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910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中国智能驾驶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月

1、前言:

人机交互,IT终端创新核心..................................3

2、产业趋势:

智能驾驶舱,定义未来汽车人机交互............3

2.1过去与现在:

汽车人机交互=智能手机交互.....................3

2.2未来:

智能驾驶舱,定义未来汽车人机交互新体验........5

2.3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芯片巨头下一个战略重点............7

2.4成本和需求端催化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无人驾驶必备....8

3、智能驾驶舱,蕴含五倍向上弹性市场空间.......................10

3.1智能驾驶舱产业链,基于中控又高于中控.......................10

3.2中游:

中控厂商占据制高点,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12

3.3下游:

智能驾驶舱软件服务,两倍于移动互联的新蓝海........14

4、2017年,产业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16

4.1智能驾驶舱,已经在高端车型开始广泛应用...................16

4.22016年智能驾驶舱开始从高端向中端下沉渗透..............18

4.3高端下沉叠加鲶鱼效应,2017年有望成为大众化元年..20

4.4汽车电子巨头,正为智能驾驶舱领域积极储备...............22

5、前装中控行业增长中枢,有望提升至30%+....................25

5.1传统前装中控预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5

5.2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ADAS,智能驾驶舱渗透率井喷...27

5.3智能驾驶舱:

一片有望达到三百亿元的新蓝海................30

6、投资建议:

新产业,新机遇.................................................32

7、风险提示.................................................................................33

1、前言:

人机交互,IT终端创新核心

每一轮IT创新由终端创新开启,而终端创新又以人机交互创新为核心。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每一轮IT创新周期都由新的终端所开启。

而每一个终端颠覆式创新,又以人机交互创新为核心。

如PC终端从代码输入到界面互动、鼠标操作,智能手机从按键输入到触屏交互。

人工智能时代,汽车有望成为应用落地的第一个终端。

那么,汽车的人机交互创新将以何方式演绎?

图1作为人工智能第一终端,汽车的人机交互将以何方式演绎?

2、产业趋势:

智能驾驶舱,定义未来汽车人机交互

2.1过去与现在:

汽车人机交互=智能手机交互传统座舱信息与功能碎片化,同时UI设计老旧。

仪表盘、中控显示屏、车载信息及娱乐终端等功能分区形成汽车座舱的驾驶操作和信息交互环境,将行车信息呈现给驾驶者。

但是,这样功能布局碎片化和复杂操作环境可能造成驾驶者注意力分散,降低驾驶体验。

同时,传统座舱UI设计老旧,当前汽车的人机交互正如智能手机前夜的“诺基亚”。

图2传统驾驶舱功能区布局碎片化造成信息过载

汽车驾驶舱的交互现状:

汽车HMI(人机界面)被智能手机所替代。

传统汽车的人机交互以中控屏为核心,UI设计老旧,按钮和触屏的交互方式安全性低,难以满足行车驾驶需求。

这就造成目前汽车HMI(人机界面)被智能手机替代的局面,驾驶员大多通过智能手机来操作车载应用。

因此,中控(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厂商)价值被大大低估。

图3智能手机成为中心,汽车本身入口的价值被大大低估

2.2未来:

智能驾驶舱,定义未来汽车人机交互新体验

智能驾驶舱,即以多屏融合(液晶仪表+HUD+中控屏+后座娱乐)实现的交互体验。

多屏互动在未来有望由一颗芯片提供运算能力输出,以UI创新设计和CAN总线协议打通为基础,通过液晶仪表、HUD、中控屏及中控车载信息终端、后座HMI娱乐屏、车内外后视镜等载体,实现语音控制、手势操作等更智能化的交互方式。

这背后是新科技时代人工智能、AR、ADAS、等技术融入,更是产业IT创新力的释放。

图4智能驾驶舱核心在多屏融合,由一颗芯片提供运算能力

智能驾驶舱的概念,意味着汽车人车交互中枢将重回汽车。

未来汽车智能驾驶舱的发展方向是人车交互智能化,智能驾驶舱将为驾驶者提供更高效更便捷的信息操作和交互方式,提升行车驾乘体验,有望成为未来汽车设计寻求突破的重要差异化亮点之一。

无人驾驶汽车先行者特斯拉最早对汽车驾驶舱进行大刀阔斧的革新,如配臵17英寸中控触摸屏、数字化组合仪表盘等。

智能驾驶舱所定义的多屏融合交互体验下,汽车人机入口价值回归。

图5特斯拉ModelX萌生了汽车智能驾驶舱的雏形

2.3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芯片巨头下一个战略重点在英伟达的规划中,智能驾驶舱与无人驾驶业务并重。

根据芯片处理器巨头英伟达的未来展望,未来汽车芯片主要有两枚,一个是智能驾驶舱芯片,一个是无人驾驶芯片。

英伟达预测,未来智能驾驶舱芯片对应市场空间(2020年)不小于无人驾驶,其已将智能驾驶舱与无人驾驶的芯片业务并重。

虽然目前智能驾驶舱极少被提及,但已经被英伟达视为未来的战略重点。

图6未来汽车两大芯片,智能驾驶舱和自动驾驶

图7两块收入预计等同,但前者目前却极少被提及

不仅是英伟达,英特尔的智能驾驶舱业务已在中国悄然落地。

芯片领域的另一巨头英特尔近期与东软集团展开合作,二者将共同研发智能驾驶舱领域,全新车载芯片项目落地中国。

2016年10月,英特尔、东软集团和一汽红旗联合发布了智能驾驶舱平台,该方案采用英特尔的新款车载处理器凌动ApolloLake,支持车内硬件和功能的虚拟化,对座舱内的

液晶仪表、车载信息系统中控、后座娱乐TFT多屏互动及ADAS等功能进行整合。

英特尔通过此举加速布局汽车行业,抢占智能驾驶舱领域先机。

图8合作开发基于英特尔处理器的智能驾驶舱平台

终端变革,运算能力先行,芯片厂商暗流涌动。

智能驾驶舱的人车交互终端核心是车载芯片处理器,其提供的高性能运算能力将承载车联网应用、高级辅助驾驶(ADAS)、车体数据监控分析、车载信息安全等功能。

智能驾驶舱芯片包括以下核心技术:

行车环境实时运算能力,机器学习算法,高带宽、低延迟的连接系统,高性能内存和FPGA技术,云端数据平台,人机交互HMI接口和信息安全等技术。

在汽车行驶的复杂环境下实现稳定、高速、实时的信息处理与呈现,车载终端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因此芯片处理器的高性能运算能力是终端创新的基础条件。

表1:

专为智能驾驶舱设计的车载芯片处理器

智能驾驶舱本质在于硬件虚拟化,GPU加速助力。

将车内一切硬件实现虚拟化,集成于嵌入式操作系统,形成智能驾驶舱统一的交互平台和界面,比如液晶仪表增强图像渲染,引入GPU芯片进行加速处理。

智能驾驶舱HMI上显示的信息来自车体通信系统CAN/LIN总线上的各个电子控制单元ECU,形成整车电子系统集成运算能力的智能交互接口和主节点。

新型图形处理架构能够为一系列应用提供高分辨率和高帧率的仿真模拟图像,包括多屏联动与后座娱乐系统,外臵摄像系统的集成虚拟加速,高级音频接口和数字仪表图形处理,车舱内自然语言处理,交互式驾驶舱控制,以及具有直观可视化显示的3D导航应用。

图9硬件虚拟化加速,形成智能驾驶舱HMI交互接口

液晶仪表有望成为智能驾驶舱首先落地环节,HUD、后座娱乐等顺次先后落地。

仪表盘是驾驶者行车过程中的重要关注点,成为汽车智能驾驶舱人车交互的关键窗口之一。

传统的物理指针仪表盘正在经历数字化升级革新,如今液晶仪表已经应用在一些高端车型,将行车数据、导航信息、娱乐功能等全部集成在了一块高分辨率的智能TFT液晶显示屏上,简化了界面布局。

普通视图可以模拟成原有的圆形仪表盘,红色的指针和白色的数字显示行车数据,而多媒体视图可切换到信息覆盖更全面的车载导航信息娱乐模式。

图10奥迪虚拟座舱(VirtualCockpit)液晶仪表已然实现落地

2.4成本和需求端催化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无人驾驶必备

成本端:

以液晶仪表为例,其为新能源、ADAS功能的必需品。

随着新能源汽车、ADAS的大众化应用,车内将呈现更多的行车信息,传统仪表难以应对信息的指数级增长。

而液晶仪表的信息承载量级和多样化组合显示,成为未来汽车交互的最佳选择。

同时长期技术累积所带来的成本降低使得液晶仪表有望成为驾驶舱的标配和必需品。

图12液晶仪表能够承载更多信息量,如ADAS预警、剩余电量等

需求端:

消费者追求汽车智能化和科技感的驾驶舱配臵需求。

汽车从外观到内饰升级换代,消费者越发追求类特斯拉产品的科技感。

智能驾驶舱概念从应用于高端车系走向大众消费车型,成为驾驶者提升汽车驾乘体验的差异化亮点之一。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调研,液晶仪表将有望成为提升汽车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配臵,且其更倾向于大尺寸的液晶仪表,在功能显示的信息越全越好。

除了常规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包括高精度导航、中控互联、酒驾提醒、疲劳检测、防碰撞预警等驾驶辅助信息。

图13消费者对液晶仪表的配臵需求成为主流趋势

从英伟达的角度,智能驾驶舱是无人驾驶实现的前提。

根据英伟达的预测,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ADAS和无人驾驶汽车的必需配臵。

基于对成本端和需求端的分析,考虑到新能源汽车、ADAS、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在汽车上加速应用以及消费者对汽车驾驶舱的差异化需求等因素,我们认为仅就液晶仪表的部分而言,汽车行业已形成对智能驾驶舱的配臵趋势。

图14英伟达预测中,智能驾驶舱对应车辆数大于无人驾驶

3、智能驾驶舱,蕴含五倍向上弹性市场空间

3.1智能驾驶舱产业链,基于中控又高于中控智能驾驶舱产业链,以中控为基础,软件能力是核心。

智能驾驶舱产业链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相对于传统驾驶舱,智能驾驶舱产业中的硬件既包括传统中控和仪表盘,对其进行了数字化液晶化的更新升级,又纳入了抬头显示器HUD、后座显示屏等HMI多屏。

而软件部分,由于对硬件进行虚拟化同时加入手势与语言在内的交互技术,这就需要底层嵌入式操作系统、软件服务、ADAS系统等应用的支撑。

图15智能驾驶舱产业链全景图,基于中控又高于中控

智能驾驶舱产业链,基于中控,高于中控。

硬软结合的产业链使智能驾驶舱功能和技术更加完善,高性能GPU的嵌入使信息呈现更为稳定和高速实时的特征,能够满足未来无人驾驶的产业需求。

比之传统中控,智能驾驶舱的多屏融合实现了更多层次信息组合的处理操作和更多样的HMI交互体验,具备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图16汽车电子分层架构:

传感器-硬件处理器-操作系统UI-软件接口

3.2中游:

中控厂商占据制高点,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智能驾驶舱开启未来汽车人机交互新时代,中控厂商价值被重新重视。

车载信息终端系统(In-VehicleInfotainment,IVI)是智能驾驶舱信息交互的重要载体,基于车身总线系统和互联网服务,形成车载综合信息处理系统。

可提供导航定位、车体控制、无线通信、车内娱乐和汽车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服务内容。

在智能驾驶舱产业链中,中控厂商凭借对硬件和软件整合的产品优势和技术积累,已经占据智能驾驶舱产业的制高点。

图17汽车中控IVI系统整合硬件软件领域

相比传统中控,智能驾驶舱时代的中控厂商营收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

如下表所示,假设2020年智能驾驶舱产品线完整,中控厂商营收保守蕴含五倍向上空间。

传统中控功能较为简单,主要装臵包括汽车仪表盘、音响设备、安全装臵等,售价在1500元-2500元左右。

而智能驾驶舱提供更多车载信息和娱乐功能,相应的大部分投入在前后座的显示

屏和数字仪表盘上,售价是传统中控的5~10倍。

未来随着消费者用户需求的增加,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表2:

中控厂商占据制高点,营收蕴含五倍向上弹性空间

3.3下游:

智能驾驶舱软件服务,两倍于移动互联的新蓝海无人驾驶场景下,需求从安全性转向娱乐性,软件服务价值凸显。

无人驾驶成为趋势的大背景下,驾驶者逐渐减少对汽车的长时间控制和周围环境巡查,安全性退居其次。

汽车人机交互入口价值凸显,软件层面(系统、UI、应用软件)入口价值重新被发现。

智能驾驶舱的液晶仪表和中控屏等HMI屏是汽车域控制器架构中座舱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行车数据、导航、ADAS、夜视情况等信息都会在TFT液晶屏上体现,这离不开一套能实时处理信息的底层操作系统和多种应用软件的支持。

智能驾驶舱设计使汽车走向“操作系统集成控制”和“软件定义功能”。

尤其是在车联网日益广泛覆盖的背景下,软件开发和TSP服务商将首先获益,成为智能驾驶舱内容的先行者。

图18无人驾驶、车联网等新技术背景下车载软件服务凸显价值

价值=时间,下游软件TSP服务面临两倍于移动互联的新蓝海。

根据腾讯科技,移动互联时代智能手机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但如今美国人日常开车的时间将近智能手机使用时间的两倍,凸显出车载系统软件的价值。

类比智能手机APP的繁荣,汽车智能驾驶舱的内容服务基于应用软件,而处理、分发相关数据,是实现增值的关键一环。

在车联网的时代,座舱内信息系统的定位由软件接口产品转向中心服务平台,拥有数据处理和分发能力的软件TSP服务商将从智能驾驶舱这片新蓝海中大幅获益。

图19美国人日常生活中,开车出行时间近两倍于手机

4、2017年,产业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4.1智能驾驶舱,已经在高端车型开始广泛应用

IT产品创新一般遵循高端下沉策略,智能驾驶舱亦如是。

智能驾驶舱概念在2013年和2014年开始为产业界所提出,包括博世和英伟达。

正如其他IT新品一样,汽车驾驶舱最初应用在高端市场上,奔驰、奥迪、宝马等是高端车系的典型代表。

以液晶仪表为代表的智能驾驶舱已经在奔驰S、E系列,奥迪几乎全系,宝马7、5系等车型实现配臵,并取得良好反响。

汽车驾驶舱的人性化、智能化、全面的功能设臵逐渐成为高端汽车销售的重要差异亮点之一,为汽车产业增添附加值。

图20奥迪、奔驰、保时捷等高端车型已经广泛配臵智能驾驶舱智能仪表

4.22016年智能驾驶舱开始从高端向中端下沉渗透智能驾驶舱高端下沉趋势,从高端车型向中端车型渗透开始加速。

随着技术积累带来的成本降低和更多消费者的追捧,智能驾驶舱的配臵呈现出大众化趋势,已经开始向中低端车型加速渗透。

以液晶仪表应用的领头羊奔驰为例,2016年已首次应用于100万以下中高端车型E级。

根据产业链调研,奔驰汽车的智能驾驶舱配臵有望在2017年H2应用于50万以下的C级(改款),开始向中低端渗透。

图21以液晶仪表为代表,明年智能驾驶舱有望为奔驰C级改款所配臵

4.3高端下沉叠加鲶鱼效应,2017年有望成为大众化元年两类车企引发鲶鱼效应,有望助推智能驾驶舱大众化趋势。

随着国际上智能驾驶舱的概念推广和应用配臵,国产车企同样对智能驾驶舱产生兴趣,两类车企表现尤为突出,一是新锐本土车企,代表众泰、比亚迪,二是科技汽车公司,代表蔚来、乐视。

根据产业调研,科技汽车公司有望标配智能驾驶舱,新锐本土车企20%以上产能配备液晶仪表。

图22众泰SR7座舱的数字仪表和中控屏显露驾驶舱智能化趋势

智能驾驶舱大众化应用,有望首先在众泰等国产厂商取得突破。

根据产业调研,新锐本土车企20%以上产能有望配备液晶仪表。

我们判断,智能驾驶舱作为未来汽车关键属性,有望在本土新锐汽车厂商带动下成为消费者的青睐因素。

第一,当前国产汽车的智能化座舱领域规模较小,渗透率较低,需要厂商差异化追赶发展。

第二,据我们了解,众泰等国产厂商在智能驾驶舱领域已有一定的产品经验和技术积累。

图23蔚来超跑EP9驾驶舱富于科技感和智能化,2017年有望在量产车型得到普及

IT属性的的科技汽车2017年集中发布,或引发智能驾驶舱热潮。

互联网科技汽车厂商对智能驾驶舱这样的新概念新技术有更强的配臵意愿,有望将其规模化应用于量产车型的生产之中。

根据产业调研的报告,科技汽车公司有望实现智能驾驶舱的标配。

以蔚来、车和家、乐视、威马汽车为代表的科技车企将于2017年陆续发布新车型,智能驾驶舱有望成为其突出亮点。

国内汽车自主品牌车型有望在2017年首先加速落地液晶仪表。

2015年中国新车销量中,以自主品牌为代表的30万以下中低端车型销量占比超过90%。

而根据产业调研,2017年我国自主品牌近5%产能有望采用液晶仪表,代表为比亚迪、众泰、长城等。

我们预计,智能驾驶舱在2017年将有望加速落地。

图242015年30万以下中低端车型销量占比约90%

表3:

国产自主品牌汽车有望实现液晶仪表落地

4.4汽车电子巨头,正为智能驾驶舱领域积极储备

全球汽车零部件商和汽车电子巨头已加大对智能驾驶舱领域产品的研发力度。

汽车零部件厂商的智能驾驶舱产品覆盖从数字液晶仪表、中控显示屏、HUD等信息显示器,到手势控制、语音交互等领域。

意法半导体公司(STMicroelectronics)、迈来芯公司(Melexis)等汽车零部件厂商均在加大对智能驾驶舱领域的研究开发力度。

比如座舱内的视线追踪技术能对驾驶员的视线方向进行实时监测,当驾驶者在行车过程中看向车载信息终端或中控平台时,系统会自动感应到视线落点并点亮相应屏幕。

电子芯片制造商赛普拉斯(Cypress)公司最新研发的车载屏幕传感器,驾驶员可以通过预设的手势变化来操控车内信息系统,令其在驾驶时无需分心操作。

专注于汽车座舱电子业务的伟世通公司在2016年推出了首款智能驾驶舱系统“SmartCore”平台。

该系统把以前汽车座舱内独立运行的电子仪表盘、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控、抬头显示HUD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整合到基于单一芯片控制的多域集成系统中,可通过智能化人机交互界面HMI进行操作和交互。

智能驾驶舱的不同电子系统可并行运作在同一处理器上,有效提高驾驶的效率和安全性,并且降低了座舱相应的冗余成本。

图25伟世通智能驾驶舱电子整合方案SmartCore平台

图26Rightware公司为智能驾驶舱液晶屏设计UI界面

Rightware是用户界面(UI)设计与实施软件领域的芬兰IT科技企业,服务于移动、汽车及其它嵌入式行业,能够为客户提供快速设计及部署用户界面的解决方案。

该公司的人机界面软件Kanzi在汽车驾驶座舱取得相当的成就,有15家以上的汽车OEM厂商将其应用于HMI和工程设计,包括数字仪表盘和信息娱乐系统。

奥迪车系上虚拟座舱的交互界面就是由Rightware公司进行研发的,二者于2009年开始合作。

此外Kanzi还应用于Karma公司提出的Revero数字概念驾驶舱、Skyships公司设计的超跑中控系统和仪表盘群组、QNX概念车型、Nissan概念车型、Renesas公司的R-CarH3SoC系统等。

预计未来五年内,将有更多车企和一级供应商推出搭载Rightware产品的量产车型。

5、前装中控行业增长中枢,有望提升至30%+

5.1传统前装中控预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传统中控预计在2020年前复合增速预计在20%左右。

根据易观智库的数据,受益于新车销量和渗透率加速双升,过去五年中控行业保持复合30%+增长。

渗透率加速提升对冲销量增速下滑和中控降价,我们预计,未来中控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前装车载导航出库量、渗透率、市场规模将有望继续扩张。

受益于智能驾驶舱的推动,广义中控行业未来五年复合增速30%+是大概率事件。

图27预计前装中控受益于出库量和渗透率持续上升

图28但受制于新车销售增速下滑等因素,行业增速下滑至20%左右

5.2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ADAS,智能驾驶舱渗透率井喷

智能驾驶舱加速落地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车和ADAS等因素的推动。

随着世界各国科技政策助力、汽车厂商的研发力度加大,未来新能源汽车和ADAS等新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广。

根据我国工信部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目标,国内新能源汽车2020年销量占比达到7%将是大概率事件。

而参考LuxResearch的数据,我们预计ADAS辅助驾驶系统在2020年的前装配臵占比有望达到50%。

图29新能源汽车2020年销量占比有望增至7%

图30前装ADAS的汽车销量占比有望增至50%

新能源汽车和ADAS对信息处理和呈现的需求将催化智能驾驶舱渗透率井喷。

随着新能源汽车、ADAS的应用推广,为了更有效呈现海量行车信息,液晶仪表将成为驾驶舱的必需品。

液晶仪表对新能源汽车来说是刚性需求。

相比于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需要显示更大数量级的行车信息,比如剩余电量信息、当前的驾驶模式、能量回收系统情况等。

而ADAS同样需要液晶仪表作为信息展示媒介,如全景摄像、巡航信息、偏离预警提示等等。

据此,我们做出以下两条假设:

假设一:

所有新能源汽车标配液晶仪表。

假设二:

前装ADAS的非新能源车汽车,50%配臵液晶仪表。

基于以上假设,我们预测2020年智能驾驶舱(液晶仪表口径)的渗透率保守估计有望达到30%。

图312020年智能驾驶舱(液晶仪表口径)渗透率有望达到30%

5.3智能驾驶舱:

一片有望达到三百亿元的新蓝海

仅就液晶仪表部分进行预测,智能驾驶舱有望达到300亿市场规模。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增长和ADAS在新车中配臵推广,智能驾驶舱将在汽车领域加速渗透,我们对未来几年的液晶仪表的渗透率状况进行了如下预估假设:

假设一:

液晶仪表2017年渗透率加速提升有望达到11%。

假设二:

2020年渗透率保守估计达到30%。

图32预计液晶仪表2020年渗透率保守有望达到30%

而遵循IT类产品价格规律,随着未来液晶仪表在技术上实现更为成熟稳定的集成模式,总体成本预计有所降低,则售价可能受到影响。

基于此增加假设:

假设三:

液晶仪表售价2020年在悲观情况下降至约3000元。

根据以上假设估计,我们得出核心结论,仅考虑液晶仪表部分,智能驾驶舱2020年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

图33仅考虑液晶仪表部分,智能驾驶舱2020年市场规模超过300亿元

受益于智能驾驶舱,中控行业增长中枢有望提升50%,达到30%+。

在过去传统的预测中,中控行业未来五年增长预计仅在20%左右,相关厂商成长受限于单一中控产品。

在智能驾驶舱产业潜力背景下,车载信息终端系统(In-VehicleInfotainment,IVI)作为汽车座舱信息交互载体的重要性凸显,处于智能驾驶舱产业链的中游核心地位。

受益智能驾驶舱趋势的推动,未来中控行业未来五年增长预计提升至30%以上。

依托中控基础,相关厂商的产品线有望实现进一步延伸。

图34中控行业增长中枢有望提升50%,增速从20%至30%+

6、投资建议:

新产业,新机遇

新产业价值,亟待市场认知。

投资者目前对智能驾驶舱这一产业新趋势基本忽视,市场预期几乎为0。

而根据我们的预测,智能驾驶舱有望重新定义人车交互,并且正从概念期进入渗透率加速下的高成长期。

受益于此,整个前装中控行业增长中枢有望从20%提升50%至30%。

智能驾驶舱组合如下:

1)上游硬件:

推荐四维图新。

全志科技、深天马、景嘉微有望受益。

2)中游入口:

推荐索菱股份、路畅科技。

东风科技、均胜电子、盛路通信有望受益。

3)下游软件:

推荐中科创达、东软集团。

万安科技、亚太股份、科大讯飞有望受益。

表4:

智能驾驶舱组合盈利预测和估值

主题有望迎来价值演绎行情。

受益于行业和公司层面的密集催化,市场有望认知这一产业价值。

2017年年初的CES展会引领IT产业变革方向,我们预计汽车创新仍然将是重要一环。

相关催化剂,我们整理如下:

1)1月初,CES展会相关产品发布;

2)4月底,北京车展相关车型发布;

3)下半年,英特尔和英伟达智能驾驶舱芯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