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法语言观详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498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教学法语言观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英语教学法语言观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英语教学法语言观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英语教学法语言观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英语教学法语言观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法语言观详解.docx

《英语教学法语言观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法语言观详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英语教学法语言观详解.docx

英语教学法语言观详解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一——直接法

    直接法(The Direct Method)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是通过运用外语本身进行教学的方法,也叫自然法或口语法,代表人物是德国外语教学法专家贝立兹(M.D.Berlitz)和英国语言学家帕默(H.E.Palmer)。

贝立兹主张力求在外语教学中创造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自然环境相仿的环境,并采用与儿童习得母语的自然方法相一致的方法。

帕默认为语言是一种习惯,学习一种语言就是培养一种新的习惯,习惯的养成是靠反复使用形成的。

自然法是对儿童学习母语的自然过程的模仿,主张把外语和它所表达的事物直接联系起来,在教学中只用外语,排斥母语,通过各种直观手段直接学习,直接理解,直接运用。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期间,美国加州大学爱尔伐因分校的特雷尔(TrayD.Terrel)和美国南加州大学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D.Krashen)共同提出了新的自然法。

他们认为语言习得是无意识地掌握语言,是在自然交际情景中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无意识中习得语法的一般规则。

语言学习是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和形式。

克拉申和特雷尔认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用习得的方式比学习的方式效果好得多。

因此,课堂环境应该尽量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应利用学生过去所学的知识,设计与讲英语国家的文化相近、便于学习理解的教学活动。

在介绍新词汇、引进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结合周围实际环境。

克拉申和特雷尔进而说明,语言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应该由简而繁、逐渐提高。

    克拉申把实施自然教学法的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和学生自然地谈话,使用基本的词汇和句型,并且突出、重复重点词汇,教师通过身体动作和视觉提示,如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理解。

这时只要求学生能够听懂和执行简短的英语指令,作出非语言性的反应。

许多学生在开口之前要经过一个“沉默”的阶段,这是正常的。

在这个时候,教师要有耐心,不要过多催逼。

    第二阶段,教师自然地和学生谈话,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结构,继续注意学生是否能够对简单的英语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

此外,教师可以用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以及特殊疑问句进行提问,让学生用一、两个单词或短语回答问题。

学生应能听懂这些问题,并作出回答。

    第三阶段,教师用自然、简单的语言和学生谈话,用特殊疑问句提问,要求学生用短语或完整的句子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

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用英语表达思想,与人交流。

    第四阶段,教师可以继续使用直观教具,强化重点词汇。

同时,还可以选择一个题目或让学生描绘一个情景,引导学生用英语随意交谈,参加社交活动。

教师不要急于讲究精确的语音、语法,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不必常常为自己的错误紧张担心的、轻松的学习环境。

    1.主要特点

    ①完全用外语进行教学,通过外语和实物“直接”建立联系。

教师按照儿童掌握母语的过程,使用外语进行教学,并广泛使用实物、图画、动作、手势、表情和游戏等直观手段解释词义和句子,以培养学生掌握把外语与客观事物直接建立联系和直接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创造一个与儿童学习母语相近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然习得,提高英语的流利程度和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②强调模仿,养成习惯。

初级阶段不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与儿童学习母语的方法一样,让学生靠直觉感知,主要通过直觉模仿、机械操练和记忆背诵掌握外语,并养成习惯。

    ③听说领先。

直接法主张有声语言是第一性的,书面语言是第二性的。

要重视语音、语调和口语教学,在学习口语的基础之上培养读写能力。

外语教学要从口语入手,设置一个不接触文字的听说阶段。

口语训练是外语教学的目标,也是外语教学的主要方法,强调以口语为基础,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熟练技巧。

在起始阶段应有一个以听力理解为主要活动的沉默阶段,不必要求学生过早地进行表达活动,英语教学应呈现循序渐进的过程。

    ④以句子为教学的基本单位。

句子是表达思想的基本单位,因此外语教学也应以句子为单位,整句学,整句用,不要孤立地教授单词和语音规则。

这样能加强学习外语的意义,学生可以减少孤立地进行语音、语法、词汇练习的机械性操练。

    ⑤最大限度地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必须是自然的、可理解的。

    ⑥教师应尽量使用外语,但学生可以使用母语。

在口头活动中教师不必给学生纠错,要给他们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以增强学生的信心,消除学生的焦虑。

    2.主要优点

    ①重视语音、语调和口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②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促进学生调动多种感官习得外语,使形象与语义直接建立联系,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外语直接思维、记忆、表达的习惯。

    ③注重模仿、朗读的语言实践练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熟练技巧和语言习惯。

    ④重视以句子为单位进行外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运用外语的能力。

3.主要缺点

    ①忽视母语的作用。

在讲解一些抽象语言知识的时候,完全排斥母语的中介作用,既容易造成理解错误,又浪费时间,对教师的外语水平和教学条件的要求也较高,故很难广泛运用于中高级英语教学。

    ②安排语言材料缺乏科学的顺序,有时一次出现的难点过于集中,学生不易消化和接受。

③忽视成年人和儿童学习英语的特点,完全照搬儿童习得母语的方法,给外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难。

忽视语法对成年人的监控和指导作用,片面强调机械模仿和记忆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二——听说法

    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的美国,在战后不断得到完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影响。

听说法是以句型为纲,以句型操练为中心,着重培养听说能力的外语教学法,又叫“句型教学法”或“口语法”,代表人物是弗里斯(C.C.Fries)和拉多(R.Lado)。

听说法的理论基础是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

    1.主要特点

    ①重视听说、兼顾读写。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书面语只是记录语言声音的符号,所以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听说练好了,有利于读写能力的培养。

因此,学习外语首先要掌握听说,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尤应如此。

语言材料首先要经过耳听、口说,然后再进行读写。

要严格地按照听说读写的顺序教学,没听的不说,没说的不读,没读的不写。

    ②强调变换操练,反复实践,养成语言习惯。

听说法强调语言学习要靠大量的“刺激——反应——强化”的反复操练,通过模仿、记忆、重复、交谈等实践练习,形成自动化的习惯。

听说法还主张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确切地理解、准确地模仿、正确地表达,尽量避免错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避免错误形成习惯。

    ③以句型为中心。

句型是从无数句子中归纳出来的一定数量的句子模式。

句型是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也是外语教学的中心。

在外语教学中,教材的安排、知识的讲授、技能的操练主要是通过句型教学来进行的,通过句型操练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句型的教学顺序主要是通过母语与外语结构的对比,采用由易到难进行训练的办法,这有利于对重点句型和复杂句型的掌握。

    ④对比语言结构,确定教学难点。

主张外语教学必须把外语和母语进行对比,找出它们在结构上的异同,以确定外语教学的难点。

    ⑤外语教学要尽量减少或限制母语的干扰作用。

主张用直观手段、情景、上下文和所学外语直接释义,只有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把翻译当作释义和理解的手段。

    ⑥广泛利用电化教学手段。

    2.主要优点

    ①强调外语教学的实践性,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

入门阶段强调听说领先,加强口语训练,在口语基础上发展读写能力。

    ②重视句型教学。

通过句型操练进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自动化语言习惯和外语语感,既避免了语法翻译中繁琐的语法分析、抽象推理,又不像直接法那样对教师的外语水平和组织教学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③对比分析母语和外语的结构特点,确定教学难点,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

    ④容易学到比较自然的外语语音和语调。

    3.主要缺点

    ①把语言看作是一系列“刺激一反应”的过程,忽视了语言运用的创造性。

    ②过分强调机械性的句型操练,脱离语言内容和社会场景,忽视语言的内容和意义,不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形式恰当地交际的能力。

有些学生能把句型背得滚瓜烂熟,但在交际场合下不会运用,或用得不恰当,甚至出错。

而且机械性的语言操练比较单调,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三——情景法(视听法)

    情景法(The Situational Approach),又称视听法,是在直接法和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手段形成的教学法。

这种方法以情景为中心,以整体为基础,充分利用视听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情景法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于法国,其代表人物有古根汉(G.Gouhrnhein)和古布里纳(P.Guberina)。

他们认为,在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具体真实的情景决定着说话时所要选择的方式、节奏和语调。

人的听觉和视觉受到刺激后,作用于大脑,诱发人脑迅速作出反应和加速记忆,从而达到记忆痕迹的长期储存。

情景法强调耳、眼等器官以及大脑整体地去感知和认识外语材料,而外语材料的音、形、义和词、句、话也是作为整体让人感知的,因此,视听法又称为“视听整体结构法”。

    1、主要特点

    ①强调语言与真实情景或设计的情景相结合,以情景为中心,充分利用视听手段,让学生做出模仿反应,形成自动化习惯,创造出类似语言习得的学习过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教学时,学生一边看图像一边听声音,避免使用母语,这样可以使情景的意义与所学外语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②外语教学采用整体教学,强调语言内容的连贯性。

用情景法理解语言材料是以整体结构形式实现的,方法是:

首先听一段意思完整的对话,掌握它的语音、语调和节奏等整体结构,然后再进行个别音素的训练。

教学顺序是“对话——句子——单词——单音”。

教学过程分为感知、理解、练习和活用四个步骤。

    ③日常生活情景对话是教学的中心。

视听法是以二、三人之间进行的日常生活情景对话为中心进行教学的。

语音、图像具现,让学生置身于现实、自然的情景中用外语进行交际。

口语是教学的基础,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和语调。

强调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

入门阶段常常设置一个约60小时不见文字的听说阶段,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口语语感。

    ④视听并用,语言和情景紧密配合,以情景联系话语。

视听法认为,边看图像一边听声音,可以使情景的意义与所学外语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

这样就可避免使用母语和书面语。

学生看到情景和语言的配合,就会感到学习外语的真实性,并感到自己学到的语言是有用的。

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看到一定的情景,而且可以看到说话时的姿势和表情等,使学生对语言的感觉比单独听或从书面学习更加深刻。

因此,学生容易学好语言。

    ⑤视听法的教学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感知、理解、练习和活用。

    ⑥集中强化教学三个月,用250至300课时进行强化教学,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语能力。

    2.主要优点

    ①情景视觉与录音听觉相结合,充分利用视听手段,使学生同时见其形,听其声,调动左右脑的神经细胞,加快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促进学生在所学的外语与实物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从小学会用外语思维的能力。

 

    ②强调在R常生活情景中直接感知整体的语言,并在交流中学习和学得语音、词汇和语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逼真的教学情是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外语直接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对话是进行口语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

对话教学既有利于培养学学生的口语能力,又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③强调口语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重视培养语感,用外语讲解外语。

    ④学生一开始就能听到地道的外语,日积月累,有助于养成准确的语音和语调,以及遣词造句的习惯。

    3.主要缺点

    ①疏于强调整体结构感知和综合训练,忽视语言知识的分析和讲解,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外语。

    ②过于强调视觉直观的作用,完全排斥母语,忽略母语的中介作用。

    ③过于重视语言形式,忽视交际能力的培养。

强调以情景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但由于情景的设计常常是虚构的,因而情景中的话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言语交际的实际需要。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四——交际法

    交际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又称功能法或意念法,是以语言的“功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外语教学法。

它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欧共同体。

语言的功能指的是用语言叙述事情和表达思想。

例如,打招呼、询问、请求、邀请、介绍、感谢、道歉、希望和害怕等。

意念是所要求表达的思想内容。

功能和意念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是紧密联系的。

例如,询问邮局的方位: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询问是功能,邮局和方位是意念。

交际法的主要教学思想来源于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的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也是外语教学最根本的目的。

    1.主要特点

    ①教学过程交际化。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教师要在外语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外语上课和进行言语交际活动,力求实现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以确保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英语课是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来掌握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课。

使用交际法时要选择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和典型的情景,并最大限度地利用接近真实的言语交际的情景进行言语交际活动、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重要作用是提供帮助、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充分接触所学语言,在各种活动中学习外语。

    ②功能和意念相结合。

外语教学要选用学生最常用的语言功能和意念。

学生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是受情景制约的。

意念是学生对语言情景反应的产物。

学生感知情景,产生意念,用语言表达意念,才能进行交际活动。

言语交际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和完成的,因此,外语教学要根据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和未来工作最迫切需要的情景来进行,而且还要选择最常用的、最典型的言语交际情景。

同时,还要从学生最常用的情景中选取最常用的典型材料作为交际的话题。

    ③教学活动以内容为中心,大量使用模拟情景、扮演角色、信息传递、语言游戏等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④对学生的语言错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必频繁纠错,以免打断学生连续的语言表达活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学生言语交际的积极性。

交际法认为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错误是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完善达到完善的“路标”。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言语交际,大胆开口说话,以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但对一些影响交际活动的理解性错误应该予以纠正。

    ⑤对话是教学的基本单位。

交际法反对以句子为教学基本单位的机械操练,而主张以对话为教学基本单位的语言交际活动。

尽管交际法也采用句型操练的形式,但这仅是达到以交际为目的而运用语言能力的一种有用的手段,并尽量要求把它运用于具体的语言情景或话语的上下文中,为交际功能和表达意义服务。

学生在生动的话语情景中进行言语交际活动能加速培养理解和表达能力。

    2.主要优点

    ①强调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语言不只是表达思想,更是交际的工具。

让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及地点面对不同的对象时,使用适当的语言,让学生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并懂得如何适当地使用外语。

培养外语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化。

只有形成外语教学过程的交际化,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

    ③以话语为教学单位。

话语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单位,为培养学

    生的交际能力,教师必须在体现交际情景的话语中综合运用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等知识。

    ④不苛求纠正学生的语言错误,允许学生犯一些不影响交际活动的语言错误,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言语交际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

    ⑤创建按功能项目为纲的外语教学体系,在外语教学中引进功能项目有利于提高外语教学的质量。

    3.主要缺点

    ①“功能——意念”项目多种多样,包括确定评议“功能——意念”项目的标准是什么,“功能——意念”表中究竟应有哪些项目,如何科学地安排“功能——意念”项目的教学顺序等等,这些问题尚待进一步的探讨。

    ②如何科学地协调语言“功能——意念”项目与语法、句型结构之间的关系仍有待解决。

有时会出现较难的语言形态和结构先学的现象。

    ③允许学生出现语言错误,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未必明智。

如何避免有错必纠和放任自流这两种极端的态度方法,正确对待语言错误,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五——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是美国加州圣约瑟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姆士•阿歇尔(JamesAsh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这种方法倡导把言语和行为联系在一起,通过身体动作教授外语。

教师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指令式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项目用身体作出反应。

    全身反应教学法注重语言学习中的互动模式。

阿歇尔援引父母教儿童学习第一语言的例子来诠释全身反应教学法的原理。

他认为,学生在一个比较放松的环境中学习,效果最佳;而紧张、急躁的情绪对学习英语是有利的;教师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多听英语。

同时,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每个学生从本人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自己学习英语的真正原因和实际动机,进而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充分调动学生想尽快掌握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并不要求学生记住指令中所使用的词汇;相反,教师要求学生闭上双眼,用身体对激发想象力的指令作出反应,从而领略自我创造身体

动作的情趣。

这种TPR自我表达有助于提高学生用非语言和语言手段进行表达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根据班级的大小、学生年龄的大小、学生英语程度的高低和所教科目的特点,创造不同形式的系列指令,然后加以灵活运用。

    1.主要特点

    ①听力理解领先。

首先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然后再要求学生用口语表达。

    ②学生应通过身体对语言的反应动作来提高理解力。

这种身体反应应由教师用有计划的指令来控制。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从而感知并理解掌握语言。

研究表明,教师通过娴熟地运用指令,可以使学生学到大部分目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成百的词汇。

    ③允许学生在预先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发言。

教师不应强迫学生发言。

学生通过对听到的语言材料的理解,内化了目标语言的认知结构,到一定时候自然会开口说话。

    ④教学应强调教学的意义而不是形式,可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

    教师在编写一个以全身反应教学法为基础的教案时,首先应该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设计好全部的步骤,然后把每个步骤按先后顺序一一写下来。

下面提供几个指导性的问题,供教师编写教案时参考:

    ①是否把活动的全部步骤都考虑到了、都包括进来了?

    ②在一个活动中,包含的步骤是否过多?

(一般来说,一个活动中有六到八个步骤就够了。

再多的话,可以一分为二)

    ③每个步骤的指令是否简短明了?

    ④如何示范、怎样演示活动过程?

    ⑤是否需要使用教具或预先做一些特别的准备工作?

    在编写指令时,关键是要把握先后顺序。

本着听力先行的原则,

    教师应先说指令,每个指令要重复几遍,让学生有机会锻炼听力。

等学生听懂了,再请学生复述。

复述没有困难后,再要求他们自己开口表达。

要考虑到学生接受能力有差别,有的学生听一遍就能明白,有的需要观摩久一点,复述许多遍以后才能脱口而出。

设计全身反应教学法,顺序安排大致如下:

    ①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学生一边听一边观察。

    ②教师说出指令并做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跟着做。

    ③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令去做。

    ④教师说出指令,不示范动作,让学生复述指令、完成动作。

    ⑤让一位学生说出指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做动作。

    2、主要优点

    ①它能够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参加活动,让他们在身临其境的实际体验中学习英语。

教学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英语、用英语交流,不在于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这样做有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心理,让学生在一个不用害怕挫败的环境中学习。

    ②它能够提供一个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循环反复的练习中学会英语。

    ③协调学生的左、右脑,有助于学生的左脑发展以及语言学习的成效。

学生通过听觉来吸收信息,是由左脑来完成的,而将这些

信息用肢体动作表达出来是通过右脑来完成的。

    ④主张以句了为教学单位,整句学、整句用,重视语言内容和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川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有经验的教师懂得,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就接受知识和学习知识的方法而论,他们各自有不同的优势和弱点。

例如,在接受外部信息方面,有的学生使用听觉通道,学习效果较好,一听就懂;有的学生的视觉通道胜过听觉,凡事过目不忘。

在表述方向,学生们同样存在各种差异。

所以,全身反应教学法重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在内的多种感官在学习中的作用,是很有道理的。

教师学习和掌握全身反应教学法,在课堂上运用全身反应教学法,也是值得一试的。

    3.主要缺点

    比较抽象的概念很难用TPR来表述,这种方法不适用于中级和高级外语教学。

英语教学法讲座之六——整体语言教学法

    整体语言教学法(The Whole Language Approach)首先强调整体。

在语言教学中,虽然我们常把语言分成“听、说、读、写”四个部分,但是实质上,语言是包含这四个部分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肯•古德曼(KenGoodman)认为,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和段落就好像一样东西内部的原子和分子。

我们可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特性,但是,其整体意义总是超过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

就好比一张木制桌子,我们可以分析木头中的碳、氢以及其他元素和成份,这对帮助我们加深对本材的认识是有好处的。

但是,用木头分子是造不出桌子来的。

同样,儿童在家里学习语言,也不是从零零碎碎的片断开始的,而是从听懂父母用完整的句子传递过来的完整意思开始的,然后为了自身的需要和一定的目的,再慢慢学着开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事实证明,儿童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从来都是相当成功的。

    整体语言教学法的理论,除了把语言本身看作是个整体以外,还把语言教学的范畴扩展到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其他各个方面。

语言教学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相结合。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为了能够进行有意义的人际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不只是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

    在口语表达方面,教师大都使用非正式的方法,比如:

让学生讲故事,让他们穿上服装,借助道具表演;让学生看图画说故事、复述故事、表演场景;或者教师先读一首诗歌给学生听,然后让他们把诗扩展成故事。

在儿童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多使用故事、歌曲和短剧等,使孩子在可理解的和具有实际意义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和学习完整的语言。

    在阅读方面,整体语言教学法认为,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先前获得的经验和文字符号相互交流的过程。

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时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