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974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docx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课文原文及教案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不过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常常整夜整夜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朱良才,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教案

  教学目的: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出示歌曲)

  小朋友们刚才欣赏了一首歌曲,你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朱德的扁担》(板书:

朱德的扁担),生齐读课题。

  师:

你见过扁担吗?

它是用来干什么?

课文中朱德的扁担用来干什么?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①课件:

读一读,想一想,朱德军长为什么要挑粮?

  ②指名生说(课件出示句子)

  ③生再读这个句子。

  2、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师过渡:

是啊,人是铁,饭是钢,要打败敌人,我们红军还要储备充足的粮食。

所以,朱德也和战士们一块到茅坪去挑粮,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了。

(出示朱德挑粮的画面)

  ②看一看,说一说,图上的人是谁?

他在干什么?

什么样的表情?

为什么是这个表情?

(从穿戴、年龄、挑的粮食等说说)

  师:

小朋友说的真好呀!

那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③课件出示句子: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袋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说明担的粮食重、沉、多)

  小结:

是呀,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总是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和战士们同甘共苦。

(板书:

同甘共苦)在挑粮过程中,即使离敌人那样近,随时可能遇到敌人的偷袭,随时有生命危险,但他一点也不怕,仍然和战士们去挑粮。

我们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身先士卒”。

(板书:

身先士卒)

  ④再读这句话,读出粮食的沉重。

  他们挑粮容易吗?

(不容易),你从哪能看出不容易?

出示课件山路陡峭

  ⑤师:

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要边看边想。

课件出示:

(播放动画视频)

  看了动画片后,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师随机问:

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语言训练:

(课件出示)比一比:

看看谁的本事大?

  看到朱德爷爷这么辛苦,你心疼吗?

如果你是朱德身边的战士,你怎么来劝劝朱德军长不要挑粮?

  战士们这样劝行不行?

  3、总结

  是啊,不管大家怎么劝,他总是不肯,坚持要去挑粮。

所以当时在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课件出示:

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爷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总司令,一定能够粉碎敌人的围剿。

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民谣吧!

  三、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

请阅读《朱德的故事》、《我的父亲朱德》等课外书。

  四、板书:

  朱德的扁担

  同甘共苦

  身先士卒

  【篇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朱德的扁担》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

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扁担、会师”等词语的意思。

  2.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使用。

  教学重点: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准确识字、写字。

  2.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使用。

  教学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伍、师、战”5个字,会写“扁担、会师、队伍、战士”4个词语。

  2.通过看图,借助关键词的办法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挑粮环境的恶劣。

  教学重点:

  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准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借助关键词的办法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挑粮环境的恶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理解朱德,知道扁担作用

  1.谈话导入。

  师:

还记得一年级学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吗?

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

出示毛泽东的画像,理解(泽)字。

站在他旁边的是今天我们要理解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学习课题中的生字。

  

(1)学习生字“朱、德”,借助图片理解朱德。

  师:

他就是今天我们要理解另一位伟人,你对朱德爷爷有什么了解?

  引入课外资料:

(教师补充)

  生:

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辈的革命家。

他当过红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深受人民的爱戴。

  板书:

朱德。

  师:

读准“朱德”两个字,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两个字?

  预设1:

  ①学发现(朱)表示姓氏,身边也有姓朱的人。

  ②我们《道德与法治》的书上有(德)这个字。

  

(2)学习生字“扁、担”,借助图片理解扁担。

  出示图片:

扁担

  师:

“担”本身都四声,在(扁担)一词中要读成轻声,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生:

“担”是提手旁的字,与手的动作相关系,我们担起的责任就叫“重担”。

  “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生活中我还知道有(扁豆)(扁桃),鸭子的嘴是(扁扁的)。

  师:

你对(扁担)有什么了解?

  生:

扁担是一种挑东西用的工具,大多用竹子做成。

  3.再读课题,引发思考

  师:

这篇课文讲的是朱德的什么事呢?

指导读课题,复现生字(朱德的扁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内容

  1.小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学习生字新词。

  第一组词语:

(同志队伍)

  

(1)朗读句子,出示图片,介绍井冈山,看图理解“会师”。

  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的队伍会师了。

  

(2)读出高兴的语气。

  第二组词语:

(同志队伍敌人打仗)

  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跟敌人打仗。

  师: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志伍敌仗”这几个字?

鼓励学生用形声字归类的办法自主识记。

  志:

下边表示心意,与上边合起来就是意向的意思,“同志”就是志同道合之人。

  伍:

指古代的军队编制的最小单位,五人为伍,后引申为军队,队伍。

  第三组词语:

(陡)(难)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指导读句子,读准字音。

  

(2)学习多音字(难)

  师:

在《大禹治水》中出现了“灾难”nàn复习读音,再引导学生发现“难走”读nán,认读时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词?

  生:

难过为难难忘

  师:

当读二声时,有不好、不容易、不好办的意思。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习生字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本环节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识记生字,巩固生字,加深记忆。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完成填空。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  )挑粮,战士们(  )朱德,就把扁担(  ),后来朱德同志又(  ),并写上了(  )。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让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采用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学生自不过然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三、走近文本,借助关键词,感受困难重重

  1.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什么去挑粮?

读一、二自然段。

  2.集体交流。

  生:

粉碎敌人围攻,需要储备粮食。

  生:

产粮食不多,抽出人下山挑粮。

  3.挑粮时战士们还遇到哪些困难,再联系生活体验了解路之长,读出路途遥远。

  4.结合图片,想象路途之险,读出“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①结合字理:

左耳旁表示山陵,山陵坡度接近于垂直为“陡”。

  ②展开想象:

说说你见过的陡峭的山路什么样?

读词语(陡峭)(陡坡)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生:

读句子,说感受,读出自己的感受。

  5.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山路难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情景。

  【设计意图】:

借助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协助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通过朗读加深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归类比较,指导书写生字和新词

  1.指导书写“扁、担、伍、师、战”5个字。

  师:

请你用已有的观察方法自己先看看这写字有什么特点?

  一看汉字结构二看高矮和宽窄三看重点笔画

  生:

“担伍师战”是左右结构的字,“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2.观察汉字间架结构,明确关键笔画。

  生:

左窄右宽的字有“担、伍、师”,“战”要写的做紧凑右舒展,观察“戈”的斜钩从竖中线起笔,写至右下格向上提,拉长舒展。

  3.描一个写一个。

  师:

大家互评,夸夸他哪儿写得好?

或纠正没写好的地方,再写一遍,争取越写越好。

  4.自主书写(扁担、会师、队伍、战士)4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巩固识字,会写“士、志、军”3个字,会写“同志、带领、红军、来回、白天、起来”6个词语。

  2.通过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使用。

  教学重点:

  1.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使用。

  2.抓住关键词语,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教学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感受扁担的作用

  1.导入。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生字,你们还理解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朱德 同志 队伍 敌人 抽出 难走 打仗 心疼

  不料 敬爱 带领 队伍 山高 路陡

  2.复习内容。

  课件出示,请学生填空说一说,感受“扁担的作用”

  敬爱的朱德同志用扁担(  )。

  心疼领袖的战士们(  )扁担。

  敬爱的朱德同志(  )新扁担,写上“(  )扁担”。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中的“扁担”实行复习,既渗透学生对篇章结构的整仁把握水平,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抓住关键词,感悟伟人的品质

  1.借助关键词,体会“同甘共苦”。

  师: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即使山高路陡,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

  看插图想象情景。

  师:

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

  ①练习说话。

  师:

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谁能看图用“一块儿”说一句话?

  师:

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

谁能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生:

先指名名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

先说穿着,再说动作。

  学习动宾短语“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注重年龄和动作。

  师:

朱德同志穿着什么?

带着什么?

挑起什么?

  师:

带领学生完成课后习题。

  生:

读一读,连一连。

  师:

结合文本实行拓展,文中还有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找一找,看谁说的多?

  带领队伍、巩固根据地、储备粮食、藏起扁担

  师:

照着样子练习说一组生活中常用的词组。

  生:

打着雨伞、穿着雨衣、弹着钢琴

  师:

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不过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身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军长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而且穿戴和战士们(一样),挑的粮食也跟战士一样(满满的)。

  ②小结人物特点。

  师:

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

  (板书:

与战士同甘共苦)

  ③朗读体会。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强调两个“一块儿”)

  2.聚焦关键词,了解大家越发爱戴朱德的原因。

  

(1)用换词的方法,理解“越发”的意思。

  出示句子: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师:

你能把“越发”换一个词,句子的意思不变吗?

  生:

能够换成“更加”。

大家见了,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2)借助关键词,说说大家越发爱戴朱德的原因。

  ①借助表示时间词语

  “白天……晚上……”“整夜整夜”

  ②与第二自然段实行勾连。

  白天,朱德同志挑起粮食,走五六十里的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大家看了非常心疼。

  晚上,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战略,不休息——大家看了非常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理解藏扁担的良苦用心。

  资料拓展:

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而是这支队伍的指挥官——军长。

白天,他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晚上,战士们都休息了,他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有时一工作就是一夜啊。

  ③想象表达:

战士们心疼朱德同志,一定会劝他不要去挑粮了,你就是战士,你来劝劝。

  引导学生从从两个角度实行思考:

路途的遥远与艰险;朱德的年龄与肩上的重任。

  ④读句子,认读“不料”,结合语境理解“不料”。

  师:

没想到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要写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为什么?

  ⑤补白朗读的方式,感悟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重与爱戴。

  大家见了,心里想:

________。

从此,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⑥补充阅读,深入感受朱德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的高大形象。

带着敬爱之情再读最后一段。

  相关资料补充

  朱德同志不但在战争年代做到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新中国成立后他依然保持着这种优良作风。

1958年,已经是中国人民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自到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出示照片),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大家对朱德的敬佩之情油不过生,越发爱戴朱德同志了。

  三、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生字和新词

  1.指导书写“军、志、士”3个字。

  师:

鼓励学生自主观察,一看汉字结构二看高矮和宽窄三看重点笔画。

  2.观察汉字间架结构,明确关键笔画。

  3.描一个写一个。

  师:

大家互评,夸夸他哪儿写得好?

或纠正没写好的地方,再写一遍,争取越写越好。

  4.自主书写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