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3257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docx

《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docx

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

来访者中心疗法

Person-CenteredTherapy

本章主要内容:

一、来访者中心疗法概述

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

三、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咨询原理

四、咨询技巧与案例分析

五、评价

一、概述

(一)概述:

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Therapy),或译作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卡尔·罗杰斯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

它与精神分析疗法和行为疗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既不是靠探究来访者的潜意识领域,也不是靠改变来访者的反映形式来纠正其不正常的心理行为,而是动员来访者主体内在的潜能进行自我理解,改变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

不主张给与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来访者为中心会围绕来访者的心理治疗。

1974年,罗杰斯又提出将此疗法进一步延伸,改称人本疗法,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进一步突出被治疗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发挥或暴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就是指导被治者认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

罗杰斯曾经这样来概括他的核心假设:

“如果我能够提供某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来访者就会发现它自身的潜能,运用这种关系来促进自我发展、变化,个人成长的过程就会自然的展开。

”在罗杰斯看来,“人的社会性是其欲望之本性使然”。

来访者中心疗法及其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是对精神分析疗法及其理论基础、行为疗法及其理论基础的一大冲击。

故此,以罗杰斯为创始人之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视为心理学理论中的“第三种势力”。

(第一种势力——经典精神分析;第二种势力——行为主义)

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立也为心理咨询领域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理念和方法。

(二)代表人物及其相关着作:

罗杰斯:

美国心理学家。

1902年1月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

早年主修农业和历史。

1924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进入纽约联合神学院。

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临床心理学。

1928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童研究室工作。

1930年任该室主任。

1931年,在工作之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1940年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45年转到芝加哥大学任教。

1957年回母校威斯康星人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1962年-1963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后又到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

曾任1946年-1947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49年-1950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任主席。

他的主要着作有:

《咨询和心理治疗:

新近的概念和实践》;

《当事人中心治疗:

实践、运用和理论》;

《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

《自由学习》;

《个人形成论:

我的心理治疗观》;

《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

《罗杰斯着作精粹》。

(三)特点:

1、以人为中心

(强调动员求助者内部的自我实现潜力,使之有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治疗他们自己。

咨询师的责任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使求助者感到温暖,不受压抑,受到充分的理解。

这种真诚和接纳态度,会促使求助者重新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按照新的认识来调整自己和适应生活。

2、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

(心理咨询是调整自我结构和功能的一个过程。

个人有许多体验是自我所不敢正视和不能清楚感知的,因为面对或接受这些体验,与自我目前的结构不协调,并使其感受到威胁。

咨询师如同一个伙伴,就像是可以接受的改变了的自我,帮助求助者消除不理解和困惑,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方式,而放弃旧的自我形象。

通过以求助者为中心的咨询所建立起的新型人际关系,使求助者体验到“自我”的价值,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从而达到咨询的目标。

3、非指令性技巧

(与一般的指导性心理咨询比较,罗杰斯反对操纵和支配求助者,很少提问题,避免代替求助者作出决定,从来不给什么回答,在任何时候都应让求助者确定讨论的问题,不提出需要矫正的问题,也不要求求助者执行推荐的活动。

(1)追求平等的咨访关系。

(2)以来访者为中心,重视来访者的主观经验世界。

(3)充分相信来访者有自我实现的潜力。

(4)强调动员来访者自身潜力,而不是靠挖掘潜意识或改变反应形式来纠正不正常行为。

(5)咨询时咨询师采用非指导性技巧,反对操纵和支配来访者。

(6)由来访者主导咨询过程。

(7)不是把重点放在来访者的过去,直接处理来访者现在的情况。

(8)咨询时集中在来访者的思维和情感上,耐心倾听,注意共情。

(9)咨询关心的是人格改变的过程。

(10)把咨询关系看成建设良好人际关系的特例。

二、理论基础

(一)罗杰斯的人性理论

1、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假定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不论是植物或动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婴儿在正常环境中的生长过程,他将逐步学会行走,尽管跌倒、失败和受挫,最终将学会各种动作。

在心理方面也是如此,只要有生长发育的条件,有机体的这种自我实现趋势会克服各种障碍和痛苦

2、人是可以信任的

·“人的本性,当它自由运行时,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任的。

·只要给来访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就能产生自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信任的。

·人是不断向健康、独立自主、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的。

·人各具潜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有本身的尊严,是独特的个体。

·人有能力产生自觉,有能力认识和掌握自己的命运。

·人的行为往往被自己的自我形象所影响。

3、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人类个体对自己的体验或者经验,有一种天生、内在的机制或者手段,罗杰斯称之为“机体评估过程”(organismvaluingprocess),机体评估过程作为一种反馈系统,它使个体能调节自己的经验,朝向实现化倾向,达到维持、增长、完善和发挥生命潜力的目的。

个体的发展,不必向外求诸权威、规范等等。

•如果个体依据“机体评估过程”对经验进行处理,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就是亲社会的、建设性的而不是相反。

•在罗杰斯看来,“来访者中心疗法”所接触到的人群也具有这种人类的本性。

他说:

“我觉得我的工作中最有意义和最受鼓舞的部分之一,就是研究这类人,发现那种与我们所有人一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强有力的、积极向上的倾向。

通过罗杰斯对人的基本看法,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最高目标就应该是恢复人的本性,帮助人按其本性的要求去生活,使其更丰富;帮助人更好的自我实现,使其更自由、更充分的发挥潜能。

(二)自我理论

•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是罗杰斯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是罗杰斯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与核心,故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常被称为“人格自我理论”。

罗杰斯认为,自我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强调自我实现是人格结构中唯一的动机。

·主要概念:

经验(体验)、自我、价值条件

1、经验(体验)

·是对客观事物和可意识到的机体内部过程的态度。

(1)自己的态度和感情,即直接经验到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经验;

(2)符合别人的价值观且已全部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3)符合别人的价值观,但并未被完全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使自己的经验受到歪曲,包含在自我结构中;

(4)符合别人的价值观,但被否定和排斥的经验。

·任何特定的经验不外乎三种命运:

第一,准确地符号化于意识之中;

第二,歪曲或改造,使之不再对自我结构、自我概念构成威胁;

第三,拒绝于意识之外。

·当注意力集中于以往被否认的体验,用接纳的态度对它进行充分体验时,就会给治疗带来转机。

2,自我概念

·自我乃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概念。

这个自我形象是通过与环境,特别是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一个人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取决于这一自我概念。

·对任何一个新的体验都可能产生三种不同的反应:

(1)与自我概念相结合,融为一体;

(2)对其不加理睬;(3)产生歪曲的反应。

·当新的体验与个人的自我概念不一致,或被视为对自我概念的威胁时,就容易产生后两种反应。

·自我概念非常刻板的人,在适应新环境方面容易遇到困难。

罗杰斯认为,以求助者为中心的心理治疗过程,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减轻求助者内心的压力,使其不致于歪曲或拒绝与自我概念(理想化的自我)不一致的体验。

3,价值条件

·心理失调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自我概念与实际上的经验的分歧,而分歧的产生是源于价值条件的建立,价值条件是一切人出现适应不良问题的中心。

·在婴儿的发展过程中,其心理世界(称为现象场)中有一部分关于自己的内容逐渐分化出来,成为自我。

随着自我的形成,产生了关怀的需要,“关怀就是指受到那些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人的赞扬所产生的一种情感”。

为了获得关怀,他们逐渐体验到获得关怀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被称为“价值条件”(conditionsofworth),只有个体的行为令“重要的人”满意时才会被关怀,而不能够令“重要的人”满意时将得不到关怀。

·通过反复体验这些价值条件,儿童把它们加以内化,从而把它们变成他们的自我结构中的一部分。

一旦被内化,它们就成为指导儿童行为的“良心”和“超我”。

·不幸的是,当价值条件建立起来后,儿童对他们自身作出肯定评估的惟一形式是按照他所内化的那些“重要的人”的价值观来行动。

这时,儿童的行为不再受机体评估过程的指导,而是受他们环境中同关怀有关的各种条件的指导。

·首先,因为价值条件的作用会使人有选择地对待自己的经验,只接受与价值条件一致的经验进人意识之中,那些不符合价值条件的经验就或被拒之门外,或以歪曲的形式出现。

·其次,由于价值条件的存在,个人又必须对存在于现象场中的经验加以筛选,除去与价值条件相矛盾的、符号化了的经验。

·最后,选择性知觉可能拒绝或歪曲某些对成长有指导作用的经验,从而导致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不一致。

·因为个体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怀,必须根据他人的意愿行动,并用他人的价值观来评价自己,被迫否认自己的经验系统,从而导致自我与经验发生强烈冲突,使之失却了真实的自我。

从这种观点出发,在心理咨询中坚守价值中立,将避免给来访者带来新的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冲突,以维护来访者的心理健康。

(二)心理失调的实质及治疗

1、心理失调的实质

·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是机体的经验和自我概念之间的不一致、不协调。

·经验与自我概念之间:

(1)经验符合需要,与自我概念相结合,融为一体;

(2)经验和自我感觉不一致而被忽略,自我对其不加理睬;

(3)经验与自我概念相矛盾,产生歪曲的反应。

案例:

一个小孩打了他的弟弟感到很快活,但不符合父母的价值观而受到了惩罚,因而得出经验“这种行为不是令人满意的”。

这个经验便使他自己的经验受到歪曲。

如果不被完全内化为自己的,他就可能在得到快活和避免痛苦这两个欲望之间陷入冲突。

解析:

·在解决这些冲突时,他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相应的价值观。

这样,他的真实经验就被扭曲了,这个扭曲的经验虽然不一定能清楚地被意识到,但它仍以不同方式在影响着人的行为。

·由于自己的真实经验被否认而接受符合别人价值的经验,人们的自身结构中就加进了虚假的成分,这些成分并不基于他的本来面目。

在虚假的可意识到的价值和真实的意识不到的价值之间,就存在着冲突,然而,自身应当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如果一个人的真实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从别人借来的价值所取代,而本人又感觉好像是自己的价值,自身内部就出现了分裂,这个人就会感到紧张、不舒适。

·为阻止这些使自己感到威胁的经验形成意识,就建立防御机制来维持自身造成的假象,好像戴着假面具生活。

这时,人就越来越不能与环境适应,并出现烦恼、焦虑和各种异常行为。

·以上就是咨客中心疗法的心理病理学。

2、心理治疗的实质

心理治疗主要是调整自我的结构和功能,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即人格的重建。

三、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操作原理

(一)咨询目标

1、支持求助者的成长过程,使他能更好地解决目前甚至将来可能面临的问题。

2、帮助求助者去掉那些由于价值条件作用而使人用来应付生活的面具或角色、把别人的自我当成自我的成分,使其恢复真正的自我。

3、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改变

·自我变得较为开放

·自我变得较为协调

·更加信任自己

·变得更适应

·愿意使其生命过程成为一个变化的过程

(二)咨询条件

1.坦诚和谐(genuinenessorcongruence)

坦诚:

对来访者开放、坦白,毫无掩饰欺骗,而又适当、平静地表白此时此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和态度。

和谐:

咨询师的内心感受与言语行为的和谐一致,随时觉察和疏通沟通障碍,促进了来访者内心与言行的和谐一致,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一致

2.无条件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positiveregard)

对来访者不加任何评价判断,全面接纳对方积极和消极情感的表达,充分信赖、毫无怀疑地表示关切,唤起对方的充分信赖,促进自我探索和封闭心态的开放。

3.准确的感情移入性理解(accurateempathicunderstanding)

毫无偏见、不抱成见地进入来访者内心世界,敏感地领悟对方内心活动。

(三)咨询过程

1、来访者前来求助。

2、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

3、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

4、咨询师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5、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6、接受和认识来访者积极的情感

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

9、疗效的产生。

10、疗效的扩大。

11、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12治疗结束。

来访者前来求助

这对治疗来说是一重要的前提,如果来访者不承认自己需要帮助,不是在很大的压力之下希望有某种改变,咨询或治疗是很难成功的。

向来访者说明咨询或治疗的情况

咨询师要向对方说明,对于他所提的问题,这里并无确定的答案,咨询或治疗只是提供一个场所或一种气氛,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到某种答案或自己解决问题。

咨询师要使对方了解,咨询或治疗的时间是属于他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并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咨询师的基本作用就在于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自我成长的气氛。

鼓励来访者情感的自由表现

咨询师必须以友好的、诚恳的、接受对方的态度,促使对方对自己情感体验作自由表达。

来访者开始所表达的大多是消极的或含糊的情感,如敌意、焦虑、愧疚与疑虑等。

咨询师要有掌握会谈技巧的经验,有效地促使对方表达。

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

·这是很困难也是微妙的一步。

·咨询师接受了对方的信息必须有所反应,但不应是对表面内容的反应,而应深入其内心深处,注意发现对方影射或隐含的情感,如矛盾、敌意或不适应的情感。

·不论对方所讲的内容是如何荒涎无稽或滑稽可笑,咨询师都应能以接受对方的态度加以处理,努力创造出一种气氛,使对方认识到这些消极情感也是自身的一部分。

·有时也需对这些情感加以澄清,但不是解释,目的是使来访者自己对此有更清楚的认识。

来访者成长的萌动

当来访者充分表达其消极的情感之后,模糊的、试探性的、积极的情感不断萌生出来,成长由此开始。

接受和认识来访者积极的情感

对于来访者所表达出的积极的情感,如同对其消极的情感一样,咨询师应予以接受,但并不加以表扬或赞许,也不加入道德的评价。

而只是使来访者在其生命中,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去自己了解自己。

使之既无须为其有消极的情感而采取防御措施,也无须为其积极情感而自傲。

在这样的情况下,促使来访者自然达到领悟与自我了解的境地。

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的自我

来访者因处于良好的、能被人理解与接受的气氛之中,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境,能够有机会重新考察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达到一种领悟,进而达到接受真我的境地。

来访者的这种对自我的理解和接受,为其进一步在新的水平上达到心理的调合奠定了基础。

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

·在领悟的过程之中,必然涉及新的决定及要采取的行动。

咨询师要协助来访者澄清其可能作出的选择。

·对于来访者此时常常会有的恐惧与缺乏勇气,以及不敢作出决定的表现应有足够的认识。

·咨询师不能勉强对方或给予某些劝告。

疗效的产生

领悟导致了某种积极的、尝试性的行动,此时疗效就产生了。

由于是来访者自己领悟到了,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付诸于行动的,因此这种效果即使只是瞬间的,仍然很有意义。

疗效的扩大

·当来访者已能有所领悟,并开始进行一些积极的尝试时,治疗工作就转向帮助来访者发展其领悟,以求达到较深的层次,并注意扩展其领悟的范围。

·如果来访者对自己能达到一种更完全、更正确的自我了解,则会具有更大的勇气面对自己的经验、体验并考察自己的行动。

来访者的全面成长

来访者不再惧怕选择,处于积极行动与成长的过程之中,并有较大的信心进行自我指导。

此时,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达到顶点,来访者常常主动提出问题与咨询师共同讨论。

治疗结束

来访者感到无须再寻求咨询师的协助,治疗关系就此终止,通常来访者会对占用了咨询师许多时间而表示歉意。

咨询师要采用与以前的步骤中相似的方法。

来澄清这种感情,接受和认识治疗关系即将结束的事实。

(四)治疗的结果

来访者:

·对自己有较实际的看法和积极的评价

·增加自信和较有能力自主,性格较健康

·能够对自己和本身的感受以及对他人较为接纳

·较少对自己的经验做出压抑,较能克服压力

·行为上表现得较成熟,适应能力增强

(五)具有治疗功能的咨访关系

1、咨访关系的作用:

治疗关系中双方的感受和看法

咨询师对来访者

来访者对咨询师

同感的了解

知道咨询师明白我的感受

温暖和接纳

知道咨询师尊重我,完全接纳我,我不会感到有威胁

真诚一致

知道咨询师不虚伪,也没带面具,而且表里如一与我沟通

专业能力

知道咨询师有能力帮助我,处理我的问题

2、治疗关系建立的条件:

·咨访双方有心理上的接触。

·来访者表现出不一致。

·咨询师在治疗关系中是一致或统整的人。

·咨询师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尊重,真正地关怀。

·咨询师对来访者有同理的了解经验,尽力告知。

·咨询师同理的了解与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沟通给来访者只是最低程度应达到的标准。

3、构成治疗关系的核心:

平等关系

来访者的改变主要就是依赖这种平等关系。

四、来访者中心疗法的主要技术

(一)主要技术

最集中地体现在促进心理成长的三个条件(即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和共情)中。

1、真诚交流的技术

根据伊根的观点,真诚的交流包括:

(1)角色非固定。

咨询师不固定自己的角色意味着他在咨询中的表现如同他在现实中的表现一样坦率,并不把自己隐藏在职业咨询师的角色之内,而是继续保持目前的情感和体验的和谐,并于来访者交流自己的情感。

(2)自发性。

一个自发的人能很自由的表达和交流,而不是总在掂量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

自发的咨询师表现的很自由,不会出现冲动和压抑,并且不为某种角色或技术所羁绊,他的言行表达和行为都以自信心为基础。

(3)无防御性。

真诚的人是没有防御反应的。

一个没有防御反应的咨询师很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且很了解如何去感受他们。

因此,他们可以公开面对自己的消极反应并一进步去探索自己的弱点,而非对它们做出防御。

(4)一致性。

对真诚的人来说,他的所思、所感及所信与他的实际表现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

(5)自我坦露。

真诚的人在合适的时候能够坦露自我。

因此,真诚的咨询师会通过他的公开的言语和非言语线索表达其情感。

2、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表示真诚和深切的关心、尊重和接纳。

在伊根看来,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称为尊重,包括五种方式:

(1)对来访者的人性和发展潜力的尊重。

(2)自己承诺要与他们一起努力。

(3)把来访者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予以支持,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独特性。

(4)相信来访者有自我导向的能力。

(5)相信来访者是能够做出改变的。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表现出以下四种行为,上述五种态度就会起作用:

(1)对来访者的问题和情感表示关注

(2)把来访者作为一个可以坦诚相待的人来对待,并且持有一种非评价性的态度。

(3)对来访者的反应要伴有准确的共情,并因此表示出对来访者的理解。

(4)发挥来访者的潜力,并以此揭示他们本身的潜力以及行为能力。

3、促进共情的技术

共情意味着从来访者的角度去知觉、理解他们的世界,并把这种知觉和理解传达给来访者。

包括:

(1)倾听与关注

(2)言语交流

(3)非言语交流

(4)沉默

(二)个别谈话治疗——非指导性谈话技巧

包括:

开放式询问、情感反映、澄清、简洁具体、同感地回应、接纳、对质、尊重、了解、分享、释意、鼓励、自我表露等等。

1、倾听:

咨询师满怀热情投入地、认真地听,用来访者地眼光理解他,咨询师必须能够辨别来访者的感受,准确地听懂他们所传递地信息,以及反射出他们所想表达的深层次涵义。

倾听实例:

•来访者:

我很难去感受,有时候我搞不清楚我感到的是什么。

•咨询师:

你时常未曾意识到你心头流过的是什么情感。

•来访者:

是这样。

我相当难以搞明白我正感到什么,更不用说把那感受告诉别人了。

•咨询师:

所以,你也感到很难让别人懂得它们如何触动了你。

•来访者:

嗯,我总是把情感封闭起来,它们令人不安。

•咨询师:

不清楚你体验到什么情感,这令你不安,而假如你明白是什么情感,也令你不安。

•来访者:

有几分如此……在我小时候,如果我发脾气就会受到处罚,如果我哭闹,大人就把我塞到我的房间里,并告诉我不许哭。

我记得有时候只是高兴和嬉闹,也有人告诉我别疯,安安静静的。

•咨询师:

所以很小的时候你就懂得,你的情感会招来麻烦。

•来访者:

每当我刚刚开始要感受到什么的时候,就什么也没有,或者弄得像一团乱麻。

就这样,我认为自己没有权利感到愤怒、性欲、欢乐、悲伤,或者随便什么。

我只能做我的事,好好的,不要有抱怨。

•咨询师:

你仍然相信,把你的感受封闭起来,不表露它们,这样更明智一些。

•来访者:

对!

尤其是对我丈夫和孩子们。

•咨询师:

你的意思是说,你不让他们知道你内心的情况。

•来访者:

呃,我对他们会对我的情感有兴趣这一点,太没有把握了。

•咨询师:

好像他们的确不在乎你内心的感受。

(此时来访者哭了。

此刻你感到了某种东西。

•(来访者继续哭,一段沉默)

•来访者:

我感到好难过,好绝望。

•咨询师:

你看,现在你能够感受,也能向我谈论它。

2、同感:

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有准确的了解,如同感受自己一样,并将感受到的传达给对方。

注意事项:

·体会患者的感受?

?

?

?

·将感受向病人传达?

?

?

·放在来访者的地位尝试感受

·协助患者表达、探索与了解

·不同于同情(居高临下)

3、尊重:

·无条件尊重

·非占有式关怀

·接纳为先决条件

·温暖的态度

·关注聆听与回应

·不等于观点一致

4、真诚:

·真实、诚实、可靠,心口一致,言行一致

·开明、开放、统合

·可以表露自己的失败与过错

·自由与自然表达真正的自己

·不流于表面化及过长自我表达

(三)案例分析

洛蕾塔个案:

洛蕾塔是个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

格洛利亚个案:

因刚刚离婚,担心自己的性生活可能对孩子造成影响。

吉尔个案:

她难以和上大学的女儿分开,产生焦虑。

玛丽个案:

感到自己被这个世界拒绝,并很难为自己找到一个立身之地。

路易丝个案:

总是要看自己的画,无法摆脱。

蒂尔登个案:

一直抱怨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我谴责,越来越强烈。

布朗个案:

患有精神分裂症,沉默寡言。

西尔维亚个案:

心理冲突为自己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