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解析版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文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
《语文解析版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文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解析版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文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解析版山西省汾阳市第二高级中学文水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精校Word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语文联考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我有一个梦想(节选)
马丁•路德•金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
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
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
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蜷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
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
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时,曾以气壮山河的词句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不可剥夺的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
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
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
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我们来到这个圣地也是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是非常急迫的时刻。
现在决非侈谈冷静下来或服用渐进主义的镇静剂的时候。
现在是实现民主的诺言的时候。
现在是从种族隔离的荒凉阴暗的深谷攀登种族平等的光明大道的时候,现在是把我们的国家从种族不平等的流沙中拯救出来,置于兄弟情谊的磐石上的时候,现在是向上帝所有的儿女开放机会之门的时候。
如果美国忽视时间的迫切性和低估黑人的决心,那么,这对美国来说,将是致命伤。
自由和平等的爽朗秋天如不到来,黑人义愤填膺的酷暑就不会过去。
1963年并不意味着斗争的结束,而是开始。
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黑人得不到公民的权利,美国就不可能有安宁或平静;正义的光明的一天不到来,叛乱的旋风就将继续动摇这个国家的基础。
但是对于等候在正义之宫门口的心急如焚的人们,有些话我是必须说的。
在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
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
我们斗争时必须永远举止得体,纪律严明。
我们不能容许我们的具有崭新内容的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
我们要不断地升华到以精神力量对付物质力量的崇高境界中去。
现在黑人社会充满着了不起的新的战斗精神,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不信任所有的白人。
因为我们的许多白人兄弟已经认识到,他们的命运与我们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今天参加游行集会就是明证;他们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
我们不能单独行动。
1.对文中部分语句的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将林肯签署“解放黑奴宣言”比喻为“灯塔的光芒……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充分肯定该宣言的历史意义。
B.“黑人……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一句意思是说,黑人们从非洲的故土家园流亡出来后,一直没有找到安居之所。
C.“美国……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退了回来”一句意思是说,美国尚未对黑人兑现其在宪法和独立宣言中的承诺。
D.“我们不要为了满足对自由的渴望而抱着敌对和仇恨之杯痛饮”一句意思是说,美国黑人不能够为了追求平等自由而仇视美国白人。
2.在演讲中,马丁•路德•金阐明了本次集会的目的。
以下表述,不属于这些目的的一项是:
A.把在“解放黑奴宣言”颁布一百年之后黑人仍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情况公诸于众。
B.要求美国对黑人兑现其在宪法和独立宣言中的诺言,使黑人拥有与白人一样的基本人生权利。
C.要让白人们明白,他们的自由与黑人的自由息息相关,他们应当支持、参与黑人争取权利的行动。
D.提醒美国,黑人对自由平等的要求十分强烈,十分迫切,对此,国家不能安之若素,不能拖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马丁•路德•金看来,黑人民权运动有法可依,解放黑奴宣言,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的相关条文,正是美国黑人争取获得与白人同等权利的法律依据。
B.不能拥有与白人同等的基本人生权利,长期遭受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生活贫穷,这些正是美国黑人参与马丁•路德•金领导的民权运动的根本动因。
C.在马丁•路德•金看来,美国已经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实行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政策,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对黑人而言是福音,对美国社会而言也是福音。
D.在演讲中,马丁•路德•金并不主张黑人们用暴力手段来争取自己的权利,主要是因为部分白人也支持黑人民权运动,一些白人还参加了本次集会。
【答案】1.B2.C3.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下列文中语句的理解。
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B项,“故土家园”指的是“美国社会”,本句意为:
黑人们在美国社会上居无定所,没有平等、独立、自由的生存环境。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不属于马丁•路德•金本次集会的目的,C项,在作者所阐述的本次集会的目的中,并无此意。
作者提到“他们(白人)的自由与我们的自由是息息相关的”,是告诫黑人在争取自身合法地位和权利的斗争中不要采取暴力方式。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
C项,误在“主要是因为……”。
从马丁•路德•金的演讲内容看,他不主张用暴力手段,主要是因为暴力手段不符合他所追求的自由平等,违背他所推崇的美国宪法和独立宣言。
当然“部分白人也支持黑人民权运动,一些白人还参加了本次集会”也是他不主张暴力的原因,但不是本质的、主要的原因。
二、语言基础知识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个多月前还叫嚣在南海领土争议问题上不惜与中国动武,一个月后却率领近300人的代表团到北京访问,临行前更公开承认打不过中国。
前倨后恭,莫为此甚,这就是菲律宾总统。
②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③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景点将成为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
④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对每一个矛盾都草木皆兵,只能说明这个社会确实没有通畅有效的矛盾解决机制。
⑤沈从文以他独特的审美视角构建了一个如诗如画、恬静淡远、风格独具的“湘西世界”。
翠翠是这个世界养育出的一个天真可爱、淳朴善良、玲珑剔透的小姑娘。
⑥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前倨后恭:
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使用正确。
④草木皆兵:
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使用正确。
⑤玲珑剔透:
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使用正确。
②穿云裂石:
意为穿破云天,震裂石头。
形容声音高亢嘹亮。
用在此处对象不当。
③望尘莫及:
指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
比喻远远落后。
多用于表示对人钦佩的自谦语。
此处不合语境。
⑥不知所云:
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今天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 。
此处望文生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当下的环境整治是一个综合性难题,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B.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C.“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说我们理当坚持的只能是中国的文化价值观,何况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并不差。
D.截至2014年底,云南省已经建成42万个“爱心水窖”,解决和改善了82.8万山区半山区农村人口的用水困难和63.6万亩耕地的补充灌溉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项,“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等主体的多方努力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句式杂糅,去掉“共同打造一个绿色的社会环境”。
B项,“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语序不当,“计划”应置于“将在2020年”之前。
D项,“解决和改善了82.8万山区半山区农村人口的用水困难和63.6万亩耕地的补充灌溉问题”搭配不当,“改善”不能搭配“问题”,去掉“改善”。
6.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独创“谭腔”的谭鑫培,是京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如果与诗歌史上的伟大诗人作比,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
。
他就恰如杜甫的艺术精神在清朝末年的化身, ,所以追随者众多。
; 。
, 。
这就是中国传统诗论中最受重视的“风骨”,也正是谭鑫培所具有的风骨。
①不但在精神与美学上与之相通,还为后人打开了艺术表现上的极大空间
②仅有苍劲,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③只有融悲凉与苍劲为一体,把两者天衣无缝地融入跌宕起伏的音韵旋律中
④含蓄蕴藉,沉郁顿挫,风气端翔,光英朗练
⑤才是杜甫,才是谭鑫培
⑥仅有悲凉,不是杜甫,不是谭腔
A.④①⑥②③⑤B.①⑥④②⑤③
C.④③②⑥①⑤D.①④③⑤⑥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文段围绕着“谭鑫培与杜甫在精神上的共同点”这一话题展开。
解题时要注意上下句勾联。
第④句是杜甫诗歌风格的特征,应紧承上句“那么他就最接近于杜甫”;第①句是“所以追随者众多”的原因解说;接下来的句子则是对两者风格相似的具体阐述;第⑥句与第②句的顺序由第③句中的“悲凉与苍劲”决定;第③⑤句的顺序由关联词“只有……,才……”确定。
三、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
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
“君赐不可违。
”乃簪一枝。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
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
籍命光按视,光建:
“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
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
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
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
“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又奏赋以风。
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
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从之。
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
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
“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
”帝沉思久之,曰:
“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
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
”光曰:
“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帝曰:
“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
“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
”帝大感动曰:
“送中书。
”光见韩琦等曰:
“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
”琦等拱手曰:
“不敢不尽力。
”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
光言:
“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
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
”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
成语“义结金兰”“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
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
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
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
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答案】7.C8.C9.B
10.
(1)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
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2)我先前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做不吉祥的事呢?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画线句子中,“光”是司马光,是人名,在句中做主语;“言”是“说”的意思,可以看作是一个断句的标志,其后应断开,据此可排除AB两项。
再比较CD两项,“见”与“不见”相对,“当”与“不当”相对,故“四方见”“京师不见”中间应断开,“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中间应断开,据此可排除D项,答案为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C项,“‘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说法不正确。
“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比喻夫妇情笃和好。
故此题答案为C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不正确。
对异兽事件,原文是“光言:
‘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
’又奏赋以风”并没有设譬引喻,文中也没有提到“听从他的意见”。
故此题答案为B项。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1)“募”,招募;第一个“之”,代词,代土地;“则”,就;“籴”,买;“纾”,缓解;“输”,输入,供给;第二个“之”,助词,的;“忧”,忧虑。
(2)“向者”,先前;“谓”,认为;“即”,立即;“行”,施行;“所”,助词,加动词构成所字结构,“所闻”,听到的;“春秋鼎盛”,正当壮年;“何”,怎么;“遽”,立即;“为”,做;“之”,的。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常用的断句方法有:
①根据文意断句。
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
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
司马光七岁的时候,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竟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此后,他整天手不释卷。
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
他不喜欢华丽,“闻喜宴”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
“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
”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
司马光跟随庞籍,担任并州判官。
麟州屈野河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已成为河东的祸患。
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说:
“修筑两个城堡来抵御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
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和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
”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
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
司马光三次上书陈述郭恩覆灭是自己的过失,但没有得到答复。
庞籍死后,司马光上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当时的人都很称赞他。
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
这时,交趾贡纳一种奇怪的野兽,说是麟,司马光说:
“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祥瑞之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
”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
他又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
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
司马光说:
“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被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
”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仁宗身体不好,可国家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
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并且赠送书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
到这时,司马光又对皇上当面说:
“我过去在并州作通判,所上的文书三章,希望陛下果断笃行。
”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
“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
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
”司马光说:
“我说这个,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如此开明,竟然接受了。
”皇上说:
“这有什么不好,古今都有这类事。
”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
“我前面所说,心想立即就会施行,现在却没听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怎么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
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猝之间,拉拢他们所着重的和友善的。
‘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能说得完吗?
”皇帝大为感动,说:
“将司马光的上书送到中书省。
”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
“诸公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寸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全国的人不敢违背。
”韩琦等双手作揖说:
“不敢不尽力。
”不久,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
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
司马光说:
“皇子推辞富贵,已经快一个月了,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
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
”英宗果然接受了征召。
古代诗歌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清词,回答问题。
渔家傲•东昌道中【注】
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
午睡觉来愁似织。
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
鸿雁自南人自北。
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白。
【注】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
(2)作者在下阕是如何表达乡愁的?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2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
(2分)
(2)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
(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1题详解】
该题考核诗歌炼字题。
方法上首先解释该字“织”在句中的含义。
其次分析技巧——“化虚为实”,将愁绪描写得可见可感,展开联想,描绘该字原句中的景象——“午睡觉来愁似织”,表明前两句是作者午睡醒来可见之景,“愁”,是由景色之凄清引起。
最后点出该字烘托了什么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炼字题高考问答模式——提问方式:
1.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这首诗词中的哪个字是诗眼(词眼)?
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或与其它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答题步骤: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释义)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析景)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步骤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意境、感情)。
如该题中直接考核““织”字的妙处”。
【12题详解】
该题考核分析能力与表达技巧。
情感内容为“乡愁”,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⑵间接抒情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B借景(物)抒情C情景交融。
如下阙中“乡心缭乱”,分析可得其抒情方式为直抒胸臆。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
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比如本题,从题干中就可以看出,应抓住全诗品味情感;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萧瑟”;四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比如本题中“烟水”、“垂杨”“鸿雁”起到了暗示的作用。
名篇名句默写
12.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陈情表》中描绘孤苦无依状的句子: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长亭送别》中以“染”与“醉”通过拟人手法形象的传达出人物内心曲折而深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