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醇和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7222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醇和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醇和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醇和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醇和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醇和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醇和酚》.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醇和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醇和酚》.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 《醇和酚》.docx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醇和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醇和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醇和酚》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中学习信息,分享了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5说课稿《醇和酚》,供您参考!

 一、理论指导

 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课改的精神,对这节课进行分析

和设计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酚类物质是采用具体代表物的方式进行学习。

授课安排为1课时。

酚与醇

结构相似,都含有羟基,本节内容是学生初次运用所学规律预测一类物质可

能发生的反应,并通过各自代表物的性质的对比,理解醇羟基与酚羟基的区

别,体会官能团与取代基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思想,为后续的有机化学的学

习提供方法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从知识层面看,在必修阶段已经具备有机化学基本的类别概念,知道一些

典型有机物的性质。

在选修5第一、二章的学习过程中对官能团决定有机物

的化学性质、基团的相互影响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有待完善。

 从能力层面看,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分析简单实验的

能力;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规律比较熟悉,因此具有性质预测的知识基

础,知道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具备进行探究活动的能力。

节课授课对象是实验班学生,他们乐于展示自我,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容易

展开。

但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合作创新的精神还有一定程度欠缺,需要老

师引导和支持。

 三、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通过对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分析,我制订出本节课要完成的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a、认识酚类物质,能够识别酚和醇

 b、掌握苯酚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c、理解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

(2)过程与方法方面

 a、通过以问题为驱动的自主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类比推测、分析解决

问题和观察的能力以及实验综合能力

 b、在苯酚结构与性质的理论探讨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提

升思维品质。

 高中化学优秀说课稿模板: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摘要】高中频道的编辑就为您准备了高中化学优秀说课稿模板:

《盐类

的水解(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盐类的水解继学习了平衡理论,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本质

后,讨论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变化,体现了学科知识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运

用。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巩固之前内容,对于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发生

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能够理解盐类的水解的

原理,能够正确的书写盐类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②过程与方法:

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探讨不同盐类的酸碱性;归纳总

结,能将信息有效的分类和提炼;类比分析,将盐类的水解的知识加以应用;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体会表象与

内在的联系,体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喜悦感。

 教学中的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

 难点:

盐类的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二、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

学生基本具备本节内容所需的理论基础,但是知识储备,动手

能力,观察能力等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有合作探究的必要。

 能力层面:

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有分类和归纳

的基础。

 心理层面:

学生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熟悉,本节中实验与理论、理论与生

活的联系,能让学生有积极的参与心态。

 三、教学设计

 分发学案,回顾旧知

 课前分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旧知回顾部分,为本节课所需基础知识进行

回顾。

 实验设疑,引入新课

 展示一幅火灾图片,问大家火灾来了怎幺办?

学生可能会回答,打119,用

灭火器,提水灭火,组织大家正确的逃离等等。

继续问泡沫灭火器大家知道

是怎幺工作的幺?

我现在模拟一次灭火器灭火的过程。

展示教具,同时说明其

中一种液体NaHCO3,实验演示灭火过程。

然后问大家猜想另一种液体可以

用什幺,同学可能会说盐酸、硫酸等,进而告诉大家是一种盐Al2(SO4)3,

引起学生的疑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与刚才大家的猜测比较;大家可以猜想

Al2(SO4)3有什幺性质,学生不难猜测它呈酸性。

转而让学生利用桌面上的

Al2(SO4)3和PH试纸实验验证问题,Al2(SO4)3确实呈现出酸性。

产生疑

惑,它不是盐幺,为什幺是酸性的呢?

进而提出问题:

盐溶液会呈现出怎样的

酸碱性呢?

 ★实验探究盐溶液酸碱性

 分组组织学生实验测定盐溶液的PH(包括NaCl、Na2CO3、NH4Cl、

Na3PO4、KNO3、AlCl3、CH3COONa、MgCl2Na2SO4、K2CO3、

(NH4)2SO4、NaCl),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每组请低层面的一名学生来诉说自

己本组内的实验情况,汇报它的实验结果。

让低层面的学生叙述自己实验的

情况,能够增强自信心,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

在学案

的这一部分中,除了要求测定几种盐的PH之外,要求分析组成盐的酸碱的

酸碱性强弱,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组成盐的酸碱的酸碱性强弱,将盐分为强

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

学生汇报分析结论:

强酸强碱盐溶液

呈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

以口诀的形式让

学生掌握规律:

谁强显谁性;都强呈中性。

 分析盐类的水解的实质

 在得到上诉结论之后,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

我们已经知道了盐溶液呈

现酸碱性的规律,那幺大家是否想知道其本质原因呢?

我们先以NH4Cl溶液

为例讨论学案1-5问题,完成学案第二部分。

 1、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原因是什幺?

 2、NH4Cl溶液中有哪些离子?

 3、溶液中的H+和OH-来源于哪里?

 4、纯水中CH+与COH-的大小是什幺关系?

加入NH4Cl后它们的大小又是

什幺关系?

 5、写出相关的电离方程式,离子之间的反应方程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a、通过对苯环和羟基的相互影响理解,让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

 b、通过苯酚的用途与毒性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学

会辩证的看待化学物质

 c、训练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与人沟通、争辩、交流的勇气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苯酚的化学性质(酸性、苯环上的三元取代)

(2)难点:

建立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的基本观念。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选择】

 创设情景、实验探究、理论探究

 2【教学辅助手段】

 利用实物感知、教学模具和多媒体动画演示

 2【学法指导】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观察、对比、,迁移、分析、和实验探究等学

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设计思路以问题为中心

 1、以结构、性质、用途为主线,展示学科特色。

 2、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设置问题链,让问题与活动来驱动教学进程,

帮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3、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以分组实验、小组讨论、小组间互相交流

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4、从小课堂到社会,通过苯酚用途与性质的结合,将知识迁移至陌生的情

境,将学习延伸至社会大课堂。

 六、教学程序

(一)、情景引入:

 【情景一】电影:

鸦片战争

 【情景二】展示药皂、苯酚软膏

 我通过鸦片战争引出吗啡的结构式,进一步构建酚类物质的定义。

并提出

为什幺生石灰可以销毁鸦片?

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酚类物质的兴趣。

 再通过展示药皂、苯酚软膏,从生活走向化学让学生对代表物苯酚有一个

表象认识,为学生学习新课创设了饶有兴味的意境。

(二)、构建苯酚物理性质:

 [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实验一]苯酚的物理性质

 学生分组实验:

①看、闻

 ②适量苯酚+水振荡,再加热(留用)

 ③适量苯酚+乙醇

 [归纳]苯酚的物理性质(思考:

苯酚不慎滴在皮肤上如何处理?

 组织学生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指导学生通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究苯酚的

溶解性,根据实验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归纳出苯酚的物理性质。

 (三)、设疑探究: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中心,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给学生创设了两个

情景:

 【情景三】展示苯酚模型

 学生观察苯酚模型结合多媒体动画演示,分析该分子结构,并与乙醇、芳

香醇等醇类结构作比较,通过结构比较,产生认知冲突:

同样含有羟基,为

什幺要划分为酚和醇两类物质,在性质上它们会有哪些共性?

苯环代替烃基,

与羟基的联手使得化学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差异?

 【情景四】[展示]苯酚软膏的说明书

 指导学生阅读色泽变红、不能与碱性药物并用等重要信息

 要求学生分析苯酚的结构,结合阅读材料,预测苯酚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

推测

 ①可被氧化(苯酚的氧化是对学生观察苯酚物理性质中提出的粉红色的解

释,可以简略带过)

 ②可能具有酸性

 ③可以取代

 ④可能和Na反应

 问题1:

苯酚是否具有酸性,如何用实验加以证明?

 以上就是的编辑为各位考生带来的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说课稿《醇和

酚》,希望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