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8389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docx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docx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知识点一  三民主义的提出

  .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

  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2.提出

  1905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

  性质: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进步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

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是中国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个纲领包括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三方面的历史任务。

其具体含义是: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

  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国家,这在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要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政治革命的根本表现,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通过国家核定地价,逐步收买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题1】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

  A.由孙中山首先提出

  B.它使辛亥革命有了指导思想

  c.它体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求

  D.它提出了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答案 c

  解析 三民主义之所以完整是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民族问题、民权问题等一系列政治问题,而且还提出了民生主义,即经济纲领。

换句话说,由于三民主义不仅体现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还体现了他们的经济要求,正是在此意义上体现出其完整性。

  知识点二  三民主义的实践

  .辛亥革命

  过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意义: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临时约法》

  颁布:

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意义:

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背景:

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活动:

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x藏、青海等”“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临时约法》体现了民主主义精神。

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同时规定,人民有纳税、服役等义务。

  在政府的组织形式上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规定全国的立法权属于临时参议院,参议院有权议决一切法律、预算、决算、税法、币制及度量衡准则,募集公债,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对临时大总统行使的重要权力,具有同意权和最后决定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文件,它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彻底否定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原则,在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民主”“共和”的形象。

它所反映的资产阶级的愿望和意志在当时条件下是符合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民主要求。

  【题2】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答案 D

  解析 《临时约法》就是一部宪法性的法律,所以A、B两项与之毫不相干;至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既不是出自《临时约法》,更不是临时政府所为。

本题的解答宜用排除法。

  知识点三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原因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都以失败告终,使他逐渐认识到,为救国必须寻求新途径、新力量。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2.提出

  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

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4.评价

  进步性: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局限性:

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时期的产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二者相互依托,但不能混为一谈。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担负的新责任;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则不可能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

就其具体内容而言,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谋求中国独立自强的精神,“联俄”、“联共”是反帝的必然,新民权主义期盼中国国民的真正自由、平等和人权,即“唤起民众”。

中国是农业大国,“唤起民众”必须唤醒工农,“扶助农工”实际上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实施。

  【题3】 毛泽东曾提出:

“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答案 c

  解析 此题为材料型选择题,解答此题要依据材料,读懂材料的意思。

通过材料可知:

新三民主义蕴涵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78“《时局图》”插图和[历史纵横]。

  【信息解读】 [历史纵横]反映了19世纪列强瓜分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

在这紧要关头,孙中山创立了兴中会,发表了《檀香山兴中会章程》,树起了革命大旗。

  【史料应用】 1.结合材料,分析孙中山兴中会成立的意义。

  答案要点 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峻,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檀香山兴中会章程》首次明确提出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思想,标志着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从此登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中国革命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期。

  【史料文本】 阅读教材P78教材引言和P79“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插图。

  【信息解读】 教材引言中说明了孙中山认识到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平手段不可能挽救中华民族,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

同盟会纲领明确了孙中山的志向,为革命指明了方向。

  【史料应用】 2.《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其中有:

“林则徐说:

我销;洪秀全说:

我反;康有为说:

我变;孙中山说:

看我的。

”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斗争方式基本一致

  答案 B

  解析 林则徐、洪秀全、康有为和孙中山的言行体现了不同阶级阶层的救国方案,是有史实依据的。

而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未有实际的贡献。

  思考:

孙中山为什么主张“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方法点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具体分析,材料给出的问题很明确,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即可作答。

  答案要点 为了反对清政府的民族压迫,实现民族独立,要进行民族革命;为了反对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要进行政治革命;为了避免贫富悬殊,解决农民困难,要进行社会革命。

  民族革命即“民族主义”,政治革命即“民权主义”,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三种革命是孙中山对三民主义的具体阐释。

  【变式1】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答案 c

  解析 结合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分析。

其中,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

  一、本课测评

  思考:

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

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用?

  方法点拨 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具体回答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和产生的历史作用。

  答案要点 背景:

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峻,而前一时期中国人提出的不同救国思想主张都以社会改良为出发点,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说明社会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中下层势力进一步扩大,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提出了新的革命理论。

孙中山进行民主革命实践的同时,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考察西方社会政治,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作用: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奠定了辛亥革命的理论基础,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变式2】 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是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①②提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这在当今仍具有现实意义;③④的任务已经完成,中国已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二、学习延伸

  阅读上面材料,请思考:

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

  方法点拨 本题侧重于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答案要点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与国内封建军阀的要求,主张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对象和革命目标等若干原则上基本一致,都体现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因而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不同:

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相比,更具人民性、彻底性和民主性;中国共产党还有一个在完成民主革命后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一目标。

  【变式3】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答案 c

  解析 新三民主义提出的革命对象和革命目标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上一致。

       

  课程标准

  课标追问

  要点提示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简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

  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②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作用:

  ①性质: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进步性:

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③局限性:

“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2.简述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作用。

  )内容:

  ①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③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作用:

  ①进步性: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②局限性:

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基础巩固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和地点是

  A.1905年上海

  B.1905年东京

  c.1905年北京

  D.1905年南京

  答案 B

  解析 根据教材知识直接选择即可。

  2.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比之维新派兴民权的思想进步,主要体现在

  A.反对民族压迫

  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c.国家的阶级实质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B

  解析 革命派的民权主义要求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维新派提倡兴民权、设议院,其目标是实行君主立宪制,其区别主要是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上。

  3.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主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答案 c

  解析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4.我们最应该继承与发展辛亥革命的是

  A.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

  B.反帝爱国的政策

  c.“实业救国”思想

  D.暴力革命的策略

  答案 A

  5.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实现了由旧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的伟大飞跃,促使其思想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

  D.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答案 c

  解析 根本原因是指内因,A、B、D三项相对于孙中山来说都是外部原因、客观原因。

  6.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指导

  B.制定的历史背景不同

  c.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D.指导思想不同

  答案 c

  解析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阶级属性的根本不同决定了其原则的根本区别。

  7.中国共产党继承了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

  D.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比较、归纳能力。

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孙中山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基本任务都是反帝反封建。

  能力提升

  8.20世纪初,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但三民主义的实现却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如果说1979年后,“民生主义”正在逐步实现,那么,民族主义实现的标志是

  A.中共的诞生

  B.抗日战争的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改革开放的开始

  答案 c

  解析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这一任务的完成。

  9.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答案 c

  解析 由时间限制可以排除A项。

由“创举”可以排除B项。

由“变局”可以排除D项。

只有c项符合上述三个限定词。

  0.“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

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农民疾苦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c.抑制贫富不均

  D.制定了可行的土地纲领

  答案 D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的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能够把革命主张付诸实施的原因是本题要考查的,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的主张,但由于没有具体的纲领、政策,故无法实施,而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自己的革命纲领及操作办法,故能够实施。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

”“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

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梯厘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

  请回答: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腐败黑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俄国革命和当时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综合材料一至三,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出最简要的评价。

  答案 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

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

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

  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

方法:

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以后主张革命;目的:

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

  主要原因:

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本质区别:

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重大发展: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客观原因:

依靠军阀屡遭失败;

  苏联的帮助;中共的支持和影响。

  对孙中山的评价:

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

“英俄两国现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么思想呢?

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不是宽大的;简单的说,就是世界主义。

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德国,与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

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的压迫……我们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

强权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一些评论家则更进一步指出民族国家的时代可能将终结,也有其他一些人认为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因为民族国家的功能只不过是发生了某种变化而已。

  ——《全球社会学》

  材料一中的“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和“二万万五千万人”分别指的是什么?

  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关系的观点。

  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什么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

  根据孙中山上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思想。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材料二中的观点的认识。

  答案 被压迫民族和压迫民族。

  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相互联系;民族主义是实现世界主义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

  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以求得独立,但国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强调自求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合苏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国家相继独立,殖民主义体系瓦解,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应该提倡全球意识,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但由于存在着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和强权政治,因此要维护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民族的平等。

  解析 第问在解答时注意这两种人之和正是当时世界人口之和,由此结合材料进行梳理;第问在解答时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第问在解答时一定要根据材料归纳;第问在解答时应注意找出列宁与孙中山思想的一致之处,然后再进行分析;第问在解答时要注意归纳出材料二的观点。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知识点一 革命道路的探索

  .准备

  五四运动时期,毛泽东阅读当时所能见到的共产主义书籍。

  创办《湘江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1年,毛泽东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

  2.探索

  萌芽阶段:

  ①时间:

从中共成立到国民大革命时期。

  ②:

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③主张:

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初步形成:

  ①时间: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②主张:

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