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交流材料.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354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交流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交流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交流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交流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交流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交流材料.docx

《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交流材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交流材料.docx

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交流材料

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论坛

——学校德育工作创新与实效研讨会

会议交流材料

中国●北京

2011.9

创特色德育训练基地,塑“辽阳技师学院”品牌

——德育方法改革与创新“行为养成教育”实践与探索

辽宁省辽阳技师学院白绍刚

摘要:

实施行为养成教育,就充分体现了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其实施过程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全面发展,实现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

关键词:

教育方针德育行为养成教育

一、中职学校施行行为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一)实施行为养成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教育的重点转向人本身。

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实施行为养成教育,就充分体现了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其实施过程要做到“三个坚持”,即坚持德育为先,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时效性;坚持以人为本,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坚持全面发展,实现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实施行为养成教育是强化中职德育工作的需要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是落实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重要载体。

也就是说,中职院校是通过自己有效的教育教学直接向社会输送职业岗位急需的技能人才的出口。

能不能保证输出的人才都是成品、优质品,德育工作至关重要。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

“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

”在职教德育中,往往忽略了职教德育的特点和德育对象的特殊性,存在脱离实际,流于形式、有效性不足,功能钝化的问题。

实施行为养成教育,采取“一线五育四全四成为”的教育模式,即将行为养成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主线,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中。

坚持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体现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时空育人。

使学生在校成为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在家成为感恩为孝的好孩子、在企业成为规范进取的好员工、在社会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这种时间上不间断、空间上不缺位、内容上不丢失、形式上不游离的行为养成教育模式,有效地强化了辽阳技师学院的德育工作。

(三)实施行为养成教育是保证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处于社会转型、经济市场化的新时期,来自普通中学的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其主流是好的。

但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错误思想的影响,外来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优裕物质生活的负面效应和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利、家庭教育的失衡,使一些中职学生身上缺乏明确的信仰和远大理想,缺乏艰苦奋斗和持之以恒的拼搏意识、缺乏集体主义和法纪观念、缺乏道德修养和辨别抵御能力、缺乏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样的现实,决定了德育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要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尽快成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要加大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力度,需要学校、家庭、企业、社会四位一体的共同努力。

实施行为养成教育,就是加强德育工作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尝试。

行为养成教育从提高学生基本觉悟和培养学生基本能力出发,以集体主义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为核心,以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为基础,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二、毕业生道德行为养成状况调研及分析

从2006年10月至今,辽阳技师学院领导多次到沈阳、大连、北京、上海、苏州等我院对口近60家用工企业,对1560余名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走访调研。

调查显示,多数企业都把招聘中职院校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

同时指出,中职院校毕业生的“道德水准”、“行为养成”和“生活适应能力”是困扰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问题引发的思考

调查发现,毕业生在就业1至6个月之间,明显感觉到自己对用工企业的诸多不适应。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习惯于班主任老师、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及舍务老师的管理和帮助,大到在工厂临机实习、小到在学生宿舍铺床叠被洗衣服,都要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到了工厂后遇在工作中遇到了技术问题不知如何处理,出废品、延工期的事在个别毕业生中时有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习惯于企业宿舍、食堂的生活方式,到场外搞合租、饭店包伙,没人每月生活平均花费近900元,这对于每月只有千余元工资的初级劳动者来说是不堪重负的。

最值得重视的是,学生的道德行为成为最受毕业生忽视的因素。

主要体现在:

自律能力差,上班迟到、早退、说脏话是家常便饭,不服管理的事时有发生;自身形象差,仪表不规范、行为不拘小节、语言不规范、不文明、沟通交往能力差,协作能力不强。

(二)创新思维与决策

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学生就业质量的“瓶颈”。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具备职业道德水准、如何做好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工作,如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技术,学会生活,学会创业,学会合作,提高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的本领显得尤为重要。

长期的职业教育工作实践,使辽阳技师学院的决策者们在这一点上达成了共识:

“适应市场需求,全面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岗位员工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综合适应能力,应该从研究学生行为养成入手,本着学生的兴趣能培养、性格能调试、能力能提高、人人能成才的育人思想,成立辽宁省首家具有自己独创特色的德育教育行为养成训练基地!

三、德育教育途径、方法、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围绕“既学技术、更学做人”的办学理念,把促进学生人人成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逐步培养良好职业行为为重点,全力打造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形成以行为养成训练为重点的德育教育特色。

(一)德育教育途径、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创设省内“独家”行为养成特色教育管理体系

学院始终把行为养成训练放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2007年4月,创设了全省中职学校唯一的集教学、管理、能力拓展、行为养成训练于一体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专设机构——能力拓展及行为养成部,形成了以道德行为养成基地为依托,以寄宿制准军事化管理、封闭培训为手段的道德行为养成特色教育管理体系。

2.创建省内“首家”行为养成教育基地

学校围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鲜活的社会生活为源,习之以知、动之以情、行之以信、练之以意、导之以行,把培养学生具有优良的职业素质、规范的职业行为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

单独设立一个校区,创建辽宁省首家具有自己独创特色的德育教育行为养成训练基地。

基地占地3.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981平方米,总投资达300余万元。

基地由生活区、教学区、办公区、能力拓展活动区、行为养成示范区、生活能力养成区、坐卧行走训练室、不良行为训导室组成,可同时满足300名学员接受行为养成训练。

3.具有“专职”行为养成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形成了以德育教师、班主任、行为养成专职教师为主体,以教官、校外德育辅导员为补充,聘请部队团级以上干部三名作为行为养成管理校长,12名部队退役转业干部任学校日常行为养成管理教官组成的德育工作队伍,落实德育工作计划,承担班级管理、学生德育学分考核、校风校纪教育、基地行为养成训练等工作任务,构建了覆盖校内外的行为养成教育网络。

4.形成了“独特”的行为养成特色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行为养成基地施行“车间•课堂•营房”三位一体,即做三年学徒、学三年技术、当三年兵的人才培养模式。

以部队士兵的标准,对照企业员工素质要求,对学生进行分阶段、分模块的行为养成训练。

新生入学安排在行为养成训练基地集中训练,仿照部队新兵训练模式,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开展政治思想教育、纪律、内务行为规范教育,开设

生活指导课、礼仪规范课,进行坐卧行走、服从服务等企业员工基本素养训练。

学生在校期间和就业之前,按照学校德育培训计划安排两个阶段的集中训练,进行准员工角色转换、员工作业习惯形成、职业能力素养提升训练。

在日常管理中,发挥行为养成教导中心的作用,巩固集中训练的成果,进行全天候、全过程的行为养成教育。

通过训练中培养、管理中巩固、习惯中养成、实践中提升的教育手段,培养了学生精细工作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服从服务的企业员工素养。

5.行为养成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行为养成训基地,以“项目教学”作为行为养成特色培训手段,依据人才培养模式,以行为养成训练为主线,以诚信、敬业教育为重点,创建以职业道德、礼仪规范、法律法规、职业指导、心理健康、生活指导和员工素质养成为主要内容的德育课程体系,通过日常养成教育和基地集中训练,促使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夯实员工素质基础,在实习实践中实现企业员工岗位素质形成,在模拟演练中实现岗位综合素养全面提升。

(二)德育教育方式、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1.创新训练方式,注重德育效果

发挥课堂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改革教学方式,充实教育内容,将政治理论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将课堂理论教育与专题讲座教育、模拟演练教育结合起来,创新德育课堂模式,发挥课堂育人的最大作用。

2.针对学生特点,注重规范行为

针对中职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中学阶段大多学习较差,纪律松弛,行为随便的实际,在行为养成基地进行封闭训练,实行军事化管理,进行纪律、内务训练;开设生活指导课,进行买菜、做饭等生活常识训练;开设礼仪规范课,进行行走坐卧礼仪训练,使学生懂礼貌、讲文明、合规范。

3.紧扣就业方向,注重职业指导

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注重加强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就业创业教育。

开设就业指导课,进行模拟面试演练,邀请专家举行就业指导培训,了解就业政策,掌握就业技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4.入脑入心教育,注重心理指导

(1)对入学新生进行自信心教育。

学校开展校情校纪教育,开设心理健康、生活指导、礼仪礼貌课;安排团队协作游戏、能力拓展训练,开展“六个一”活动,让学生谈体会、谈感受,相互交流,分享收获;学校以激励为主,对开展的各项活动都进行表彰,让每个学生的才华能力都有机会得到展示褒奖,增强了新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2)对在校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

学校开展核心技能养成训练,开设心理疏导课,将意志品质融入到技能训练和行为规范中;安排体能训练、生产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在增长技能的同时,增强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3)对就业学生进行就业观教育。

学校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开设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生活指导、法制教育课;安排模拟面试、就业创业典型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树立扎根基础,立足岗位,技能成才观念,脚踏实地地追求自身价值。

(4)对全体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开展“六个一”感恩教育活动,即:

为父母做一顿饭,“体验”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在班级做一天班主任,“体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替同学值日一天,“体验”同学对我们的帮助之恩;参加一次社会公益活动,“体验”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之恩;参加一日军营活动,“体验”军队对我们的保卫之恩;通过每周一次升旗仪式,“体验”祖国对我们的呵护之恩。

总之,辽阳技师学院道德行为养成训练基地,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既学技术、更学做人”为办学理念,走“高端引领、内涵发展”的道路,形成了独特的行为养成教育办学特色。

已经成为是区域道德行为养成培训高地、区域高素质劳动者培训中心、区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辐射窗口。

2009年辽宁省技工教育系统素质教育现场会在我院道德行为养成训练基地召开,经验在全省推广。

2010年被辽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辽宁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学校”;2011年被国家关工委授予“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被教育部、人社部授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9月我院已成功迈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行列。

创建德育品牌打造又红又专金蓝领

山东省轻工工程学校

我校是一所工科特色的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面向先进制造业的一线技能型人才。

在办学过程中,我校坚持以青岛市“塑造未来”教育服务品牌为指导,形成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德育为先,以技能为本,培养赋予新时代内涵的‘又红又专’金蓝领人才”办学理念。

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新途径,创新德育工作平台,逐步形成了“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德育观,进而确立了“情铸金蓝领”德育品牌。

“情铸金蓝领”,就是“倾注真情热爱关心学生,满怀深情教育引导学生;立足制造业,面向现代化,精心培育、着力打造拥有良好职业道德、高超职业能力的又红又专蓝领人才。

”为此,我校从制度管理角度切入,把“情铸金蓝领”教育总目标分解到每一个部门,搭建起德育系统工程框架。

注重以德促能,寓德于能,我校“情铸金蓝领”品牌创建工作,在“情”字下功夫,在“金”字做文章。

一、“情”字当头,以诚信和奉献为主题构建和谐育人环境

(一)做好“两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两周教育”,即劳动技能周与道德教育周教育活动。

我校实行学生劳动技能周已多年,目标是培养学生乐于奉献、吃苦耐劳、劳动光荣、爱岗敬业等品质。

具体做法是:

每周安排一至两个班级(不含一年级)进行劳动技能教育,编入教学计划。

劳动周有动员,有检查,有总结。

学生每天在齐诵校训之后,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向环境维护、食堂帮厨、维修、图书整理、报刊分发等劳动岗位。

工作中,各岗位教师履行监管职责,指导学生做好本职工作,并在劳动技能周结束后,给每位同学写出鉴定。

学生劳动技能周已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线。

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周为道德教育周。

在教育周,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文明修身、职业生涯规划制订是教育主线,教育内容计划由学校德育工作委员会集体研究,并制订详细教育计划。

一年级的职业畅想,二年级的职业反思,三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坚定学生人生理想的同时,给予学生的是对人生的正确思考。

三年的《开学第一课》也是道德教育周的优秀资源。

教育周学生中进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同学真诚的目光里,每个人都找到了一个学期或者更长一段时间的方向。

这对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意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会合作,体验成功,快乐成长

学校每年举办文化体育节、文明修身月、体育活动月、校园歌手大赛、普通话大赛等多项活动。

各种活动本着贴近学生原则,精心组织,学生参与热情极高。

活动中,学生体验到的是成功,增强的是自信,懂得的是合作。

特别是每年一次的“感动校园十大学生人物”评选,在严谨的评选后,安排一个精彩的颁奖仪式,并将学生事迹精编成书,从而营造起强有力的宣传氛围。

“用身边的人感动学生”,全面引领我校学生德育工作进入一个新境界。

(三)全面实施文明修身工程,提升学生文明素养

为深入贯彻文明修身工程具体要求,新生入校从学习《文明修身歌》开始,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确立奋斗目标,形成书面材料,注重阶段性总结与落实。

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制订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二十条》、《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对学生教室、宿舍、两操、就餐、活动等方面作具体自律规范要求。

每年四月为文明修身月,强化学生文明礼貌意识。

学管老师与学生同吃同住,随时关注和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从宿舍内务到教室物品摆放,从发型着装到队列两操,从课堂到实训车间……“六种规范”切实可行。

我校的两操、学生公寓管理规范,赢得各级领导们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四)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学生家长全面参与学生教育

我校每学期定期组织家长会一次,家长座谈会多次。

为吸引更多家长参加家长会,学校想尽办法。

请知名企业面向家长讲企业用人原则,把家长会放在学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期间召开,新生家长会安排在军训汇报表演的那天……学校设有家长委员会并成立家长学校,安排专人负责这项工作。

定期听取家长意见,一周之内进行反馈的工作机制,充分激发了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

(五)关注特殊群体,为每一名学生和谐发展提供条件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教育不应仅是“管理”,更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

要把学生个性作为一种财富来接受。

教育公平,首先应该是尊重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这是学校上下达成的共识。

这种理念体现为对成绩较差的学生绝不放弃。

分层次教学、加强技能培训、教师业余辅导,这些措施使学生很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

这种理念体现在对学生习惯养成的培养上。

针对部分学生学习与生活习惯较差等现象,班主任老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注重与学生在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

对后进生实行党员一对一帮扶活动,学校领导干部挂靠班级工作制度,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咨询资格考试,等等,极大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这种理念体现在对困难家庭学生的帮抚上。

学校开展设立“爱心帮扶基金”,每年发动全校师生为困难学生举行多种形式的捐款。

最需要帮助的学生的饭卡上悄悄多出一二百元,是对困难学生人文关怀的一个生动体现。

提供助学岗位、节假日走访困难学生家庭,成为学校长期以来的做法,真正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困难休学”的庄严承诺。

二、打造“金”字招牌,从敬业为主题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培养做起

(一)校企合作,引企入校,在产教结合中全面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品德

我校与上海松川集团合作成立了青岛松川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订单培养计划,并根据学生顶岗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统一研究并及时进行重点培训。

学生不出校园就可以在企业顶岗实习,技能水平、职业素养显著提高。

青岛精诚模具公司、上海大众高新区特约维修点等,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职业实习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环境里充分感受到职业魅力的同时,职业认同感进一步增强,达到了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同步增长的教育目的,从而更加坚定了学生对美好职业未来的信念。

(二)大赛促技能培养,注重职业规范养成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部“普教有高考,职教有大赛”理念,形成了以大赛促技能培养,在技能培养中注重职业规范。

培训指导教师认真研究每个岗位的操作规范,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强化学生的自觉规范意识,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我校代表青岛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在数控铣、数控车两个项目勇夺两块金牌。

工业产品设计(CAD)、车工、装配钳工、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机电一体化(组合)获得银奖,另有三个项目获得铜奖。

从一言一行中展现出来的良好精神风貌,参赛中表现出的规范的职业能力,是培训过程中全体教师严格要求和学生努力的结果。

大赛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为我市争得了荣誉。

(三)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加强职业意识培养

学校不断创新德育平台。

学校成立了企业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在金蓝领人才培养、教育教学革新、专业建设等方面建立起了与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即时反应机制。

学校投入人力物力,创办了与我校合作关系密切的优秀企业文化长廊,在教学楼内悬挂了我校优秀毕业生和许振超等金蓝领工人的宣传板百余幅,营造了良好的职业意识氛围。

我校定期邀请中集集团、南车集团等企业专家和优秀毕业生来校现身说法,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和敬业精神的理解。

开设“企业文化大讲堂”,每月邀请知名企业家来校宣讲企业文化,增进了学生对企业的了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了职业意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文化素质,增强了对蓝领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优秀的企业文化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学生身边,走进了学生心田。

已有双星集团、美高集团、上海松川、中集集团、南车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创始人或企业负责人为学校学生开设了企业文化课堂。

企业文化大讲堂已成为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的有效载体。

(四)社区义工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尽早了解社会和职业需求

由学校学生会组织的多支社区义工服务队,经常为社区开展家电维修等社会服务活动。

学校团委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到海信模具、四方机厂等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注重能力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成就高尚品德。

在学生的实习总结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为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规划职业生涯,产生了积极深刻的影响。

(五)以“文明风采”为抓手,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引领德育工作创新

“文明风采”实施了“成功教育”。

同学们渴望成功、成才,参加全国性比赛,可以鼓励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自信、自立、自强。

形成“班班有竞赛,人人关心竞赛、人人参与竞赛”的浓厚氛围,活动在为学生提供展示精神风貌和才华的同时,也是一次美和诚信的追求教育。

每次文明风采竞赛成绩公布后,学校都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对在各级评选中胜出的优秀学生和辅导教师,进行隆重表彰,让参与竞赛、争创佳绩成为全校师生的骄傲,让学生在竞赛中收获快乐、体验成功。

近几年我校在青岛赛区和全国复赛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多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5月,学校对合作关系密切的中集集团等十七家企业联合进行毕业生相关调查,在企业最为关注的“就业稳定率”(指在单位工作连续三年以上)一项,我校综合成绩为60%,个别企业流失率甚至为零。

四方庞巴迪铁路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人事行政部经理王勇说:

“轻工学校的学生,纪律性好爱钻研,乐观、积极向上,团队合作意识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美好的职业理想和人生蓝图。

他们当中的多数都能在短期内适应工作,有多人很快成为公司的业务骨干或者管理人员”。

近日,多家优质企业再次对校部分班级进行冠名培养。

上海通用五菱、青岛海尔、青岛海信、四方庞巴迪、青岛中集冷藏箱、青岛特锐德电器、青岛澳柯玛、上海松川、青岛专汽、青岛大众维修、威海三角、美高集团等十八家企业与我校鉴定定向培养协议,24个班级(占同级学生人数的89%)成为企业冠名班,比例之高充分体现的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高度认可。

长期以来,学校特别重视“情铸金蓝领”德育品牌的创建工作,德育品牌的创建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职业特征,也极大丰富了学校德育的内涵。

伴随着职业教育春天的到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创建德育品牌的过程中我校的德育工作必将进入一个新境界。

从“突出品行教育”谈新形势下

职业学校德育培养工作的新思路

辽宁省大连商业学校 于涛

摘要:

大连商业学校是大连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2004年,学校提出了两个突出教育理论既“突出品行教育 突出技能教育,”为有效实施两个突出教育,学校于2009年推出了学生成长教育手册(品行教育体系)。

实施近三年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诸多困惑的时刻,"突出品行教育"理论和实践为职业教育者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堪为借鉴。

关键词:

突出 品行教育 新形势 新思路

职业学校在目前中国教育体系当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肩负着培养基层劳动者的艰巨使命。

中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培养了大批高分者,但是“高分”是否是衡量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如何再培养,他们的教育方向在哪里?

2007年9月,温家宝总理在考察大连职业教育时指出: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每一个人全面发展。

使每一个能够掌握知识,能够掌握技能的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温总理的指示为我们职业教育者指明了工作的方向”。

职业教育首先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其次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谋生的“技能”。

“学会做人”的标准是基于社会道德层面的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既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质修养。

教育心理学中是这样给品德下定义的:

品德又称道德品质,在我国也叫品行或操行,是指个人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实质是一定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动上的表现。

也就是说,品德强调的是道德在个人思想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调查报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