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372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docx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上册)

第一课:

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用长纸棒与短纸棒模拟顶竿实验,研究长竿与短竿哪个好顶。

2、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胶水、剪刀、报纸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

你们看过杂技团演员表演的顶竿杂技吗?

演员顶起很高的竿子,还要做出各种表演,真惊险啊!

有人说,那么高的竿子多难顶啊,不如换个短竿顶。

你认为哪个好顶呢?

今天我们就来做个实验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制作实验器材,方法如下:

①、将报纸分成A、B、C三份。

②、将A从长边搓卷起,搓成一根长纸棒,用胶水粘好。

③、将B从短边卷起,搓成一根短纸棒,用胶水粘好。

2、实验一(顶长纸棒)

①、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

②、在老师组织下,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

3、、实验二(顶短纸棒)

①、继续由组长设计一张记录顶棒实验的表格。

②、一人负责计时,一人负责记录,每人顶两次。

4、思考问题并回答:

①、通过两次实验,长纸棒与短纸棒哪个好顶?

②、这是为什么?

5、长短纸棒倾倒实验:

①、试验程序:

将长纸棒和短纸棒分别立在桌面上,同时松手,纸棒倾斜倒下。

②、实验观察:

看哪个纸棒先倒下。

③、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小结:

通过对比观察,我们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倒得慢。

通过实验发现长纸棒倒得慢。

顶长纸棒时来得及移动身体以保持纸棒的平衡,防止纸棒倒下,所以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可见,长竿比短竿好顶。

(三)探索延伸

课下继续活动,通过课中发现,长纸棒比短纸棒好顶,是不是越长越好顶呢?

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

 

第二课:

有取得“毛细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毛细管的作用。

2、初步掌握毛细管的粗细与液面上升高度的关系。

3、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认真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水碗、碟子、红色水、放大镜、小木板、粗细不同的吸管、水杯、布条、海绵、芹菜梗、小砖头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见过水往高处流的?

是怎样流上去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1、实验一:

什么样的物体可以使水自动地向上移动。

①、取一条面巾纸和一条塑料条,分别放在装有红色水的碗中。

②、手不要动,保持一段时间。

观察面巾纸和塑料纸的现象。

③、拿出纸条和塑料条放在桌上,用放大镜观察两种材料是否有极细的管道。

小结:

面巾纸有极细的管道,可以使水慢慢上升。

没有细管道的塑料纸不能使水慢慢上升。

④、用同样的方法实验观察:

粉笔、布条、铁丝、海绵、橡皮筋、小砖头有没有细微管道,验证你的猜想是否正确。

⑤、思考问题:

使水慢慢上升的物品中,细微管道是不是起了作用?

细微管道是不是越粗越好?

2、实验二:

管的粗细与水上升的关系。

①、把一组内径大小不一的透明吸管用胶带固定在小木板上,吸管下端要摆齐。

②、将小木板垂直放入碗中。

③、手不要动,保持一段时间。

观察每根吸管中水升高的情况。

④、思考问题:

上面的试验中,粗吸管中水升得高还是细吸管中水升的高?

是不是吸管内径越细,水上升的越高?

⑤、小结:

能够吸水的各种物质,本身构成并不严密,有许多细小的管道存在,我们把这种管道叫“毛细管”。

3、实验三,芹菜梗毛细管的作用

①、在水杯中加入二分之一的红色水。

②、把一段长10厘米的芹菜梗插入杯中,保留一段时间。

③、取出芹菜梗,用小刀横向切开浸水一端的芹菜梗,看到芹菜梗有细小的孔吗?

你发现小孔中有红水吗?

④、思考问题:

说一说,芹菜梗的毛细管在芹菜生长中的作用。

(三)探索延伸

1、小实验——让纸花“开花”。

①、做一朵小纸花。

②、在碟子中倒入约0.5厘米左右深的水。

③、把“四瓣简易花”放在水中。

④、仔细观察,花瓣慢慢向外开放。

⑤、想一想:

纸花在水中绽放,其中有毛细管在起作用吗?

2、地下水沿土壤缝隙上升,供植物生长,就是毛细管作用。

3、把毛巾搭在水盆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会有什么现象?

4、盖房时为了防潮,在地基上铺一层油毡,这是为了防止水分沿着砖或地基的毛细管上升。

你说对吗?

 

 

第三课:

标准化的研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标准化的内容。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各种型号的铅笔、不同品牌的味精袋、A4、B5纸、直尺、螺杆和螺母。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铅笔是重要的书写工具。

我们观察过铅笔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在制作铅笔时有没有标准呢?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一)产品的质量标准

1、实验一

①、分别将1H、2H、HB、1B、2B、3B等型号铅笔在同一张纸上画一下,用力大小要一样,观察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

②、观察思考:

分小组议论

③、课堂发言:

你感觉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一样吗?

④、师生共同总结:

铅笔芯留在纸张表面上的色迹浓度程度,叫铅笔浓度。

标准化的第一个标准是产品的质量标准。

⑤、观察你手中的味精袋上的说明,你发现它们的质量标准分别是什么?

说一说产品质量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二)产品的规格标准

2、实验二

①、用直尺测量A4纸的长与宽。

②、提问:

A4纸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③、于其他组交换测量结果。

④、思考发言:

你发现了什么?

⑤、总结:

A4纸和B5纸长与宽的尺寸是标准化的品种规格标准。

标准化的第二个标准是产品的规格标准。

⑥、验证:

在老师的指导下仔细研读发现与探索和科学两本书的说明。

(关于规格标准注明方法可能不一样。

有的写“规格”有的写“开本”)。

(三)产品的通用标准

3、实验三

①、用3各同一规格不同外形的螺母在同一螺杆上分别做旋紧实验。

②、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③、总结:

螺杆和螺母的零件一般都有通用性。

标准化的第三个标准是产品的通用性标准。

④、试着说一说产品通用性标准的作用是什么?

二、探索发现

1、认识了产品的质量标准。

2、学会了产品通用性标准、产品规格标准的分析。

3、发现标准化就是在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和产品通用性等方面规定的统一技术标准。

三、探索延伸

讨论:

李彤一般穿23号鞋子很合适。

某天姑姑从外地买了一双23号鞋子回来,可李彤穿着很挤脚,这是怎么回事?

 

 

 

 

第四课:

一纸托“千斤”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验证改变纸的形状,它的承重能力也会改变。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砝码、草版纸片、复印纸、剪刀、胶水、硬币、废报纸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演示观察:

教师那一张纸,它会向下垂。

适当折叠后,这张纸能在水平方向保持住,并告诉同学,它还能承受一定的重量。

二、学习新课

(一)单张纸承重实验

1、实验一

①、指导实验:

把纸条折成V形或L形,平拿,你发现什么?

在上面放上1-2枚硬币,纸条还能挺住吗?

②、把一张纸折成波浪状,放在两摞书之间,它能支撑一本书的重量吗?

换成废报纸,再试一试。

③、把纸横向剪开卷成两种筒状,用胶水粘牢,立在桌面上。

看那种形状的筒承重大?

④、把实验一至实验三的结果记录下来,分成小组交流。

(二)用报纸卷成圆筒形空心纸管,检验报纸在改变形状以后的承重能力。

2、实验二

①、在教师指导下,制作空心纸管。

②、对空心纸管整形。

(全长为12厘米,做4-5个,选出3个准备实验)

③、把3支纸管粘在一起。

④、圆筒形纸管的承重实验:

桌上放两摞书,书间距是8厘米。

高度5厘米。

把连在一起的3支纸管架在上面。

做承重实验。

⑤观察放在纸片上的重物和砝码,看看它的承重是多少。

⑥、思考:

你还能将纸设计出其它形状吗?

三、探索发现

1、研究方法:

设计科学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规律。

2、物体承受的重量与它的形状有关系。

3、组装简单实验装置的方法。

四、探索延伸

1、观察身边的瓦楞纸箱,为什么这样做?

2、联想改变纸的形状,承重力会改变,其它物质呢?

 

 

 

第五课:

空气的压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拔压注射器、拉塑料袋、拉塑料衣钩等实验,研究空气的压力。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观察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塑料袋、塑料瓶、细绳、塑料吸盘衣钩、注射器、橡皮帽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扛起一袋米,肩上会有压力,这是因为米有重量。

空气也有重量,是不是空气对地面上的物体也有压力?

我们做几个实验,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一)演示实验——空气有压力

1、实验一

①、将注射器活塞推入到底部,把针管里的空气排出。

②、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出口,把活塞向外拉再松手。

③、你看到了什么?

④、思考问题:

松开手后是什么力量把活塞压回去的?

是不是说明空气有压力?

⑤实验并讨论:

拿掉橡皮帽,在推拉活塞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

空气哪里去了?

(二)分组实验——感受空气压力

2、实验二

①、把塑料袋在空中甩几下,使塑料袋充分打开。

然后把它衬在广口塑料瓶内壁上,使它紧贴内壁,并将塑料袋的开口用绳子扎紧在塑料瓶口上。

②、将塑料袋试着从塑料瓶中拉出。

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③、这说明了什么?

④、思考发言:

做这个实验你有什么感觉?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演示实验——空气压力的方向

3、实验三

①、把玻璃杯装满水,再把杯口浸湿。

②、将硬卡纸平方在杯口上,用手把硬卡纸压平,压住杯口把玻璃被翻过来。

③、把压在硬卡纸上的手拿开。

④、观察:

硬卡纸是否掉下来?

(四)分组实验——感受空气压力的方向

4、实验四

①、将塑料吸盘衣钩压紧在平整光滑的物体上。

②、试着拉起塑料吸盘衣钩,你感觉如何?

③、转换吸有衣钩物体的方向,使塑料吸盘衣钩处于朝上、朝下、朝左、朝右等方向,每一个方向都试着拉一拉,如果是一样的感觉,说明了什么?

④、思考:

实验三、四两个实验是否进一步证明了空气有压力?

同时还证明了什么?

三、探索发现

1、发现了空气是有压力的。

2、空气的压力在四面八方都是存在的。

四、探索延伸

讨论:

我们的课桌大约要承受2000千克左右的空气压力,为什么桌子没有被压坏?

 

 

第六课:

哪个滑梯快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物体沿斜直线与曲线滑梯下滑时哪个物体用的时间短。

2、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

两张硬板纸、剪刀、胶水。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你们都玩过滑梯吗?

想一想,如果有同样材料制成的两条滑梯摆在你面前,滑梯表面一条是斜直线,另一条是有弧度的曲线,其它条件都相同。

物品从滑梯上滑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哪个短?

你会选择哪一条呢?

二、学习新课

(一)制作实验器材

提示:

①、折叠成梯的两侧墙要固定住,曲线梯两侧要设计成齿状。

②、滑梯支架可用书本等文具代替

③、两架滑梯高度要相同,长度要相等。

④、乙滑梯的上半部坡度要大些,下半部坡度要小些。

(二)进行试验。

实验程序

①、先选择合适的物品对滑梯进行性能试验。

发现问题进行调整。

②、选择同样的两件物品,进行试验。

③、两手持两件相同物品,在梯子上端A处同时放手,哪个先到达滑梯底部?

④、每人反复试验几次。

⑤思考问题:

哪个滑梯上的物品最先到达滑梯底部?

总结:

小物品沿斜直线滑梯下降时所走的距离要比曲线滑梯短,而结果却是曲线滑梯上的小物品下滑得快。

原来这里的曲线滑梯的曲线又叫旋轮线,物品沿着旋轮线下降是最快的。

三、探索发现

1、科学实验是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2、同样物品在同样高的旋轮线滑梯比斜直线滑梯下滑用的时间要短。

四、探索延伸

观看图片(天安门、祈年殿)我国人民很早以前就把这种旋轮线应用在建筑上了。

你能在图中找到旋轮线吗?

这样的曲线建筑有什么好处?

 

 

第七课:

鱼缸里的水能自动流出来吗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鱼缸里的水自动排出的方法。

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透明塑料水盆、透明塑料管、水杯。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问:

你家的鱼缸里的水是否要定期更换?

每次换水都怎样换?

你想过没有,发明一个装置,能够自动更换?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一)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实验

①、将水盆注满水放在高处,低处放一水杯。

②、将塑料管的一端插入盆的水中,另一端插入水杯中。

③、观察塑料管中是否有水流出。

④、思考问题回答:

水会先往高处再往低处流入水杯中吗?

为什么?

2、教师示范实验

①、往塑料管中注入一些水(半下为好)。

②、用手捏住塑料管两端,一端插入水盆中,另一端插入水杯中,同时松开两手。

③、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

④、思考问题:

水会先往高处再往低处流入水杯吗?

3、学生在教师指挥下试验

①、往塑料管中注满水。

②、用手捏住塑料管两端,一端插入水盆中,另一端插入水杯中,同时松开两手。

③、观察,出现了什么现象。

④、思考问题:

水不停地流入水杯中,说说塑料管中那段水是向上流动的。

比较水面和塑料管出水口的高度,你发现了什么?

4、指导实验

①、重复上次实验。

②、当水慢慢流出时,用手慢慢抬高塑料管出水口(入水口不动)

③、当抬到出水口和盆中水面一平时,你看到什么现象?

④、思考问题:

挡出水口抬到与水盆中的水面相同时,水会流入杯中吗?

根据以上实验,说一说,实验中能使水不停的排出的条件吗?

三、探索发现

1、可以使水不停排出来,这种现象叫“虹吸现象”。

2、要使鱼缸里的水自动排出来,必须符合3个条件。

①、开始前,塑料管理要注满水。

②、塑料管的进水口要完全进入水中。

③、塑料管的出水口要低于鱼缸里的水面。

 

第八课:

数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图形,掌握数三角形个数的规律。

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探究能力。

二、教学准备:

三角形、纸、笔。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出示三角形。

提问:

你数一数,一共含有几个三角形?

是2个,还是3个?

数三角形是有规律可循的。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学习新课

(一)活动过程

1、出示图形,按自己的思路数一数。

①、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下来。

②、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析研究谁数的对。

③、向班内介绍你们的答案和采用的方法。

总结:

用分析图形的方法研究问题。

可把图形拆开看、数。

如:

 

 

     图1        ①     ②      ③

2、学习分解图形法

①、仿照上面学到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画出下图。

数一数几个三角形?

 

 

 

②、这幅图是由1个大三角形、2个中三角形、、3个小三角形组成,共6个。

3、找一找规律

以上图形,含有1个大三角形、2个中三角形、、3个小三角形组成,共6个三角形。

它的规律是:

1+2+3=6

按照式子,右图为:

1+2+3+4=10个

4、学生在教师指挥下数出以下三角形个数。

 

 

 

 

三、探索发现

1、数三角形个数的规律是:

图中相互不重叠三角形个数有N个,则三角形总个数=1+2+3+4+……+N

2、用分解的方法思考,逐步推导“数三角形个数”的规律。

四、探索延伸

用学会的规律算出下面的三角形个数。

 

 

第九课:

记忆力训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记忆方法的训练,有效的提高记忆力。

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初步的科学记忆能力。

二、教学准备:

收集并了解有关记忆方法的各种信息。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问:

你的记忆力怎样?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某些人的过人之处。

记忆力的确是非常重要的,日常生活、学习都需要记忆力。

通过训练,人的记忆力是可以提高的。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些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二、学习新课

(一)活动过程

1、一般技艺和分类记忆

①、看书本12种图画半分钟,(一般记忆法)合上书本,说说你记住了多少种物品。

②、再看下图12种物品,同样看半分钟(分类记忆法),看看能记住多少种物品。

③、思考问题:

比较两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容易记忆?

分类列记忆是不是比一般记忆好些?

2、多通道记忆

①、7人组成一个小组。

②、实验工具为课本43页测试图。

③、实验方法。

测试员A给甲介绍每幅画风景内容,甲同学不看风景画。

测试员B让乙同学看风景画,不说介绍词。

测试员C让丙同学不但看,并且介绍内容。

④、测试结束后,让每个被测试的同学在纸上写出自己记忆的每幅画内容。

⑤、讨论:

甲乙丙3位同学各利用什么感观记忆?

那位是多通道记忆?

他是不是比其他同学记忆的多?

⑥、总结:

我们接受外部信息可以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通道。

如果这些通道同时参与记忆,叫做“多通道”记忆。

3、口诀记忆

①、全班分成甲乙两组。

②、甲组同学直接记忆我国二十四节气。

③、乙组同学背记二十四节气歌。

④、甲乙两组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看哪组背得多。

总结:

口诀记忆法比一般记忆法效果好。

三、探索发现

记忆的方法有多种,它们各有特点,关键是找出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特点。

记忆时,不要只用单一方法,要多用几种方法记忆。

四、探索延伸

课下继续研究记忆法。

①背诵圆周率。

②、用课本提供的图画练习记忆。

 

 

第十课:

生日“魔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生日“魔术”,运用数学中的逆算法破解魔术中的奥秘。

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认真分析问题的实质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尺、笔、纸。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一上课先猜猜同学的生日,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再说:

告诉你一个小魔术,可以利用几个数字,就能猜测出别人的生日。

你一定很高兴吧?

那就让我们一起试试吧!

二、学习新课

(一)活动过程

1、对方的活动:

按下面的计算步骤提供准确的数字。

①、把你的生日的日子数乘3;

②、加上出生月份的数;

③、把得数乘2;

④、再减去出生月份的数;

⑤、最后的计算结果是。

2、自己的活动

①、把对方告诉的结果除以20。

②、则商数是出生日。

③、余数是出生月份。

④、测试结束后,利用这种方法,同桌同学互相算一算对方的生日。

3、破解生日魔术

把生日的日子数X10

生日日子的数字扩大10倍:

加上出生月份的数

10倍的生日的日子数和1个月份数

得数X2

20倍的生日的日子数和2倍的月份数

再减去出生月份的数

20倍的生日日子数和1个月份数

最后结果

计算结果

4、思考问题:

如果把做法中的第一步乘10改成乘20,想一想,做法中的哪几步可以去掉?

仿照上表在练习本上写出计算过程和算式。

三、探索发现

魔术准确的三个关键

1、按要求掌握好计算的顺序。

2、每一个计算过程都要准确。

3、计算后的得数,除以20,商是生日的日子数,余数是出生月份。

四、探索延伸

课下讨论完成课本47页探索延伸7进制的数学游戏。

 

 

第十一课:

磁铁隔着物体磁铁受影响吗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实验装置分别进行磁铁隔着各种材料吸引曲别针的实验。

2、逐步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素养和观察、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实验装置、塑料片、纸皮、布片、木片、铝片、铜片、铁片等。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提问:

谁玩过磁铁?

是怎样玩的?

磁铁能隔着木片、纸片、塑料片等还能吸住铁,但是,你们想过没有,这磁铁的磁性受到影响没有?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验证一下。

二、学习新课

(一)活动过程:

先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

1、实验一:

磁铁隔着塑料片、布片等物品磁性受影响吗?

①、将塑料片、纸片、布片、木片等分别从曲别针与磁铁中间穿过。

②、观察:

每当物品处于磁铁与曲别针之间时,发生什么情况?

总结:

磁铁隔着塑料片、布片等非金属物品磁性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

2、实验二,磁铁隔着铝片、铜片磁性受影响吗?

①、将铝片、铜片等分别从曲别针与磁铁中间穿过。

②、观察:

磁铁隔着铝片、铜片等物品时,发现什么现象?

总结:

实验说明,磁铁隔着铝片、铜片等物品时,它的磁性受到影响程度不明显。

3、实验三,磁铁隔着铁片磁性受影响吗?

①、将铁片从曲别针与磁铁之间穿过。

②、观察:

你发现什么情况?

③、思考问题:

说明什么?

总结:

磁铁隔着铁片,它的磁性受到影响程度比较明显。

三、探索发现

1、磁铁隔着非金属材料,磁性基本上没有受到影响。

2、磁铁隔着铝片、铜片等金属材料,它的磁性受到的影响程度不明显。

3、磁铁隔着金属材料铁,它的磁性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四、探索延伸

1、磁铁在水中磁性是否会受到影响?

自己设计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2、在生产中,如果有什么部件需要防磁的话,你知道怎么办吗?

说说看。

 

第十二课:

缩减发明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研究身边许多缩一缩或减一减而发明的新物品学会分析特点。

2、逐步培养学生找出发明的规律,动手实践发明的技法。

二、教学准备:

搜集与发明技法相关的物品信息。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计算机问世时,体积有两间教室那么大。

照相机、电视机发明时也都是沉重的物品。

随着科学知识的发展,今天这些物品都可以微型化了,而且功能更多、更好用了。

我们先看看一些发明,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分析例子,体会缩减发明技法的规律

1、实验一

①、盆景的发明:

一棵大树——缩一缩——盆景。

特点:

使物品更有欣赏价值。

②、照相机单脚架的发明:

照相机三脚架——减一减——照相机单脚架。

特点:

在不平整或狭小的场地使用比较方便。

③、微型订书器的发明:

普通订书器——缩一缩——微型订书器。

特点:

体积小并使用方便,可做为随身携带的小饰物。

④、微型皂片的发明:

普通肥皂——缩一缩——微型皂片。

特点:

体积小,可随身携带,是卫生又方便的一次性洗手皂。

⑤思考问题:

发明钱的物品与发明后的物品是什么关系?

发明后的物品与发目前比有什么新特点?

(二)尝试缩减发明技法,找出发明的新物品。

2、实验二

①、一次缩减:

普通自行车——缩一缩——?

(独轮车)

说一说新物品的优点。

②、多次缩减:

普通眼镜——缩一缩——减一减——?

(折叠眼睛)

说一说,新物品功能变化情况。

③、这说明了什么?

④、思考发言:

说说缩减发明技法的规律。

(建议从物体的体积变化进行思考)

(三)自主发明尝试

3、实验三

①、调查身边的物品,自选一件,使用缩减发明技法尝试发明。

②、在笔记本上写一些,画一画。

三、探索发现

4、实验四

试着做一做,在一件小物品上减去一些东西或缩小物品体积,可以使物品具有新的优点。

四、探索延伸

分析下面的例子,说一说,在利用缩减发明技法的同时,再加入哪些技术可以发明哪些物品?

汽车票——减一减并用新技术——?

光盘——缩一缩并用新技术——?

台式录音机——缩一缩并用新技术——?

 

四年级发现与探索教案(下册)

第一课:

对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研究,了解对称和对称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初步掌握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

收集有关对称的图片、文字等。

三、教学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