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744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docx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docx

科学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6、身体的“时间胶囊”教案

课题

6、身体的“时间胶囊”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现在的身体基本信息,预测出小学毕业时的身体身高体重信息,并且记录下来做一个“时间胶囊”。

2、引导学生明白推测六年级的身体信息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3、明白只有健康饮食、科学作息、坚持锻炼,才能够让身体健康的成长。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推测自己六年级时的身高和体重等基本信息,做一个“时间胶囊”。

教学难点

知道预测自己六年级的身高、体重等基本身体信息,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教学准备

身体信息表、身高体重秤、六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体重数据。

预习要求

与家长交流交流,在家长的帮助下预测自己六年级时的身高和体重。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聚焦探讨主题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五课《发现生长》,知道了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每天都在生长。

那么大家想不想估计一下等到我们上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的身高和体重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

2、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个“时间胶囊”,把自己现在的身体信息和预计小学六年级时的身体信息记录下来。

3、揭示课题:

6、身体的“时间胶囊”

二、合作探索,制作时间胶囊

1、教师引导:

同学们,在做“时间胶囊”之前,先请大家想一想,在这个“时间胶囊”里,我们需要记录哪些信息呢?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思考在“时间胶囊”里要记录哪些信息?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在这个“时间胶囊”里,我们主要记录的信息是身高和体重。

当然,如果有的同学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记录其他的信息,比如鞋子的大小、衣服穿的号码等等。

3、过渡:

既然我们已经确定“时间胶囊”里信息的内容,那么下面我们就要把我们现在的信息测量出来。

老师这里有一个身高体重秤,请大家把自己的身高量一量,体重秤一称,然后记录在时间胶囊的信息栏里面。

学生分小组称一称自己的体重,量一量自己的身高,并且把自己的身高和体重信息填入“时间胶囊”的信息中。

4、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身高和体重信息已经填好了,下面我们就来预测一下到六年级时,我们的身高体重会是多少。

在预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我们依据什么推测六年级时的身体信息?

肯定不能天马行空,随便预测,那有没有一定的根据呢?

5、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

我们可以在课前观察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身高体重,然后对自己的身高定体重做一个预测。

我们可以算一算近三年自己身高体重平均增加值,然后预测自己到六年级时的身高体重。

可以在课前跟爸爸妈妈交流一下,自己到六年级的时候,身高体重大概有多少,然后做一个预测。

6、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对自己六年级的身高体重做一个预测,然后填写在时间胶囊的信息表内。

7、全班交流,教师指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预测数字。

教师相机做一点评价,对于预测出入比较大的,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加以改正。

8、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时间胶囊上的信息已经全部填好了,下面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身体信息封装起来,等到六年级的时候再打开,看一看我们的预测究竟对不对。

四、课堂研讨

1、同学们,我们刚刚对我们六年级的身高和体重做了一个预测,为了我们的身高体重能够达到预测的数字,我们需要注意什么才能让身体健康的成长呢?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

为了我们的身体能够健康的成长,我们必须要健康饮食、坚持锻炼、合理科学的作息。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3、观察与比较教案

课题

3、观察与比较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能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进行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看、听、闻、尝、摸等一系列的方法。

2、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进一步巩固对多种感官的认识。

3、通过学习,明白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可以更确切、更全面的了解事物。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事物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事物的不同之处,认识到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水果若干、仿真水果若干、玻璃杯、滴管、酱油、自来水、塑料桶、大毛绒玩具、小毛绒玩具、铅笔、橡皮、钥匙、图片等等。

预习要求

试着运用多种感官全面地观察我们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感官来发现》,知道了眼耳鼻舌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感觉器官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利用感觉器官观察周围的世界。

2、揭示课题:

3、观察与比较

二、聚焦

教师引导:

感觉器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还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比较,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

三、探索

(一)探索实践一

1、教师出示课本第31页的上面两幅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这两幅图,从中找出五个不同点。

2、学生仔细观察并比较两幅图,从中找出五个不同点,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全班交流,学生说出这两幅图中的五处不同点,教师引导并表扬那些找的又快又准的同学,颁发“火眼金睛奖”。

(二)探究实践二

1、教师引导:

同学们的眼睛真尖呢!

下面我们再来考考大家耳朵的听力怎么样?

2、出示器材:

一个塑料桶、一个大毛绒玩具、一个小毛绒玩具、一串钥匙、一把小尺、一个杯子、一支铅笔等等。

3、测试方法:

一人把物品丢进塑料桶,测试者背对着塑料桶,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品扔进了桶里,并说明理由。

4、教师强调测试的要领:

东西被扔进桶里的时候,要高一点,发出的声音要响亮一点,让测试者能够听到,并以此来判断。

这个实验可以反复的对比来听,同小组的每个同学都要有测试的机会。

5、学生分小组开始进行测试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测试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引导,纠正不正确的做法。

6、全班交流讨论,汇报测试的结果,并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7、教师小结并表扬合作比较好的小组和听力比较棒的同学,颁发“最佳听力奖”。

(三)探索实践三

1、出示实验材料:

玻璃杯、自来水、滴管、酱油。

2、实验要求:

往三杯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不同量的酱油,然后按照颜色深浅排序。

3、教师强调实验要领:

玻璃杯中的水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多或者太少实验效果都不太明显。

酱油要用老抽,生抽或者白抽效果都不理想。

4、同小组同学合作进行实验,一人往玻璃杯中滴入酱油,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序。

5、实验结束之后,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排序的,按照什么方法排序的。

6、教师引导:

我们除了对杯子中液体的颜色深浅进行排序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排序?

7、学生交流讨论:

可以对玻璃杯中液体的多少进行排序,还可以对玻璃杯中液体的咸淡进行排序……

(四)探索实践四

1、教师出示情境题: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堆水果,(相机出示一堆水果),不过,这堆水果当中还有一些仿真水果,看看谁能把仿真水果挑出来。

谁就能获得真正的水果奖品,吃到真正的水果。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把仿真水果挑出来?

3、全班交流讨论,预设:

可以用手摸一摸,真的水果摸在手上凉凉的,而仿真水果没有这个感觉。

可以用手掂一掂,真正的水果是有重量的,而仿真水果比较轻。

可以用鼻子闻一闻,真正的水果有水果的清香,而仿真水果是没有的。

可以用手掐一掐,真正的水果一掐,果汁就会冒出来,而仿真水果掐了也没用。

……

4、学生提出自己的辨别方法,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学生提出来的方法进行验证。

5、教师小结:

看样子这个问题难不倒大家,大家的方法真是变化多样,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仿真水果给挑出来了,你们可真厉害。

下面谁来说一说,在挑仿真水果的时候,运用了我们的哪些感官?

6、引导学生明白挑水仿真水果的时候,运用了我们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官,进一步复习学习的内容。

四、课堂总结

1、教师引导: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了多种感官来观察与比较不同的事物,下面谁来说一说,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

同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呢?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同学们,运用多种感官,对事物进行比较和观察,可以对事物有一个更全面、更确切的了解。

所以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观察一个事物时,一定要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4、测试反应快慢教案

课题

4、测试反应快慢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人体对外界的刺激有所反应,并且反应的速度因人而异,有的人反应速度快,有的人反应速度慢。

2、通过“抓尺子”这一探究活动,测试每个人的反应速度的快慢,知道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很多,明白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反应速度。

3、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学会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概括实验结论。

教学重点

通过“抓尺子”游戏这一探究活动,测试每个人反应速度的快慢,知道反应速度因人而异,并且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提高人的反应速度。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描述实验中的现象,并且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实验结论。

教学准备

尺子、白色卡纸、水彩笔、实验记录表。

预习要求

和同学们做一做翻拍手游戏,看看谁的反应速度快。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聚焦本课探究主题

1、教师引导: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观察与比较》,知道我们要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外部的世界,才能获得更确切、更全面的信息。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上一课的学习情况。

2、提问:

人的感官主要有哪些?

这些感官分别有哪些作用?

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学习内容并回答问题。

3、教师引导: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人的感官方面的问题。

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玩过翻拍手游戏吗?

4、教师指会玩这个游戏的同学,介绍一下这个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5、教师引导:

下面我们就两人一组来玩一玩翻拍手游戏,看一看在这个游戏中。

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6、学生两人一组玩一玩翻拍手游戏。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游戏情况,并提示学生注意思考,在这个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7、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我们主要运用手和眼睛这两个感觉器官,在玩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大家不要小看这个翻拍手游戏,这个游戏测试的是我们的反应速度,你的反应快,被拍到手的可能性就小,你的反应速度慢,被拍到手的可能性就比较大。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反应速度这个话题。

8、揭示课题:

4、测试反应快慢

二、探索反应快慢。

1、教师引导: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的反应速度快还是慢,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来测试一下你的反应速度。

2、探索实验一

(1)教师引导:

我们先来玩一个“抓尺子”的游戏,不过玩这个游戏,我们先要做一个“反应速度尺”。

(2)教师相机出示自己做好的“反应速度尺”,并且讲解:

同学们,大家看,这是老师做的一个“反应速度尺”。

是用白色的卡纸做的。

老师把这把尺平均分成五个等份,从下到上依次涂上由浅到深的蓝色,并且从上到下依次标上“2、4、6、8、10”五个数字。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来做一个“反应速度尺”。

(3)学生分小组活动,同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做一个“反应速度尺”。

在全班展示各小组做好的“反应速度尺”,看哪一组的“反应速度尺”做得又快又好。

(4)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本次游戏,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一人垂直拿好“反应速度尺”,另一人抬手做抓尺子的动作,在尺子垂直落下的时候用最快的速度抓住尺子,就算成功。

(5)学生两人一小组开始做游戏,并且记录结果,比比谁抓住的次数多。

(6)全班交流汇报实验的结果,教师相机表扬合作比较好的小组和抓尺子优胜的个人。

3、探究实验二

(1)教师引导:

同学们,刚刚我们进行了“抓尺子”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只要抓住尺子,就算成功。

下面我们继续来玩“抓尺子”的游戏。

这一次,我们要准确记录下每次“抓尺子”的分数,最后合计,看一看谁的得分最多。

(2)教师组织两人一小组开始游戏,并且引导学生记录下每次“抓尺子”所得的分数,最后统计,看谁得的分数多,就表示谁的反应速度快,谁就是优胜者。

(3)全班汇报游戏的结果,教师相机表扬本次游戏中的优胜者。

4、实验探讨

(1)教师引导:

同学们,我们刚刚玩了“抓尺子”的游戏,大家想想看,在“抓尺子”游戏中,我们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

“抓尺子”的游戏,主要要用到两个感觉器官,一是眼睛,用眼睛看尺子落下,二是手,用手抓住尺子。

眼睛和手要同时利用,才能抓住尺子。

(3)采访“抓尺子”游戏中的优胜者,请他们说一说在这个游戏中,怎样才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有没有什么秘诀?

(4)优胜者讲解自己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感受,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本次游戏中,要想获得成功,最主要的是要注意力非常集中,另外一点就是手和眼睛要协调,两者同时使用,才能又快又准的抓住尺子,提高游戏的分数。

今天可能有的学生成绩不是太好,不过只要平时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就能提高反应的速度。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测试反应快慢,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每个人的反应有快有慢,不过只要平时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就能提高反应的速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