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思政考博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374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3.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思政考博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09思政考博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09思政考博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09思政考博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09思政考博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思政考博题.docx

《09思政考博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思政考博题.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思政考博题.docx

09思政考博题

09年试题

思政原理

1.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1、2题选作)

2.社会环境优化的措施

3.论述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问题》的报告的主要内容。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

经典著作

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2.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经典著作(2010)

1.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观点。

2.马克思在《致。

魏德迈》中,对于“阶级”所增加的新内容。

3.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是怎么高度评价马克思的?

4.恩格斯在《共青团的任务》中关于共青团的任务以及对于今天我们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义。

思政原理(2010)

1.请结合实际谈谈实践教育法的含义和具体形式。

2.为什么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

3.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4.联系实际谈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07年试题(3、4任选其一)

1.论思政教育过程具体规律的内涵及其运用(20分)

2.思政教育“生命线”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0分)

3.联系实际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意义和主要方法(40分)

4.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显示价值

08年试题

1.联系实际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30分)

2.联系实际论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的实现(40分)

3.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内涵、结构及现实意义

09年试题

1.思政个体价值

2.思政方法论发展趋势

3.--------环境优化

4.谭政的报告

07年试题(马原)(3、4任选其一)

1.试述对马、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理解(25分)

2.《共产党宣言》“无产者和共产党人”一章论述了哪些无产阶级政党理论(35分)

3.列宁关于“青年团的任务”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40分)

4.《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40分)

 

08年试题

1.《国家、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关于国家的论述(15分)

2.试述列宁关于“战斗唯物主义要宣传无神论”的思想(15分)

3.如何理解马、恩对“唯物史观前提”的论述(25分)

4.列宁“灌输”思想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当代意义(45分)

09年试题

1.“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2.“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3.实践观

 

09年试题

思政原理

1.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1、2题选作)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主体与客体的一种关系范畴,是主体的需要同满足需要的客体属性的交接点。

它具有客观性。

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总是以一定形式的主客体关系表现出来的,呈现出一定的表现形态。

这就涉及一个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类型的问题。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是其主要价值分类。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理论界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一种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来看,具有导向价值、凝聚价值、激励价值、净化价值。

一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是完成它的社会职能而产生的社会作用与社会意义,具体表现

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塑造人格的主导力量。

第三种观点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具体对象的作用而言的,因而又可以划分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管理价值、生态价值等”[1](P85)。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理论界的主要观点为:

“①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个体现代化人格素质。

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满足个体的生存、发展以及完善人的内在素质。

③开发个体的非智力因素,促进人的社会化,帮助个体提高适应能力,塑造精神家园。

④塑造创造性人格,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在研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内涵及表现形式的基础上,许多学者指出个人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社会价值是外在价值。

关于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之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认识,我们认为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除了分类标准值得商榷外,还有几个问题值得我们考虑: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对社会、个人发挥全面作用还是集中于某一方面。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人价值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什么关系。

———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之分是对于社会和个人而言,还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特性来说。

———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又是什么关系。

下面就这些问题,试着做一回答。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范围问题

从上述所列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认识与界定范围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覆盖范围可以说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全部。

这种认识固然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对人的发展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但是却有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之范围、思想政治教育之作用扩大之嫌疑。

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以其本性与实践对社会及个人产生一定程度的满足,但这一满足更多地指向于精神,并且带有政治特性。

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决定的。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浓厚的政治性,具有意识形态灌输的任务,无需争议。

没有这一特性,思想政治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对社会的确有作为教育的一般价值,但是如果它不能以其政治特性,以其实践活动,巩固或改变人们的思想,达到教育者所设定的政治目的,那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教育就没有任何区别了。

具体而言,对社会等群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群体之间的关系,更多体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及其实践合乎社会群体的需要,而这一需要更多带有政治色彩。

对于阶级、政党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培养阶级、政党所需之人。

对于国家、社会而言,维护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利益是其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

即使有的国家故意淡化意识形态,以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对民众教育之首任,但国家利益与统治阶级利益的一致性,仍然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以浓厚的政治特性。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对于社会所需求的稳定、有序发展,甚至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推动意义,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可以无限大,也不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特性被抹杀。

对民众进行这样的教育仍然是阶级、政党、国家出于维护统治,实现统治长久化之考虑。

也就是说,虽然表面看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影响,产生了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管理价值、生态价值,但是这只是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特性发挥的间接影响,而不是直接效果。

同理,思想政治教育与个人之间所形成的价值关系,不是指向个人发展的全方位,而更多侧重于对人的政治社会化需求的满足。

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影响主要指向人的思想,或改变,或巩固,或建构。

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的道德提升、思想感化、精神建构都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也正是从这点出发,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实现着人的全面发展,它已经融入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这种认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由此而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方面面,或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如同教育一样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则成了问题。

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推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在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的需要过程中,以精神引导的方式来实现的。

这一精神与思想的引导式教育具有浓厚的政治目的性。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指出:

“从民主的观点看,一方面,政治本身即是教育,这种教育不同于过去只局限在特权阶层的政治与教育(柏拉图心目中的伟大理想),它是全民族的教育。

另一方面,教育也是政治的基础,或者反过来说,政治铸造了教育以超政治的理性特色,其结果可以从每一个人身上看出来,政治以公开的形式进入个人的私生活中。

”[3](P53)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经由无声无息的潜入和影响,通过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教育与感化,加速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的进程,促使其发展个性,实现全面发展。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思想

政治教育功能的关系

这实际上涉及一个价值与功能的问题。

价值与功能具有内在联系性,功能得以发挥,满足了主体的需要,就产生了价值。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价值是事物的功能对主体的意义。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价值与功能不是一回事。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反映了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功能则是一个实体范畴,反映了事物本身的属性。

价值的产生取决于事物与主体的关系,而功能则取决于事物本身。

对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价值与功能的关系与上所述一致。

人们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中,之所以会单一地从客体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对价值与功能的关系认识模糊,即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之间划了等号,从而把功能的实体特性作为了价值的关系特性。

正是由于这方面认识的误区,人们才机械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等转化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价值、凝聚价值、激励价值等。

事实上,事物具备了功能,如不与主体需要结合,功能就不能实现,价值就不能产生。

并且同样的功能对于不同的主体而言,作用不一,价值不同。

诸如:

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传输意识形态,巩固核心价值体系的功能,这对于任何国家、任何阶级而言都是适用的。

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无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无产阶级及无产阶级政党而言,则满足了其夺取或巩固政权的需要,产生了价值,但对于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而言,则只具有消极作用,甚至威胁到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就不可能形成价值。

反之,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

由此可知,功能有正负之分,而价值没有。

“价值是积极的、主动的、自为的。

而功能却是消极的(虽然从它的存在方式———对其他事物产生作用———来看是积极的)、自发的、自在的。

”[4]功能可以分为正功能、负功能、零功能,而价值只有正向意义,即只是肯定意义或积极意义。

有的学者指出按性质作用分,思想政治教育有正面价值与负面价值。

“正面价值,简称价值,即对主体的正当需要有肯定作用的价值。

负面价值亦称无价值或否定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实现起促进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价值具体指两个方面:

一是无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于其目的和任务的实现没有起到作用,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二是否定价值,即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妨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实现,起了消极有害的作用。

”[5](P197)的确,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会出现或促进、或妨碍、或无效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情况,但这只是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问题。

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正功能发挥作用之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才能得以产生。

试想一下,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人,他们都是将满足自己的需要作为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的,这实际上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形成的前提。

这一需要只可能是力求思想政治教育对自身的发展具有推动意义,而不可能是其他方面。

三、关于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与个

人价值、社会价值

目前,人们对于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认识主要是从人作为主体的角度出发,认为指向人本身的是内在的,而指向人本身之外的则是外在的。

但事实上,人是主体,社会也是主体。

按照此逻辑推理,倘若以社会为主体,那也可以将社会价值称之为内在价值,将个人价值称之为外在价值。

也有人认为将个人价值归为内在价值,是对个人价值的重视,是对过去“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认识更多地局限于社会价值方面,只是从党、国家和社会的角度来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而较少谈到它的个人价值,即对于受教育者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对个人利益的实现,对人生的实践所具有的直接或间接的意义”[6]这一现象的一种反思与纠正。

的确,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过于重视与对个人价值过于漠视,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

这是因为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者就不会注意到受教育者个人的利益需求,而当教育对象感到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给其带来利益,不能满足个人需求时,自然而然地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外在的东西,置之于身外,主要采取或敷衍、或逃避、甚至对抗的态度,进而出现思想政治教育无用论之嚣张。

正是认识到了过去的失误,许多学者认为“今天,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问题尤为重要。

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和态度具有明显的个体

利益的取向。

人们对于己有利的事情就愿意去做,而对跟自己无关或于己不利的事情就不愿意去做。

这是一种现实,也不一定是坏事。

重要的是,我们要承认这一现实,把思想政治教育所包含的个人价值提示出来,让人们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外来的甚至是强加于人的东西,它并不与人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相违背,而是相一致的。

接受教育是人的一种需要和权利。

人不仅需要接受实用的知识技能的教育,而且也需要接受思想精神方面的教育,这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同样重要的,甚至可以说更为重要。

那种认为接受知识技能的教育是一种权利,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义务的想法是一种误解。

”[6]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是对过去错误行为的一种纠正,但重视个人价值,并不是否认社会价值,更没必要以“内”、“外”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区分。

事实上,从一定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可以划分为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但是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之称谓与划分,既不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地位轻重的比较,也不是以主体为标准划分的,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活动与现象的事实出发,通过分析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社会的关系而做出的价值判断。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活动,本身有主体、客体之分。

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教育内容等要素对教育者与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都会产生满足关系。

由于教育者往往是社会利益的代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施动者,而教育内容等要素又可一并归入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故这里的价值更多以受教育者为主体,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大多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人的满足关系。

当然,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会带来一定的积极意义,这里的价值已经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本身所研究的范围,这种价值是存在的,是其他的价值形式,不应该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行列。

与此相对应,思想政治教育在外部也会与社会及其组成部分发生一定的关系,产生价值。

这样,从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内外角度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不难发现其有内外价值,内在价值指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的价值问题,它更接近于个人价值,外在价值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关系,它更趋向于社会价值。

当然,内外价值这一判断本身值得研究。

因为内外之分只是针对一般性而言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任何事物都有内和外之说。

个人价值有内外,社会价值也会有内外。

也正是基于内外价值划分的不确切性,我们更倾向于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称谓,而不用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概念。

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关系,实际上涉及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中的地位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又会形成为群体。

思想政治教育对人、对群体都会具有意义与价值。

目前,制约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瓶颈,不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有无价值,价值是否可以分为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问题,更多在于如何把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提出并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及其与社会价值的关系,是关系到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全面理解,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的重要问题。

”[6]

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关系,首先需要我们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要避免将社会与人对立起来。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由人组成,离开社会谈人不对,离开人谈社会亦不对。

人存在于社会之中,社会性是人的根本属性。

“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

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

”[7](P1)人与社会是相互联系的———个体组成社会,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社会要保障个体的利益;个体有自己对社会的愿望,社会也有对个体的角色期待。

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社会与个人不是完全统一的,两者也会产生矛盾。

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也会发生冲突,并且从人类历史的发展来看,有时冲突还是相当激烈的。

当然,这一冲突的形成与发展是以不破坏特定的社会及人的生存发展为底线的,否则冲突就会演变成革命,成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此时的人与社会已经形成了绝对的对立。

在社会与人的关系的量变范围内,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会出现这样几种可能:

一是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高度一致,且都合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此时,又会有两者的发展整体一致与部分一致的情况出现。

整体一致是说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不仅发展方向一致,并且发展速度与质量接近;部分一致意指虽然两者发展方向一致,但是速度或质量并不一致。

二是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其中一方合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而另一方不合。

从理论上讲,也会出现第三种情况,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发展一致,但都不合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这种情况只能是一种逻辑推理,不可能在现实社会中出现。

明确了人与社会的关系,理清了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矛盾之后,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关系实际已经很清楚了。

这种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当思想政治教育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能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且满足程度接近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达到最大,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也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性。

第二,当思想政治教育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能满足个人的发展需要,且满足程度不一致时,一般而言,如果满足差距不大,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也能保持较好的关系。

这是因为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性是存在的,虽然与自身需求尚有一定差距,但满足感是明显的,即使偶有相互对立,产生一定的失落感,也总不会影响到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评价。

但是如果两者的满足程度有相当大的差距时,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地位则会发生变化。

当社会更多重视集体利益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表现得尤为明显,个人地位、个人利益以及个人需要往往或是被漠视,或是处于第二者的地位。

我们国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更多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本质,特别是它对国家、政党、社会的作用,而将个人放置于集体的掩盖下,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人性的影响。

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深入人心、实效性减弱的原因之所在。

反过来讲,当社会更多重视人性的发展,重视个人利益的满足时,就有可能对社会整体利益轻视。

西方社会

发展过程中个人主义盛行、社会问题突出的状况就是例证。

在我国,近年来伴随着对过去重集体轻个人的思想观念与做法的纠正,国内掀起了一股人性回归热,其中之一就是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重视教育对人的需要的满足。

教育要回归生活,回归人的发展,这是对教育本性的一种认识与探索。

但是忽视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规范性与政治目的性,则是另一种偏差。

这也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与教育很难区分的原因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不能体现,教育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第三,当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不能同时满足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不仅会背离,并且思想政治教育最终之目的不可能达到。

这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当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了社会需求,而对个人需求完全排斥时,虽然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得到了极度张扬,但是它对个人不仅没有任何积极影响,相反却有可能会将民众推向反面。

长此以往,社会价值的实现只能是昙花一现。

这是因为民众的需要得不到丝毫的满足,他们就会转而寻求另一个阶级或社会的容纳,此时如果恰有另一阶级或政党寻求政权的夺取,那社会的改朝换代就发生了。

反过来讲,当思想政治教育只重视对个人需要的满足,而对社会之需求漠然视之时,培养出来的人不可能是社会所需要的,也不会推动社会的发展,要么成为社会的叛逆者,要么成为一个精神有问题的人,成为社会的另类。

此时,思想政治教育所设定的培养阶级、政党、国家、社会需要的人,以及满足人的政治社会化需求的目的永远不可能实现。

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性本身也会受到怀疑。

从上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既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能满足个人的需要,且满足程度接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状态与表现。

但是在现实的实践中,同时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要,往往会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状态。

那么,当矛盾发生时,思想政治教育的侧重点到底应该倾向于何方?

对此,马凤歧研究指出“教育价值有两个主体:

社会和个人,它们都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教育实践作出价值评价。

但这两者不是平等的主体,它们分属不同的层次,所以它们对教育实践的价值评价也不具有平等的有效性……

教育实践只能指向一个最终方向,如果教育实践同时指向社会和个人,那么当两者的要求相互冲突的时候,它将不知所从,而且实际上,在迄今为止的社会发展所经历的所有形态中,都存在着社会与个人的不可避免的冲突,两者之间的冲突有时还非常激烈。

所以,教育实践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同时满足两个主体的要求的,这就要求教育实践对它的服务方向必须有所取舍,在这些时候,我们坚持社会需要的至上性,坚持认为教育实践应该首先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实际上教育实践也正是这样做的,比如近代的资本主义教育即是典型的人力教育。

教育价值的二分法不能表达这些思想。

”[4]客观而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它不仅认识到了社会与个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可能存在矛盾,而且试图对矛盾发生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做出有益探索。

但是,社会倾向的说法却还是值得商榷。

这是因为虽然历史上相当一部分国家与大多数阶级在推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都选择了社会需求的至上性,可事实也证明这种做法尚存在诸多问题,并不完全合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

当然,前已述及,完全倾向于个人,也存在许多问题。

那到底如何来认识这一问题呢?

事实上,要解决关于这一问题的疑问,首先需要我们跳出偏向于一端的思维。

当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发生冲突时,思想政治教育选择倾向于一种需要,并不意味着它就要绝对排斥另一种需要,完全可以兼顾。

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推动力,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亦会对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证。

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于现实的实践,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有效地实现人的观念转变,引导人们实现精神的建构,促进人们思想升华、道德提升,并产生积极效果时,它的意义才能充分显现。

个人的发展不可能离开社会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脱离个人发展而进行。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解决社会发展的宏观问题,又要解决人的发展的微观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与社会的需要与发展而言具有工具性,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又具有目的性。

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的某一时期,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育的社会价值可能更突出,但此时的社会价值是在充分考虑了个人需要基础上的突出;反之,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可能需要突出个人价值,但是这一突出的前提是满足社会需要。

这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一种常态。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威孚,朱磊.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综述[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

(2).

[3][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4]马凤岐.教育价值的理论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4,(6).

[5]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6]刘建军.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J].教学与研究,2001,(8).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春:

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22]赵志华,徐永赞.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规律[J].河北学刊,2007,(3):

54-56.

[23]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