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 第6单元教案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876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语文 第6单元教案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三上语文 第6单元教案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三上语文 第6单元教案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三上语文 第6单元教案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三上语文 第6单元教案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语文 第6单元教案解读.docx

《三上语文 第6单元教案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语文 第6单元教案解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语文 第6单元教案解读.docx

三上语文第6单元教案解读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上册

课题

21、古诗两首——《望天门山》

课型

精读(第一课时)

主备

李仲婉

二备

学习目标

1. 会写“断、楚、孤、帆”四个字。

2. 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古诗。

4. 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

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难点

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1、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 导语: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

2. 师:

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

3. 师抽答。

4. 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 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第二十一课,古诗两首《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导学任务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学习指导】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班齐读,分小组读,指明反馈读。

3.教师出示节奏划分,知道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

(二)【导学任务二】学习生字词

【学习指导】1.检查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断、楚、孤、帆

2.师运用字理识字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生说识记生字的方法,如何记住这4个生字的。

三、【导学任务三】创设情境,理解古诗

【学习指导】

 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

2. 指名反馈:

哪些字、词无法理解?

(天门:

天门山。

  中断:

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

到这里回旋。

  出:

耸出来。

  孤帆:

单独一只船。

 帆:

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 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先抽同学逐句解释,再指导全诗一起说一说。

(诗文解释:

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

碧绿的江水到这里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的情商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会意境

1. 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目想象。

2. 指名反馈:

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一句诗,一幅画)

3. 感悟动词“断、开、流、回”的气势磅礴。

4. 指导学生读出雄伟磅礴的气势。

5. 教师:

同学们,这首古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雄伟,体现出诗人借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板书“雄伟秀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6. 配乐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五、【导学任务三】书写生字

【学习指导】1.出示课件:

生字“断、楚、孤、帆”。

说说书写这4个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2.师范写

3. 教师总结:

丽日照着江水,一叶轻舟在江上扬帆而行,驶过临江两岸的青山翠峰,这是一幅十分惬意和美好的图景。

李白借助这些雄丽的景色,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自己豁达、宽阔的胸襟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21望天门山

青山:

中断、出

水:

开、回

孤帆:

日边来

拓学作业

必做题:

1、正确书写生字“断、楚、孤、帆”。

2、默写古诗。

选做题:

找一找描写祖国山河的诗文读一读,记一记。

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上册

课题

21、古诗两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课型

精读(第一课时)

主备

李仲婉

二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

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

窗体顶端

一、话题导入

孩子们,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或是课外阅读过很多古诗了。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寄情山水,表达他们对自然,对美,对祖国山水的热爱。

例如,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就对“水”情有独钟:

仰望庐山瀑布,他感叹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走在天门山上,他眺望远处,提笔写下——“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些风景无不让我们神往,让我们留恋。

同时,也为我国的诗词宝库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今天,我们要走进另一位久负盛名的伟大诗人,走进他心中的那个“水世界”,走进西湖的湖光山色。

二、初读古诗

1.见过西湖吗?

想去西湖吹吹杨柳风吗?

带着这种愉快、雀跃的心情朗读课题,齐!

【导学任务一】理解诗题

【学习指导】谁能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饮”是什么意思?

“湖”指的是?

“初晴后雨”是什么意思?

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答)

2.【导学任务】亲近诗人

【学习指导】这首诗的作者是?

他是何许人也?

谁能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3.苏轼眼中的西湖究竟是怎样的?

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去欣赏一番了。

下面请同学们放生朗读,注意读音,争取做到字正腔圆。

【导学任务】字词检查反馈。

【学习指导】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比较难读?

(教师正音:

潋滟liànyàn亦yì宜yí)

① 指名读。

(评价)

②全班齐读

3.了解了诗题和作者,读准了古诗还不能算读好了,还得读懂古诗。

现在,请大家默读古诗边,思考问题:

⑴文中哪句古诗写的是“初晴”,哪句写的是“后雨”?

⑵哪一句写景,哪一句写联想?

把你的思考批注在诗句旁边。

三、细读诗句

(一)【导学任务】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光山色。

【学习指导】短短两句诗,两幅神奇的画卷就在我们眼前出现了。

我们先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

晴天的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

1.水光潋滟

(1)(出示图片)谁来说说,他看到了什么?

(晴天的西湖水面波光闪闪。

谁能给“波光闪闪”换一个近义词?

(波光粼粼,碧波荡漾……)

你们的词汇量可真丰富!

我们一起把这些词汇收入到知识宝库里吧!

(齐读)

(2)“波光闪闪”用诗中的词语来形容那就是?

(潋滟)

(3)是什么让西湖水面波光闪动?

(太阳)

想像一下,假如你现在就在西湖的游船上,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整个西湖,就在放眼望去,晴天下的西湖,景物有什么特点?

(4)是啊!

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鲜艳明媚,如果你就是苏轼,你会怎样吟诵这句诗?

(指名读)

面对这波光粼粼的西湖水面,我们一起来陶醉地赞美——(齐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雨天的西湖——山色空蒙雨亦奇

1.山色空蒙

(1)正当诗人和友人陶醉在这明媚鲜艳的西湖山水之中,突然,天气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下雨了)

(2)在晴天里西湖的山是什么样的景象?

(苍翠欲滴)现在呢?

(朦朦胧胧、山色蒙蒙、云雾弥漫、云雾茫茫、迷雾浓云……)

(3)这朦胧迷茫的景象用诗句中的一个词语就是——(山色空蒙)

2.亦奇

(1)闭眼想象一下这西湖雨天的美景,看见这样的西湖雨景你有什么感受?

(奇妙)把你的感受带入诗句当中读一读。

(2)晴空万里下水波粼粼的西湖十分奇妙!

雨天里这朦朦胧胧的西湖奇妙吗?

(也奇妙)

(3)从哪个字当中你读出了“也”?

(亦)

“亦”就是“也”的意思,在古诗文当中常常用到。

我们学过孔子的名言——

(出示ppt)“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释义)

(4)西湖的美景是这样的出神入化,谁能来读一读雨后的西湖美景?

3.引读前两句

其实一句诗你仔细品读,就会读出它的韵味。

晴天的西湖是——

雨天的西湖是——

风和日丽,当我们漫步西湖湖边,我们会赞叹道——(男生读)

细雨蒙蒙,我们荡舟湖边,我们会赞叹道——(女生读)

4.古人在写诗的时候,非常讲究工整对称。

上下句每个词,甚至每个字都能对起来。

现在谁能跟老师来对对子?

“水光”对?

“潋滟”对?

“晴”对?

“晴好”对?

“晴方好”对?

“水光潋滟”对?

“水光潋滟晴方好”对?

说明同学们都知道什么是“对偶”了。

(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①:

如此美妙的西湖,在诗人眼中,他把西湖比作了什么?

读后两句。

②、了解西子。

③、诗人为什么人把西湖比作西子呢?

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④、学生汇报。

2.淡妆浓抹总相宜

(1)从古诗当中找一找诗人是怎样赞美西施的,哪一句?

(淡妆浓抹总相宜)

(2)淡妆浓抹是几种装扮,有什么特点?

(淡妆素雅,浓抹鲜明艳丽)

舞台上那些漂亮的演员们鲜艳的妆扮是——

(浓抹)

生活中女孩子淡雅的妆扮叫做——

(淡妆)。

(3)总相宜

A.那西施是着淡妆好呢还是浓抹好,诗人是怎么说的?

(都好)

你如何知道?

(总相宜)

B.淡妆适合西施,浓抹也适合西施,西施天生就美,所以不论淡妆还是浓抹都适合。

(4)这句话仅仅在赞美西子么?

(还在赞美西湖)

(5)引读:

女生,我们一起来赞一赞这美丽的西湖。

四、熟诵读,厚积累

窗体底端

二次备课

 

苏轼和杭州很有缘,他曾经两度在杭州任职。

在杭州任职期间,他组织百姓疏通了西湖,把从湖底挖出来的淤泥堆成了一道堤,后人把它叫做“苏堤”。

现在,“苏堤春晓”已经成为了西湖一景。

苏轼在杭州当官期间除了造福百姓,也为西湖的美景深深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西湖山水  晴——方好

 联想  (比西子)         总相宜

         (美)  雨——亦奇

拓学作业

收集有关描写西湖的古诗。

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上册

课题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

精读(第一课时)

主备

李仲婉

二备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ēn)”。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

重点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

难点

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

 (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

”)

  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初读课文,

【导学任务一】解决字词。

【学习指导】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

  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

  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

(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

(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

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

“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

 

(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

  五光十色

  1、问:

“五光十色”什么样儿?

课文里是怎么写的?

(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

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

)这么美,我们怎么读?

  2、再读,思考:

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学任务二】欣赏海面

【学习指导】过渡:

下面就让我们踏上西沙群岛细细欣赏那里的美丽风景吧!

首先让我们去看看那里一望无际的海。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1、生自由读

2、指名说,并随机板书:

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3、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1)海水都有哪些颜色?

请再读课文,把表示颜色的词圈出来。

交流

2)颜色真多呀!

那仅仅颜色多能叫五光十色吗?

我能将五光十色换成五颜六色吗

3).指导朗读: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哪位同学能用朗读来表现海水的瑰丽?

读后学生点评。

4).全班齐读。

4.为什么会出现这美丽的景象?

谁能用“因为……所以……”来回答。

交流

噢!

原来海底也有山崖、峡谷(点击课件)峡谷的地方海水深,颜色也深,山崖的地方海水浅,颜色也浅。

小结:

于是,(点击课件)海水便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在人们眼前,令人叹为观止。

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体现海水的美吧。

(齐读)

四、整体感知,质疑。

【导学任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指导】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

  2、思考:

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拓学作业

  1、选择最快的方法记忆生字,查找有关的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上册

课题

富饶的西沙群岛

课型

精读(第二课时)

主备

李仲婉

二备

学习目标

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

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

3、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

重点

 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难点

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

一、复习新词,导入新课

   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导学任务一】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词语

【学习指导】读一读,和同桌交换检查。

(        )的西沙群岛       (        )的海水

(        )的海底           (        )的珊瑚

(        )的海参           (        )的大龙虾

(        )的鱼             (        )的贝壳

(        )的海龟           (        )的树林

(        )的鸟粪           (        )的肥料

  2.西沙群岛的哪种景物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

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

【导学任务二】潜入海底

【学习指导】1、默读,思考:

这段介绍了什么?

  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海底有哪些动物?

有什么特点?

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

(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

  3、汇报展示

A.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

B.“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重点句,

追问:

你是怎么理解的?

能再读一下吗?

(2)【导学任务三】体会表达效果、段落结构

【学习指导】媒体出示:

   “海底岩石上的珊瑚,有的扁而圆,有的长而分杈。

海参在海底活动身体。

大龙虾长着坚硬的外壳,在海底活动,样子十分吓人。

   让学生与课文对比,体会课文用词用语的准确生动和比喻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师:

这三种事物不分主次,我们可以变换顺序介绍它们,同学们试一试。

   学生尝试调换顺序描述三种事物,体会并列结构的自然段的特点。

   师:

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应该怎么朗读?

   指一学生朗读,评议,大家朗读。

三、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

  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

  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

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

(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位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

让学生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还将“五光十色”等形容词运用到口语表达中,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目的:

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地复习了1-3自然段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

激励学生从4、5自然段中寻找更多资料。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

  4、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

  三、总结:

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情况抄写生字、生词。

  2、背诵第三自然段。

  3、出一期以西沙群岛为主题的小报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海水 五光十色

  海底 珊瑚 海参 大龙虾 各种各样的鱼

  海滩 贝壳 海龟

  海岛 鸟的天下

拓学作业

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上册

课题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型

精读(第一课时)

主备

李仲婉

二备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会写“汇、挡、献、刮”,初步领会左右结构生字宽窄布局的迎让规律。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尝试运用立桩记忆的方法背诵喜欢的段落。

3.探究并发现写春夏秋冬四段的组段规律,学习和积累准确、生动的语言。

重点

难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河秀丽,祖国的东西南北,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你听说过“小兴安岭”这个地方吗?

你知道“小兴安岭”在哪儿吗?

——出示地图课件,师简介“小兴安岭”:

小兴安岭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是我国的重要林区之一,长约360公里。

小兴安岭漫山遍野都种满了树木,它与大兴安岭、长白山同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它们集中了全国木材蓄积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2.小兴安岭不但树多,而且十分美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导学任务一】识字学词,指导写字

【学习指导】1.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句子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认读,纠正读音。

白桦 融化 汇成 刮过 利剑 浸在 千万缕 舔着

蘑菇 脑袋 舌头

宿舍[shè] 收藏[zàng] 没[mò]过膝盖 当[dàng]美餐

葱葱茏茏 密密层层  严严实实

又松又软 又香又脆 又肥又厚

抽出枝条 挡住视线 献出果实

 

(2)词语质疑,相机理解。

【导学任务二】指导写字:

【学习指导】分别出示两组生字并指导书写(“汇、浸”;“舌、刮”)

(1)出示生字,引导观察。

(2)教师范写。

(3)学生写字,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巡视指导。

5.指导读好长句子。

(1)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2)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

(3)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6.指名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评价要求:

声音洪亮,读得正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导学任务三】思考:

课文写了小兴安岭什么时候的景色?

在课文哪几个自然段?

板书:

春、夏、秋、冬

(2)了解课文的结构:

总——分——总

(3)读了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怪不得作者也发出了赞叹——(出示:

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四、研读第一自然段

【导学任务四】感悟树木多

【学习指导】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横线划出写树木的句子。

2.交流: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了树多?

(“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随机指导朗读)

3.省略号表示什么?

(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教师适时补充小兴安岭中有110余种森林树木,被誉为“红松故乡”“林海雪原”等。

4.指导朗读:

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五、结课

小结:

小兴安岭的树木真多,真美!

那么,在不同的季节,小兴安岭又会呈现出哪些不同的美呢?

让我们下节课再来细细品读。

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23 美丽的小兴安岭

            数不清 几百里连成一片

总分总

拓学作业

教学反思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上册

课题

美丽的小兴安岭

课型

精读(第二课时)

主备

李仲婉

二备

学习目标

1.学写其他生字,继续体会左右结构字宽窄布局的和谐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

重点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

难点

1、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搭上了列车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哪里啊?

(生回答)

2、除了树非常的多,还有一段也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特点,是哪一段?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呢?

我一起去找找答案吧!

2、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一)【导学任务一】了解写作顺序

【学习指导】1、生自由读2~5段,思考:

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小兴安岭的四季的?

(时间顺序)

2、出示小兴安岭四季图,让学生分辨出春、夏、秋、冬(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小兴安岭的哪一个季节?

(学生反馈,教师重点指导学习课文的某一个自然段)

4、师总结:

好,老师看出来了你们喜欢的季节个不同。

那我们就从大家最喜欢的季节出发吧!

(老师视学生喜欢季节人数,定教学顺序)

  【导学任务二】小兴安岭夏天

   【学习指导】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同桌相互讨论圈出特别能表现夏天树木特点的词。

通过这些树木你们感觉这些树木怎么样?

(茂密)

   

(2)这句话中,还有哪些词语你觉得写得好呢,为什么?

(封、挡、遮)

   (3)指导朗读:

    树木竟然把蓝天封起来?

多厉害啊!

谁愿意愿意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吗?

(强调封)

   (4)在这个季节中还有让你心动的地方吗?

   (5、)生反馈:

早晨,……整个森林……”

     ①这一句写了什么啊?

雾是什么颜色的?

你们见过什么是乳白色的?

②师范读,你们觉得哪个词让你印象最深刻?

整个森林都浸在里面呢?

能把浸换一个词语吗?

(理解浸:

你们泡过澡吗?

让你们泡在水里,感觉怎么样)。

可是森林呢,浸在哪里?

你仿佛看到什么景象啦?

        ③还有别的句子吗?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比喻)为什么要把阳光比作利剑呢?

(男生朗读)

④还有什么句子吗?

想象一下,这么多五颜六色的花朵,在夏天的小兴安岭里做什么呢?

(女声朗读)

(6、)师生合作读:

    这样的景象真是太美了,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读读这段话。

老师读每一句话的开头部分,其余你们来接,明白吗?

   (7、)师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