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玮用兵
曹玮尝出战小捷,虏兵①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②,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
“牛羊无用,徒縻④军。
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玮愈缓,行地利处,乃止以待之。
虏军将至,使人谓之曰:
“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⑤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歇良久。
玮又使人谕之:
“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⑥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⑦不能立人气亦阑⑧。
吾以此取之。
”
【注释】①虏兵:
敌军。
②辎重:
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
③部伍:
兵士的队伍行列。
④縻(mí):
束缚。
⑤少选:
一会儿。
⑥几:
接近。
⑦痹:
麻痹。
⑧阑:
残,尽。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可以为师矣
B. 遂弃牛羊而还 肃遂拜蒙母
C. 歇定可相驰矣 愿驰千里足
D. 若乘锐便战 关山度若飞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B.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C.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D.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②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4)结合文章,分析曹玮的军事才能体现在哪里?
【答案】
(1)B
(2)C
(3)①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②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
(4)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阅读。
选自《梦溪笔谈》。
作者:
沈括。
年代:
北宋。
(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
A项:
军队/老师;B项:
于是;C项:
驱马进击/赶马快跑;D项:
如果/好像。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
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
据此可以判断出答案应为C。
(3)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去”“利”“师”“疲”“故”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得出答案。
从“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可知曹玮的目的是“诱敌深入”;从“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可知其善于抓住有利的时机。
故答案为:
(1)B
(2)C
(3)①敌军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图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赶快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②我知道敌人已经很疲劳了,故意用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
(4)曹玮假意贪图牛羊之利,使军队表现出军容不整的样子,诱敌深入;敌人追至,避敌锐气,假意不想乘人之危,让敌人休息修整,使敌人腿脚疼痛麻木站不起来了,人气残尽,最后一击击败。
【点评】
(1)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有不同的含义,所以理解一词多义要结合具体语境。
学生平时在总结一词多义时,一定要注意语境。
(2)断句多是在主谓之间,句首发语词之后,等;还要注意读句子,弄懂句子的含义,也是做题的关键。
(3)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直译的原则,字字落实;其次要把句子中的关键词翻译出来,这是得分点。
(4)理解文章内容,首先要会翻译文章,其次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去做题。
【附参考译文】
曹玮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
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
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
“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
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
”
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
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而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
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
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
曹玮派人对敌军说:
“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
”敌人正苦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使军队严整地休息了很长时间。
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
“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
”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
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
“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
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
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人气也残尽了。
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乙】安贫乐道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
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②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③,意怡如④也。
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
“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者多哂⑤之。
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⑥。
(选自《晋书》)
【注释】①耽:
非常爱好。
②营:
谋求。
③斗储:
一斗粮食的储存。
④意怡如:
内心还是安适愉快。
⑤哂(shěn):
讥笑。
⑥通儒:
指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斯是陋室________ ②何陋之有________
③其妻患之________ ④常丐食诵《诗》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3)【甲】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的?
(4)【乙】文写王欢与妻子的对话有何作用?
(5)比较【甲】【乙】两文,说说刘禹锡与王欢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答案】
(1)这;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以……为患,为……而担忧;乞讨
(2)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3)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侧面衬托了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相同之处:
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
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患”的意思是“以……为患,为……而担忧”。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要“乱”、“劳”、“守”等实词的意思。
(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从文章内容看,它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本题考查对话的作用,从文中王欢与妻子的对话可以看出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比较两篇文章主题思想的异同,要反复阅读选文,疏通文意,结合选文内容来分析。
故答案为:
(1)①这 ②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③以……为患,为……而担忧 ④乞讨
(2)①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②王欢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后来终于成为贯通古今、学识渊博的儒者。
(3)从生活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4)侧面衬托了王欢专心求学的决心。
(5)相同之处:
安贫乐道。
不同之处:
刘禹锡居室简陋,生活高雅,品德高尚;王欢安于穷困的生活,专心求知。
【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
“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
“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
“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卖油翁》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
②以钱覆其口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请分别指出来。
【答案】
(1)北宋;欧阳修
(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盖
(3)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4)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
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卖油翁》的作者是北宋的欧阳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解释文言词语,要熟记课文注释,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这里“睨”是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
(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此句中重点的词“遣”的翻译。
(4)此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及主题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按照题目要求,结合选文来分析。
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
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故答案为:
(1)北宋;欧阳修。
(2)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盖
(3)①我射箭的本领不也是很精湛吗?
②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4)陈尧咨因“善射”而“自矜”,了解了卖油翁技艺精湛后态度变得谦和。
卖油翁不因有长处而骄傲自满。
【点评】分析人物形象时,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查,一方面是分析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有时还要对主要人物进行评析;另一方面是分析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找出文中对人物描写的关键语句和具体事例来分析,切记不可脱离文本。
分析陈尧咨和卖油翁的形象时,要注意从两方面全面分析。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阅十余岁 ________
②竟不可得 ________
(2)翻译下面语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4)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
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
【答案】
(1)经过,经历
;终了,最后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竟”的意思是“终了,最后”。
(2)此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
尽量直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3)要注意在理解短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加以概括。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第二段和第三段两人的讲述,可知,寺僧与学者分别考虑了水流推力,沙性石性等因素,而老河兵经验丰富将影响石兽位置的水流,沙性,石性等因素都考虑到了。
故答案为:
(1)经过,经历;终了,最后
(2)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3)本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4)庙僧和讲学家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则从实际经验出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因此能提出正确看法。
【点评】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段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朝代)著名________家。
(2)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蕃(值得)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C. 陶后鲜有闻(新鲜)
D. 亭亭净植(竖立)
(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划线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 而________
②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________ 甚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
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案】
(1)爱莲说
;周敦颐
;北宋
;哲学
(2)C
(3)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表转折,“却”
;从
;十分,很
(4)①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
(5)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牡丹来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寄寓了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解析】【分析】选自《爱莲说》。
作者:
周敦颐。
朝代:
北宋。
(1)此题考查文学常识,要注意识记《爱莲说》的作者、朝代等。
(2)文言实词的考核一直是文言文阅读重点考核的内容,要求学生注意积累识记,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
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
“陶后鲜有闻”的“鲜”是“少,很少”的意思。
(3)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表转折,可翻译为“却”。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中“自”翻译为“从”。
“甚”翻译为“很”。
(4)此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注意“予”、“染”、“濯”、“妖”、“鲜”、“闻”的意思。
(5)此题既考查所使用的手法,也考查作者的情感态度。
结合文意可知作者用菊花来正面衬托,用牡丹来反面衬托莲花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点评】文言翻译是文言文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二石兽并沉焉________
②以为顺流下矣________
③棹数小舟________
④湮于沙上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②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
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15字以内)
【答案】
(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①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②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
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
此题较为简单,弄明白句意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要注意“并”解释为“一起”。
(2)“转转”的意思是“翻转”;“已”的意思是“停止”;“遂”的意思是“于是,就”;“溯流”的意思是“逆流”;“逆”的意思是“与顺相对”。
(3)仔细阅读全文,根据题目要求找出文中语句即可。
(4)从选文来看,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等因素。
从其“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5)解答本题,需要疏通文意,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及主题,联系生活实际,由此及彼,谈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启示,符合字数要求即可。
从“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来看,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故答案为:
(1)一起;认为;船桨,这里指划船;埋没。
(2)①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
这样不停地转动,(石头)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
②像老河兵所说的那样,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处找到了石兽。
(3)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4)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
他能作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根据实际经验,全面综合考虑石性、沙性、水流运动等因素,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5)应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点评】理解文言实词要遵照“词不离句”的原则,把实词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结合整句的意思来判断它的具体含义。
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和词类活用等现象。
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灵活多变,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
平时要注意积累,加强记忆。
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何泽为洛阳令。
唐庄宗好田猎,数践民田。
泽乃潜身伏草间伺庄宗,当马谏曰:
“陛下未能一天下①以休民②,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
今田将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
使民何以出租赋吏何以督民耕?
陛下不听臣言,愿赐臣死于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过。
”庄宗大笑,为之止猎。
(选自《新五代史》)
【注释】①一天下:
统一天下。
②休民:
使人民休养生息。
(1) 文中“数践民田”中的“数”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
使 民 何 以 出 租 赋 吏 何 以 督 民 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