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报告外审修改后陈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1050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察报告外审修改后陈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勘察报告外审修改后陈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勘察报告外审修改后陈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勘察报告外审修改后陈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勘察报告外审修改后陈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勘察报告外审修改后陈改.docx

《勘察报告外审修改后陈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报告外审修改后陈改.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勘察报告外审修改后陈改.docx

勘察报告外审修改后陈改

万盛工矿棚户区新房子九年一贯制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直接详勘)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一一年七月

 

万盛工矿棚户区新房子九年一贯制学校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直接详勘)

企业法人:

刘廷建高级工程师0039528

总工程师:

杨绍喜注册岩土工程师0008254

项目负责人:

唐弟伟工程师019810

审核人:

王方义高级工程师0024473

报告编写:

雷雨菱

审定人:

李更生注册岩土工程师004020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一一年七月

目录

1、任务来由及工程概况1

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技术标准1

3、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2

3.1勘察工作的布置2

3.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3

3.3勘察工作及质量评述3

4、工程地质条件4

4.1地形地貌4

4.2气象与水文4

4.3地质构造5

4.4地层岩性5

4.5水文地质条件7

4.6不良地质作用8

5、岩、土物理力学性质8

5.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8

5.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8

5.2岩体基本质量等级10

6、场地稳定性评价11

6.1地震效应评价11

6.2边坡稳定性评价11

7、地基评价14

7.1岩土地基评价14

7.2岩质地基物理力学指标14

7.3持力层、基础型式16

8、主要结论与建议17

附图目录

1、图例1张图号0

2、勘探点平面位置图1∶5001张图号1

3、工程地质剖面图1∶20024张图号2-1~2-24

4、钻孔柱状图1∶20081张图号3-1~3-81

附件目录

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

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

3、勘察纲要附件3

4、检测报告附件4

5、勘察资质证书附件5

6、测量成果表附件6

单位内审意见

万盛工矿棚户区新房子九年一贯制学校直接详勘工作量布置合理,目的、任务明确,工作方法恰当,勘探点距、线距及勘探孔深度满足规范要求。

通过勘察,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已查明;建议的基础持力层、基础型式合理;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正确,提供的各项岩土工程参数可供使用。

报告文字通顺、图件清晰、资料齐全,报告送交质检部门评审通过后,可提交甲方、设计方、施工方使用。

 

审核人: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二○一一年七月

1、任务来由及工程概况

重庆万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甲方)拟在重庆市万盛区工业园区修建“万盛工矿棚户区新房子九年一贯制学校”工程,委托我院(乙方)对拟建场地进行直接详勘工作,双方于2011年6月签订合同。

拟建项目为一栋小学教学楼、一栋初中教学楼、一栋体育馆兼食堂和一栋门卫室及其他配套设施,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二级(详见表1-1)。

另外,根据场地设计地坪与环境地坪关系,场地东侧环境边坡高度约4.39~27m。

2、勘察工作目的与任务、技术标准

2.1本次直接详勘目的是评价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并提供设计所需的地质资料及设计参数。

2.2根据规范及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要求,具体任务如下:

(1)查明场区第四系土层类型、性质、物质组成及工程特性。

(2)查明基岩埋深及下伏基岩类型,岩性特征及风化层厚度。

(3)对场区的不良地质作用、边坡、水文地质条件、水土腐蚀性及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4)对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进行评价。

(5)选择适宜的基础持力层,建议基础型式,提供地基承载力及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

2.3勘察依据

(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1);

(2)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2);

(3)勘察纲要(附件3);

(4)甲方提供的建筑总平面图和带有红线图的1:

500地形图(重庆独立座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

2.4勘察工作执行规范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年版);

(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6)参考规范: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

3、勘察工作布置及完成情况

3.1勘察工作的布置

接受任务后,我院派相关技术人员对场地进行踏勘,根据场地实际情况,编写了勘察纲要,并按甲方提供的测量起算点布测勘探孔位并实测剖面。

工作布置主要以建筑角点、边线、边坡为原则,并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对拟建工程布置钻孔,勘探孔间距约10~25.0mm不等,共布设勘探孔82个,ZY33号孔因赔偿问题未解决,据技术人员现场调查及对周围环境的分析,ZY33可不进行钻探,勘探剖面24条。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场地将拟建的建筑物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场地等级二级,地基等级二级,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

工程地质调查采用1:

500有拟建物的地形图,剖面测量采用1:

200。

3.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我院于2011年6月12日组织设备进场施工,使用100型钻机6台,于2011年6月26日完成了钻孔共81个,总进尺1798.9m。

在钻孔岩芯中采取岩样27组作抗压试验,采取岩样4组作抗拉剪、物性试验,采取2组土样作土常规试验,在2个孔中做钻孔波速测井,简易水文观测81孔,工程地质测绘约0.12km2,测绘工程地质剖面25条,总长约3500m。

具体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2-1。

表2-1完成工作量统计表

项目

单位

实物工作量

备注

岩芯钻探

m/孔

1788.9/81

钻孔布测

81

实测工程地质剖面

m/条

3500/25

水位观测

81

室内试验

天然抗压

27

饱和抗压

27

抗拉剪

4

土常规

2

波速测井

m/孔

39.5/2

工程地质调查(1:

500)

m2

12000

3.3勘察工作及质量评述

本次勘察工作实施过程中,我院严格按编制的《勘察纲要》、场地实际情况及有关的规范要求进行施工:

(1)工程地质测绘:

对拟建场区及周边环境进行了1:

500的工程地质测绘,测绘面积12000m2。

着重调查场地地形地貌、微地貌特征;调查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岩性特征;了解土层的形成条件、颜色、成分、结构特征;了解岩石的出露情况、岩石成分、结构、厚度、风化程度及产状等要素以及裂隙发育的规模和特征;调查有无不良地质现象及其形成条件、规模、性质及发展情况;调查地下水的类型及补排关系。

(2)工程测量:

根据甲方提供的1∶500总平面图(重庆市独立坐标,1956年黄海高程,以甲方提供的场外A1、A2两个点的坐标、高程(A1:

X=204415.528,Y=39618.238,H=294.99;A2:

X=204427.510,Y=39769.220,H=295.14);作为本次测量控制起算依据,使用全站仪测量剖面数据及钻孔座标、高程。

(3)钻探:

严格按钻探规程及技术人员的要求进行,第四系土层岩芯采取率≥65%,基岩强风化层岩芯采取率≥65%,基岩中等风化层岩芯采取率≥80%,均符合规范要求。

(4)取样:

选择控制性钻孔采取岩样,岩样直接采取岩芯样,及时封装,及时填写样品标签,妥善保存。

岩样送重庆地矿测试中心进行检测。

(5)水位观测:

每个钻孔终孔后用提筒抽完孔内循环水,24小时后观测静止水位。

(6)图件绘制采用软件:

重庆市川东南地质队编制的《工程地质勘察CAD1.0》。

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并经野外见证和自检及院内检查,各项工作达到了规范及设计方提出的技术要求。

4、工程地质条件

4.1地形地貌

场地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场地地面最高点高程约为341.31m,最低点高程约为291m,相对高差约为50.3m左右。

4.2气象与水文

场地所在区属热带盆地内陆性气候,长年温湿多雨,雨量充沛,年降雨日多大200多天,年均降雨量在1228mm左右,偶见霜雪,一般5~10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77%左右,以6、7、8月份最为集中,年平均气温在18°C左右,多年平均风速为0.90m/s,历年最大风速17.7m/s,以西北风为主。

拟建场地西侧有一条排水沟渠,沟渠宽约3m,由北向南流,据调查访问,水渠水量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排水沟渠已治理,场地水通过排水沟流出场地,对拟建场地影响较小。

4.3地质构造

据工程地质测绘,场地位于龙骨溪背斜,岩层产状40°∠20°,岩层呈单斜产出,层序清楚,层面平直,光滑,局部见少量泥质充填,结合差。

场区见两组主要构造裂隙,主要特征如下:

裂隙

产状:

倾向295°~300°,倾角约70°,裂隙面较平直,裂隙间距约10cm,可见延伸8.0m以上,局部贯通性较好,结合差,微张~张开1~3mm,少量岩屑充填。

为硬性结构面。

裂隙

产状:

倾向210°~215°,倾角74°~78°,裂隙面较平直,裂隙间距约15m,延伸5.0m以上,局部贯通性较好,结合差,微张~张开1~3mm,少量岩屑充填。

为硬性结构面。

根据现场调查及其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场区内未见断层及活动性大断裂通过,地质构造简单。

4.4地层岩性

场地覆盖土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自流井组(J1zl)泥岩、砂岩。

现简述如下:

1.第四系土层(Q4)

素填土(Q4ml):

黄色,松散,稍湿,主要由砂、泥岩碎石及少量粘性土等组成,硬质物粒径约2~80mm,含量约20%,堆填时间较短,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11.6m(ZY71)。

粉质粘土层(Q4el+dl):

褐色,可塑状,干强度及韧性中等,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为残坡积成因。

钻孔揭露最大厚度为5.1m(ZY73)。

2.侏罗系中统自流井组(J1zl)

泥岩:

紫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泥质结构,砂质含量分布不均,中厚层状构造,强风化岩芯破碎,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岩石新鲜,钻孔揭露最大厚33.1m(ZY73)。

砂岩:

灰色,灰黄色,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及少量云母组成等,中厚层状构造,中粒结构,钙泥质胶结,强风化岩芯破碎,中风化岩芯柱状、长柱状、岩体较完整,局部地段顶部见黄灰色粉砂岩薄层,本次钻孔揭露最大厚9.7m(ZY25)。

3.基岩顶面及风化带特征

1、强风化带:

岩芯呈碎块状,饼状,局部薄饼状,岩屑状,少量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质软,易击碎,手可折断岩芯碎块,钻探揭示最大厚度4.2m(ZY14)。

2、中等风化带:

岩质较新鲜,钻探岩芯较完整,多呈柱状、长柱状、局部岩芯短柱状,钻孔揭露最大厚度30.7m(ZY57)。

3、基岩顶面:

场地为浅丘地貌,基岩面基本与原始地形一致,倾角较平缓,边坡地段倾角较大。

各孔岩土层埋深、厚度及风化带埋深、高程等见钻孔情况一览表。

4.5水文地质条件

场地为浅丘地貌,地形条件有利于大气降水自然排泄,不利于形成地下水。

场地西侧用地红线处有一排水沟渠,沟渠宽约3m,由北向南流,勘察期间为枯水期,水位约为291.5m,水渠水量较小,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排水沟渠已治理,沟渠水通过排水沟流出场地,对拟建场地影响较小。

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土层孔隙和基岩风化网状裂隙中,按含水介质可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1)松散堆积层孔隙水

场地松散堆积层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渗透补给,堆积层分布及厚薄不均,雨季时地表水下渗将形成松散土层孔隙水,由高往低排泄,水量小,受气象因素影响变化明显。

(2)基岩裂隙水

场地泥岩为隔水层,砂岩为弱透水层,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近地表强风化带。

基岩裂隙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多以地表迳流形式运移,对裂隙水的补给微弱;裂隙水具有就地补给、就近排泄、迳流途径短的特点,受气象因素影响变化明显。

勘察期间,对所施钻孔进行了简易水文观测,终孔24小时后,未发现稳定地下水位。

对于回填较深地段,雨季时由于地表水渗入会形成上层滞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基坑开挖可能有上层滞水入渗,雨季及地表排水不畅时,基坑涌水量可能增大。

根据对钻孔进行的简易水文观测,所有钻孔未发现稳定地下水位,场地内基岩中地下水贫乏。

拟建场地周围无污染源,据环境判定,地表水及地下水对砼有微腐蚀性,场地土对砼有微腐蚀性。

4.6不良地质作用

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钻探表明,场地内未发现泥石流、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

场地现状稳定。

5、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5.1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填土分布厚度0.00~11.6m(ZY71),填土均匀性差,密实程度为松散,结合地区经验,填土重度取20.50KN/m3,等效内摩察角取26°(经验值)。

场地粉质粘土分布于基岩面之上,本次采取2组土样作土常规试验,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范统计于表5-1。

据表5-1统计,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平均值为19.5kN/m3;天然抗剪强度平均值取:

C=26.5KPa,φ=13.8°。

结合试验值和地区经验,粉质粘土天然重度标准值可取20kN/m3;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取:

C=22KPa,φ=12°。

5.2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本次勘察采取27组岩样作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采取4组岩样作抗拉剪及物性试验。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规范统计于表5-2~5-4。

5.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岩石坚硬程度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表3.2及附录A.0.1,场地中等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3.34Mpa,为极软岩,软化系数0.62,为软化岩石。

场地中等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21.79Mpa,为较软岩,软化系数0.75,为软化岩石。

2、岩体完整程度

据钻探岩芯观测及地面地质工程调查,场地中等风化岩体属较完整。

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

场地中等风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泥岩为Ⅴ类,砂岩为Ⅳ类。

6、场地稳定性评价

6.1地震效应评价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版,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本次勘察选择2个钻孔进行了波速(Vs)测试(详见附件波速测井报告),根据测试成果:

填土剪切波速Vs为123.5m/s,属软弱土;粉质粘土波速Vs为175m/s,属中软土;场地强风化带岩石较破碎,剪切波速Vs取小值614m/s,属坚硬土;中等风化岩石较完整,Vs>800m/s,属岩石。

据各拟建物按设计高程整平后的覆盖层厚度情况,对各拟建物场地进行地震效应评价于表6-1。

6.2边坡稳定性评价

根据设计意图,拟建场地按设计高程整平后,将于用地红线边界形成环境边坡,对场地所形成的边坡分别评价如下:

北侧环境边坡:

该边坡位于拟建场地北侧用地红线边界处,据平面图、11~15剖面,边坡长约155m,坡高约2.4~3.94m,坡向北,坡体由填土组成,为填方土质边坡。

土坡直立填方后,土坡沿现状地面或岩土界面滑移可能性小,但土坡易发生土体内部圆弧型滑动或坡肩局部垮塌,土坡不稳定。

边坡高度较小,建议土坡结合环境工程采取放坡绿化处理或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

挡墙支护时,采用基岩或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7)作持力层,压实填土承载力由现场确定。

基底摩擦系数:

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7)取0.25,砂岩取0.40。

西侧环境边坡:

该边坡位于拟建场地西侧沟渠边界处,据平面图、3、5、6剖面,边坡长约131.2m,坡高约2.09~3.68m,坡向西,坡体由填土组成,为填方土质边坡。

土坡直立填方后,土坡沿现状地面或岩土界面滑移可能性小,但土坡易发生土体内部圆弧型滑动或坡肩局部垮塌,土坡不稳定。

边坡高度较小,建议土坡结合环境工程采取放坡绿化处理或采用重力式挡墙进行支挡。

挡墙支护时,采用基岩或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7)作持力层,压实填土承载力由现场确定。

基底摩擦系数:

压实填土(压实系数≥0.97)取0.25,砂岩取0.40。

东侧环境边坡:

该边坡位于拟建场地东侧用地红线边界处,据平面图及1、2、4~10剖面,坡长约190.64m,坡高约4.39~27m,坡向约272°,坡体由素填土、粉质粘土、泥岩及砂岩组成,属岩土质挖方边坡。

边坡土坡高度为1.6~6.52m,边坡岩坡高度为2.78~24.36m。

上部土质边坡,选择7剖面在天然工况下对边坡沿岩土界面整体滑移的稳定性进行计算(计算过程见简图0、简表0)。

参数取值:

据试验成果和地区经验,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取20KN/m3,天然抗剪强度取C=22Pa,Φ=12°,Fs=1.241,小于二级边坡安全系数1.30,土体边坡可能会沿土岩界面整体滑移,且土体内部不稳定,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型滑动。

下部岩坡最大高度24.36m,高度大,对该岩坡的稳定性作赤平投影图1分析如下:

赤平投影图1

据赤平投影图1分析:

边坡岩体结构面裂隙1外倾、倾角70°,岩层内倾,裂隙2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裂隙1、2交点位于边坡内侧,边坡岩体类型为Ⅲ类、稳定性受外倾裂隙1控制;边坡最大高度24.36m,选择10剖面计算(计算过程见简图1、简表1),Fs=0.621,边坡切坡,岩坡将产生沿外倾裂隙1破坏,边坡不稳定。

该边坡高度大,建议采用锚杆挡墙支护,对坡顶土质边坡较厚且无法放坡的边坡段建议采用桩板挡墙支护;桩板挡墙支护时,应分段、跳槽开挖,应先修筑支挡结构、后进行坡顶土体开挖,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填土取K=10MN/m4(经验值),粉质粘土取K=20MN/m4,岩体水平抗力系数:

泥岩取K=60MN/m3(经验值),砂岩取:

K=160MN/m3(经验值);下部岩质边坡段建议采用锚杆挡墙支护;岩石与锚固体间的粘结强度特征值泥岩取0.15MPa、砂岩取0.50Mpa;边坡岩体破裂角取61°,边坡高度小于或等于15m时、等效内摩擦角取55°,边坡高度大于15m时、等效内摩擦角取50°。

另外,场地南侧的职业中学正在施工开挖中,按设计意图整平场地后,南侧用地红线将不形成边坡。

7、地基评价

7.1岩土地基评价

1.人工填土:

场地填土为随机堆填,厚度小,均匀性差,不能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2.粉质粘土:

场地粉质粘土分布厚度一般较小、厚度不均,粉质粘土强度低,不能作拟建物基础持力层。

3.强风化基岩:

强风化基岩厚薄不均,风化裂隙较发育,力学性质差,不宜作基础持力层。

4.中等风化基岩:

中等风化基岩岩体较完整,是拟建工程良好的基础持力层。

7.2岩质地基物理力学指标

1、土质地基物理力学指标

根据地区经验,填土重度取20.60KN/m3,饱和综合内摩察角取26°。

据试验资料,粉质粘土天然重度平均值为19.5kN/m3;天然抗剪强度平均值取:

C=26.5KPa,φ=13.8°。

结合试验值和地区经验,粉质粘土天然重度标准值可取20kN/m3;天然抗剪强度平均值取:

C=22KPa,φ=12°。

2、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计算公式:

fa=ψr·frk

ψr—折减系数(岩体较完整,取0.35)

frk—中等风化泥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3340KPa;中等风化砂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21790KPa。

泥岩:

fa=3340KPa×0.35≈1100kPa;

砂岩:

fa=21790KPa×0.35≈7600kPa;

强风化泥岩fa取:

300KPa(经验值);

强风化砂岩fa取:

500KPa(经验值);

2、抗剪指标

据试验资料,中风化泥岩抗剪强度平均值为:

C=1.88KPa,φ=37.55°,中风化砂岩抗剪强度平均值为:

C=6.84KPa,φ=42.13°;结合试验值和地区经验,中风化泥岩抗剪强度标准值可取:

C=1.7KPa,φ=37°,中风化砂岩抗剪强度平均值为:

C=6.5KPa,φ=41°;

参考《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7-2005,岩体抗剪强度与岩石抗剪强度的折减系数如下:

岩体内摩擦角(粘聚力)标准值=岩石内摩擦角(粘聚力)×折减系数×时间效应系数;本场地岩体较完整,内摩擦角的折减系数取0.90,粘聚力的折减系数取0.30,时间效应系数取0.95。

泥岩体:

φ=37°×0.90×0.95≈31°;

C=1.7MPa×0.30×0.95≈0.48MPa;

砂岩体:

φ=41°×0.90×0.95≈35°;

C=6.5MPa×0.30×0.95≈1.85MPa;

当岩坡破坏模式受岩体强度控制时,泥岩体破裂角=45°+φ/2≈63°;砂岩体破裂角=45°+φ/2≈65°,当边坡岩体存在外倾结构面时,取二者中的小值;层面及裂隙结构面结合差,其抗剪强度指标标准值φ=18°,C=0.05MPa(查表得)。

3、岩体抗拉强度指标

参考《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7-2005,岩体抗拉强度标准值σt=岩石抗拉强度标准值×折减系数×时间效应系数,本场地岩体较完整,故折减系数取0.40,时间效应系数取0.95。

泥岩体:

σt=0.39×0.40×0.95=0.148MPa;砂岩体:

σt=1.31×0.40×0.95=0.497MPa;

4、岩体物性指标

结合试验值和地区经验,本场地岩体重度标准值为:

泥岩体=25.02KN/m3;砂岩体=24.41KN/m3;

5、嵌岩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3.9条计算。

中等风化泥岩岩石单轴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取:

5.45MPa,中风化砂岩岩石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取:

21.79MPa。

嵌岩桩的最佳嵌岩深度应计算确定,并满足上部结构要求。

对回填土较深段,设计时应考虑桩侧负摩阻力,负摩阻力系数建议取0.30。

7.3持力层、基础型式

根据拟建物层数、建筑结构型式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工程应选用中等风化基岩作为基础持力层,采用独立柱基或桩基。

根据设计拟建物结构型式、荷载要求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建议各拟建物基础形式及持力层见下表7-1。

表7-1各拟建物建议基础形式及持力层一览表

注:

对于建议两种以上基础形式的拟建物,基础形式宜采用桩基;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填土需经分层夯实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压实系数不低于0.97,静载试验满足拟建物承载力要求)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8、主要结论与建议

8.1场地内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及地质灾害,本次拟建范围场地现状整体稳定。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该场地适宜本工程建设。

8.2建议采用中风化基岩作为拟建物地基,建议采用桩基和独立柱基础型式;拟建门卫室可采用压实填土做基础持力层,但填土需经分层夯实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压实系数不低于0.97,静载试验满足拟建物承载力要求)后方可作为基础持力层。

8.3场地低洼地带,回填整平后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注意采取排水措施,尤其是雨季施工。

8.4工程建设将形成多段环境边坡,建议按本报告6.2节中各边坡的支护措施进行支护。

对开挖段边坡应采用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分段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