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为线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
《《以物为线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物为线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物为线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以物为线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以物为线索》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探究文章的线索,学习以物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成篇的写
作方法。
2、运用寻找线索、质疑探究、比较阅读的方法理解文本,体会文章写作的奥妙。
第一板块:
回读明标。
一、谈话引导,回顾旧知。
1.老师想知道平时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需要几节课?
我听出来了,至少需要一节是吧?
今天老师想用这一节课,和同学们学习几篇文章,想不想尝试一下?
大家这么有信心,那么我们就先来看一幅图,这幅图是我们刚学过的一篇课文中的插图,你能猜出来吗?
(分别出示《梅花魂》、《桂花雨》的插图)
呵呵,一下就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这两篇文章印象很深哪,接着回忆,还记得这文章写了哪些内容吗?
生:
《梅花魂》写了吟诗落泪,珍爱墨梅图,不能回国痛哭,送我墨梅图,赠我梅花手绢。
《桂花雨》写了桂花香,摇花乐,思乡情。
师:
仔细想想,文章始终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生:
梅花,桂花。
2、了解线索,引入话题。
是的,梅花,桂花就好比一根线,始终贯穿全文,把文章的内容有顺序地串起来,这梅花,桂花呀就是文章的线索.(课件出示:
文章
透过那透明的茶杯,我们分明看到了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情感?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
预设生:
作者借茶杯抒发对外婆的深深的思念,那思念虽有淡淡的伤感,但却是甜美的,久远的。
小结:
同学们很会读书,刚刚我们提出了几个问题共同探究后,便把文章读明白了,体会了文中蕴含的情感。
第三板块:
自读内化
一、课内阅读:
萧乾的《枣核》
引导:
下面我们就用寻找线索和质疑探究的方法来读一读萧乾的《枣核》。
1、快速默读,完成表格。
(出示课件:
表格)
文章的线索
写了哪些内容
表达的思想感情
枣核
朋友托带枣核
朋友和“我”见面、接到枣核
朋友的思乡之情
抒发美籍华人绵绵无尽的思乡之情
思考:
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作者围绕这一线索写了哪些内容?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生根据表格汇报
师:
文章的线索是?
生:
枣核
师:
文章围绕枣核,写了哪些内容?
(先写了什么?
接着写了什么?
然后写了什么?
最后写了什么?
)
《茶杯》和《枣核》这两篇文章都有一根明显的线索将全文的内容串连起来,这样运用线索贯穿全文,结构成篇有什么好处呢?
生:
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质疑发问,探究方法
师:
当你从头开始往下读时,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涌现了一些疑问?
预设生:
作者的朋友要枣核干什么?
生:
为什么他把枣核捧在手心像捧着珍珠玛瑙一样?
生:
为什么作者问他朋友枣核的用途时,朋友不告诉他?
生:
为什么他要在院子里种枣核?
师:
根据学生的疑问,板书“?
?
?
?
”
师:
当你读完课文知道了吗?
生:
作者的旧时同窗种枣核以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
师:
板书“!
”
师引导:
同学们,这就是作者写作时的有意安排,让读者不断的产生疑问,一步一步设置悬念。
,这种写法就是——设置悬念。
(板书:
巧设悬念)
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
可以激发我们往下阅读的欲望,使文章的结构跌宕起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小组合作,对比阅读。
师:
我们再读这两篇文章,对比着读一读,看看两篇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生:
都是以物为线索的文章。
生:
都是借物抒情。
师:
不同之处呢?
生:
第一篇文章简短,但情感含蓄、凝练。
生:
第二篇叙述具体,运用了设置悬念的写作方法。
小结:
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我们可以在阅读中能更多地发现文章中的奥秘,更好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板书:
对比阅读)
4、总结收获
师:
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的时光虽短,但很美。
说说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根据题目,紧扣关键词,寻找线索,还要质疑探究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第四板块:
课外延伸
一、阅读:
冰心的《小桔灯》
请你运用寻找线索、质疑探究自读冰心的《小桔灯》,体会文章的情感。
火车上的茶杯
作者:
梅子涵
小时候的火车上每个人都有一杯茶。
列车员端着送到你的桌上。
那是透明的茶杯,透明的茶杯上有个透明的盖子。
一杯透明的绿色的茶。
车厢里没有拥挤不堪。
恰到好处,井井有条。
火车在开着。
火车上的一杯有透明的盖子的茶杯里的茶是我对童年火车的诗意的记忆。
那真是一种安详的旅行的记忆,诗意的旅途。
小时候我总是跟着我的外婆乘火车的。
我的外婆去世了。
我讲着这一切的时候,犹如又在那时的火车里了。
我在外婆的身边。
我靠着外婆。
枣核
作者: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寄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
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从费城出发前,我们就通了电话。
一下车,她已经在站上等了。
掐指一算,分手快有半个世纪了,现在都已是风烛残年。
拥抱之后,她就殷切地问我:
“带来了吗?
”我赶快从手提包里掏出那几颗枣核。
她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她当年那股调皮劲显然还没改。
我问起枣核的用途,她一面往衣兜里揣,一面故弄玄虚地说:
“等会儿你就明白啦。
”
那真是座美丽的山城,汽车开去,一路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
倘若在中国,这里一定会有枫城之称。
过了几个山坳,她朝枫树丛中一座三层小楼指了指说:
“喏,到了。
”汽车拐进草坪,离车库还有三四米,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
朋友有点不好意思地解释说,买这座大房子时,孩子们还上着学,如今都成家立业了。
学生物化学的老伴儿在一家研究所里做营养试验。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
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
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
“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
”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
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
“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
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
姑娘在哈佛教书。
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
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
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
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
我想厂甸,想隆福寺。
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
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
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
“你相信吗?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
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
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
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文章的线索
写了哪些内容
表达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