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2562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司马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司马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司马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司马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司马光》教案.docx

《《司马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光》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司马光》教案.docx

《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教案

《司马光》教案15篇

《司马光》教案1

  一、教材简析:

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

这篇课文讲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

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

这正是这单元的主题内容――小故事里学大智慧。

这个小故事生动形象,是训练学生说、写的好素材。

  二、目标拟定:

  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3、读懂故事蕴含的道理,在自己的生活中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的习惯,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感悟内容中蕴含的道理,有所体会,自觉去做。

  教法、学法

  1、教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随机点拨提升。

  2、学法

  填换词语,补充空白,提出问题,说心里话。

仿说仿写训练。

  三、教学设计

  

(一)、回顾全文,交代目标

  1、与老师接读课文,老师的导语:

从前有个人叫司马光。

他小时候,常跟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

花园里有什么呢?

有一回,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在这紧急关头,小朋友们怎么做的?

司马光呢?

这样,既回顾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容易抓住主要内容。

  2、给出词:

司马光,使劲,砸缸,救出。

学生连词说主要内容。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这样训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进入课堂情景。

  

(二)、自主学习,交流训练

  1、课件出示学法提示:

  

(1)、填换词语――()

  

(2)、补充空白――……

  (3)、提出问题――?

  (4)、说心里话――!

  2、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按学法进行边学边标注。

这几招学生都会,很乐意参与学习,为展示自己的能力做准备。

  3、先交流前两项,有的在花园前填“美丽’,在假山前填“高高”……在1自然段后补充掉水缸里的小朋友的动作、叫喊,在2自然段后补充一些小朋友的救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语言得到了训练。

这时,课件出示一组句子:

  

(1)、有个小朋友在假山上玩儿,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2)、小朋友们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跑了,有的跑去找大人。

  (3)、司马光没有跑。

他拿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谁流出来,掉在缸里的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相机指导朗读。

之后,告诉学生这是对比的写法,更突出司马光的果敢睿智。

接下来点拨提升,训练学生用对比的句式说话。

先给出例句:

  “上课预备铃响了,同学们有的连忙摆好书本,有的背着手静等老师来上课,还有的看看生字,准备发言。

只有小明还蹲在地上偷着玩自己的卡片”

  这样一步一步的把读,想,批注,说,有机的融在一起,落实了教学重点。

  4、、交流后两项,学生自主提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和故事里的人物说心里话,如、为什么司马光有那么好的办法?

他不怕别人找他赔缸吗?

我对司马光说――,我对掉在水缸里的小朋友说――,我对跑了的小朋友说――,我对找大人的小朋友说――,我对全班同学说――学生学的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写话训练,提高能力

  指导学生仿上边的例句,用对比的方法,写一段话,为拓展学生的思路,照顾差生,可以给出提示语:

  下课铃响了,――――――――――――――――――。

  读书课上,―――――――――――――――――――。

  秋天到了,花园里的花――――――――――――――――。

《司马光》教案2

  教学要求:

  1.认读生字、词语,读懂课文。

  2.教育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要沉着、冷静,只有动脑筋,才能想出好办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后果。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具:

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读通课文。

  2.认读、拼读词语。

  教学过程:

  1.定向。

  

(1)读通课文,提出要求。

  

(2)思考:

谁砸缸救人,请介绍一下这位名人。

  2.自学课文。

  要求划下新词,思考问题。

(老师来回巡视,指导困难生发现问题,帮助解决)

  3.练习。

  (说话练习)

  

(1)读通长句。

  (只听扑通一声,一个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脚下一滑,掉进了旁边一个盛满水的大缸里,一下子就没了头顶。

  

(2)给课文标段号。

  (3)理解谁砸缸救人?

介绍司马光。

  (清楚“复姓”两个字)

  (4)说话练习:

“司马光是……”。

  4.词语认读。

  砸缸

  伙伴

  捉迷藏

  亭子

  躲在

  扑通

  急中生智

  哗夸

  机智

  勇敢

  5.作业。

  

(1)读课文1遍。

  

(2)认读词语,完成练习1。

  (3)抄写词语1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生字、新词,训练朗读。

  2.分析课文,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绍司马光。

  3.复习生字、新词。

  二、读讲1―2段。

  1.读读划划:

为什么要砸缸救人?

  2.填空:

这是一只(

  )缸。

(大、厚、重)

  3.思维训练:

师:

为什么要砸缸?

为什么会来不及?

  4.读1、2段。

  三、读讲3―4段。

  1.自读第三段,圈词:

体现别的孩子惊慌的词。

(惊叫,高声喊道,吓傻了,赶紧)

  2.朗读训练,读出孩子们的惊慌。

  3.思维训练,理解“没有慌神”和“急中生智”这两个词。

  

(1)师:

没有慌神,说明他怎么样?

(很镇定)

  

(2)急中生智。

“急”,司马光遇到什么紧急情况。

(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智”,哪个词突出了智?

(砸)

  4.说话训练,说清楚司马光救人的原因。

  5.读读演演第四段。

  6.思维训练,师:

为什么要使劲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

缸大,人小,力气小)

  四、词语训练。

  1.师:

水多吗?

哪个词说明水多?

(哗哗)

  2.师:

大家都夸司马光是个机智勇敢的孩子,机智体现在(想出办法),勇敢体现在(没有慌神)。

  五、说话训练。

  夸夸司马光。

(你真是个好孩子!

  六、小结。

  学了司马光救人,我们懂得了遇到紧急事件,要沉着冷静、动脑筋、想办法。

  七、作业。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复习词语,朗读课文,听写生词。

  教学过程:

  1.复习词语:

  强调:

亭子、捉迷藏、哗、夸,这四个词的读音。

  2.朗读课文。

  3.听写词语。

  强调:

稻的第十二笔、藏的第六笔、第十一笔、砸的第七笔、慌字中间没有―点。

《司马光》教案3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解司马光临危不慌、砸缸救人的故事,激发学生向司马光学习遇事镇静、机智过人的情感;

  2)学习本课10个生字和一些词语,认识走(走字底);

  3)学习并会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4)能根据语言内容读出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投影片、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今天我们又要学习课文了,先请你们看课题:

22.司马光(齐读)

  2)(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

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

  2)通过交流,概括出课文讲了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数数课文有几个小节,标上小节号。

  4)用手势告诉老师,课文有几小节?

(指名分节读课文)

  5)用引读法学习第一小节。

  ①从前,有个孩子叫什么?

  ②什么时候,有个孩子叫什么?

  6)在投影片上找出谁是司马光。

  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二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

(想想:

他是谁?

  ②比较句子:

一天,他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

  两句话的意思一样吗?

为什么课文第二小节要用他而不用司马光?

  ③出示练习。

  一个小朋友掉到_______里去了。

  学习掉(动作演示)缸(看图介绍)。

  ④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了,焦急吗?

用焦急的语气读一读。

  ⑤齐读第一、二小节。

  

(2)学习第三、四小结。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a.找出小朋友慌了的句子,用____划出来,找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用------划出来。

  b.看这个练习,想想该怎么填?

  ________都慌了。

司马光_________一块石头,使劲________那口缸,缸_______了。

  ②交流从小朋友们慌了的句子中圈出的表示动作的词语。

  板书: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学习喊。

(分析字形)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怎么喊?

(试着喊、叫)

  ③读出小朋友慌了的语气,读第三小节。

  ④小朋友们都慌了,如果你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掉在缸里的小朋友?

(简要板书)

  ⑤司马光怎么做,找出动词,标出△。

  板书:

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学习起(析字形,动作演示)砸(动作演示,书空)使劲(找同义词:

用力)

  ⑥用镇定的语气读课文第四小节。

  ⑦同桌对读第三、四小节(男女生对读),试着背背。

  2)学习第五小节。

  ①指名读课文,想想:

司马光使劲砸缸,结果怎样?

  ②交流,学习流(看投影片)。

  ③用轻松愉快的语气朗读课文第五小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想法,概括全文

  1)四人小组讨论:

你们想的方法和司马光的方法,哪种好,为什么?

  2)学习课文,你知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略)】

  【附板书】:

  22司马光

  小朋友们都慌了,叫、喊、跑、找

  司马光没有慌拿起使劲砸

  【附对本课教学的说明】

  《司马光》是一篇讲读课文。

司马光是900多年前的一个人物。

在备课时,我首先考虑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地学,能在有限的40分钟内,学到知识,掌握一些识字的方法,有获得知识后的愉悦体验。

  一、引导学生乐学。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才能获得认知与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师必须创设愉悦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使学生乐于学习。

  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有些学生连大缸也没见过,课文语言比较简练抽象。

在导入教学时,我用复合投影片让学生比较形象地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出众智慧和意义所在。

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

这样就唤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课文的需要。

  课文第三小节写了小朋友都慌了,叫着,有的跑去找大人。

这一节内容如果由教师讲解,学生就会觉得平淡,提不起劲。

我让学生说说:

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怎么叫?

怎么喊?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一个个边做动作边喊叫。

喊叫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学习语言,而接下去的评价喊叫是否合理的过程,更是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运用、表达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理解了喊、叫的意思,而全体学生都参与了喊叫和评价,也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原则。

  二、指导学生会学。

  学生在一堂课上的所得,并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应该是素质的提高,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形成能力。

  课文第二小节有一句话:

一天,他和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我让学生先读读、想想,比较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吗?

为什么课文中用他而不用司马光。

学生通过读,明白两句话是一样的,用他就避免了重复。

这中间还用了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读下文,这是一种读书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掌握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又如课文第三、四小节分别写了小朋友慌了和司马光没有慌的表现。

如果由教师一味讲解,学生就会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索然无味。

我让学生先读读这两节,讲讲读懂了什么?

再读读课文,用_____划出小朋友的表现,再用-------划出司马光的表现,然后思考下面这个填空题:

()都慌了。

司马光()一块石头,使劲()那口缸。

通过这样的读读、划划、讲讲、填填,使学生学习、内化了课文语言,学会了读懂课文的方法。

通过对小朋友和司马光不同表现的比较,激发学生学习司马光临危不慌的愿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

  三、让学生有利于发展地学。

  学会课堂上所教的知识,这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结,也不是课堂教学的终结。

课堂教学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要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展。

  在学习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方法前,我先请学生讲讲他们救小朋友的方法。

有的说推缸倒水救人,有的说用绳子把落水的小朋友拉上来,也有的说用抽水机将缸里的水抽调,还有的说打110报警电话学生的这些想法有的不合理,有的不符合当时情况,但学生都通过自己的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

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发展了思维。

学完课文后,我再请学生比较自己的想法与司马光的做法哪一个更适合当时的情况。

这样,训练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一种发展。

《司马光》教案4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3.分别抄有第四、五两段课文的小黑板。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师述: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2、师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并相机出示挂图。

生思考故事主要讲的是谁?

  3、生回答,师板书:

司马光(齐读课题)

  4、师简介司马光。

(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

  设置悬念:

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

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3)标好自然段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精读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再次自由认读生字词。

  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

教师检查:

开火车读。

  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

你记住了吗?

你是怎样记的?

你已经记住了哪些生字?

  4.指导书写“几、个”两个生字。

《司马光》教案5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de)。

  2.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花园的环境和司马光的词句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思路:

  《司马光》是本单元最后一篇看图学文。

课文中的图是一幅单幅图,学生不了解故事内容是不易看懂的。

因此在教学时可先启发学生看图。

在简介故事内容后再提出几个问题,如: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哪个是司马光?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讲图画上的故事的。

  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再带领学生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课文。

先学习第一部分(一至三自然段),让学生知道“古时候”是很久以前。

这一部分重点讲读第二自然段,让学生借助图画和课文弄清缸在假山的什么地方,以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缸。

然后启发学生想想这个小朋友是怎么掉进缸里的?

掉进缸里如不及时救出会出现什么情况?

让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及当时的危急情况。

  课文的第二部分是(四至六自然段)。

让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找出“有的……有的……”及“哭、喊、跑、叫、找”等动词,想象当时玩耍的小朋友着急的心情,动作忙乱的情景。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看图后再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课文,说说司马光是如何砸缸的。

读完第六自然段,小朋友得救了。

还可启发学生想想除了砸缸外还可用什么办法救那个小朋友?

  朗读应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重点句、段,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反复体会。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简要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北宋时期的人,离现在有900多年,是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

  2.设置悬念:

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是怎么救人的,为什么要救呢?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

  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这个地方有些什么?

  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

他们在干什么?

哪个是司马光?

  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

  1.提出初读要求:

  

(1)读准每个字音。

  

(2)画出本课的生字。

  2.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读讲一至三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出示生字卡片“古时候”,帮助学生理解“古时候”就是很久以前。

  (3)让学生说说,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这篇课文要写谁的事情。

  (4)回到课题,是以人物的名字作为课题的。

  2.第二自然段。

  

(1)第二段有几句话,这两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借助图画学习第2句话,弄清缸与假山的位置,看清缸是一口大缸,强调是装满了水的大水缸。

  卡片出示:

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第三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①那个小朋友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出现什么情况?

  

(2)学生回答思考题后,教师略作小结,为突出司马光遇事不慌,聪明果敢作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1.第四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讨论:

从哪里看出别的小朋友都慌了?

  (3)出示卡片:

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4)在学生读文想象后,让学生表演第4段的内容。

  (5)小结:

别的小朋友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司马光表现怎么样呢?

  2.第五自然段。

  

(1)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用笔画出司马光的动作。

  

(2)出示卡片: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讨论:

  ①司马光没有慌,他是怎样做的呢?

  ②“举起”与“拿起”作比较,“举起”说明什么?

  ③指名让学生表演“使劲砸”的动作。

  ④“几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4)再引导学生看图,讨论:

  ①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

  ②能用别的办法救出那个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吗?

  (5)小结:

司马光救人这件事可看出他是个遇事不慌、聪明、果敢的孩子。

  3.第六自然段。

  

(1)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得(dé)”的读音。

  

(2)让学生代得救的小朋友向司马光说一句感谢的话。

  二、朗读四至六自然段课文。

  第三课时

  一、总结全文。

  1.指名朗读。

  2.看图复述故事。

  3.让学生说说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完成课后作业第2题。

  1.卡片出示两组句子:

  

(1)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2)司马光。

司马光用(石头)砸缸。

  2.要求学生找出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1)第1组的第2句写明在什么地方玩,并体会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中的作用。

  

(2)第2组的第2句写清楚了司马光用什么东西砸水缸。

  三、指导学生识记字形并书写。

  1.让学生自己说说如何识记本课的10个生字。

  2.指导书写。

  “候”注意右上不要写成“工”字。

  “孩”右半边的笔顺是“亠亥”。

  “回”是大口套小口,注意大口的最后封口。

  “朋”由两个“月”组成。

  “跑”“足字旁”,右边是书包的“包”。

《司马光》教案6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认读词语。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出示填空)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看图)仔细看图,孩子们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古时候)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衣服)花园是什么样子?

指名读第一段,板画出现花园的景象。

比较句子: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缸里装了水。

  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能读出来吗?

  2、齐读第一自然段。

司马光和小朋友们特别喜欢这个花园,经常在这里做游戏,每天都玩得很开心,一天,他们正在玩捉迷藏,突然发生了一件事?

什么事情呢?

  

(二)自己读第二段。

  ①请学生完成填空:

有个小朋友()假山,(),()了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都(),有的(),有的(),还有的()。

  ②小孩怎样掉到水缸呢?

  ③老师读,学生表演。

  老师感受到你们当时很慌张,也都很想帮助这位小朋友,表演得很好,那能不能读好呢?

  ④读得真好,你能用:

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吗?

  出示幻灯片: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我还会:

大课间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班级大扫除的时候,同学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我还会:

,有的,有的,还有的。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当别的小朋友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们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请大家自己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2、请生回答(司马光没有慌,他搬起一块大石头,使劲砸那口缸。

  

(1)老师读,学生表演,采访:

为什么你要拿这么大的石头呢?

为什么这么用力砸呢?

你心里慌张吗?

  

(2)看到你们这么认真,老师忍不住想再读一遍,你们听听能体会到什么?

  2、此时,(示多媒体):

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你高兴吗?

指导朗读,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