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1专题2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005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2.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1专题2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1专题2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1专题2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1专题2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1专题2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1专题2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1专题2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1专题2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1专题2 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1专题2第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Word版含答案

第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和国共政权的对峙

一、五四运动

1.背景:

1919年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

2.经过

(1)初期:

运动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

(2)后期:

从6月初开始,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4.成果

(1)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职务。

(2)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5.意义

(1)性质:

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影响: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特别提示] 五四运动的特点

(1)革命性:

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群众性:

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3)爱国性:

维护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4)成功性:

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条件:

五四运动的实践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成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规定党的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3.意义: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国民革命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背景:

①工人运动的挫折使中共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②孙中山决定“以俄为师”,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2)标志: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影响:

国民革命运动由此兴起。

2.北伐战争

(1)开始: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2)成果:

北伐军连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

3.国民革命的失败

(1)标志:

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

(2)原因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概念辨析] “左”倾与右倾

(1)“左”倾:

是激进冒险主义、机会主义,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如王明的“左”倾错误,“文化大革命”中的“左”倾错误等。

(2)右倾:

是保守主义、投降主义,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如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3)“左”倾和右倾都是主观主义。

因此,既要反“左”,也要反右。

4.历史意义

(1)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

(2)作用: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误区警示] 国民革命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而不是马克思主义。

新三民主义并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

(2)国民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的,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3)国民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北伐战争胜利了;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民革命失败了。

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1.背景

(1)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2.开辟: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3.内容

(1)土地革命: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2)政权建设: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3)武装斗争:

开展游击战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前四次“围剿”。

4.红军长征

(1)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开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3)遵义会议

①内容:

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意义: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4)胜利: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5)意义:

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也为中国革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概念辨析] “井冈山精神”与“长征精神”

(1)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作风。

(2)长征精神:

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考点一 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

1.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因素

政治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

(必修1)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必修2)

思想

新文化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必修3)

2.五四运动彰显新的时代潮流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

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

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5)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但就其本质而言,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的任务仍是反帝反封建。

考点二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民革命的特点及功绩

(1)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

①革命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②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核心,形成了四个阶级的统一战线。

③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④革命军队:

组建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2)国民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宣传了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

2.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的比较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不同点

背景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领导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

革命成果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群众基础

仅依靠革命党人,缺乏群众基础

工农运动发展,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相同点

结果

失败

失败原因

客观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破坏;主观上,革命领导者的软弱妥协或错误方针导致失败

1.论从史出:

党内合作模式的第一次国共合作

史料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中国现代化史纲》

结论 第一次国共合作有统一纲领、统一政权,是党内合作;体现了追求独立、自主、统一的合作斗争目标。

2.获取材料信息:

从材料中找出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有怎样的新特点

材料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

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

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主要信息  

答案 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考点三 探索符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1.中共探索历程的时空定位

2.照耀中国革命航程的灯塔——井冈山道路

解读 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工农武装割据。

1.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1)从中国的国情认识到民主革命纲领的重要性

①中共“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②中共“二大”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从工人运动失败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①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主要是依靠工人阶级发动工人运动。

②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联合其他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

③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从国民革命失败认识到革命领导权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①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革命领导权。

②八一南昌起义开始创建人民的军队,掌握革命武装。

(4)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出一条夺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在革命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探索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5)从依赖共产国际到独立自主地处理党内问题

遵义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的组织、路线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6)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特别是第二次合作,更表现出中国共产党顾全大局、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理智和成熟。

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由错误到正确:

右倾错误→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

(3)革命中心由南方转移到北方:

瑞金→陕北。

(4)中国时局由内战转移到“外战”:

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论从史出:

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中国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史料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论证  

答案 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对中国分而治之;中国各地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落后;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多数,敌人在农村统治力量薄弱;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江苏卷5年考题统计

2017年

选择题T8,中共的政治方向

2016年

——

2015年

选择题T9,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2014年

——

2013年

非选择题T22,国民革命运动

1.命题点: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共的政治方向

(2017·江苏卷,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答案 A

解析 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是无产阶级的机关报,代表的是人民的利益,说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人民的迫切愿望,故A项正确。

题干材料讲的是中共的主张,并不代表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

中共机关刊物代表的是工人阶级的观点,不是知识分子的共识,故C项错误。

中共机关刊物代表的是工人阶级的观点,不是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故D项错误。

2.命题点:

时空观念——中共早期党组织的分布

(2015·江苏单科,9)下图中带★处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类组织的分布状况。

它们的历史作用是(  )

A.促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B.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D.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答案 B

解析 图片中的“某类组织”应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故B项正确。

其他各项与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无关,时间上也不相符。

3.命题点:

国民革命运动的概况与结局

(2013·江苏单科,节选)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面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

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

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答案 状况:

军阀割据;国民党在南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斗争:

国共联合发动北伐战争。

结局:

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解析 第一小问首先根据材料一判断图片反映的是北伐战争前的政治形势,其次联系北伐战争的背景回答;第二小问对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注意从两个方面作答。

1.命题点:

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转变的影响

(2017·南京高三5月测评)“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

”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

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  )

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

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

2.命题点:

中共民主革命道路的艰难选择

(2017·东台三模,30)1927年11月初,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狠批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转向井冈山是“完全违背中央策略”,是“单纯的军事投机”,应予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

这次会议(  )

A.是右倾错误理论突出例证

B.力图压制工农运动避免国共新冲突

C.直接促发了毛泽东创立苏维埃政权

D.反映当时党中央缺乏灵活务实方针

答案 D

解析 会议体现的是“左”倾错误倾向而非右倾错误,故A项错误;材料所体现的是要求盲目跟国民党优势兵力硬打硬拼,故B项错误;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是井冈山根据地巩固之后的措施,故C项错误;“1927年11月初,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在上海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狠批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转向井冈山是‘完全违背中央策略’,是‘单纯的军事投机’,应予开除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可见当时中央并不了解中国的国情,没有根据国情的需求即时调整政策,故D项正确。

3.命题点:

红军长征的伟大历史足迹

(2017·扬州三模,29)下面是红军长征途中留下的一些遗存图片。

当时有歌谣唱到:

“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标语指方向。

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话儿暖心肠!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这类刻画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  )

A.介绍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播撒了持续革命的火种

C.彻底摆脱“左”倾思想影响

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答案 B

解析 图片只是宣传标语,没有介绍当时的革命形势,故A项错误;“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标语指方向。

红军走了留哪样?

留下话儿暖心肠!

”可得出红军的宣传拉近了和百姓的关系,播撒了革命的火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左”倾和右倾思想,故C项错误。

4.命题点:

共产国际代表指挥权的解决

(2017·江苏联盟大联考高三2月联考,1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红军立刻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

”实际上取消了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

这说明当时红军(  )

A.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

B.有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

C.军事力量超越国民党军队

D.已着手纠正“左”倾错误

答案 D

解析 题中中央做出红军抢渡乌江、攻占遵义的决定时,要求“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说明中央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题中并没有表明当时红军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故A项错误;题中也没有体现红军有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故B项错误;此时中央红军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之后,遭到重大损失,由8万人锐减到3万人,与国民党军队相比实力悬殊,故C项错误。

5.命题点:

国民革命中的国共政治倾向与两党关系

1927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

“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

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

”由此可知,当时(  )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答案 C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张家港高三11月调研,29)教育家蒋梦麟说,五四事件使中国人第一次真正懂得了,“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

由此可见(  )

A.五四运动宣扬了民主与科学思想

B.五四运动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C.广大群众在五四运动中团结救国

D.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先锋作用

答案 C

解析 根据“他们的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知其突出的意义不在于民主科学,故A项错误;“中国人第一次懂得”没有特指是无产阶级,故B项错误;力量在于组织起来,可见团结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题中的“中国人”包含青年学生,但并没有特指他们的作用,故D项错误。

2.(2018·南京调研)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

“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

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

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

”《鲁迅日记》记载当日:

“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

”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

A.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

B.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

C.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

D.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

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

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和“晴,下午昙(多云)。

……晚大风一阵后小雨”可知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故C项正确。

3.(2017·海门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12)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展阶段,走过曲折的道路。

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答案 D

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农民阶级发起的,主要集中在反封建,并未理性认识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害,故A项错误;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依然对帝国主义抱有希望,并未理性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故B、C项错误;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反帝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故D项正确。

4.(2017·南京二模,29)1923年1月,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这是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专门作出决议。

这说明共产国际(  )

A.视国共关系为中国头等要事

B.意图干预中国革命道路

C.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

D.旨在实现国共和平共处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共产国际第一次就中国问题专门作出决议,说明共产国际重视国共关系,故A项正确;共产国际指导中国革命,并非干预中国革命,故B项错误;共产国际通过指示间接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此时国共两党非敌对关系,不存在两党和平共处的问题,故D项错误。

5.(2018·溧阳一模,17)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中国近代史过程中根据学者观点绘制的结构图。

按此理解属于“组织反应”的是(  )

A.兴办开平煤矿B.提出三民主义

C.宣传民主与科学D.共产党成立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开矿办厂属于技术层面,故A项错误;三民主义的目的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制度层面的内容,故B项错误;民主与科学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内容,故C项错误;共产党的成立属于政党组织形式,故属于组织层面的内容,故D项正确。

6.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

这一举措(  )

A.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

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

D.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

答案 D

解析 土地改革是中共在农村推行的措施,而材料提供的主体是国民政府,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强调对各阶级积极性的调动,材料则是强化对两广地区的控制,故B项错误;根据“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可知不是军阀的勾结,故C项错误;通过“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可将这一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配,保障当时国民政府将要进行的北伐战争,故D项正确。

7.(2017·淮安高三5月信息卷,9)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说:

“五四运动与国民党的号召,并无彼此参与的关系,却有互相呼应的效果,为北伐铺设了民意基础。

”作者认为二者互相呼应是基于共同的(  )

A.指导思想B.斗争策略

C.实践方式D.革命任务

答案 D

解析 二者的指导思想不同,五四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的,国民党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故A项错误;斗争策略是指斗争方法,五四运动是采取游行示威的方式进行反帝反封建,北伐战争是以战争方式进行的,故B项错误;五四运动是动员民众进行反帝反封建,北伐战争是在国共合作下实现的,故二者的实践方式不同,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的革命任务相同,都是反帝反封建,故D项正确。

8.(2017·徐州高三3月月考,29)1927年5月,国民党中执委训令:

“河南各省党部、各农民协会、各妇女协会等,均停止活动,应即听候中央调查。

”同时,湘、鄂农民运动也逐渐被镇压下去。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国共第一次合作关系正式破裂

B.国民党惧怕农民运动高涨威胁其统治

C.中共忽视领导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