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4685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docx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docx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一节小学语文课程(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按照通行的课程分类法,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知识课程和技艺课程。

而小学语文课程则是核心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任务,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特征,丰富生活经验,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以在未来社会中谋取更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小学语文课程的性质

一、“文”与“道”的争论,语文教学中政治思想教育和语文知识教育两者都重要。

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争论

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关于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的一段话: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不仅强调了语文本身是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的各种外在目的,其中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工具理性。

人文性不仅强调了人不是一个工具,同时强调了语文课程对于实现人的梦想、价值和追求的意义,其中核心的意义在于人文精神。

第三节 小学语文课程的任务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这就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

 

学生语文素养包含的具体内容: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大致可以把语文课程的教学任务分解成四个方面:

一、人文素养方面 

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感情和社会主义道德品德。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3、具备开放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4、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热爱祖国的文字,热爱用这些语言文字写成的优秀文学作品;景仰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伟大作家,景仰这些作家的崇高人格和爱国情怀。

二、语文学习习惯、方法和态度方面 

1、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2、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3、主动学习的态度和自信心

三、语文能力方面 

1、识字写字能力 

目标:

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2、阅读能力 

目标:

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3、习作能力

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4、口语交际能力 

目标: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四、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小学语文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2、对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的认识有哪些主要的观点?

结合自己语文学习或语文教学时间谈谈你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认识。

 

3、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包含哪些方面?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节 语文课程标准的涵义 

1、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从小学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2、国家教育方针指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区别 

从浅层次看,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民称的变化和政治形势有关。

从深层原因看,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学大纲名称的变化,实质上表达的是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变化。

 

二、现行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认识的深化  

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

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

 

 4、更加关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概述

一、1950年《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1、注意语文课程的思想教育。

2、重视写字教学。

3、重视说话练习。

 

 4、阅读、写话的要求比较偏重联系的形式,对质量要求比较笼统。

二、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1、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学科的目的任务。

 

2、强调语言规律的学习。

3、比较注重文学因素的教学。

 

4、正式提出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在于提高儿童听、说、读、写的能力。

5、写字教学的地位开始削弱。

 

三、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1、明确语文课程工具性的特点。

 

2、强调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训练,即落实“双基”。

3、淡化了汉语知识教学的要求。

 4、明确反对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

 

四、1978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1、全面、明确地提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2、重视自学能力的培养。

3、重视语文的基础训练。

 

 4、强调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5、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要求比较高是这部大纲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五、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1、明确概括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在教学要求的编制上比原大纲更加具体明确。

3、适当降低识字教学难度。

 

4、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作为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提出,并且强调“学习语言和发展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

六、1992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

1、重视学生的一般发展。

 

2、对语文训练方面的要求作了较大调整。

 

3、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

4、总结并推出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果。

第三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理念就是指导思想,是从教育实践中提炼出來的,对教育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基本观念、理性认识。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核心理念)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四节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实施建议 

1.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是一个多元的、分级分层的集合体。

(1)时限层面—多级系列,它的基本构成要素:

总目标、学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2)要素层面—多元结构,基本构成:

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智力开发目标、情意教育目标、审美教育目标。

2.我国现行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由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组成。

总目标: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世纪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阶段目标分四个学段介绍,其中小学阶段目标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是按“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写话或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次序排列表述的,有以下特点:

纵向的整体性、横向的协调性、三维的交融性。

一、语文课程的总目标 (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度目标)

 第一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主要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第二是“过程、方法”的目标。

第三是“知识、能力”的目标。

二、语文课程的分学段目标 

1、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内容。

2、重提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3、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

4、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5、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

6、增加了综合性学习。

 

三、语文课程目标的教学实施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1、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

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

其次要重视学习方法的掌握。

第三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2、教学中要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

语文的综合性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综合。

其次是跨学科学习内容的综合。

再次是学习方式的综合。

 

(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

2、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思考与练习:

 

1、与历年语文教学大纲相比较,现行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有哪些变化?

 

2、比较本章介绍的建国后6部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你认为这些文件中哪些教学理念是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并就其中的一点或几点陈述自己的看法。

 

3、建国后历次大纲对小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分别提出了比较具体的教学要求。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分析它们的发展变化,并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它包含着丰富的内涵。

谈谈你对语文素养内涵的认识。

 

5、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是如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和“知识、能力”三个唯独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材 

第一节 语文教材的功能及编写要求

一、语文教材的功能 

1、语文教材是课程目标的载体 

2、语文教材是教师知道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

3、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凭借

二、语文教材编写要求(要展开)

1、鲜明的时代性

2、丰富的文化内涵

3、符合儿童发展规律 

4、突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5、要有开放性和弹性 

第二节 小学语文教材的历史概述

 一、我国古代的语文教材 

二、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的小学语文教材

三、建国后的小学语文教材 

1、选文上注意入选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  2、注意课文载体的丰富多样

3、以阅读材料为主体,将识字、写字教材,听话、说话、作文教材合而为一。

4、教材结构体系渐趋合理  5、作文教材设计逐步完善

6、教材练习系统设计逐步完善

第三节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介绍(综合应用:

分析一套自己熟悉的教材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是构成语文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凭借,是发挥语文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

语文教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语文教材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补充教材、课外阅读教材、各类语文练习册、教学挂图、音像材料、多媒体教学软件、光盘等。

狭义的语文教材就是语文教科书。

构成语文教科书的基本要素:

课文系统

又称范文系统。

这是语文教材的主体部分,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选文标准或原则所选取的课文系列。

该系统在语文教学中起示范例子、信息传递和凭借的作用。

导学系统

又称助读系统或提示系统,是对学习的要求、学习的重难点和学习方法的提示,是对作者的介绍、对疑难问题的解释(注释)、对相关资料的引述。

作业系统

这是教材为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知识,按照一定目标,有计划地提供的各种思考和练习。

作业系统中一般有四种类型:

(1)以消化理解有关知识为目的的理解性作业。

(2)以背诵记忆有关知识为目的的记忆性作业。

(3)以训练运用有关知识为目的的应用性作业。

(4)以深入思考有关知识为目的的研究性作业。

知识系统

这是语文教材提供的语文基础知识系统。

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知识、文体知识、语言知识。

小学语文教材的四大功能

凭借功能:

语文教材是师生教学语文的凭借

教育功能:

语文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素材

发展功能:

语文教材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平台

范例功能:

语文教材是学生表达思想、运用语言、训练语言的范例

小学语文教材的类型: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一、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2、突破传统呈现方式,增强教材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 

3、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4、教材的编排体现开放性和弹性,增强适应性

5、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

1、以主题的形式组合单元的教学内容 

2、拓宽识字渠道,让学生主动识字 

3、扩大阅读量,强调课文朗读和整体感知

4、设计丁丁和冬冬两个人物

5、编排“金钥匙”系列 

三、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 

1、新。

首先是教育理念新,其次是内容上“新” 

2、实:

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作了落实。

3、简。

首先表现在教学目标的明确集中

4、美:

色彩美;思想美;情感美;意境美。

四、熟悉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重点)

第四节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关于课程资源 

概念:

课程资源的内涵极其丰富,它是指课程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发展过程中可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

语文教科书是小学语文教材资源的核心。

二、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1、开发并利用好语文教材,发挥教材的多种功能。

 

2、改变单一的以课本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3、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4、创设多彩的校园环境。

 

5、开发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教师要有强烈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

其次,要根据地方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第三,要根据语文课程特点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第四,要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践研究。

思考与练习:

1、语文教材有哪些方面的功能?

教学中如何发挥好教材的功能?

 

2、与建国后人教社出版的七套教材相比较,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教材编写理念或呈现方式上有什么新的突破?

 

3、分析一套自己所熟悉的语文教材的特点,谈谈你最欣赏这套教材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

 

4、举具体的例子说明什么是语文课程资源。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第四章语文学习与学生的发展

 第一节发展理论的概说(略)

一、发展的概说 

比较科学而全面的发展概念应该包括三个特征:

1、全面性。

发展是身心全面的变化。

 

2、整体性。

发展是身体、心理每一个方面在整体结构上出现的变化。

3、积极性。

发展是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积极变化,不是衰退消亡的变化。

对教育发展性有两种极端的看法: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除了这两种极端的看法外,还有几种比较先进和科学的看法。

1、皮亚杰的观点。

2、维果茨基的观点。

3、赞可夫的观点。

 

二、小学语文教学和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小学语文学习与学生智力的发展

一、智力概说

二、小学语文学习与智力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可以从培养智力的五个组成因素入手。

1、观察力 

首先,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其次,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观察。

 

2、记忆力

3、想象力

4、思维力

5、注意力 

三、知识、能力和智力的关系 

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第三节 语文学习与情感态度的培育

一、情感态度概述 

二、语文学习中情感态度的培育

(一)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培养审美情趣 

  语文课程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主要途径:

1、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2、感受汉语的语言美

3、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4、感受作品中人物的心灵美

5、在习作练习中创造美

(三)提高道德情操修养

1、爱国主义情感

2、高尚的理想情操

3、健全的道德伦理

第四节语文学习与学习习惯的形成 (重点)

一、学习习惯概说 

 学习习惯主要有以下5种特征:

1、自然性。

2、稳定性3、习得性4、两重性5、差异性 

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良好习惯形成必须具备下列要素:

1、严格规范

2、身体力行

3、毫无例外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应该培养以下几种习惯:

1、认真读书的习惯。

2、勤动笔的习惯。

3、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4、课外读书读报的习惯。

三、语文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

1、阐明意义,反复教育。

2、点滴抓起,逐步积累。

3、严格训练,持之以恒。

4、言传身教,表扬激励。

第五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论(重点)

一.小学语文学习特点:

实践性、真实性、持续性、反复性、渐变性、整体性、文化性、思维性。

二.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含义:

2、自主学习的特点:

能动性、独立性、独特性。

3、自主学习的实施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开展自主学习的前提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基础(3)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支柱(4)教师适当的指导与点拨是保证。

三、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含义

2、合作学习特征:

互动性、目标性、合作性、情境性。

3、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四、探究性学习

1、探究性学习的含义:

广义:

泛指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活动。

狭义:

从语文科学领域或社会生活现实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景,通过学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2、特征:

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互动性、过程性、超越性。

3、实施策略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目标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全面发展的思想?

 课程标准所体现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首先,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加强了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

 

其次,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应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和方法”这一维度也作为目标的组成部分。

 

再次,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的“知识和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论及案例分析。

第五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重点)

第一节 语文教学设计概述

 语文教学设计指的是语文教师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语文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作出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分类 

 根据课程的内容维度,语文教学设计可分为语文学科教学设计和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两个方面。

 根据时间维度,语文教学设计可分为短程教学设计和长程教学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的创造性程度,语文教学设计可分为忠实执行类、相互调适类和参与创造类。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功能 

 1、能突出教学双方的主体地位 

2、能增强语文教学工作的科学性

3、能提高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三、语文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遵循“以学定教”的设计理念 

2、体现“实践性”和“体验性”的设计特点 

3、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为良好设计的实现提供保证

 

第二节 学期和单元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设计

(一)学期教学目标

(二)学期教学实践

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节 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定义和功能

二、教学目标的体系

三、教学目标的分类

1、认知目标 

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2、情感目标 

包括接受、反应、价值判断、价值组织、价值个性等五个层次。

 四、教学目标的表述 

1、行为主体,即谁能完成所预期的行为,通常指学习者。

 

2、行为本身,指达到目标的具体学习行为,一般用行为动词来加以描述。

3、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习者学习结果产生的有关情境或条件。

  4、行为结果,指行为产生的结果,如能理解3000个词语。

五、确立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1、目标表述要清晰、具体,并有一定的层次。

 

2、既要明确知识和能力目标,也要根据课文的实际情况,确立情意目标。

 

第四节 语文教学提问的设计

一、问题的类型 

1、认知记忆性问题

2、理解性问题

3、分析性问题

4、归纳性问题

5、演绎性问题

6、评价性问题

7、创造性问题

二、问点的选择 

1、围绕关键点的质疑

2、围绕疑难点质疑

3、围绕矛盾点质疑

4、围绕兴趣点质疑

5、围绕空白点质疑

6、围绕延伸点质疑

7、围绕迁移点质疑

三、问法的设计 

1、选择恰当时机,注意提问的针对性。

2、2、确定合适的量和度,注意提问的科学性。

3、3、适当使用逆问、曲问,提高提问的艺术性。

第五节 课堂板书的设计

一、板书的类型 

1、线条式板书

2、纲要式板书

3、表格式板书

4、图示式板书

二、板书设计的原则 

1、准确概括原则。

2、精密计划原则。

3、因文制宜原则。

4、生动形象原则。

5、书写规范原则。

三、板书设计的方法 

1、从促进理解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板书

2、从辅助运用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板书

第六节 语文课堂练习的设计

 一、课堂练习的类型 

按照语言运用的不同,可将课堂练习划分为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

 

按照练习的复杂程度,可将课堂练习划分为单项练习和综合性练习。

 

按照练习目的的不同,可将课堂练习分为基础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和运用性练习。

二、练习设计的方法 

1、从语文基础知识入手,设计多层次的练习 

2、从语文基本技能和语文素养入手,设计综合性的练习 

3、从学生的思维能力入手,设计发展性的练习 

4、从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入手,设计可供选择的弹性练习

思考与练习:

 

1、请分析《山行》一课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合理。

 

课文: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物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诗。

2、结合实例谈谈如何选择问点。

 

3、从现有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任选一篇课文,设计一份板书。

 

4、从现有各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任选一篇课文,设计一套课堂练习题。

 

第六章小学语文教学艺术

第一节讲授法及与其他教学法的融合

一、讲授法

二、优势及劣势

三、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

准确性、形象性、情感性、精炼性、趣味性。

四、与其他教学方法的融合

化讲为问、化讲为演、化讲为练、化讲为画等

第二节导入的艺术

一、导入的作用

二、导入的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