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563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882.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docx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docx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最新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习题精选第五十二篇

第1题【单选题】

某一历史网站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确切的是()

A、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贤们一直在探索中艰难前行。

今年又是戊戌年,追忆一百二十年前的戊戌变法与随后的辛亥革命,它们的共同点有()

A、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

C、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救国。

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推翻清朝政府

D、建立民主共和国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其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是()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历史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下列历史事件其相互联系,最恰当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皇帝,主张()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变法自强

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电影《大刀王五》是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景的。

其中有一镜头,侠客大刀王五秘密进入监狱,准备营救被关押的好友,但他的好友执意不走,表示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

他的好友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杨深秀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是()

①李鸿章②左宗棠③梁启超④康有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A、开办新式学堂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D、训练新式军队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材料二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建议:

“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

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霸图定矣。

”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三毛泽东说:

“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

……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

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

(1)根据材料一回答,李鸿章等人的探索被称做什么?

他们在前后期的口号有何不同?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的起因。

康有为主张效仿的国家是哪一个?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维新变法失败后,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醒国人的“壮士”是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为什么要上井冈山。

他找到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4)以上三则材料体现了什么历史结论?

【答案】:

【解析】:

第11题【问答题】

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向西方学习,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的历史。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时期,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

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

《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

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出了什么口号?

洋务派在教育上有何举措?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解放”指的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中,“Democracy”和“Science”这两个英文单词使用频率较高,你知道它们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吗?

(5)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可看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什么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几代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使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861年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

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兴起了一股“师夷长技”、“自强求富”热潮,创办了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上百道变法法令,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以除旧布新。

材料四: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五: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请回答:

请分别举出材料一中所说自强、变法、革命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朝统治者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该运动前期和后期分别提出了什么了口号?

为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揭开此运动序幕的标志是什么?

该变法维新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材料中的革命运动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

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叫什么?

材料五列出的是什么运动的主要内容?

此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等高举西方的哪两面大旗?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探寻中华崛起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器物之路】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著名的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

这些企业经费由清政府调拨,产品分配给军队。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另一批企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他们希望通过创办这类企业,将产品投放市场,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

【制度变革】

材料二:

1895年,北京1000多名举人在“公车上书”的呐喊声中展示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也由此揭开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序幕。

材料三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思想解放】

材料四: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中国人首先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所以就开始学制度。

学制度问题又更大了……那么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就变样……后来中国人就开始琢磨最该彻底改变的是中国人的思想。

【新的征程】

材料五: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经历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根据材料分析,洋务运动60年代和70年代创办的企业有什么不同?

器物探索之路有何意义?

材料二中“政治变革运动”指什么?

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

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为了改变中国人的思想,知识分子掀起了什么运动?

随着运动的深入发展和国际新形势的出现,他们宣传的思想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新中国的成立在中国近代探索历程中有何重要意义?

综合上述材料,近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鹜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饰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鹜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锡鸿《刘光禄遗稿》

材料三:

李鸿章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当此十九世纪竞争进化之世,而惟弥缝补苴(引用者注:

补好裂缝,堵住漏洞),偷一时之安,……而仅摭拾(引用者注:

收取,采集)泰西皮毛,汲流忘源,遂乃自足。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

据材料一概括洋务派的主张,为“学习外国利器”李鸿章兴办了哪一近代企业?

材料二,三都对洋务派颇有批评,指出两者的本质区别。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梁启超等人的设想能否使中国富强?

请举一例说明。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改革推动发展】有学者认为:

19世纪中期以前,日本仍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明治给新使它绝处逢生。

19世纪末期,中国也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结果却失败了。

19世纪中期,日本出现了哪些社会危机?

为了摆脱危机,明治天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哪一措施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

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为人类留下了很多成功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是什么?

明浩维新使日本绝处逢生,戊戌变法在中国为什么失败?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