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23684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docx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几何图形初步》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2、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

3、图为某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是(  )

A.

  B.

   C.

   D.

4、汽车车灯发出的光线可以看成是(   )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D.弧线

5、 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6cm,BC=4cm,若M,N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A.5cm       B.1cm      C.5或1cm     D.无法确定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α+∠β=90°,则∠α和∠β互余;④一条直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直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如图所示,B、C是线段AD上任意两点,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若MN=a,BC=b,则线段AD的长是(    )

A.2(a﹣b)      B.2a﹣b      C.a+b  D.a﹣b

8、如果线段AB=13cm,MA+MB=17cm,那么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M点在线段AB上      B.M点在直线AB上

C.M点在直线AB外      D.M点可能在直线AB上,也可能在直线AB外

9、点C在线段AB上,不能判定点C是线段中点的是(  )

A.AC=BC   B.AB=2AC  C.AC+BC=ABD.AC=

AB

10、3点30分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夹的锐角是(    )

A.70°  B.75°   C.80°  D.90°

11、已知:

∠A=25°12′,∠B=25.12°,∠C=25.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 B.∠B=∠CC.∠A=∠C D.三个角互不相等

12、 如图,已知OC是∠AOB内部的一条射线,∠AOC=30°,OE是∠COB的平分线.当∠BOE=40°时,∠AOB的度数是

A.70°     B.80°       C.100°     D.110°

13、如图,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且∠COD=25°,则∠AOB等于(  )

A.50°B.75°C.100°   D.120°

14、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出的角为(    )

A.15°  B.85°   C.120° D.135°

15、如图所示的四条射线中,表示南偏西60°的是(  )

A.射线OA  B.射线OB  C.射线OC  D.射线OD

二、填空题

16、计算33°52′+21°54′=      .

17、将18.25°换算成度、分、秒的结果是__________.

18、上午6点45分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__度.

19、如图是由一些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则搭成该几何体的小正方体最多是___个.

20、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若BC=2AB且AB=m,则AC=__________.

21、如图,若CB=3cm,DB=7cm,且D是AC的中点,则AC=      cm.

 

2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M、N分别是AB和CB的中点,AC=8,NB=5,则线段MN=      .

23、已知线段AB=10cm,直线AB上有一点C,且BC=4cm,M是线段BC的中点,则AM的长是          cm.

24、已知线段AB=4cm,延长线段AB至点C,使BC=2AB,若D点为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BD长为      cm.

25、已知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N分别为线段AB、BC的中点,且AB=60,BC=40,则MN的长为       

26、已知∠AOC=2∠BOC, 若∠BOC=30°,则∠AOB=          

27、如图,下列图形是将正

三角形按一定规律排列,则第5个图形中所有正三角形的个数有       .

三、简答题

28、按要求作图

(1)如图,已知线段a,b,用尺规作一条线段CD=2a+b.

(2)如图,在平面上有A、B、C三点.

①画直线AC,线段BC,射线AB;

②在线段BC上任取一点D(不同于B、C),连接线段AD.

29、如图,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1次,C是线段BD的中点,AD=10cm,设点B运动时间为t秒(0≤t≤10).

(1)当t=2时,①AB=    cm.②求线段CD的长度.

(2)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运动过程中AB的长.

(3)在运动过程中,若AB中点为E,则EC的长是否变化?

若不变,求出EC的长;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30、已知,如图,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

5:

3三部分,M为AD的中点,BM=6cm,求CM和AD的长.

31、如图,已知数轴上的点A对应的数为6,B是数轴上的一点,且AB=10,动点P从

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数轴上点B对应的数是_______,点P对应的数是_______(用t的式子表示);

(2)动点Q从点B与点P同时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着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试问:

运动多少时间点P可以追上点Q?

(3)M是AP的中点,N是PB的中点,点P在运动过程中,线段MN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

若有变化,说明理由;若没有变化,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MN的长.

32、

(1)已知:

如图,点C在线段AB上,线段AC=12,BC=4,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MN的长度.

(2)根据

(1)的计算过程与结果,设AC+BC=a,其它条件不变,你能猜出MN的长度吗?

请用一句简洁的语言表达你发现的规律.

 

33、如图,已知∠AOC=∠BOD=100°,且∠AOB:

∠AOD=2:

7,试求∠BOC的大小.

 

34、如图,O为直线AB上一点,∠AOC=50°,OD平分∠AOC,∠DOE=90°.

(1)写出图中小于平角的角.

(2)求出∠BOD的度数.

(3)小明发现OE平分∠BOC,请你通过计算说明道理.

35、如图,直线AB上有一点O,∠DOB=90°,另有一顶点在O点的直∠EOC.

(1)如果∠DOE=50°,则∠AOC的度数为      ;

(2)直接写出图中相等的锐角,如果∠DOC≠50°,它们还会相等吗?

(3)若∠DOE变大,则∠AOC会如何变化?

(不必说明理由)

36、如图所示,OM平分∠BOC,ON平分∠AOC,

(1)若∠AOB=90°,∠AOC=30°,求∠MON的度数;

(2)若

(1)中改成∠AOB=60°,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3)若

(1)中改成∠AOC=60°,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4)从上面结果中看出有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分析:

找到从左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

解答:

解:

从左面看可得到上下两个相邻的正方形,故选A

2、D

3、D【考点】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

【分析】由主视图和左视图确定是柱体,锥体还是球体,再由俯视图确定具体形状.

【解答】解:

由主视图和左视图为矩形判断出是柱体,由俯视图是正方形可判断出这个几何体应该是长方体.

故选D.

【点评】考查学生对三视图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对空间想象能力方面的考查.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分别从物体正面、左面和上面看,所得到的图形.

4、B 5、C

6、C【考点】直线的性质: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线段的性质: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角平分线的定义;余角和补角.

【分析】根据直线的性质可得①正确;根据线段的性质可得②正确;根据余角定义可得③正确;根据角平分线定义: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可得④错误.

【解答】解:

①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说法正确;

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说法正确;

③∠α+∠β=90°,则∠α和∠β互余,说法正确;

④一条直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直线叫做角的平分线,说法错误;

正确的共有3个,故选:

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和线段的性质,以及余角和角平分线的定义,关键是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7、B【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MN=MB+CN+BC,又因为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则AB+CD=2(MB+CN),故AD=AB+CD+BC可求.

【解答】解:

∵MN=MB+CN+BC=a,BC=b,

∴MB+CN=a﹣b,

∵M是AB的中点,N是CD中点

∴AB+CD=2(MB+CN)=2(a﹣b),

∴AD=2(a﹣b)+b=2a﹣b.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长短的知识,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8、D

9、C

10、B

11、C【考点】度分秒的换算.

【分析】根据小单位华大单位除以进率,可得答案.

【解答】解:

∠A=35°12′=25.2°=∠C>∠B,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小单位华大单位除以进率是解题关键.

12、D

13、C【考点】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角的平分线定义得出∠AOD=∠COD,∠AOB=2∠AOC=2∠BOC,求出∠AOD、∠AOC的度数,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

∵OC是∠AOB的平分线,OD是∠AOC的平分线,∠COD=25°,

∴∠AOD=∠COD=25°,∠AOB=2∠AOC,

∴∠AOB=2∠AOC=2(∠AOD+∠COD)=2×(25°+25°)=100°,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角平分线定义和角的计算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角平分线定义进行推理的能力和计算能力,题目较好,难度不大.

14、B

15、C【考点】方向角.

【分析】根据方向角的概念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

由图可知,射线OC表示南偏西60°.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方向角,熟知用方位角描述方向时,通常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角的始边,以对象所处的射线为终边,故描述方位角时,一般先叙述北或南,再叙述偏东或偏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6、 55°46′ .

【考点】度分秒的换算.

【分析】相同单位相加,分满60,向前进1即可.

【解答】解:

33°52′+21°54′=54°106′=55°46′.

【点评】计算方法为:

度与度,分与分对应相加,分的结果若满60,则转化为1度.

17、18°15′0″.

【考点】度分秒的换算.

【分析】根据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可得答案.

【解答】解:

18.25°=18°+0.25×60=18°15′0″,

故答案为:

18°15′0″.

【点评】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利用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是解题关键.

18、67.5度.

19、_7

20、m或3m.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A可能在线段BC上,也可能A在CB的延长线上,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解答】解:

如图①,当点A在线段BC上时,AC=BC﹣AB=2m﹣m=m;

如图②,当点A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AC=BC+AB=2m+m=3m.

故答案为:

m或3m.

【点评】本题是求线段的长度,能分清是有两种情况,正确进行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1、8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根据题意求出CD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解答即可.

【解答】解:

∵CB=3cm,DB=7cm,

∴CD=4cm,

∵D是AC的中点,

∴AC=2CD=8cm,

故答案为:

8.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的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22、4 .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专题】推理填空题.

【分析】根据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M、N分别是AB和CB的中点,AC=8,NB=5,可以得到线段AB的长,从而可得BM的长,进而得到MN的长,本题得以解决.

【解答】解:

∵点C是线段AB上一点,AC<CB,M、N分别是AB和CB的中点,AC=8,NB=5,

∴BC=2NB=10,

∴AB=AC+BC=8+10=18,

∴BM=9,

∴MN=BM﹣NB=9﹣5=4,

故答案为:

4.

【点评】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各线段之间的关系,然后得到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23、8或12

24、2 cm.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先根据AB=4cm,BC=2AB得出BC的长,故可得出AC的长,再根据D是AC的中点求出AD的长,根据BD=AD﹣AB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

∵AB=4cm,BC=2AB=8cm,

∴AC=AB+BC=4+8=12cm,

∵D是AC的中点,

∴AD=

AC=

×12=6cm,

∴BD=AD﹣AB=6﹣4=2cm.

故答案为:

2.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两点间的距离,熟知各线段之间的和、差及倍数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10或50   .                        

【考点】比较线段的长短.

【专题】压轴题;分类讨论.

【分析】画出图形后结合图形求解.

【解答】解:

(1)当C在线段AB延长线上时,

∵M、N分别为AB、BC的中点,

∴BM=

AB=30,BN=

BC=20;

∴MN=50.

当C在AB上时,同理可知BM=30,BN=20,

∴MN=10;

所以MN=50或10.

【点评】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比较简单,注意有两种可能的情况;解答这类题目,应考虑周全,避免漏掉其中一种情况.

26、 30º或90º;   

27、

485.

三、简答题

28、【解答】解:

(1)如图1,CD为所作;

(2)①如图2,直线AC,线段BC,射线AB为所作;

②线段AD为所作.

29、【解答】解:

(1)①∵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

∴当t=2时,AB=2×2=4cm.

故答案为:

4;

②∵AD=10cm,AB=4cm,

∴BD=10﹣4=6cm,

∵C是线段BD的中点,

∴CD=

BD=

×6=3cm;

(2)∵B是线段AD上一动点,沿A→D→A以2cm/s的速度往返运动,

∴当0≤t≤5时,AB=2t;

当5<t≤10时,AB=10﹣(2t﹣10)=20﹣2t;

(3)不变.

∵AB中点为E,C是线段BD的中点,

∴EC=5cm.

30、【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专题】方程思想.

【分析】由已知B,C两点把线段AD分成2:

5:

3三部分,所以设AB=2xcm,BC=5xcm,CD=3xcm,根据已知分别用x表示出AD,MD,从而得出BM,继而求出x,则求出CM和AD的长.

【解答】解:

设AB=2xcm,BC=5xcm,CD=3xcm

所以AD=AB+BC+CD=10xcm                          

因为M是AD的中点

所以AM=MD=5xcm

所以BM=AM﹣AB=5x﹣2x=3xcm                    

因为BM=6cm,

所以3x=6,x=2                      

故CM=MD﹣CD=5x﹣3x=2x=2×2=4cm,

AD=10x=10×2=20cm.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中点性质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在不同的情况下灵活选用它的不同表示方法,有利于解题的简洁性.同时,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也是十分关键的一点.

31、 

(1)-4,6-6t;  

(2)5秒;   (3)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MN=5;

32、【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

(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M的长,CN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

(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CM的长,CN的长,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可得答案;

33、【考点】角的计算.

【分析】根据∠AOB:

∠AOD=2:

7,设∠AOB=2x°,可得∠BOD的大小,根据角的和差,可得∠BOC的大小,根据∠AOC、∠AOB和∠BOC的关系,可得答案.

【解答】解:

设∠AOB=2x°,

∵∠AOB:

∠AOD=2:

7,

∴∠BOD=5x°,

∵∠AOC=∠BOD,

∴∠COD=∠AOB=2x°,

∴∠BOC=5x﹣2x=3x°

∵∠AOC=∠AOB+∠BOC=2x+3x=5x=100°,

∴x=20°,

∠BOC=3x=60°.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先用x表示出∠BOD,在表示出∠BOC,由∠AOC的大小,求出x,最后求出答案.

34、【考点】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专题】计算题.

【分析】

(1)根据角的定义即可解决;

(2)根据∠BOD=∠DOC+∠BOC,首先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邻补角的定义求得∠DOC和∠BOC即可;

(3)根据∠COE=∠DOE﹣∠DOC和∠BOE=∠BOD﹣∠DOE分别求得∠COE与∠BOE的度数即可说明.

【解答】解:

(1)图中小于平角的角∠AOD,∠AOC,∠AOE,∠DOC,∠DOE,∠DOB,∠COE,∠COB,∠EOB.

(2)因为∠AOC=50°,OD平分∠AOC,

所以∠DOC=25°,∠BOC=180°﹣∠AOC=180°﹣50°=130°,

所以∠BOD=∠DOC+∠BOC=155°.

(3)因为∠DOE=90°,∠DOC=25°,

所以∠COE=∠DOE﹣∠DOC=90°﹣25°=65°.

又因为∠BOE=∠BOD﹣∠DOE=155°﹣90°=65°,

所以∠COE=∠BOE,所以OE平分∠BO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度数的计算,正确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邻补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35、【考点】余角和补角.

【分析】

(1)根据∠DOB=90°可得∠AOD=90°,再由∠DOE=50°,∠EOD=90°,可得∠DOC=40°,然后再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OC的度数;

(2)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OE=∠DOC,∠EOD=∠COB;

(3)首先根据余角定义可得∠DOE+∠DOC=90°,由∠DOE变大可得∠DOC变小,再由∠AOC=90°+∠DOC可得∠AOC变小.

【解答】解:

(1)∵∠DOB=90°,

∴∠AOD=90°,

∵∠DOE=50°,∠EOD=90°,

∴∠DOC=40°,

∴∠AOC=90°+40°=130°,

故答案为:

130°.

(2)∠AOE=∠DOC,∠DOE=∠BOC,如果∠DOC≠50°,它们还会相等,

∵∠AOD=90°,

∴∠AOE+∠EOD=90°,

∵∠EOC=90°,

∴∠EOD+∠DOC=90°,

∴∠AOE=∠DOC,

∵∠DOB=90°,

∴∠DOC+∠COB=90°,

∴∠EOD=∠COB.

(3)若∠DOE变大,则∠AOC变小.

∵∠EOC=90°,

∴∠DOE+∠DOC=90°,

∵∠DOE变大,

∴∠DOC变小,

∵∠AOC=∠AOD+∠DOC=90°+∠DOC,

∴∠AOC变小.

36、【考点】角平分线的定义.

【分析】

(1)由∠AOB=90°,∠AOC=30°,易得∠BOC,可得∠MOC,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CON,可得结果;

(2)同理

(1)可得结果;

(3)同理

(1)可得结果;

(4)根据结果与∠AOB,∠AOC的度数归纳规律.

【解答】解:

(1)∵∠AOB=90°,∠AOC=30°,

∴∠BOC=120°,

∴∠MOC=60°,

∵∠AOC=30°,

∴∠CON=15°,

∴∠MON=∠MOC﹣∠NOC=60°﹣15°=45°;

(2)∵∠AOB=60°,∠AOC=30°,

∴∠BOC=90°,

∴∠MOC=45°,

∵∠AOC=30°,

∴∠CON=15°,

∴∠MON=∠MOC﹣∠NOC=45°﹣15°=30°;

(3)∵∠AOB=90°,∠AOC=60°,

∴∠BOC=150°,

∴∠MOC=75°,

∵∠AOC=60°,

∴∠CON=30°,

∴∠MON=∠MOC﹣∠NOC=75°﹣30°=45°;

(4)从上面结果中看出∠MON的大小是∠AOB的一半,与∠AOC无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