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1917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0.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为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华为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华为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华为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华为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为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docx

《华为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为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为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docx

华为数据通信专业名词汇集

1.FMC有多种含义。

主要是指FixedMobileConvergence,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融合,基于固定和无线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提供通信业务.

固定和移动融合的方式体现在业务、技术、网络、体制、服务、管理、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可以包括多种业务捆绑融合、终端融合、网络融合、业务融合等。

多种业务捆绑融合是将固话、宽带接入、移动业务等多种业务捆绑销售给客户,提供统一的业务定价、账单等,给用户带来跨网络业务组合优惠与统一的营销服务;终端融合是运营商提供的固话、宽带接入、移动融合业务可以在复合型终端上实现,这样只要客户持有这种复合型终端即可完成跨网络的通信服务,例如蓝牙/GSM双模手机、Wi-Fi/GSM双模手机等;网络融合就是在提供多种方式的接入服务的同时,核心网采用统一的网络,即具有统一IP承载和统一业务控制的分层体系架构;业务融合是移动和固定现有或未来业务的渗透、组合与融合,可以在包括业务捆绑全部特征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统一消息、统一等业务。

2.VRP(VirtualRealityPlatform,简称VR-Platform或VRP)即虚拟现实平台,VRP是一款由中视典数字科技某独立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接面向三维美工的一款虚拟现实软件。

3.路由信息协议(RIP)是一种在网关与主机之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标准。

RIP是一种内部网关协议。

在国家性网络中如当前的因特网,拥有很多用于整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协议。

作为形成网络的每一个自治系统,都有属于自己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AS系统,路由选择技术也不同。

4.OSPF协议简介

OSPF(OpenShortestPath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1]是一个内部网关协议(InteriorGatewayProtocol,简称IGP),用于在单一自治系统(autonomoussystem,AS)内决策路由。

与RIP相比,OSPF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而RIP是距离矢量路由协议。

OSPF的协议管理距离(AD)是110。

IETF为了满足建造越来越大基于IP网络的需要,形成了一个工作组,专门用于开发开放式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以便用在大型、异构的IP网络中。

新的路由协议已经取得一些成功的一系列私人的、和生产商相关的、最短路径优先(SPF)路由协议为基础,在市场上广泛使用。

包括OSPF在内,所有的SPF路由协议基于一个数学算法—Dijkstra算法。

这个算法能使路由选择基于链路-状态,而不是距离向量。

OSPF由IETF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发,OSPF是SPF类路由协议中的开放式版本。

5.(MPLS:

Multi-ProtocolLabel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等能力。

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

MPLS独立于第二和第三层协议,诸如ATM和IP。

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将 IP地址映射为简单的具有固定长度的标签,用于不同的包转发和包交换技术。

它是现有路由和交换协议的接口,如IP、ATM、帧中继、资源预留协议(RSV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等等。

6.MPLS-VPN是指采用MPLS技术在骨干的宽带IP网络上构建企业IP专网,实现跨地域、安全、高速、可靠的数据、语音、图像多业务通信,并结合差别服务、流量工程等相关技术,将公众网可靠的性能、良好的扩展性、丰富的功能与专用网的安全、灵活、高效结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VPN是在公用的通信基础平台上提供私有数据网络的技术,运营商一般通过隧道协议和采用安全机制来满足客户的私密性需求。

VPN与传统的专有线/租用线路相比,费用低廉而且能较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所以一经推出马上受到了想自己组网又怕自己建网或者租借链路费用昂贵的客户的欢迎。

近十年来,VPN从公司仅仅提供语音业务发展到了提供数据/语音混合,甚至多媒体业务,相应的技术也从基于DDN、帧中继(FrameRelay)、ATM发展到IPVPN,直至现在的MPLSVPN。

VPN接入技术是多种多样的。

从不同角度,VPN可以有多种划分:

比如按商业用途分,有Intranet、Extranet和VPDN;按网络结构分,有星型网、网状网和多层网;按采用二层还是三层技术分,有基于二层技术的帧中继、ATMVPN和基于三层的IPVPN。

7. BFD简介为了减小设备故障对业务的影响、提高网络的可用性,设备需要能够尽快检测到与相邻设备间的通信故障,以便能够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保证业务继续进行。

  现有的故障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硬件检测:

例如通过SDH(SynchronousDigitalHierarchy,同步数字体系)告警检测链路故障。

硬件检测的优点是可以很快发现故障,但并不是所有介质都能提供硬件检测。

  慢Hello机制:

通常采用路由协议中的Hello报文机制。

这种机制检测到故障所需时间为秒级。

对于高速数据传输,例如吉比特速率级,超过1秒的检测时间将导致大量数据丢失;对于时延敏感的业务,例如语音业务,超过1秒的延迟也是不能接受的。

并且,这种机制依赖于路由协议。

  其他检测机制:

不同的协议有时会提供专用的检测机制,但在系统间互联互通时,这样的专用检测机制通常难以部署。

  BFD(BidirectionalForwardingDetection) BFD(BidirectionalForwarding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

  双向转发检测(BFD)的新协议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故障检测与恢复速度。

作为一项IETF草案标准,BFD提供一种检测链路或系统转发传输流能力的简单方法。

  BFD是从基础传输技术中经过逐步发展而来的,因此它可以检测网络各层的故障。

它可以用以太网、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路径、普通路由封装以及IPSec隧道在内的多种类型的传输正确性。

  从本质上讲,BFD是一种高速的独立HELLO协议(类似于那些在路由协议中使用的协议,如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或可以与链路、接口、隧道、路由或其他网络转发部件建立联系的中间系统到中间系统协议)。

BFD能够与相邻系统建立对等关系,然后,每个系统以协商的速率监测来自其他系统的BFD速率。

监测速率能够以毫秒级增量设定。

当对等系统没有接到预先设定数量的数据包时,它推断BFD保护的软件或硬件基础设施发生故障,不管基础设施是标记交换路径、其他类型的隧道还是交换以太网络。

BFD部署在路由器和其他系统的控制平面上。

BFD检测到的网络故障可以由转发平面恢复或由控制平面恢复

8.CSS是ClusterSwitchSystem的简称,又被称为集群交换机系统(简称为CSS或堆叠),是将2台交换机通过专用的堆叠电缆起来,对外呈现为一台逻辑交换机。

  目的

  随着数据中心数据访问量的逐渐增大以及网络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单台交换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通过交换机的堆叠能够实现数据中心大数据量转发和网络高可靠性。

  受益

  CSS特性给运营商带来了明显的收益:

扩容网络时,保护已有投资。

扩容的同时,将2台物理设备虚拟为一台设备,简化了设备的配置和管理。

多台设备间冗余、备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原理描述

  在主控板SRU的子卡槽位插入堆叠卡VSTSA,原有主控板、接口板、机框不用更新,就可以支持堆叠。

目前仅支持两台S9300的堆叠。

堆叠线缆的连接每块主控板上可以插一块堆叠卡,每块堆叠卡上有4个堆叠口。

两台设备都有两块主控板的情况下,通过专用的堆叠电缆将这8组堆叠口按照图1规则连接起来。

堆叠口连接规则是固定的,所有堆叠口都要插上堆叠线缆,不能随意连接。

8.QoS(QualityofService)服务质量,是网络的一种安全机制,是用来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等问题的一种技术。

在正常情况下,如果网络只用于特定的无时间限制的应用系统,并不需要QoS,比如Web应用,或设置等。

但是对关键应用和多媒体应用就十分必要。

当网络过载或拥塞时,QoS能确保重要业务量不受延迟或丢弃,同时保证网络的高效运行。

9.背板容量也叫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上去。

数据不是靠背板转发的,而是靠交换矩阵(高端路由器)或是交换芯片(低端交换机)来转发的,一般来说背带宽是指业务板(接口板)连接到交换矩阵的带宽。

打个比喻,交换矩阵是10G(双向20G),然后每个业务板的数据通过一条单独的背板线路(实际上就是金属导线)传输到交换矩阵的,一般来说背板带宽是指这个线路上可传输的0101(二进制)信号的带宽,就好比是五类线可传输100M,而六类可传输1G。

如果有10个业务插槽,厂商一般宣称的背板带宽就是每条背线路上的可传输速率X业务插槽数。

如果用好的质量线,自然带宽就大。

由于业务板和交换矩阵之间的有源传输器件的限制(如采用定长包交换的器件,比如UTOPIA等),这些器件的传输能力可能达不到背板线路最大带宽的,就好比100M的交换机接在六类线上,有时并不能完全不能发挥背板的传输能力。

然后交换到交换矩阵上,矩阵的容量一般是平均分摊到每块业务板的,所以即使如果有很高的背板带宽,但矩阵没有很好的交换能力也是不行的。

10.包转发率

1.交换机的包转发率

  交换机的包转发率标志了交换机转发数据包能力的大小。

单位一般位pps(包每秒),一般交换机的包转发率在几十Kpps到几百Mpps不等。

包转发速率是指交换机每秒可以转发多少百万个数据包(Mpps),即交换机能同时转发的数据包的数量。

包转发率以数据包为单位体现了交换机的交换能力。

  其实决定包转发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

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也就是包转发率越高。

  2.路由器的包转发率

路由器的包转发率,也称端口吞吐量,是指路由器在某端口进行的数据包转发能力,单位通常使用pps(包每秒)来衡量。

一般来讲,低端的路由器包转发率只有几K到几十Kpps,而高端路由器则能达到几十Mpps(百万包每秒)甚至上百Mpps。

如果小型办公使用,则选购转发速率较低的低端路由器即可,如果是大中型企业部门应用,就要严格这个指标,建议性能越高越好。

11.VLAN中access、trunk、hybrid的区别以太网端口的三种链路类型:

Access、Hybrid和Trunk:

Access类型的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一般用于连接计算机的端口;Trunk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Hybrid类型的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可以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也可以用于连接用户的计算机。

Hybrid端口和Trunk端口在接收数据时,处理方法是一样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发送数据时:

Hybrid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打标签,而Trunk端口只允许缺省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打标签。

在这里大家要理解端口的缺省VLAN这个概念Access端口只属于1个VLAN,所以它的缺省VLAN就是它所在的VLAN,不用设置;Hybrid端口和Trunk端口属于多个VLAN,所以需要设置缺省VLANID。

缺省情况下,Hybrid端口和Trunk端口的缺省VLAN为VLAN1

如果设置了端口的缺省VLANID,当端口接收到不带VLANTag的报文后,则将报文转发到属于缺省VLAN的端口;当端口发送带有VLANTag的报文时,如果该报文的VLANID与端口缺省的VLANID相同,则系统将去掉报文的VLANTag,然后再发送该报文。

注:

对于华为交换机缺省VLAN被称为“PvidVlan”,对于思科交换机缺省VLAN被称为“NativeVlan”

交换机接口出入数据处理过程:

 

Acess端口收报文:

收到一个报文,判断是否有VLAN信息:

如果没有则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如果有则直接丢弃(缺省)Acess端口发报文:

将报文的VLAN信息剥离,直接发送出去 

trunk端口收报文:

 

收到一个报文,判断是否有VLAN信息:

如果没有则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如果有判断该trunk端口是否允许该VLAN的数据进入:

如果可以则转发,否则丢弃trunk端口发报文:

比较端口的PVID和将要发送报文的VLAN信息,如果两者相等则剥离VLAN信息,再发送,如果不相等则直接发送hybrid端口收报文:

 

收到一个报文,判断是否有VLAN信息:

如果没有则打上端口的PVID,并进行交换转发,如果有则判断该hybrid端口是否允许该VLAN的数据进入:

如果可以则转发,否则丢弃(此时端口上的untag配置是不用考虑的,untag配置只对发送报文时起作用)

12.CP-DefaultVlan,NativeVlan,Access,Trunk

DefaultVlan,NativeVlan,Access,Trunk

 

针对Vlan的一些概念,需要首先确认的是,基于Vlan的设计原理,即隔离网络的广播域,在同一个设备集中不同Vlan之间是无法通信的(在没有三层设备的情况下)。

这是讨论Vlan其他概念的一个先决条件。

 

为什么要加上同一个设备集这个前提条件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例子,

 

在该实验中,PC1与PC2分处两个不同的Vlan,但是他们确是可以直接通信的。

Pingstatisticsfor192.168.1.12:

   Packets:

Sent=4,Received=4,Lost=0(0%loss),

Approximateroundtriptimesinmilli-seconds:

   Minimum=78ms,Maximum=94ms,Average=90ms

 

这主要是因为S1与S2是两个不同的Vlan集,由于他们之间是通过access接口连接的,所以他们之间并没有Vlan间的关联,所以他们之间是可以通信的。

S1的f0/1,f0/2是属于同一个Vlan100,所以他们之间可以交换数据。

S2的f0/1,f0/2也是属于同一个Vlan200,所以他们之间也可以交换数据。

那么S1与S2之间呢,由于他们之间的access接口连接,他们之间并无关联关系,所以他们也是可以通信的。

 

这里如果将S1和S2之间的连接换成trunk,那么他们是无法通信的,因为trunk的级联将两个交换机关联成了一个大的Vlan集,没有三层设备,他们是无法通信的。

 

同样的如果将S1的f0/1的Vlan换成200,那么他们之间也是无法通信的,因为对于S1的f0/1,f0/2分别处于同一设备集中的不同Vlan,所以他们是无法通信的。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access和trunk的区别。

Access只支持一种VlanID,他无法将两个独立的Vlan集合关联起来,而trunk支持多个VlanID,他可以将多个独立的Vlan集合关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Vlan集合。

而trunk是通过802.1Q打标签的方式标记来自不同Vlan的数据的。

那么既然有了Trunk这个概念,我们为什么还有有NativeVlan这个概念呢?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引入NativeVlan的概念,那个所有配置了trunk的端口将只支持打了标签的数据流,但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支持trunkVlan的概念。

即属于NativeVlan的数据流,不打标签也可以通过trunk链路,这就是NativeVlan的意义所配置,那么势必造成没有打trunk的数据流是无法通过trunk端口的。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Native在。

其他方面,NativeVlan依然遵守在同一个设备集中不同Vlan之间是无法通信的(在没有三层设备的情况下)这一大原则。

 

NativeVlan和DefaultVlan的概念是基本一致的,大部分的交换机上,他们指的是一回事。

对于DefaultVlan,有些交换机是可以进行更改配置的,例如Foundry。

而Cisco是无法配置DefaultVlan的。

NativeVlan一般都是可以配置的。

在设置trunk的接口上,使用switchporttrunknativevlanID即可配置为本征vlan

13.STP/RSTP/MSTP经典分析与对比

作者:

佚名 来源:

Internet 发布时间:

2011年09月05日 点击数:

1731

  当前和STP相关的协议有:

IEEE802.1D(STP),802.1W(RSTP),802.1(MSTP)。

其中802.1D是最早关于STP的标准。

RSTP(RapidSpanningTreeProtocol)是STP的扩展,其主要特点是增加了端口状态快速切换的机制,能够实现网络拓扑的快速转换。

MSTP(MultipleSpanningTreeProtocol)提出了多生成树的概念,可以把不同的vlan映射到不同的生成树,从而达到网络负载均衡的目的。

 

  可见,RSTP协议相对于STP协议的确改进了很多。

为了支持这些改进,BPDU的格式做了一些修改,但RSTP协议仍然向下兼容STP协议,可以混合组网。

虽然如此,RSTP和STP一样同属于单生成树SST(SingleSpanningTree),有它自身的诸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点缺陷:

由于整个交换网络只有一棵生成树,在网络规模比较大的时候会导致较长的收敛时间,拓扑改变的影响面也较大。

 

第二点缺陷:

近些年IEEE802.1Q大行其道,逐渐成为交换机的标准协议。

在网络结构对称的情况下,单生成树也没什么大碍。

但是,在网络结构不对称的时候,单生成树就会影响网络的连通性。

 

图3非对称网络示意图

  图3中假设SW1是根桥,实线链路是VLAN10,虚线链路是802.1Q的Trunk链路,Trunk了VLAN10 VLAN20。

当SW2的Trunk端口被阻塞的时候,显然SW1和SW2之间VLAN20的通路就被切断了。

第三点缺陷:

当链路被阻塞后将不承载任何流量,造成了带宽的极大浪费,这在环行城域网的情况下比较明显。

图4SST带宽利用率低下示意图

  图4中假设SW1是根桥,SW4的一个端口被阻塞。

在这种情况下,SW2和SW4之间铺设的光纤将不承载任何流量,所有SW2和SW4之间的业务流量都将经过SW1和SW3转发,增加了其他几条链路的负担。

  这些缺陷都是单生成树SST无法克服的,于是支持VLAN的多生成树协议出现了。

聪明伶俐的第二代生成树协议:

  每个VLAN都生成一棵树是一种比较直接,而且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它能够保证每一个VLAN都不存在环路。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以这种方式工作的生成树协议并没有形成标准,而是各个厂商各有一套,尤其是以Cisco的VLAN生成树PVST(PerVLANSpanningTree)为代表。

  为了携带更多的信息,PVSTBPDU的格式和STP/RSTPBPDU格式已经不一样,发送的目的地址也改成了Cisco保留地址01-00-0C-CC-CC-CD,而且在VLANTrunk的情况下PVSTBPDU被打上了802.1QVLAN标签。

所以,PVST协议并不兼容STP/RSTP协议。

  Cisco很快又推出了经过改进的PVST+协议,并成为了交换机产品的默认生成树协议。

经过改进的PVST+协议在VLAN1上运行的是普通STP协议,在其他VLAN上运行PVST协议。

PVST+协议可以与STP/RSTP互通,在VLAN1上生成树状态按照STP协议计算。

在其他VLAN上,普通交换机只会把PVSTBPDU当作多播报文按照VLAN号进行转发。

但这并不影响环路的消除,只是有可能VLAN1和其他VLAN的根桥状态可能不一致。

图5PVST+与SST对接示意图

  图5中所有链路默认VLAN是VLAN1,并且都Trunk了VLAN10和VLAN20。

SW1和SW3运行单生成树SST协议,而SW2运行PVST+协议。

在VLAN1上,可能SW1是根桥,SW2的端口1被阻塞。

在VLAN10和VLAN20上,SW2只能看到自己的PVSTBPDU,所以在这两个VLAN上它认为自己是根桥。

VLAN10和VLAN20的PVSTBPDU会被SW1和SW3转发,所以SW2检测到这种环路后,会在端口2上阻塞VLAN10和VLAN20。

这就是PVST+协议提供的STP/RSTP兼容性。

可以看出,网络中的二层环路能够被识别并消除,强求根桥的一致性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由于每个VLAN都有一棵独立的生成树,单生成树的种种缺陷都被克服了。

同时,PVST带来了新的好处,那就是二层负载均衡。

图6PVST+负载均衡示意图

  图6中四台设备都运行PVST+协议,并且都Trunk了VLAN10和VLAN20。

假设SW1是所有VLAN的根桥,通过配置可以使得SW4端口1上的VLAN10和端口2上的VLAN20阻塞,SW4的端口1所在链路仍然可以承载VLAN20的流量,端口2所在链路也可以承载VLAN10的流量,同时具备链路备份的功能。

这在以往的单生成树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

  聪明伶俐的PVST/PVST+协议实现了VLAN认知能力和负载均衡能力,但是新技术也带来了新问题,PVST/PVST+协议也有它们的“难言之隐”。

  

第一点缺陷:

由于每个VLAN都需要生成一棵树,PVSTBPDU的通信量将正比于Trunk的VLAN个数。

 

第二点缺陷:

在VLAN个数比较多的时候,维护多棵生成树的计算量和资源占用量将急剧增长。

特别是当Trunk了很多VLAN的接口状态变化的时候,所有生成树的状态都要重新计算,CPU将不堪重负。

所以,Cisco交换机限制了VLAN的使用个数,同时不建议在一个端口上Trunk很多VLAN。

  

第三点缺陷:

由于协议的私有性,PVST/PVST+不能像STP/RSTP一样得到广泛的支持,不同厂家的设备并不能在这种模式下直接互通,只能通过一些变通的方式实现,例如Foundry的IronSpan。

IronSpan默认情况下运行的是STP协议,当某个端口收到PVSTBPDU时,该端口的生成树模式会自动切换成PVST/PVST+兼容模式。

  一般情况下,网络的拓扑结构不会频繁变化,所以PVST/PVST+的这些缺点并不会很致命。

但是,端口Trunk大量VLAN这种需求还是存在的。

于是,Cisco对PVST/PVST+又做了新的改进,推出了多实例化的MISTP协议。

 

多实例化的第三代生成树协议:

MISTP/MSTP

  多实例生成树协议MISTP(Multi-InstanceSpanningTreeProtocol)定义了“实例”(Instance)的概念。

简单的说,STP/RSTP是基于端口的,PVST/PVST+是基于VLAN的,而MISTP就是基于实例的。

所谓实例就是多个VLAN的一个集合,通过多个VLAN捆绑到一个实例中去的方法可以节省通信开销和资源占用率。

  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把多个相同拓扑结构的VLAN映射到一个实例里,这些VLAN在端口上转发状态将取决于对应实例在MISTP里的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里的所有交换机的VLAN和实例映射关系必须都一致,否则会影响网络连通性。

为了检测这种错误,MISTPBPDU里除了携带实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