供给量

B:

投资供给量≥投资形成量

C:

投资形成量≥投资使用量

D:

投资财产形成量≥投资供给量

E:

部分不起诉

5.国际上最常用的测量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重要指标是

A:

产业收入弹性系数

B:

供求差率

C:

基尼系数

D:

资金产出弹性系数

E:

部分不起诉

6.有关国民经济统计学及其研究范围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偏重从微观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

B:

研究范围的广泛性是其一大特点

C:

社会经济统计学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

D:

国民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E:

部分不起诉

7.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可分为

A:

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

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

C:

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D:

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

E:

部分不起诉

8.下列调查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A:

人口抽样调查

B:

人口普查

C:

家庭生活水平抽样调查

D:

农业产量重点调查

E:

部分不起诉

9.人均工业生产总值是

A:

绝对指标

B:

结构相对指标

C:

比例相对指标

D:

强度相对指标

E:

部分不起诉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发展速度

B:

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

C:

环比增长速度=环比发展速度-1

D:

定基增长速度=定基发展速度-1

E:

部分不起诉

11.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一般计算公式是

A:

B:

C:

D:

E:

部分不起诉

12.由于抽样调查没有遵循随机原则而产生的误差称为

A:

随机误差

B:

代表性误差

C:

系统性误差

D:

登记性误差

E:

部分不起诉

13.资产负债表属于

A:

基本核算表

B:

国民经济账户

C:

附属表

D:

国民生产总值表

E:

部分不起诉

14.在校学生属于哪一类人口群体?

A:

经济活动人口

B:

就业人口

C:

失业人口

D:

非经济活动人口

E:

部分不起诉

15.固定资产有用率是固定资产净值与的百分比。

A:

利用价值

B:

完全重置价值

C:

残存重置价值

D:

原值

E:

部分不起诉

16.某地区森林面积10万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30万平方公里,则森林覆盖率为

A:

10%

B:

30%

C:

40%

D:

33.33%

E:

部分不起诉

17.总产出是反映社会总产品价值量的指标,它的价值构成从社会总产品的角度来认识。

A:

实物形态和消费角度

B:

实物形态和生产角度

C:

生产和消费角度

D:

实物形态角度

E:

部分不起诉

18.国际贸易统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

A:

产销国原则

B:

贸易国原则

C:

运输国原则

D:

对外贸易双记录原则

E:

部分不起诉

19.海关进出口统计的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包括

A:

价值量指标体系和出口量指标体系

B:

价值量指标体系和实物量指标体系

C:

出Kl量指标体系和进口量指标体系

D:

进El量指标体系和实物量指标体系

E:

部分不起诉

20.下列属于国民经济再次分配统计指标的是

A:

劳动者原始收入

B:

固定资产折旧

C:

转移收支

D:

国家财政原始收入

E:

部分不起诉

21.财政收支差率是指财政收支差额与哪一项的百分比?

A:

财政支出

B:

财政收入

C:

投资支出

D:

预算支出

E:

部分不起诉

22.从市场角度划分,最终消费有

A:

货物产品消费和服务产品消费

B:

耐用品消费和非耐用品消费

C:

市场性消费和自给性消费

D:

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E:

部分不起诉

23.消费支出按其消费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A:

物品消费和服务消费

B:

食品消费和居住消费

C:

购买性商品消费和自给性实物消费

D:

医疗消费和通信消费

E:

部分不起诉

24.定量分析方法属于下面哪一种分析方法?

A:

统计基础分析法

B:

统计综合分析法

C:

统计现代分析法

D:

统计集中分析法

E:

部分不起诉

25.将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所依据的是

A:

所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

B:

计量单位不同

C:

数据的依据不同

D:

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

E:

部分不起诉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

帝国主义

B:

封建主义

C:

农民阶级

D:

官僚资本主义

E:

山东半岛

2.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A: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

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

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D:

保护民族工商业

E:

山东半岛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

A:

民主的文化

B:

大众的文化

C:

民族的文化

D:

科学的文化

E:

山东半岛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包括

A:

农民阶级

B:

工人阶级

C:

城市小资产阶级

D:

民族资产阶级

E:

山东半岛

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战胜敌人的法宝是

A:

统一战线

B:

武装斗争

C:

党的建设

D:

群众路线

E:

山东半岛

6.民主革命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

A:

知识分子

B:

手工业者

C:

小商人

D:

自由职业者

E:

山东半岛

7.密切联系群众的路线是党的根本

A:

政治路线

B:

组织路线

C:

工作路线

D:

基本路线

E:

山东半岛

8.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A:

武装斗争

B:

土地革命

C:

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工农联盟

E:

山东半岛

9.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A:

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

没收民族资本

C: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

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

山东半岛

10.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成分是

A:

国营经济

B:

合作社经济

C:

个体经济

D: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E:

山东半岛

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A: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

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E:

山东半岛

12.我国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

自愿互利

B:

公私兼顾

C:

国家帮助

D:

典型示范

E:

山东半岛

13.中国共产党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政策包括

A:

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有机结合起来

B:

坚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并举的方针

C:

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反对强迫命令

D:

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E:

山东半岛

14.国家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企业利润分配的方面是

A:

国家税收

B:

企业公积金

C:

工人福利费

D:

资本家红利

E:

山东半岛

15.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

A:

利用

B:

限制

C:

教育

D:

改造

E:

山东半岛

16.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有

A:

《改造我们的学习》

B:

《愚公移山》

C:

《论十大关系》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E:

山东半岛

17.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思想观点

A:

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

B:

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C:

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D: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E:

山东半岛

18.邓小平之所以再三提出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搞清楚

A:

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

是为了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C:

是因为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问题一无所知

D:

是因为过去我们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E:

山东半岛

19.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原则是

A:

公有制

B:

按劳分配

C:

发展生产

D:

共同致富

E:

山东半岛

20.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内容包含

A: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

保护公有制,发展公有制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E:

山东半岛

2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显著特点是

A:

在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

在本质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C:

在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D:

在原则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E:

山东半岛

2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中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目标的是

A:

解放生产力

B:

发展生产力

C: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E:

山东半岛

23.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中属于生产力方面目标体现在

A:

发展商品经济

B:

解放生产力

C:

发展生产力

D:

消除两极分化

E:

山东半岛

24.发展生产力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

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B:

共同富裕是发展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C:

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D:

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互为条件

E:

山东半岛

25.邓小平关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阐述指明了

A:

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目标

B: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C:

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D:

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社会主义性质

E:

山东半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