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569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国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美国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美国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美国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美国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国史.docx

《美国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史.docx

美国史

今天训练的主题是:

国别史-美国史

一.工业革命前(16世纪—18世纪中期)

二.工业革命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

1、政治:

(1)1775-1783年经过北美独立战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1776年《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有: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作用:

为美国法律的制定作了思想理论准备,推动美国民主化进程

(2)根据三权分立学说,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政体;

(3)1861年-1865年南北战争,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经济:

18世纪晚期美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生产居世界第四位。

3、对外:

1)对中国:

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对日本:

1853年打开日本的大门。

4、科技文化:

富尔顿的汽船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1917年)

1、政治:

总统共和制的完善,民主政治的完善。

2、经济:

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最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3、对外:

对中国:

参与瓜分中国和八国联军侵华

4、科技文化:

科技:

1)发明大王爱迪生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初爱恩斯坦创立对对论;

2)现代电影之父格里菲斯对电影制作和摄影技术进行改革

3)喜剧大师卓别林

四.1917年—二战: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并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1、经济:

1)1929-1933经济危机最先在美国纽约发生;

2)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措施、特点、作用)

3)实质: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2、文化:

现代主义作家海明威《老人与海》

五.二战后到今

(一)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

1、政治:

1)确立了以美国苏联为核心的雅尔塔体系;

2)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联合国成立初期成为其工具;

3)对外推行称霸全球的政策巩固其霸主地位:

①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遏制苏联: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分裂德国。

②在亚洲发动两次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③在中国实行扶持蒋介石反对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采取敌视中国的态度。

④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导致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2、经济:

总特征: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1)二战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经济稳定发展;(黄金时期)

2)建立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3、科技:

1)1945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

(二)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

1、政治:

美国霸权受到挑战(多极化趋势出现)。

2、经济:

1)1973年后出现经济“滞胀”现象,国家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2)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

1、政治:

1)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2)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借助北约干涉别内政,1999年轰炸南联盟;

3)2003年出兵伊拉克,严重干扰了世界的和平发展。

2、经济:

1)“新经济”出现,持续增长;

2)融入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成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在经济全球化中占优越地位,引领全球浪潮。

4)企图利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控制其他国家。

3、文化:

互联网、知识经济。

中美关系:

1、中国近代:

19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

追随英国和法国侵华;门户开放政策提出标志美国推行独立的侵华政策;20世纪初到30年代,与日本在华进行争夺;1945-1949年,独霸中国;

2、中国现代:

(1)新中国建立到20世纪70年代前:

敌视中国,中美对峙。

新中国成立后,拒绝承认新中国,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经济上封锁中国,军事上包围中国。

1950年侵略朝鲜,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派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严重威胁中国安全,阻挠中国解放台湾。

(2)20世纪70年代: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和建交。

★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美国:

孤立中国失败;美苏争霸失势;越南战争的影响;

中国:

综合国力提高;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

过程: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美国为什么阻挠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国内政)

安全利益:

确保台湾的安全,实际是显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

经济利益:

台湾是美国十大贸易伙伴之一;

外交策略:

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制约中国发展。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

不利: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美国霸权主义政策,并以人权和民主化要挟;台湾问题。

有利:

中国巨大的市场;中国战略平衡地位。

★认识:

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稳定,有利于和平发展;建设性合作是主流;“和而不同”是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

★二战后建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表现在哪里?

(1)金融方面:

美国凭借安排战后世界经济秩序之机,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建立了新的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

为了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通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迫使英国放弃英联邦特惠制。

(3)工业方面:

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4)科技方面:

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加强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普遍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出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趋势。

试分别指出这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经济改革的主要目标,并概括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经济政策上有哪些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之处。

(1)主要目标: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与完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相互借鉴:

①国家职能: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社会主义国家改变或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企业自主权。

②所有制结构: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

③经济调节机制: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重视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作用。

④分配政策:

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⑤在国际经济领域:

西方发达国家生产社会化超越国界向国际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与世界经济接轨。

在技术设备上,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都重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战后西欧与美国关系的发展历程

(1)战后初期(1945年到20世纪70年代),西欧依赖美国。

①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复兴经济,并借此控制了西欧各国。

②随着“冷战”加剧,美国采取政策,造成德国的最终分裂。

③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不愿意再受美国的控制,开始为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

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在政治上也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②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关系。

资本主义世界逐步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练习:

1.货币的兴衰,彰显了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国家兴,货币兴;国家亡,货币亡”这句话。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人类的经济画卷上,没有哪个细节能够与货币脱离瓜葛。

黄金、白银、英镑、马克、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在世界货币的舞台上,有无数个角色上演着沉与浮的故事。

在“现代经济学之父”凯恩斯眼中,随着野蛮的痕迹、超主权货币——黄金的演出落下帷幕,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

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

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据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

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1)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对东方的探险”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分)

(1)开辟新航路(3分)

(2)19世纪上半期,英镑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

简要说明英镑确立霸主地位的原因。

(6分)

①政治上:

英国17世纪后期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此后,不断发展完善,政局较为稳定。

②经济上:

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的经济实力日趋强大;殖民扩张,初步建立起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③军事上:

英国具有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尤其是海军力量。

(6分)

(3)20世纪40年代,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是怎样确立的?

简要说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有利条件。

(9分)

确立:

《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它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3分)

条件: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国经济实力衰落,英镑黯淡退场;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

(6分)

材料三与战前比较,二战后的国际货币制度首先具有普遍的统一性,除了苏联、东欧等国以外,它几乎把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置于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以下,维持以美国为中心的金汇兑本位制。

其次,它具有国际金融行政管理上的严整性特点。

这不是一个松散的货币制度,而是有“共同”拟定的协定,以美国政府为首的大国对维持该货币制度的正常运转的有关问题都做了全面的规定,并要求各国必须遵守,否则,就要受到管束,甚至惩罚。

——王正毅张岩贵《国际政治经济学》

(4)结合材料三,简析二战后形成的国际货币体系较之有何变化?

(5分)

变化:

美元取代了英镑的地位;金汇兑本位制取代了金本位制;具有普遍的统一性;法制化、规范化。

(5分)

材料四战时布雷顿森林会议的第一目标是推行贸易自由化,第二目标是稳定世界各国货币。

……与此同时,战后设立的两个重要的机构也在国际经济安排中发挥作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各国政府提供贷款,以帮助解决各国的短期财政收支平衡问题以及货币贬值问题。

国际复兴和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向相对贫穷的国家的政府提供用于经济发展的长期贷款。

比起在战后初年,这两个机构在后来的岁月里都扮演了更主要的角色。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5)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建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6分)

影响:

客观上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推动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一定程度上为第三世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

(6分)

材料二当然,对于货币领袖这样的地位,任何国家都会觊觎。

美元是否能够打破英镑盛极而衰的宿命,形成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长久主导权?

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现“美元荒”时,有人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而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美元态势减弱时,有人说,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

——据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

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

(6)“美元可以基业长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

简要说明理由。

(6分)

观点一:

赞同“美元可以基业长青”这种观点。

理由:

一方面美国具有超强的科技、军事、经济实力;另一方面,美国有较为完备的政治制度,国内较为稳定。

观点二:

赞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种观点。

理由:

一方面可以从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态势减弱的角度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从经济领域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的角度进行分析。

(表明观点,给2分;后面的理由4分,每个要点2分,言之成理,皆可酌情给分)

(7)1971年以来,“战后货币体制的解体并没有严重影响世界经济”。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6分)

认识:

世界发展的多极化格局下,和平与发展是主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下,世界经济合作更加紧密和频繁。

(强调趋势和合作,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对美国利益是有害的,……一个援助计划,如果有效地执行起来,可以支持对共产主义的扩张的抵抗,且有助于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

------1947年9月魏德迈提交杜鲁门的报告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对华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是否真的使“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请说明理由。

对华政策:

扶蒋反共。

不会,美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全球霸权战略,这只能使中国陷入内战的旋涡。

材料二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

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特征:

对抗。

原因:

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

(5分)

材料三国会的意见:

共产党中国政府不应该被接纳为联合国会员国来作为中国的代表。

——1953年6月4日《美国新闻处每日新闻公报》

(3)结合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的政治政策。

中国人民政府采取了什么对策,结果怎样?

政治政策:

外交孤立政策。

对策: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

结果:

到70年代终于打破外交僵局。

材料四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

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 尼克松讲话

(4)联系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在70年代尼克松讲话前后美国采取了哪些“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

这样做的原因有哪些?

结果怎样?

简述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4)主动行动有: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政府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

结果: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影响:

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材料五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以台湾协会办理和靳行。

——1979年4月《与台湾关系法》

材料六与中国合作是促进我们利益的最好方法。

——1998年6月11日克林顿就中美关系的演讲

(5)阅读材料五、六,并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前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

(5)基本态势:

合作将是主要特征,但也会有许多波折。

材料七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

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6)根据材料七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

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

态势:

合作与冲突交织。

国际形势:

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

(4分)

另外附:

19世纪末以来,列强侵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为首形成列强竞相侵华局面;

2、19世纪末,列强共同支配中国;

3、一战期间,日本暂时独霸中国;

4、20世纪20年代,再次形成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5、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逐渐形成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6、抗日战争后,美国单独控制中国。

3、(37分)(第六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17世纪初,欧洲人就开始有组织地向北美移民。

但在十七八世纪,由于自然条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移民的规模还不很大。

美国独立后的最初几十年,尽管迫切需要劳动力,对外来移民基本上持欢迎态度,但当权者对大量移民的涌入还有疑虑。

在约翰·亚当斯任总统期间(1797—1801年),美国政府颁布针对外国移民的法律,对移民的活动和归化实行限制。

1784—1793年间,每年到美国的移民不多于4000人,1794年1万人。

拿破仑战争期间,法国对不列颠群岛和大陆进行封锁,英国以海上封锁作答。

英法实行的政策阻碍了欧洲向美洲的移民。

材料二1830~1850年美国人口动态表

年代

增长总人数(单位:

千人)

增长率(%)

移民造成的增长(单位:

千人)

自然增长(单位:

千人)

自然增长率(%)

1830—1840

4203

32.7

599

3604

28.0

1840—1850

6123

35.9

1713

4410

25.8

材料三当代国际移民一般都是欠发达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从农业地区向工业地区流动。

19世纪上半叶,英、法等国移民却是从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向发展水平低于自己的国家流动,这是由美国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潜力大、人口稀少、对劳动力的需求旺盛这一特殊情况决定的。

同时,当时的欧洲人认为,移民对欧洲至少有三大好处:

扩大欧洲商品市场;缓和人口过剩的负担;促进对外投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王章辉《欧洲移民与美国的工业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在美国独立后的最初几十年间影响欧洲向美国移民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9分)

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的限制;美国政府的态度和政策;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封锁政策。

(2)材料二反映出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怎样的人口发展特点?

(6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促进这一时期美国移民的原因。

(12分)

特点:

美国总人口呈增长趋势,但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移民增长迅速,且成为影响美国总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

(6分)

原因:

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的美国迫切需要劳动力;欧洲人口出现相对过剩;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欧洲需要对外扩大商品市场和投资;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12分)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移民在美国实现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欧洲移民提供了工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劳动力和技术;推动了外国资本的流入;扩大了国内市场。

相关选择题练习:

()1.美国公使田贝说:

“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

”这表明

A.美国已经取得在华势力的优势   B.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瓜分完毕

C.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D.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已形成

()2.美国近代对华侵略最突出的特点

A.依仗武力侵略中国      B.借助其他国家力量加紧侵略中国

C.着重外交、培植亲美势力控制中国D.凭借经济优势独占中国

()3.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是

A.力促国共两党合作使中国避免内战B.在中国扶持一个亲美反共的政府

C.排挤老牌殖民国家在中国的势力  D.维护国民党一党独裁的统治

()4.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演变的总体趋势是

A.由敌视走向友好结盟 B.由冷战走向缓和C.由战争走向和平D.由对抗走向正常化

()5.新中国诞生后,中美曾有一段互相隔绝而又敌对的历史,其起因是

A.中国实行闭关政策 B.美国蓄谋侵略中国

C.美国企图扼杀新中国D.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

()6.新中国成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中美关系处于对抗时期,这一时期中美斗争的实质是

A.意识形态的斗争   B.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C.台湾主权的归属问题D.国家利益的冲突

()7.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关键在于

A.美国放弃了遏制中国的政策B.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中国承诺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D.美国对外战略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8.尼克松访华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

A.结束隔绝状态,进行交流与合作    B结束与越南的战争

C..改善中美关系,加强同苏联争夺欧洲D.改善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9、今天的经济化与17世纪欧美殖民扩张相比较,说法错误的是:

A、今天的全球化各国之间是平等的,二殖民扩张时一种侵略B、都是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发展

C、都是先进国家主导D、都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

()10.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

“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

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过

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CDBDC6-10DDCAA

38.(37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影响历史发展变迁的重要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治理最好的国家”。

“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我国宋元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二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将中国作为参照,探讨欧洲的诸多问题。

……在官僚制度方面,他们对中国科举制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这种制度提供了这样一种保障,即政府将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而非欧洲那样,为世袭权力所支配,故科举制不失为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制度。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传播到欧洲的文化成果及其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欧洲国家的“中国热”反映了当时欧洲怎样的时代要求?

(12分)

成果及影响:

指南针,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条件。

印刷术,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火药,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科举制度,成为启蒙思想家反封建的锐利武器。

(8分)

时代要求:

反映了提倡理性,尊重人权,反对专制和特权,追求民主平等。

(4分)

材料三

 

注:

晚明时期出现了一批科技精英,会通中西的徐光启是杰出的代表之一,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对古今中外农业生产的利弊得失作出全面评价和总结。

他与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创立了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许多名词。

(2)根据材料二,分析晚明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

(5分)

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机,开阔了当时知识分子的眼界(或对文化进行了总结,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材料四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方商品对民众生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生活习俗的演变。

“凡物之贵重者时皆谓之洋。

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曰洋灯,火锅曰洋锅。

……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3)根据材料四,概括当时中国生活习俗演变的特点。

(4分)

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风尚崇洋。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