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上课用课件.ppt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上课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上课用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边塞诗,边塞诗的主要内容,1、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的豪迈、奔放、一往无前的主题。
2、对将帅腐败无能的讽刺,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3、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4、边塞风光。
歌行体,歌行体的特点是格式节奏上没有严格要求,也不讲究平仄,字数五七言为主,可参差不齐,可变韵。
亦称古诗、古风。
“行”就是歌行体的一种。
高适,王翰,王维,王昌龄,边塞诗人,“七绝圣手”“诗家夫子”,别董大(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其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高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塞下曲李益,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侧闻阴山胡儿语:
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然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引子,以当地胡人之语表明下文七句所说为真。
七句具体描绘热海奇异之景。
四句是诗人的揣测和描绘。
最后四句写诗人送别友人时的赠言。
岑参(约715770),唐代诗人。
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
参少孤,从兄读书,遍读经史,天宝三载(744)中进士。
八载、十三载两次出塞任职。
大历间,官至嘉州刺吏。
世称“岑嘉州”。
岑参和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被世人称为“高岑”。
严羽说:
“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激。
”沧浪诗话)他擅长以七言歌行描绘壮丽多姿的边塞风光,抒发豪放奔腾的感情。
代表作有白雪歌、走马川行、轮台歌,解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走马川,在唐代轮台以西的著名水道玛纳斯河,此河一到冬天就干涸,所以诗中有“一川碎石”之语。
“奉”表敬称。
“行”,古诗的一种行裁。
“出师西征”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感情基调。
岑参与另一位边塞诗人高适齐名,世称“高岑”。
岑参中年以后几度出塞,对军旅生活和边地风光有着切身的体会,他的诗,写大漠风烟,写荒崖古道,写城障要塞,都来自亲身的感受,因此独创性很强。
他和杜甫是好朋友,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可以说一语道出了他的个性。
岑参的诗,气势宏大,风格奇峭,想像丰富,色彩绚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
这些艺术特色,很好地体现在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中。
歌行体是岑参最为擅长的诗体,这首诗将悲壮的军旅生活描绘得流畅洒脱,意气飞扬,英气勃勃,豪情澎湃。
读之令人心快,在唐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岑诗的艺术特色,写作背景,诗人在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去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常清送行,并预祝征战将士凯旋而归。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之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你难道不曾看见,辽阔的走马川,紧连雪海边缘,,浩瀚的沙漠,黄沙滚滚接蓝天。
轮台九月的秋风,随着夜晚在吼叫,,走马川的碎石,一块块如斗一般大。
随着狂风席卷,满地乱石飞走。
匈奴草场变黄,正是秋高马肥,金山西面胡骑乱边,烟尘乱飞,,汉家的大将军,奉命率兵西征。
将军身著铠甲,日夜未曾脱下,,半夜行军,战士戈矛互相撞拨,凛冽寒风吹来,人面有如刀割。
马背上雪花,被汗气熏化蒸发,五花马的斑纹,旋即就结成冰,,军帐中,起草檄文砚水也冻凝。
匈奴骑兵,个个闻风心惊胆战,,早就料到,他们不敢短兵相接,只在车师西门,等待献俘报捷。
翻译,第一层:
极力渲染环境恶劣、风沙遮天蔽日。
第二层:
写匈奴借草黄马壮之机入侵,而封将军不畏天寒地冻、严阵以待。
第三层:
写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
诗意分三层:
笔记,经典诗句赏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首先围绕“风”字落笔,描写出征的自然环境。
这次出征将经过走马川、雪海边,穿进戈壁沙漠。
“平沙莽莽黄入天”,这是典型的绝域风沙景色,狂风怒卷,黄沙飞扬,遮天蔽日,迷迷蒙蒙,一派混沌的景象。
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得历历在目。
这是白天的景象。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
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
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
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
“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经典诗句赏析,“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写匈奴利用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
“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
诗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寒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环境是夜间,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
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经典诗句赏析,这三句是表现行军和临战时的艰苦环境与紧张气氛。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
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
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
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整体感知,由诗歌标题“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可知,这是将士出征前的壮行之诗,敌我尚未交战,但在诗歌结尾,诗人已料想封大夫此次出征定当旗开得胜。
诗人对战争结果的预测是盲目乐观还是有凭有据?
理由1:
拥有的是威武之师,理由2:
进行的是正义之战,局部推敲,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
分析“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征讨来犯之敌,匈奴进犯的底气何在?
A.天时秋天,战马草料充足,B.地利恶劣的自然环境,这是一番怎样的场景?
分析“君不见”至“随风满地石乱走”,以上几句写出征前的自然环境,1前3句写景其实暗写了哪种边塞的代表事物?
“莽莽”暗写狂风卷着飞沙的迷蒙景象;“黄入天”写大漠风沙的颜色,写风沙直入天际的情景。
开头三句无一“风”字,但捕捉住了风“色”,把风的猛烈写的历历在目。
这是白天的景象。
2请抓住“吼”“乱”两个关键词,揣摩风的特点及描写的作用。
对风由暗写转入明写,行军由白日而入黑夜,风“色”是看不见了,便转到写风声。
狂风象发疯的野兽,在怒吼,在咆哮,“吼”字形象地显示了风猛风大。
接着又通过写石头来写风。
斗大的石头,居然被风吹得满地滚动,再著一“乱”字,就更表现出风的狂暴。
“平沙莽莽”句写天,“石乱走”句写地,三言两语就把环境的险恶生动地勾勒出来了。
场景苍凉险恶,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分析“将军金甲夜不脱”至“幕中草檄砚水凝”。
以上几句写出征行军的情况,1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请结合此部分诗文加以分析。
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
“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
“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战马在寒风中奔驰,那蒸腾的汗水,立刻在马毛上凝结成冰。
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军幕中起草檄文时,发现连砚水也冻结了。
诗人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地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这样的军队必然无人能敌。
这就引出了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象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不能。
“金甲”刻画了将军威风凛凛的外在形象。
2“将军金甲夜不脱”中的“金甲”可否换成“铠甲”?
3“半夜行军戈相拨”可否改为“半夜军行车马喧”?
不能,“人马喧”便不能表现这支军队的纪律严明。
小结:
通过这六句诗的描写,我们不难想象这是一支怎样的军队:
他们于恶劣的环境中半夜行军,不畏艰险,威武雄壮,将领身先士卒,部队纪律严明,这样的军队定能所向披靡,令敌人闻风丧胆。
军队勇猛顽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胡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两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异同?
2、你觉得这两首诗作者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走写的是雄奇豪壮的边塞风光;白写的是边地雪景。
走暗示冒雪征战之伟功;白寄寓送别之情。
对比鉴赏,异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
千树万树梨花开,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给人雄浑壮美之感。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茫茫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1.运用反衬的手法,用环境的恶劣极力渲染了人物的勇猛。
艺术手法:
2.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又与贴切的比喻连在一起,使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3.注重细节的刻画。
4.风格奇峻峭拔、雄浑壮美,5.势险节短。
句句用韵,三句一转。
笔记,作业,概括这首诗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