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224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3.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数学点线面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4.1.2点线面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触摸、观察、实验、举例等数学活动能发现并描述出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2、借助实例,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可以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并用它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能正确说出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问题解决:

1、在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中,渗透类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2、引导学生“反思发现”问题,从而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

1、通过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

1、重点:

学生能发现并描述出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2、难点:

点、线、面、体的概念的抽象过程,学生能发现并举例阐释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三、学情分析: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与平面图形入手,通过实例,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使学生经历对几何体的研究的数学活动过程,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活动感受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并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问题设计

师生活动

备注

 

1、多媒体展示阅兵队列视频引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活动一:

观察学校综合楼图片找出熟悉的立体图形,

有等都是几何体。

几何体也简称。

思考以下问题:

①你知道这些体是什么围成的吗?

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②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什么?

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③线与线相交之处又得到了什么?

 

活动二:

.学生先动手操作、思考,然后再分组讨论、交流:

⒈笔尖可以看作是一个点,这个点在纸上运动时,形成了什么?

⒉汽车雨刷可以看作什么几何图形?

在挡风玻璃上运动时的路线形成什么几何图形?

 

⒊长方形纸片绕它的一边旋转,形成了什么图形?

4、通过对上面现象的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5、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进一步说明这一结论吗?

小结:

点动成  ,线动成  ,面动成  。

学生思考回答

长方体、圆柱、四棱锥、球等都是几何体。

教师给出了体的概念。

学生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再分组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①体是由面围成;面有两种:

平面和曲面.

②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了线;线有直的也有曲的.

③线与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没有大小.

老师总结出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学生回答交流,师生共同交流.

关注学生:

(1)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能否独立思考后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

(3)学生能否运用数学语言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生动手操作,思考并回答.

师生共同总结出“点动成线”的结论.

举例:

蚂蚁搬家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上,一个孤独的旅行者留下的一排长长的足迹.等

让学生拿笔或直尺当雨刷在纸上演示,启发学生类比上一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结论.(老师用几何画板演示)

师生共同小结出线动成面.

如:

夜晚街头闪烁的霓虹灯,用扫帚扫地,刷子刷油漆等.

老师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再动手操作,加以验证,合作交流,得出“面动成体”

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

从学生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熟悉的事物给出常见几何体,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体”.

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索,从对体的进一步认识

到对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中,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

 

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

动手操作过程和主动参与,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从学生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

动手操作过程和主动参与,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试着建立本节知识结构图.

3.课堂反馈.

小结:

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师生共同小结:

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注意:

(1)是否真正理解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2)几何语言是否准确?

(3)能否与实际结合

完成具体、抽象、具体的过程.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设计思路

数学来源于生活,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入手来研究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索,从对体的进一步认识到对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1.2点线面体学情分析

(一)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阶段,也正是由代数运算向几何推理过渡的较好时期.在小学学习的有关图形知识的基础上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条件已经具备;再有通过这段时间小组合作的教学,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学能力和分组讨论的经验,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二)学法分析

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鼓励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发现式学习的特点是重视知识发生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本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各种途径主动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

促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有效的参与.

4.1.2点线面体效果分析

在备课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并要求他们自己搜集一些生活中关于点、线、面和体的资料。

我自己也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做了充分准备。

借助课件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的生活图片和视频中,使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平面和曲面、直线与曲线的区别,同时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在面动成体的学习过程中,重视实物或模型在教学中的“奠基”作用,让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归类、拼摆等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国庆阅兵的视频,整齐的方队和坚定的步伐一下子吸引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

我将视频在空中的俯视画面定格,然后问学生的感受,有的说“震撼”,有的说“感动”,有的说“酷”,还有的同学说“每个方队像一个整体”,紧接着又有学生说“每排像一条线”,这时我试探地问:

“那每排是一条线,每个线上的人就是一个什么呢?

”“点。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

此时我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实地体会到了点、线、面和体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在课堂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采取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合作与交流的方式。

从对体的认识到对面、线、点的进一步认识,通过学习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所以列举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实例,等学生说完之后,我又列举了生活中他们不曾注意的实例,这些生活实例让学生变得兴奋起来,想象力更加丰富,每当一名学生列举出实例,大家都会露出惊喜肯定的表情。

让他们深刻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初步体验图形是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而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发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并在欣赏美丽图案时,增加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活动过程中,我经常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以学生身份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

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激励回答问题的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师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零距离的接触。

课堂上学生们的思维空前活跃,发言的人数不断增多,学生能从多角度认识问题,争先恐后地交流不同的意见和方法,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在学习面动成体这一知识点时,提前准备了手动教具,还有课件演示,但只是站在讲台上演示,当时我觉得讲台高,站在上面学生都能看清,课后与学生交流时感觉当时的做法忽略了部分思维受局限的学生,若是将教具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亲自操作效果会更好。

 课后,我一直在思索如何让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生动有趣的高效课堂:

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另一方面更要用心备好每一名学生(或者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

教师的教学不是为了让自己讲得畅快,而应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要学的知识,教师只是引导者,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都参与进来,变被动为主动。

 

4.1.2点线面体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章是初中几何教学的开篇,在此之前,学生习惯于数字运算,从本章开始由数量转入到空间形式,从具体运算转入到逐步进行演绎推理的学习.而本节又是几何教学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几何产生兴趣,是学习本节的关键,为今后系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二)目标分析

知识技能:

1、通过触摸、观察、实验、举例等数学活动能发现并描述出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

2、借助实例,通过对点、线、面、体的认识,使学生可以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并用它们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能正确说出由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形成的简单的几何图形。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体验、操作、观察、归纳、总结的过程,发展学生从复杂的表象中,提炼出本质特征并加以抽象概括的能力.

问题解决:

1、在点、线、面、体的概念及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中,渗透类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2、引导学生“反思发现”问题,从而归纳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

2、通过现实世界中各种常见的几何体及情景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经历本节课的数学活动过程,养成主动探索、求知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中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

正确判定围成立体图形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探索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是重点. 

难点:

探索点、线、面、体运动变化后形成的图形. 

关键: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学习是本节课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渗透新的教育理念,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结合学生的求知心理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开展教学.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知识,能力得到提高.

4.1.2点线面体评测练习

1.如图甲所示的物体,可由图乙中的    图形绕虚线旋转而成.

2.下面几何体中,全是由曲面围成的是(  )

A.圆锥  B.正方体  C.圆柱  D.球

3.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为(  )

①圆柱由3个面围成,这3个面都是平面.

②圆锥由2个面围成,这2个面中,1个是平的,1个不是平的.

③仅由1个面围成,这1个面是平的.

④正方体由6个面围成,这6个面都是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