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3317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docx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docx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

广东省东莞卫生学校

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论证及实施方案

面对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中等中医药学校的教育如何融入竞争机制,走同市场经济,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经济的需求,对中等中医药学校而言,既面临危机,挑战,又面临较大的机遇,

中等中医药教育要培养21世纪社会需求的实用型、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必须紧紧围绕教学改革这一核心,在课程体系方面进行纵深层次的改革,从而使教学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了使课程改革适应专业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医研室特对我校中药专业课程改革进行了论证,并拟订了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

一、中等中药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受传统专业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中等中药专业的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上仿照了高等中药专业教育模式,以学科要求为中心,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中等中药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特色。

目前中等中药专业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目标定位偏差,专业划分过细、口径过小、覆盖面过窄,过分强调“考才教育”模式,结果“考”不如高校,“通”缺乏根基。

2、层次针对性不强,缺乏中等中药职教特色。

中等中药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决定了所设课程及教材建设均应突出中等中药职教特色:

然而,现行教学计划中,传统专业教育思想的烙印依然严重存在。

在许多学科教材的建设上,了良大程度系高等院校教材的压缩或翻版,不注重本学科・在中等中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特砍性缺乏应有的中等中药职教特色以中药鉴定学为例,各论中植物形态}、’显微鉴定!

、厂理化鉴定飞内容占据了“半壁江山”,而真正体现中药职教特色的药材常用别名、常用经验鉴别方法与术语、药材等级规格等却收载最远远不犷

3、教时建设明显落后,且缺乏系统性,不能跟上时代发展。

多耸牛,中等中医药学校没有独立的教材,往往沿用过去的自编教材

或借用大学教材,结果要么过深、过多,理论多于实践,要么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没涉及。

教材无系统,还.导致横向失调,教师各自为战,教学内容出现重复较多,且陈旧与欠缺并存。

4、课程体系的改革,还缺乏深度和广度,课程体系中缺少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课程,抱残守缺,不违祖宗仍影响着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过程。

现代教育观认为,人才质量的差别不仅在于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的综合素质。

因此,中等中药专业必须重视综合素质教育,特别应注意增加包含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的普通文化教育和人文教育课程,如计算机、普通话、公关礼仪等类课程。

5、学科分割过细,缺乏学科知识交叉渗透的综合性课程。

目前,全国中等中医药学校尚在执行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3年制中等中药专业教学计划(简称现行教学计划,下同),必修课共计23门。

笔者认为,就其中医药类课程结构而言,存在学科分割过细,内容重复,缺乏学科知识交叉渗透与融合的综合性课

程。

如中药学,就中等中药专业学生而言,针对性不强,一方面无需过多了解和掌握其临床运用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凡涉及炮制用药的中药功效主治在中药炮制学中又有专项列述,并且在〔炮制作用)项下就中药炮制前后功效、性能及生品、炮制品应用选择等方面均有相应阐述。

因此,笔者认为,应将中药学与中药炮制学融

二、中等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市场经济对医药中等专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性要求。

我国经济体制初步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以来,医药人才的需求、供给、培养、就业等方式都在发生或将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特别是在世纪之交,我国经济体制社会发展尚处在重大转变的关键历史时期,职业教育发展也进入攻坚阶段。

在新的历史潮流条件下,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医药专门人才,是历史赋于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职业教育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也是生产力提高的结果,经济结构的变化势必要求中等专业学校改革专业结构与课程结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市场日趋成熟,供求关系已由过去的“源方市场”向“用方市场”转化,末来社会职业转移将会更加频繁,过窄的专业知识适应不了市场千变万化的需求,缺乏市场竞争力,也会束缚学生毕业后施展才华的手脚,综合素质高,适用范围广,协作精神强,有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的学生必然有较多的就业机会,这无疑将成为医药中专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业务规格、课程体系、教育方式等多方面改革的主要诱导因素,并且可以说这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只可能在深度、广度上加深,加宽,绝不可能萎缩。

2、中医药产业的五大战略性转变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中医药产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等的发展而进行着一系列战略性变化,主要表现为:

(I)新药开发从仿制向创新的战备转变。

(2)市场结构从单纯国内市场向国内和国际并举的战备转变。

(3)工业结构从单纯原料药生产向原料药和制剂并举的战备转变。

(4)技术结构从单纯合成制药向合成制药与生物制药并举的战略转变。

(5)企业规模结构从分教向集中的战略转变。

这些转变趋势必会导致,带动和要求中等教育同步实施战略性的课程体系改革。

3、当今医药人才市场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当今医药人才市场需求发生了重大的变改,主要表现为:

(1)要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愿为医药事业发展而努力工作的思想。

(2)一些岗位已远远大于我们所设专业,但我们不可能对岗位设置专业,只能培养具有宽厚基础知识、多用途的各行业各岗位的“毛坯”。

(3)群体就业向素质就业转变,各层次医药人才参与竞争,用人单位力争花小钱用大人,就业者竭尽全力要找好婆家,竞争必然加剧。

(4)凭证上岗,上岗能战,战之必胜是选才的又一标准。

(5)关键能力普遍认可租看重。

以上转变,就要求我们中等中医药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而目前的教育方法和课程体系却不能适应,为此应进行相应的改革。

三、中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设想与实施方案

中专教育如何从质量、效益、特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正确定位其培养目标,构建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这是当前中专教育改革的课题。

(--)中药专业设置以职业分析为基础。

以职业分析为依据,按职业群划分专业是中专学校专业设置应遵循的原则之一,专业划分是否合理,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类别是否和医药产业结构,劳动力需求结构相适应,决定着专业的兴衰和学校的办学方向,决定着学校办学的水平和效益。

根据国务院有关部委的调查研究,目前,中专仍然主要承担培养技术类人才的任务,

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管理人才,它要求我们的毕业生要懂管理,会操作,能检验,好革新,既要自己会做,还要能指挥和带动别人去做。

另一方面,专业的设置也关系到学校的专业师资,实验实习设施,图书馆资料的配备。

因此,要合理划分和设置专业。

我校根据中药专业职业群特点综合划分为中药、中药商品经营和制药三大类专业(暂设前两个专业),从而设置专业的覆盖面宽了,适应了职业岗位的多样性以达到“重基础,宽专业”这一中医药院校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

总之,专业的设置应适应市场发展,采取科学的职业分析方法,针对职业范围设置专业群,以专业群管理体制,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设置新专业门类,拓宽和延伸老专业覆盖面,增强学校发展后劲。

()培养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CBE职教理论,中专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因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

养应认清学校的培养目标,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

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肯干”

体现了德育标准,“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

力。

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构建上下功夫,将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

曰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为核心。

课程设计的核心是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确立。

课程设计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要实际、实用,要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动手能力、生产经营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1、根据实际需要打破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统一性,要求教师根据需要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如中药专业与

中药商品经营专业所用的化学基础应有内容差异、深浅差异、实验差异等。

2、增设增加计算机应用及新技术等内容,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

3.,增设或增加选修课,提高第二课堂的地位,开展内容丰富的

讲座,以此缓解课时紧张的矛盾。

根据市场所需及人才培养要求,

增开了3门课程:

《美育学》20学时,《市场营销学》20学时,把原

来高教厅中专处要求上的《职业道德》课白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情

况来上,增开《医学沦理学》30学时,为更好培养跨世纪实用人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4、开设综合课。

(1)《人体解剖生理学》,将《人体解剖组织学》、《生理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生理学》。

(2)《方剂与中成药学》,将《方剂学》与《中成药学》合并为《方剂与中成药学》二

)、开发隐性课:

利用学生会、校团委等学生的自己组织开展青年志愿活动,争优创先活动,各类比赛等。

为此,中等中医药教育应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确定为培养目标。

学校在反思过去教学得失之后,提出能力应包括知识、技能、思维和情感(态度、意识、性格等)四个不可分割的方面。

为使学生在校时间内各方面均衡发展,真正学有所获,学校采用模块式课程结构,形成动态课程体系,并制定合理的课程结构比例。

1、德育课程类:

政治、哲学、职业道德等

2、人文课程类:

语文、美育、英语

3、其它公共基础课:

数学、体育、物理、无机化学等

专必办践彩路天知段学、分眯公孰解剖宝垂笋药植、中概、微生物、药理

、专业课课窿羚力剖与中成练中药学、中化、中鉴、中炮、书雌翁珠书蜓魏澹理

、综合技能类:

微机、公关、书画、社交、摄影、礼仪等、职业技能类:

分专业即中药专业进行的实习、实践等、社会实践类:

社会调查、市场分析等

 

在时间的具体安排上,理论授课与实践环节的时间比为1:

1左右,即理论授课总学时中,A.B二个课程模块所占的比例约占40%,坚持“知行合一,行重于知”的教学原则,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在课程改革中逐步建立一套突出技能训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6、调整部分学科的课时。

按专业需求,压缩部分学科课时,《数学》由原来的90学时减为50学时;《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学科均由原来的96学时减为72学时。

7、明确统考课程。

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英语》列为统考科目,分别参加省高教厅中专处组织的计算机和中专处组织的全国中专英语统考,让学生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

8、强化实践教学。

仕)增加实践课时。

教学计划中,注重实践教学,增加实践课的学时。

理论教学学时为1474,实践教学学时2144,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达到、

1:

1.45,保证实践训练有足够的时间,从客观上保证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其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学、药用植物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药理学、中药学、中药化学、方剂与中成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经营管理学等学科的实践、实习项目开出率应达到1009/o。

归)制定基本技能考核项目与办法。

基本技能考核项目与办法中明确规定考核目的、考核项目、考核办法及评分标准等,以促进实践教学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课程技能考试成绩单列。

实践课考核成绩为:

平时操作考核成绩占40%,操作考核成绩占60%。

实践课的成绩不合格者不得参加毕业实习,使学生充分重视实践课的学习。

③按岗位需求与实习医院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实习大纲、实习手册。

(4)建设实训基地。

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上级有关部门和方便技能训练要求,以及我校领导对办出中药学校特色,申报中药重点专业建设的计划,我校建成了面积约500平方米的中药药圃4个,有300多种药用植物,另建有面积500平方米的中药标本厅1个,其中药材标本406个,383种;浸叶标本600个,198种;生药叶标本600种164科。

争取在课堂上和课外很好的利用这些学习资源,达到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训。

②校外实习医院。

近几年,我校中药专业的实习点遍布全省市、县,其中关系较为稳定的有:

肇庆中医院、华佗医院、云浮中医院、罗定市中医院、新兴中医院、三水中医院、台山中医院、开平中医院、湛江市第一中医院、高州中医院、茂名中医院、阳江市中医院、阳春市中医院、梅州市中医院、河源市中医院、惠州市中医院、英德市中医院、韶关市中医院等近二十个单位。

各实习单位为了满足我校中药专业的

“实习大纲”要求,都派出具有高、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的约有30人,中级职称的约有70人)或有丰富带教经验的老师带实习生,要求在具体操作上,手把手教我们学生各种技术和技能,并把医院的优良传统都传授给学生,做到既教理论和技能,又教做人道理,使得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益良多,并促进了学生的能力发展。

(V教育方法以受教育者为中心。

改革教学方法,首先必须要改变教师的意识形态。

要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能动、能思考的对象看待,改变那种以牵着学生鼻子走为最佳效果的做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多样化,加强课堂讲座,专题考察,专题辩论等,给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提供更多的机会相更为宽松的环境。

不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对不同意见,不一既给予否定,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其次打破“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定式,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第三要改变封闭式的教学观念,树立开放教学的新思想,加强学校与社会,理论和实践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参与实践。

另外,职业教育要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要增加选择性,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国改革考试模式。

为了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和公正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我校准备深化对考试方法进行改革。

1、实行教考分离制度。

即建立学校试题库,使任课教师与出题教师分开,同一科授课教师进行轮流改卷,从而更客观地对完成课程目标的总的评价及对教师教学质量的公正评价,有利于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

2、试行新的期终、毕业综合考试模式,对考试的内容、形式、质量评价进行新的尝试。

3、完善专业课技能考核办法,要求严格执行专业课技能考核计划和方法。

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

医研室教务科

1998年8月20日

一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