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478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4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来宾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西来宾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西来宾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西来宾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西来宾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来宾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

《广西来宾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来宾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西来宾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题.docx

广西来宾二中学年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试题

广西来宾二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

A.淋巴B.淋巴和组织液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和淋巴

 

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

 

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4.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5.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6.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身体变化的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B.①②⑤C.④⑤D.②③

 

7.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8.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C.雄激素D.生长激素

 

9.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B.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C.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10.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11.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12.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

 

13.通过人工方法获得无籽果实的措施是(  )

A.在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

B.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

C.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14.树上没有成熟的梨被虫蛀了,结果这个梨长不大.分析被蛀部位最可能是正在形成的(  )

A.果皮B.果柄C.果肉D.种子

 

15.吲哚乙酸是(  )

A.植物生长素B.垂体生长素C.性激素D.脑激素

 

16.校园里种植的杉树,主干粗壮,生长旺盛,而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是由于(  )

A.侧芽缺乏生长素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

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D.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

 

17.把未成熟的青香蕉和一只成熟的黄香蕉同放于一只封口的塑料袋内,发现青香蕉不久会变黄.该过程中起作用的激素是(  )

A.乙烯B.脱落酸C.赤霉素D.生长素

 

18.如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由④向③移动B.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

C.生长素由①向③移动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19.将一株正在生长的植物水平放入在太空中飞行的航天飞机的暗室内,暗室朝向地心的一侧开一个小孔,小孔附近放一光源(如图),一段时间后,该植物茎的生长方向是(  )

A.背地(心)生长B.向水平方向生长

C.向光生长D.无法确定

 

20.下列关于生长素和生长激素联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有机物B.在生物体内含量都很少

C.都是活细胞产生的D.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

 

21.将大小两种草履虫分开培养,都能正常生长.若将两者放在一起培养16天,其中一种生长正常,而另一种则全部死亡.此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  )

A.互利共生B.寄生C.竞争D.捕食

 

22.如图表示种群的年龄结构,其中为增长型的是(  )

A.

B.

C.

D.

 

2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990年紫茎泽兰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

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

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

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24.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25.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二、非选择题

26.如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请填写下列内容:

(1)图中①过程是      ,⑤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②⑥⑦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      .

正常糖代谢水平,血糖浓度为      .某人血糖浓度长期高达185mg/dL,一部分血糖通过④排出体外,因此,此人可能患      .

(3)能够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

 

27.用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脊蛙)为材料,进行反射活动实验.请回答与此有关的问题:

(1)用针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观察到该后肢出现收缩活动.该反射活动的感受器位于左后肢趾部的      中,神经中枢位于      中.

反射活动总是从感受器接受刺激开始到效应器产生反应结束,这一方向性是由      所决定的.

(3)剪断支配脊蛙左后肢的传出神经(见图),立即刺激A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刺激B端      (能、不能)看到左后肢收缩活动.若刺激剪断处的某一端出现收缩活动,该活动      (能、不能)称为反射活动,主要原因是      .

 

28.根据人体调节产热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TRH是      激素,B是      激素.

寒冷环境中A和B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      ,作用于骨骼肌和其他组织后,形成Y产热的原因是      .

(3)常温下,若血液中A有增加趋势时,TRH和TSH的分泌量将      ,这种调节属于      调节.

(4)当环境温度较低时,人体会出现皮肤血管      ,汗腺分泌减少,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      .在此反射弧中汗腺属于      .

(5)由下丘脑到B发挥作用,其调节方式有      .

(6)若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6℃,则此人在此段时间内产热总量      散热总量(在“>”、“<”或“=”中选择).

(7)动物实验表明:

如果破坏恒温动物的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体温调节能力了,而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说明      .

 

 

广西来宾二中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1.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组成是(  )

A.淋巴B.淋巴和组织液C.血浆和组织液D.血浆和淋巴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血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毛细血管内部为血浆,外面为组织液,故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解答】解:

毛细血管内部为血浆,外面为组织液,故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故选:

C.

【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内组织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明确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识记内环境的组成.

 

2.人剧烈活动后,隔一段时间血浆的pH会(  )

A.大于7.35~7.45B.远小于7.35~7.45

C.维持在7.35~7.45D.稳定在3~4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

渗透压、PH以及温度.人体的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中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

【解答】解:

人剧烈活动后,部分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呼产生乳酸,但因为血液中有缓冲物质,如碳酸氢钠,该物质会和乳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乳酸钠可以随着尿液排出体外,而碳酸可以分解.所以经调节后血浆的pH仍然维持在7.35~7.45.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稳态的维持,属于简单题,考生要能够识记并理解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3.吊针(静脉注射)时,药液进入人体后到发挥作用经过的一般途径是(  )

A.血浆→组织液→淋巴→靶细胞

B.淋巴→血浆→组织液→血浆→靶细胞

C.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D.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静脉注射的药液将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浆,然后经过组织液作用于病变细胞.

【解答】解:

人体内环境指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静脉注射时,药液进人人体的静脉血管,即进入血浆,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再出血浆,进入组织液,到达靶细胞.

A、药液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后,直接作用于靶细胞,A错误;

B、吊针(静脉注射),药液首先进入静脉的血浆中,经过血液循环,进入组织液,直接作用于靶细胞,B错误;

C、静脉注射的药液将直接进入人体的血浆,然后经过组织液作用于靶细胞,C正确;

D、静脉注射药液首先进入的是血浆,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联系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下列图示中,正确表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内环境.

【解答】解:

人体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故选:

B.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再作出准确的判断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

A、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将兴奋传导到大脑皮层引起口渴,A错误;

B、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B错误;

C、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细胞吸水能力增强,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正确;

D、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使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吸水能力增强,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的水平衡调节,意在考查学生了解抗利尿激素的功能,理解水平衡调节的过程,属于中档题.

 

6.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身体变化的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

A.①④⑤B.①②⑤C.④⑤D.②③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解答】解:

①寒冷时,皮肤内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进而维持体温,①错误;

②皮肤内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增加散热量,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②正确;

③汗腺分泌增加,增加散热量,进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③正确;

④汗液的分泌量减少,减少散热量,使得体温升高,④错误;

⑤寒冷环境中,代谢活动加强,产热增加,进而使得体温升高,⑤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体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7.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二氧化碳参与的这种调节属于(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D.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调节是指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代谢产物等),经体液(血液、组织液等)运输.达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对这些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解答】解:

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当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时,就会刺激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加快,这种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称体液调节.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考生要能够识记体液调节的概念,根据概念进行判断,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8.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激发这些性状的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B.雌激素C.雄激素D.生长激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本题是对不同动物激素的作用的考查,回忆不同激素的作用,然后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

公鸡具有健壮体格,发达鸡冠,艳丽尾羽,高亢啼鸣,工具的这些特征属于公鸡的雄性第二性征,激发并维持雄性第二性征的激素是雄性激素.

故选:

C.

【点评】对于不动物激素的作用的记忆并利用所学知识点解释生活现象是解题的关键.

 

9.关于记忆细胞形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由部分B细胞形成B.只由部分T细胞形成

C.B细胞和T细胞都不能形成D.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

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反应阶段:

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

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

(1)感应阶段:

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反应阶段:

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

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

【解答】解:

在体液免疫过程中,B细胞能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在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能够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由上可知,B细胞和T细胞都能形成记忆细胞.

故选:

D.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了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通过过程总结记忆细胞产生的途径,难度不大.

 

10.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B.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

A、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错误;

B、有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浆细胞,B正确;

C、抗体只能和特定的抗原结合,结合后形成的叫做抗原﹣抗体复合物,会被吞噬细胞吞掉,所以不能说抗体直接消灭病菌,C错误;

D、记忆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浆细胞,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

(1)淋巴因子由T细胞或效应T细胞分泌.在体液免疫中,淋巴因子的作用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在细胞免疫中作用是促进效应T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作用,加强其对靶细胞的攻击力度.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的基本特性有两种,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3)抗体指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解答】解:

由于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效应B)细胞,可推知此物质为淋巴因子;而物质乙是从细菌中获得的,在它的作用下,机体具有了免疫能力,所以此物质应为抗原.

故选:

C.

【点评】本题着重考查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考点,近年在各种类型的高考试题中都紧密结生活实际或者结合具体的实例而设问.

 

12.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1、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能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

2、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解答】解:

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由此可见,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机理,能对抗原和过敏原进行比较,明确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

 

13.通过人工方法获得无籽果实的措施是(  )

A.在受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

B.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生长素溶液

C.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

【分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防止果实、叶片脱落.

传粉后发育中的种子可产生生长素,从而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番茄开花后已经授粉,会产生种子;花蕾期没有授粉,去雄后,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解答】解:

A、受粉后的植物的受精卵能发育成种子,而发育中的种子可产生生长素,从而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A错误;

B、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会抑制生长,因此应强调一定浓度或适宜浓度的生长素,B错误;

C、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高浓度会抑制生长,植物不会长出果实,C错误;

D、在未受粉的植物不能形成受精卵,所以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能获得无籽果实,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考生要明确授粉后就会形成种子;识记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生长.

 

14.树上没有成熟的梨被虫蛀了,结果这个梨长不大.分析被蛀部位最可能是正在形成的(  )

A.果皮B.果柄C.果肉D.种子

【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

【分析】果实由子房发育成的,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果实发育是由种子产生的生长素促进发育的,没有幼嫩的种子,无法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解答】解;A、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A错误;

B、果柄是由花柄发育成的,B错误;

C、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C错误;

D、胚珠发育成种子,发育中的种子产生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的发育,D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考查生长素的作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幼嫩的种子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的知识,考查花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过程的知识,考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5.吲哚乙酸是(  )

A.植物生长素B.垂体生长素C.性激素D.脑激素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分析】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种类包括: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解答】解:

植物的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1942年,人们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它就是吲哚乙酸.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并能够与动物激素中的生长激素区分开,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考查.

 

16.校园里种植的杉树,主干粗壮,生长旺盛,而侧枝很细弱,主要原因是由于(  )

A.侧芽缺乏生长素B.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少

C.侧芽产生的生长素过多D.侧芽积累的生长素过多

【考点】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