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大纲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5722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大纲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大纲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大纲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大纲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大纲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大纲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大纲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大纲 新人教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知识大纲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大纲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一、商、西周的社会制度(封邦建国)

商内外服制度

(1)概念:

内:

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外:

附属国管辖的地区,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对商承担义务,有很大的自主权。

分封制:

⑴目的:

保证周王室的强大

⑵对象:

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⑶作用:

扩大了西周的势力,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形成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宗法制:

⑴目的:

巩固统治,解决矛盾

⑵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⑶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相对的,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

巩固分封、凝聚宗族、防止纷争、

强化王权(积极)

形成贵族“世卿世禄”特权,不利人才选拔(消极)

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秦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2)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①皇帝和中央机构:

皇权至高无上,中央三公九卿制度(三公的概念要清楚)。

②地方上:

废分封,置郡县。

③官吏的选拔与考核。

④法律严苛。

(3)历史意义:

彻底打破了,奠定了基础,对产生了影响。

2、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1西汉:

(王国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⑴王国问题与七国之乱建立   ,削弱相权

⑵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设置   ,加强对地方的监督

颁布   ,解决王国问题

②北宋:

(唐末和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有何影响?

宋太祖从“钱”、“权”、“兵”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

⑴措施:

A、军事上—收精兵(统、调分离)

杯酒释兵权

B、政治上—削实权(相权一分为三、州郡直属、通判、文臣)

C、经济上—制谷钱

⑵影响:

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分裂局面;造成了的分裂局面。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基本解决(课本13页)

3、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枢决策机构是怎样演变的?

1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

隋唐三省六部制有何内容及职能,有什么作用?

见P14页。

宋元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的演变

⑴宋朝:

设“”作为宰相的办事机构;管军政;掌管财政

⑵元朝:

废三省,实行一省,设。

2明朝——丞相制度的废除

⑴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⑵明成祖正式设内阁,内阁权力越来越大,掌握“票拟”。

但票拟是否算数,取决于皇上的“朱批”。

3清朝——专制皇权发展到最高峰

(军机处设立的原因、特点和影响各是什么?

):

Ⅰ、原因:

雍正帝时,为了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Ⅱ、特点: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Ⅲ、影响:

简化手续、提高行政效率,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注意课本P16页最后一段的重要结论。

唐宋以来的政治制度的变化,表现出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遭到压制的历史特点。

中国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发展脉络

秦———西汉———北宋———元——明

行省制度

郡县制推恩令收精兵

刺史制

削实权

制钱谷

中央取得绝对优势

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秦至前清):

三公九卿制(秦朝)中朝(汉武帝)

废丞相、设内阁

(明朝)

中书一省制(元朝)

中书门下、枢

密院、三衙、

三司(宋朝)

增设军机处(清朝)

相权逐渐被削弱、分割,到明朝被废除;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到明清达到高峰。

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消极作用:

皇权极度膨胀,成为阻碍明清时期社会进步的

重要原因,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带来如宦官干政、吏治腐败、思想钳制等一系

列严重问题

第二单元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1、爱琴文明包括:

和。

2、古希腊城邦其特征是:

小国寡民,各邦长期自治。

根据各邦公民在公民大会中参政权利大小,城邦政体可分为若干类型,其中最为流行的是和。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

1、从君主制到民主制:

雅典是民主政体的发源地。

2、政体演变:

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①改革:

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②改革:

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其重要措施是陶片放逐法伯利克里改革——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二、雅典民主制的内容

1、基本特点:

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2、具体体现:

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

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合法公民均有

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

被选举权

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和常设机构

负责准备提案和主持公民大会

民众法庭——最高司法机关,最大限度地保持公正

三、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失:

(如何评价)

1、得(优越性)

(1)开世界民主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

(2)公职人员由民众选举产生,处于群众监督之下,减少了以权谋私的可能性

(3)充分发挥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对经济文化繁荣和国家的强盛起了推动作用

2、失(局限性)

民主范围狭小,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奴隶、女性和大量外邦人被排斥于民主

政治之外)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古罗马政制发展:

君主制——贵族共和制——帝制

①罗马共和国:

⑴三机构是

⑵三机构的职能分别是

⑶平民维护自身利益的机构是

②帝制的确立:

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披着共和制外衣的君主专制)

⑵戴克里先实行公开君主制

2、古罗马的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⑴是罗马共和国第一部成文法典

⑵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贵族利益

⑶是平民的胜利(按律判决和量刑)、是罗马法的渊源、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法典,又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四部分构成,分别是

2影响:

P30(标志完备、成为工具)

3、何评价罗马法?

P31(三最、先声)

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农业1)、耕作方式:

1、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是:

中国

2、中国已有相当发达的原始农业是在:

七八千年前

3、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是:

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4、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是:

石器——青铜农具——铁农具

5、最早的松土农具是:

耒耜

6、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是:

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7、中国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

铁犁牛耕

8、小件铁农具问世是:

春秋

9、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是:

战国

10、人们开始用牛耕至迟是:

春秋末期

11、牛耕初步推广是:

战国

2)土地制度的演变:

1.原始社会的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公社成员集体耕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2.夏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

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

3.“井田制”特点:

(1)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

国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诸侯又将土地分赐给卿大夫。

受田者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只能世代享用,不能转让或买卖,需要向国王缴纳贡赋。

(2)诸侯、卿大夫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榨取他们的劳动。

(3)西周时期,耕地沟洫纵横,形同井字,被称为“井田”。

4.“井田制”瓦解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了私田,私田不向国君交纳赋税。

(2)由于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趋于瓦解。

(3)以鲁国为代表的各诸侯国为了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规定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

这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转变。

私田主人转变为新型的封建地主,耕种地主土地的人转变为佃农,形成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5.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的标志: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

6.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标志: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变法运动,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其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7.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的影响:

战国确立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在封建土地所有制之下,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地。

广大农民只有很少的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8.东汉末年,曹操为筹措军粮,招抚流民耕种,称为屯田。

屯田制的作用:

使流民有田耕种,军粮得到保证。

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9.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

均田制开始实行于北魏,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

政府除了将农民原有的田地算作政府的“授田”外,还将荒地和部分官田授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农民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量的租税,还要服徭役或兵役。

隋唐时规定可以输绢代役,并推迟了服役的年龄。

10.均田制实行的作用:

均田制的实行使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开垦的荒地增多,经济逐渐恢复。

输娟代役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11.均田制瓦解的原因:

土地兼并的严重、土地买卖的频繁、安史之乱的破坏,均田制无法继续推行而逐渐瓦解。

12.明朝后期李自成的农民军针对封建土地制度,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表达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这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成为农民生产发展的桎梏。

3)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形成时间:

春秋战国时期。

2.小农经济形成原因:

(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

(2)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小农经济的特点: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小农经济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5.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的兴衰,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6.封建统治者的重农政策:

(1)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中有奖励耕织的政策。

小农经济的弊端:

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手工业

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开始出现。

手工业部门:

1)冶金业:

青铜制造:

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阶段(代表作:

司母戊鼎)

2)冶铁技术:

(1)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

(2)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步推广。

(3)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使中国的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3)炼钢技术:

(1)春秋晚期,中国已经能制造钢剑。

(2)魏晋南北朝,发明灌钢法,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

(3)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享誉世界的制瓷业: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1.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

早期生产的是青瓷,后来烧出白瓷。

2.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瓷器从唐代起输出国外。

瓷器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日常用品。

3.宋代,瓷窑遍布各地,江西景德镇瓷窑北宋时期开始闻名天下。

4.元代,江西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5.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明中后期,烧制出斗彩,五彩瓷;清代发明了珐琅彩粉彩。

四、异彩纷呈的丝织业:

1、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粟、发明瓷器、养蚕织绸的国家:

中国

【汉代】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

工具:

提花机

【唐代】出现缂(ke)丝(类似刺绣)技艺

3、丝织业的鼎盛时期是:

明清时期

4、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是:

苏州、杭州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先秦时期——商业兴起:

1、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是因为: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商朝时商人出现)

3、商业由官府控制:

商周时期

4、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春秋战国时期

5、后世商人尊谁为祖师:

范蠡

二、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1、秦朝商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道

四、隋唐时期——商业恢复繁荣:

3、出现的重要外贸港口是:

广州

4、唐政府在广州设立专管外贸的机构叫:

市舶使

5、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

柜坊

6、还出现了类似后世的汇票叫:

飞钱

7、唐长安,市与坊分开,日中为市(白天定时开市、闭市)。

五、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宋代:

1、宋代打破市坊分开、日中为市的限制,店铺可以随处开设,买卖时间早晚都可以经营。

2、北宋时,四川地区开始发行了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3、元代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是:

大都

4、元代南方最大的商业和手工业中心是:

杭州

3、元代外贸贸易的重要港口,被外国旅行家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的是:

泉州

六、明清时期——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1、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

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晋商和徽商

2、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明代的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是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丝织业手工工场里出现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另外在棉纺织业的中心松江和在广东佛山铁器制造业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它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封建制度的束缚,从根本上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特别是受到封建王朝“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阻碍,发展非常缓慢。

在整个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重农抑商”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的提出者:

战国时期秦国商鞅

2.历代封建政府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就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根本目的就是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仅阻碍工商业的发展,而且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

●“海禁”与“闭关锁国”

清代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不仅防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潮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的局面

1、背景:

社会大变革

(1)经济:

井田制崩溃

(2)政治: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3)阶级:

“士”阶层的崛起

(4)文化教育:

“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出现一批学者和思想流派(称为“诸子百家”)

2、主要派别

(1)道家:

老子、庄子

(2)墨家:

墨子

(3)法家:

韩非子

(4)儒家:

孔子、孟子和荀子

3、影响:

(1)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儒家学说:

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

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法家学说:

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主要派别主要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儒学的形成、发展

1、春秋——儒学应运而生

创始人——孔子(至圣)

贡献:

(1)思想:

①、政治学说:

A、“仁”:

仁者爱人;对统治者而言要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对所有人而言,要理解体贴他人,以此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爱人的途径是“忠恕”,其内容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礼”:

“克己复礼”:

做人要克制自己,行为要符合“礼”的要求;“礼”就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实现礼的重要标准是“正名”,从而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评价:

体现了保守的一面。

C、“为政以德”: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以德教化百姓;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仁”、“礼”是其思想核心

②、哲学观点:

(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不能事人,焉能事鬼”。

把探讨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③、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2、战国——儒学成为蔚然大宗

孟子的思想:

①、仁政学说:

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民贵君轻;尊王贱霸

②、性善说:

仁、义、礼、智与生俱来---性善的理由;“慎独”是其最高境界

③、利义观:

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孟子》成为四书之一

②、他被称为“亚圣”

荀子的思想:

①、天命观:

“明天人之分”、“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②、性恶论:

人性本恶;后天教育可使人由恶向善

③、政治思想:

“礼法并施”、“王霸兼用”

荀子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被视作儒家异端②、在中国哲学上具有深远影响

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

墨家—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的思想

1、墨子与墨家:

有严密的组织,领导人称巨子

2、墨家思想

①、兼爱:

与孔子仁爱不同,是没有血缘关系和等级差别的爱

②、非攻:

主张各国平等,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尚贤、尚同:

不分等级,举用贤才;最高职位由贤者担任,推崇权威

尚力、节用、节葬

3、墨家思想历史地位

①、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②、战国一度成为显学,之后不被重视

道家

老子:

《道德经》;道家学派创始人

①哲学思想:

A、“道”:

是抽象的概念,是凌驾于天之上的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辩证法思想: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并可互相转化;这种转化是通过“守静”来实现的,不需要条件。

②、政治学说:

“无为而治”:

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庄子的思想:

①、“齐物”:

世间万物本质是相同的

②、“逍遥”:

含义:

对事物的变化采取旁观超然态度;方法:

无所恃

③、天与人“不相胜”(天命观)

④、在文学、美学方面的建树

法家

韩非的思想:

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②、今必胜古、主张变法革新

法家思想的历史地位

①、在当时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在后世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兵家

《孙子兵法》

吴起与《吴子》:

文德与武备并重、教戒为先

孙膑与《孙膑兵法》:

重视战争规律、造势、人的作用

第三课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原因:

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

(最主要)

1、新儒学理论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黄老和法家思想

2、新儒学基础:

天人感应学说;

①、君权神授,“屈民而伸君”

②、要实行仁政,“屈君而伸天”

4、新儒学的影响:

有利于君主统治和巩固国家统一;也有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的作用。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及其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第四课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开创:

二程;集大成者:

朱熹)

1、内容: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格物致知”。

知先行后

③、存天理,灭人欲

二)、陆王心学

1、内容:

陆九渊:

①、“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通过“发明本心”以求理,即通过内心的反省以求理。

王阳明

③、“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天理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

三)、宋明理学的评价:

1、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

2、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一、“离经判道”的李贽

1)思想:

A、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绝对权威,鞭挞程朱理学。

B、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认为人皆有私,强调个性发展

C、利用阴阳理论从根本上否定“天理”,否定“三纲五常”

二、三大进步思想家

(1)共同思想

1、批判君主专制制度,主张“人民为主”。

2、重视手工业和商业,提倡经世致用

3、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3)各自特色

黄宗羲: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批判最猛烈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著《明夷待访录》等,提出“工商皆本”

顾炎武:

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区分亡国与亡天下,特别重视经世致用,著《天下郡国利病书》

王夫之:

《读通鉴论》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一、自然哲学:

从神到自然——精神觉醒

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

主要观点:

(自然哲学)

万物皆由水生成,大地漂浮在水上面,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自然现象

意义:

古希腊人开始有自主意识,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二、智者学派:

从自然到社会——人文精神

主要代表

普罗塔哥拉主要观点:

“人是万物的尺度”

三、苏格拉底:

从社会——人

知识就是美德名言:

认识你自己

意义: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理性精神对后世哲学产生深远影响。

四、亚里士多德:

“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

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研究方法,人文精神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哲学成为独立的学科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西汉

蔡伦(东汉)

造纸术

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发明,推动了欧洲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发展,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朝

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记载的印刷品

北宋

(毕升)

活字印刷

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

唐宋

火药

在14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

北宋

指南针

北宋时运用于航海;13世纪传入欧洲,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医学:

时间

发明者

成就

世界地位

西汉

《黄帝内经》

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东汉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被称为“医圣”,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

《神农本草经》

中国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

明代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分类法,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

数学:

(以解决实际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