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2576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docx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作者:

杜茂莹(小学数学 辽宁葫芦岛小学数学班)  评论数/浏览数:

3/2254  发表日期:

2011-05-0701:

10:

2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解答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从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

加法交换律的熟练应用。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课前分发随堂测试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第三单元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加法交换律》。

(板书课题:

加法交换律)

师:

同学们,春光明媚,你们喜欢去旅游吗?

生齐答:

喜欢。

师:

那你打算去什么地方?

(生汇报)

师:

看来喜欢春游的同学还真不少啊,有谁骑车旅行过呢?

(举手表示)骑车旅行不但能锻炼身体,还能开阔视野,给我们带来好心情。

瞧,这不李叔叔正骑车旅行呢!

(播放动画课件)

师:

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同桌交流)

师:

谁愿意把你获得的信息给大家说一说?

    生1:

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

    生2:

李叔叔自行车上有一个表,可以记录着路程、时间和速度。

    生3:

李叔叔上午骑了40千米,下午骑了56千米,他想计算一共起了多少千米?

    师:

说的不错,李叔叔正想计算他今天起的路程呢。

    (课件出示例1:

李叔叔今天一共起了多少千米?

    二、自主探究、寻找规律、应用规律

    1、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师:

请同学们拿出本子,帮李叔叔算一算他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师:

谁来介绍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呢?

     生1:

40+56=96(千米)(师板书)

     师:

你是怎么想的?

     生1:

李叔叔上午骑的路程加下午骑的路程就是他今天一共骑的路程。

     师:

谁列的算式跟他不同呢?

     生2:

56+40=96(千米)(师板书)

     师:

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又表示什么?

     生3:

李叔叔下午骑的路程加上午骑的路程也是他今天一共骑的路程。

     师:

请同学们观察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4:

我发现两个算式都可以求李叔叔今天骑的路程是多少。

     师:

好,请同学们一起看屏幕。

(课件出示:

40+56()56+40)你们能表示出这两个算式的关系吗?

想一 想能填什么符号?

     生5:

等于号(课件出示:

=)

     2、观察、比较中总结加法交换律

    师:

观察下面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课件出示:

观察下面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17○17+18     100+235○235+100

    生6:

相等关系,填等于号。

(课件出示:

=)

    师:

填对了,同学们能举一些像这样的例子吗?

(生举例)这么多同学想说啊,那把你想说的例子说给同桌听一听吧。

    师:

从这些例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你的发现?

    生7: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课件出示: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师:

那我们就用这句话来表示我们的发现,可以吗?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给我们的发现起个名字,好吗?

    生8:

交换律

    生9:

加法交换律

    师小结: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我们就叫它“加法交换律”。

    3、探索用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

    师:

我们发现并总结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叫加法交换律。

”同学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在练习本上写一些吧。

(师巡视)

    生汇报(甲+乙=乙+甲、△+○=○+△、a+b=b+a等),教师适当评价并补充说明。

    师:

我们可以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呢?

(课件出示:

用字母a、b表示两个加数,则可以写成:

    生10:

a+b=b+a(课件出示:

a+b=b+a)

    师:

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呢?

    生11:

整数

    生12:

小数

    生13:

分数

    师小结:

a、b可以为任意数。

(课件出示:

a、b为任意数。

    师:

比较一下,语言文字、图形、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

什么理由呢?

(生讨论后汇报)

    师小结:

我们总结出了加法交换律,还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请同学们用加法交换律进行练习。

   4、小练习:

(课件出示数学书28页做一做:

 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00+600=(       )+(        )           (       )+65=(       )+35  

    b + c    =(       )+(         )           (       )+(      )=4455+1278

   5、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师:

 想一想,我们在哪里用过加法交换律?

(课件出示:

想一想,我们在哪里用过加法交换律?

    生14:

验算加法时用过。

    师课件展示并讲解:

   课件出示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

38+456          307+348        123+2847

   (找三名学生到黑板上完成,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完成)

   6、知识拓展

    师: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那三个数、四个数相加呢?

    课件出示:

 24+35+30= 24 + 30 + 35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汇报答案,教师课件出示答案。

   师小结:

 几个加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课堂小结:

   

   师:

看来同学们的确掌握了加法交换律,那我们回忆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也可以谈谈你的体会。

(生汇报)

   四、随堂测试: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我准备了随堂测试卷,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完成啊!

 (播放课件:

音乐)

音乐结束前上交试卷。

    

加法的交换律

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小学:

宋凝

[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

加法的交换律。

[目标]1、知识与能力:

(1)掌握推导加法交换律的方法。

(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知道用它可以进行验算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决问题和利用看、想、说、做、问这五个步骤,推导出加法交换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法]本节课我采用了激趣法、谈话法、引导法、概括法等。

[学法]观察法、学思结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发现法、学练结合法、发现法等。

[重点]加法交换律的推导过程。

[难点]利用加法的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一、        激趣,导入新课。

师问:

同学们,你们想让自己计算得又对又快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三单元的内容《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

咱们先来看一看课题《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由课题可以看出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联系,它们之间到底在在什么联系呢?

我只要加上四个字,同学们就会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哪四个字呢?

(师加上利用和进行四个字。

)本单元的难点就是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本单元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本单元的第一个运算定律《加法的交换律》。

看到名字,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本单元所要掌握的知识确定以下四个目标:

1、谁与谁交换?

交换了什么?

2、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

3、学了加法的交换律有什么用?

4、怎样运用加法的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加法大家是最熟悉不过了,这节课我们所解决的四个问题都是有关加法的,大家对自己有没有信心?

看大家信心十足的样子,我心里也特别高兴,就先给大家讲一个《朝三暮四》的成语故事,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大家听故事时,特别注意一下故事中的数字。

你肯定能有所发现的。

战国时候,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的猴子。

日子一久,这个老人竟和猴子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后老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宽裕了,而猴子的数量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就和猴子们商量说:

“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还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你们同意不同意?

”猴子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颗?

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的样子。

老人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

“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总可以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栗子已经由三个变成了四个,跟以前一样了,就高兴地翻滚起来。

二、学习新知。

1、师:

听完了故事,大家都笑了,谁能说一说,你为什么笑了?

这节课我们既然要找规律,就要通过仔细观察,从而发现规律,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按看看、想想、说说、做做、问问的顺序来找出运算定律。

写什么呢?

写像3+4=4+3这样的等式写5个,再想一想像这样的等式你能写多少个?

看看:

仔细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想想:

你能把你发现的规律总结成一句话,最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它表示出来吗?

说说,小组内交流自己刚才你所想的,然后我们再全班交流之间的想法。

再来做一做,来解决小黑板上的问题。

问一问,你还有什么不明白和想知道的问题问一问?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先完成看看、想想、说说这三步。

2、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3、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

)再看黑板上的问题我们能解决几个呢?

4、师:

我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如果三个数相加四个数相加或者更多的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是不是和也不变呢?

谁来举例说明一下?

5、并问:

学习加法的运算定律有哪些作用?

先让我们做一做书中第三单元练习一的第三题。

请一个同学上来做一做。

从此题中我们可以知道加法可以用来进行加法的运算。

6、先观察几个加数的特征,然后运用加法的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36+65+114=365+87+35=

7、师:

你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问,还有哪些自己想知道的向同学们说一说。

8、学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新知。

1、(),叫加法的交换律。

2、72+32=()+()()+41=()+5989+()=()+36

A+()=()+17+()=+()68+()=()+()

47+81+()=()+81+19=19+()+47=()

A+B+()=A+C+()=B+C+()=()+()+()

3、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的交换律验算。

956+1259=6481+732=

 

4、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45+38+55173+329+127+71

 

5、你能写出两道用加法交换律计算的题目吗?

试试看。

板书设计:

加法的交换律

看看两数相加交换另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加法的交换律。

想想a+b=b+c

说说

↓45+38+55173+329+127+71

做做=45+55+38=173+127+329+71

↓=138=300+400

问问=700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认为这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谈话和讲故事的方法调动了起来,加上学生学习的内容简单,学生整节课兴趣都是非常浓厚的。

课中我通过放手让学生自己看、想、说、做、问五个步骤,让学生解决了自己提出的四个问题,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学习此类运算定律的方法。

另外这节课的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却是学习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础,所以学好此课是后面学习以上内容的关键,本节课是不容忽视的。

最后学生的作业我也给学生留出了10分钟的时间写。

让学生作业尽量在课中完成。

我认为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

1、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加法的交换律时,没有把他们各自喜欢的方式归为一种形式,即:

a+b=b+c。

2、在让学生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时,没让学生观察数字的特征,什么时候可以用加法的交换律进行简算,什么时候即使用了,也不会使运算简便。

3、学生的作业没有体现出层次性。

作业即有必答题是全班同学都应该做的,还有中等生和优等生做的,体现在后面几题上,后面几题要加以说明的。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经验,确实让自己的课堂步入高效的殿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