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4428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

《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docx

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耿彦波在科级干部任职培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非常高兴地与大家见面。

刚才李世杰副市长作了很好的动员讲话,把这一次的办学目的、意义都讲清楚了。

大家是科级干部,平常我们交流的机会比较少,那我就从这次办学的目的,联系到大同今天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等几个方面讲一讲,先把源头讲清楚。

    大同现在干什么呢?

就是一个目标,概括起来叫“三名一强”。

“三名”是文化名城、旅游名都、生态名邑,最终要实现经济强市。

    第一个是建设文化名城。

文化名城叫“三部曲”。

为什么要建设文化名城?

依据是什么?

因为大同有丰厚的历史遗存,上溯到历史的根源,最早是许家窑文化遗址,属于石器时代,那时就有人类在这里栖息。

有文字记载以来,大同有三个高峰,叫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

这三个部分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

大家都知道,从公元398年北魏定都平城,到494年大同有近百年的都城历史。

北魏是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王朝,北魏非常了不起,他们从大兴安岭的嘎仙洞呼啸而来,由一个部落的游牧文化,到入主中原后很快地全面汉化,创造了那个时代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文化的顶峰时代。

云冈石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雕塑、最灿烂的文化,可望而不可即。

辽金陪都近300年,创造了华严寺、善化寺那样灿烂的文化,同样这也是今天我们文明古国历史文化遗存中绝无仅有的。

明清时代是军事重镇,承担着保卫神京、屏障京畿的作用,历史上曾屯兵12万,徐达造城,留下了现在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

1982年首批公布的大同历史文化名城指的就是明代的古城。

这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三部曲。

    第二个是建设旅游名都。

旅游名都有“三张牌”,第一张是我刚才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这是国家级的。

第二张是世界遗产旅游城市,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宝贝中的宝贝,好得“盖了帽的”,属于顶级的,是现今仅存的、全世界公认的、世界文化遗产中最杰出、最优秀的,具有唯一性、不可逆性。

第三张是国家风景名胜区恒山。

我们的旅游名都是有基础的,是以文化名城为龙头,以世界文化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两翼的统一整体,以及未开发的古长城、湿地文化、工业遗址等等,这些多元素可以集合成旅游名都。

    第三个是建设生态名邑。

大同这儿干旱少雨,怎么能做到生态名邑呢?

正因为我们缺什么,才补什么,缺少的就是我们追求的。

生态名邑叫“三种境界”,首先是宜居,其次是利居,第三是乐居。

宜居是适宜生活,是基础,也是最低要求;利居是方便创业;乐居是幸福的家园,是宜居、利居的基础上再创造、再提升。

生态城市着重体现在御东新区。

御东新区是以什么为主呢?

城市中心是什么呢?

就是以文瀛湖为中心的生态公园。

从风水学上讲,御东新区风水很好,背靠山,前有水,“山管人丁水管财”。

风水学不是迷信,是一种民俗学,是多少年经验的积累。

所以御东新区就是以生态环境为主体的宜居、利居、乐居城市。

    我们规划建设的叫“一轴双城”,以御河为轴线(御河是城市中非常重要的一条河流,曾经是皇家的河流),西边是古城,东边是新区。

这样的城市意义在哪里呢?

就是在大同城市的大容器里,装的是两大景观,一个历史,一个现代;一个文化,一个生态,这样两大景观就会发生强烈的冲突,这种冲突就形成一种文化张力,这种张力会形成一种魅力。

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是有区别的,传统是以低矮的四合院为母体的,是砖木结构,体现了厚重的建设文化的神韵;现代的用钢结构、玻璃技术做的,一个传统、一个现代就会形成强大的冲突,这种冲突就是魅力,所以大同叫魅力城市。

我们的城市建设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原则。

按照这样的思路往前走,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大同的城市建设这样走下去一定会在全国的城市建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同大不会超过北京、上海、太原,但我们以特色见长。

中国的传统文化保护,新中国成立后当时梁思成先生就提出来,对北京古城要保护,实行分开发展、新旧两利的政策。

但由于当时没有认识到历史文化的价值,是一个破旧立新的革命化时代,梁先生良好的建议最后没有被采纳,祖国大地到处都在拆城墙,结果就造成历史遗存的彻底毁灭,那是一个令人非常痛心的时代。

大同城墙有幸断断续续存留了70%,古城中还存有大片的四合院,留存着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文庙、关帝庙、法华寺、纯阳宫等等文物古迹,留存着狮子街、庙街、缸角街那样的历史文化老街,保留着比较完整的里坊结构,这就给我们今天带来了机遇,让我们能重新进行历史文化名城的复兴。

有时我跟上海的同志们开玩笑,“你有的我将来会有,但我有的你永远没有”。

因为历史不会倒转,百年前上海不就是个小渔村吗?

而大同是几千年的古都,从赵武灵王算起,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从北魏算起,也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

文物具有不可逆性,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是不会返回的。

所以老祖宗的创造是昨天的辉煌,也是今天的财富,更是明天的希望。

这是一种独特性。

作为大同人民应该形成这样的共识,要明白今天进行那么多的拆迁,那么多的改造,花那么大的代价,再挨上别人的骂,我们是要做什么。

我们作为政治人物,要有担当,担当起历史赋予的责任。

历史文化名城复兴我想这是大同最后一次机遇,今天历史的责任落在我们头上,我们要担当起来。

2006年同济大学曾经为我们做过一个古城保护规划,里面的内容都是在城墙边起五层、六层楼房,高20米。

传统建筑是靠什么来体现美呢?

古城是一个水平城市,是靠四合院无限的连续空间作为母体,其间点缀着钟楼、鼓楼、太平楼、魁星楼和城门楼,形成了一个以母体建筑为主体,以公共建筑为天际线,有韵律、音乐感的水平城市。

这就是我们的神韵。

如果建20米的建筑,远远超过城墙12米的高度。

这怎么能保护好呢?

真正意义上的古城保护就是复原、复兴,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母体建筑和历史神韵的复原、复兴。

好多人又问,为什么好好的要拆呢?

其实我是走遍了古城的每一个角落,3.28平方公里的每一个街巷我都走过,目睹了古城里的满目疮痍,可以说整个古城都是被垃圾包围着,古城的小巷都是残破不堪的。

残破跟残缺是不一样的,残缺是一种美之所在,是有历史价值的。

今天的大同人是有历史责任的,责任不是把3.28平方公里的古城推倒再造,而是应该把它保护起来使它得到复兴。

那又有人问,大同有广袤的土地,为什么非要跟自己过不去,跟历史较劲呢?

老祖宗创造那么灿烂的文化,为什么要在我们手里把它糟蹋掉呢?

古城是大同的灵魂所在,50年代国家有许多专家非常关注大同,那时说古城第一位是大同,其次才是平遥。

平遥是个县城,而大同是府城,况且还有皇朝的背景。

本来我们应该奉若神明,匍匐在地,小心翼翼地保护好,为什么要唾弃呢?

如果把古城毁灭掉,我们叫老祖宗的不肖子孙,所以现在我们要抢救。

古城的价值是独一无二的,在中国是唯一的。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所以在世界上也就是唯一的。

不管欧洲有多少,那不是中国文化,大同是中国唯一的古城。

我跟上海同志又讲,未来的创造谁也估不透,但我有的你永远没有。

时来运转我们可能还要做大都市,因为我们的大风水还在,怎么知道未来就不会超过上海?

未来的创造需要我们努力,今天老祖宗的财产更需要我们保护。

将来御东新区以文瀛湖为轴心,行政中心就选在那儿建,背靠马铺山,面对文瀛湖,在文瀛湖周边做一个景区。

过了行政中心就是文化中心,有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大剧院,这些工程明年都要启动。

我们请的是国际大师进行设计的。

大剧院请的是日本的矶崎新;博物馆是崔恺,当代中国非常优秀的建筑师;图书馆是美国的科恩,哈佛大学建筑系的主任;艺术馆是英国的福斯特,就是设计香港机场、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的那个人。

在大同的土地上日本人、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澳大利亚人各设计一个,就是说在大同这块土地上完全可以把城市建设得更漂亮一些,做得更好。

请他们设计,我们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吸取他们的智慧来创造今天的辉煌。

我们完全有这样的信心,我不是在这儿“口出狂言”,也不是“神经病”、“发高烧”。

大家要相信大同的城市建设,就是我们的一轴双城,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名邑,未来在全国的城市发展中肯定会有它的一席之地。

今天的大同要有这个勇气,我们完全可以创造一流。

这是“三名”。

    再一个就是经济强市。

经济强市叫“五园区”。

    第一个是制造业园区20平方公里。

大同制造业历史上曾经辉煌过,大同人其实是能搞大事、折腾点大事的,曾经折腾出塞北箭汽车等。

而且汽车有2个轿车名录、1个中卡名录3个户口,但非常可惜最后因为没有年检被国家发改委吊销了。

如果今天这三张户口还在,折腾一个汽车是没有问题的,并且每个户口背后都可以折腾一个汽车产业,非常可惜。

现在我们重振制造业的雄风,要靠制造创未来,正在跟中国重汽、中国总装备部进行洽谈,跟吉利等几家汽车公司谈,下力气把装备制造业园区打造好,提供一个平台,以平台来引项目,以园区来引项目。

    第二个是医药园区20平方公里。

最近我们跟国药集团谈得很好,促成了威奇达跟国药重组,现在威奇达年产值是12个亿,将来很快可以做到30、50个亿的规模,已签订了初步意向,年前要正式签订协议,国药要正式进驻大同。

医药是大同一个很好的产业,大同气候凉爽,发酵药得天独厚,成本低,医药最大的问题是有污染,这一次我们把它建设在大同的最南端。

    第三个是以塔山为中心的循环经济园区。

就是煤—发电—建材循环链,产业吃干榨尽,不产生垃圾,只创造财富。

    第四个是阳高的龙泉工业园区。

现在一期3万吨氯丁橡胶已经建成投产,二期马上要启动,6万吨氯丁橡胶的规模是世界最大的。

还有PPA、复星与同钢的重组项目也正在进行洽谈。

    第五个是左云的煤化工园区。

依托左云的煤炭资源,与中海油合作建设煤制天然气项目,形成煤气一体化园区。

    总之,大同的发展要靠园区来拉动。

干什么事一定要以务实的态度。

我们过去招商引资大家有热情,但成效不大。

政府的工作一定是一步一个脚印,落下来到实处。

我一直讲,要把工作落在大地上,不要写在墙上,挂在嘴上。

   “三名一强”就是大同今天要做的事。

为什么要这样干呢?

是为某人制造政绩工程吗?

是为了个人的名利吗?

其实这不是一个人的行动,这是市委、政府的集体决策。

这个决策是代表了大同市人民意愿的,符合大同人民的长远利益,或者叫大同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大同错失了一个又一个机遇,今天再不能错失了,不然会被历史淘汰。

这句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大家想一想、数一数大同历史,不妨简要地作一个回顾。

    第一个是1982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机遇。

那时候我们有多少历史遗存?

当时有多好的历史机遇?

但没有抓住。

旅游产业没有站起来,历史文化名城没有站起来,导致现在专家评论大同新不新、古不古、中不中、洋不洋,有价值的城市沦为一般性的城市,垃圾围堵,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第二个是1984年公布为全国13个较大城市之一的机遇。

大家看看现在13个较大城市中哪一个还比大同落后?

我们曾经风光一时,比重庆、苏州、大连、青岛都靠前,今天的大同能比得上苏州的一个区和县吗?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

那时又有何等好的历史机遇?

后面的那些城市都发展起来了,为什么我们没有呢?

    第三个产业机遇。

大同当年的地方煤炭产量是3000到4000万吨,居全国之最,号称煤都。

到了今年除了同煤,市一级的产量仅600万吨。

煤的技术含量比较低,挖出来就卖,其他产业搞不好,连煤也不会挖了吗?

从这次煤矿兼并重组可以看出,大同煤炭企业是最典型的多、小、散、乱。

全省现有310个机械矿井,大同只有5个,即吴官屯、南郊小塔山、鹊儿山等,而长治一个襄垣县就有16个机械矿井,大同占全省的比例是六十分之一,而全省仅有11个市,大同号称全省老二,其他产业衰落还可以讲点理由,煤炭怎么能衰落到这种程度呢?

为什么今年大家都喊这么困难?

    大家想一想,今天的困难是怎么形成的?

我想责任不仅仅在于领导,责任在于你我他,大家都有责任。

大家可能说冤枉,“我不是领导,我承担什么责任?

”是我们的文化、习俗、习惯这方面的责任。

任何领导都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为什么?

我就体会在大同干事太艰难了,有时候干得干得都不想干了,而且一见这地方好糊弄,喝酒、吃肉你好我好,没标准,没压力,没动力,那还干什么呢?

恰恰是为了名利就不能干活,不干活也照样能当官,干活还惹人、得罪人,有人告状,这么辛苦、付出,还干什么活?

所以,应该从文化上进行检讨。

大同改革开放三十年,可以说市营以下的企业全军覆没,哪一个还残存的呢?

橡胶厂、鞋帽厂、塑料厂等等都关门了,云飞旅游鞋我们曾经风光一时,为什么都衰落了?

历史走到了今天,我感到很沉重,我今天讲这个话的心情非常沉重,就是大同为什么走到今天了?

今天的大同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为什么要做大事呢?

“三名一强”就是大同的希望所在,出路所在,不这样就会被历史淘汰。

这是我们集体的意志,也是大同人民的整体利益所在。

大同人民同在一条船上,必须建设“三名一强”,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事业。

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大量的人才,这就是为什么今天要搞这次培训的目的。

在大同工作了近两年,我是甜、酸、苦、辣、咸备尝,体会太深了。

大同有没有干部?

有多达4.5万人,比太原还多,特别是县处级干部远远超过太原,因为太原的学校、医院是没有县级干部的。

我感到我们的干部,当然总体上是好的,为大同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也很辛苦,主流应该充分肯定。

但任何事物都是两面的,现在我们干部存在“三少一缺”的问题。

    第一个是专业干部少之又少。

比如市政公司1200人里没有一个是专业干部,只有一个大学生还是学工民建专业的。

1200人多可怕?

道路的路灯照明我惭愧得很,我修路还从来没有遇到这样的挑战,路好了路灯却不亮,市政公司没有一个懂照明的干部。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也跟上他们背黑锅。

网上就有人议论,“耿市长,你什么时候让路灯亮起来?

”“这不像耿彦波速度吧?

”我说大家这个质疑提得好,我给城建部门拿这个例子讲了多次。

我说我问心有愧,为什么缺专业人才?

再比如,供热公司,我说你们做得真好,今年供热不涨价不行,那边涨价这边不供热,弄得老百姓两头骂我,那边骂涨价,这边骂不供热,价格高还挨冻。

这是什么时代的生活,连供热问题还解决不好?

事实上除了热源不稳定以外,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系统有问题,该注水的没注,有热也供不出来,你说可怕不可怕?

市政公用局成立以来就没有起过多少作用。

我们经常碰到一些干部一说就是不懂,且不说不懂本身就是错误,谁让你不懂?

在这个位置,为什么不懂?

一年不懂,二年不懂,三年还能不懂吗?

不会学吗?

专业干部奇缺,缺得我想找个抓手也找不到,最近要成立平城文化旅游公司,把名城、云冈、恒山打包起来做一个平台,类似像西安曲江开发大唐芙蓉园、大雁塔那样的做法。

但那天在平城公司协调会上有关部门拿了一大堆方案,还搞什么影视、歌舞。

我就问,谁来搞这个事呢?

专业人才太少了。

    第二个是年轻干部少。

年轻毕竟是未来和希望,像我已年过半百,当年孟老夫子年过半百时到齐国,齐国的国君就说,“喂,老叟叟,你来这儿有什么好主意呢?

”我就到“老叟叟”这个年龄了,“喂,老头子,你来大同还能干什么呢?

”这个年龄是今天可以看到明天了,到退休满打满算也就是七八年的时间,是人生的黄昏季节了。

可大同现在缺少年轻的干部,我们的事业毕竟是年轻人的事业,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年轻人毕竟想法大,毕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为什么后来出现了“59岁现象”呢?

船到码头车到站,59岁了叫他干什么去呢?

那个年龄就不是“掀天揭地”的时代了,是保守的时候了。

我们的社会、事业有希望就一定要启用一大批年轻干部,所有事情都应该和年轻人绑起来,有年轻人参与的事业才是有希望的事业。

昨天作家阿城来了大同,他说,“大同文化名城的硬件不错,我给策划个主题吧,搞个中国音乐节,以唱歌、跳舞为主。

”我说,“这个怕搞不起来吧,大同应该搞一个刘老根那样的大戏台,上演有地方特色的数来宝、罗罗腔、二人台等。

”他说,“你不知道,世界上的音乐节搞得还是挺火的,中国还没有这样的节。

”我问,“你怎么能弄成?

”他说,“我有资源,让崔健来演唱,搞露天音乐会。

”我问,“露天音乐会群众能听见吗?

”他说,“你不知道,现在年轻人需要放松一把,不需要听得见,就需要搭建个舞台,崔健一来,追星族太多了,提前几个月卖票,人山人海,一次能装25万人,崔健唱,大家也唱,谁也听不见谁。

特别现在高考完了需要放松,很有市场。

”我说这么多人能放下吗?

他说可以搭帐篷。

后来我觉得这个想法还挺有道理。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这个时代永远属于年轻人。

年轻人朝气蓬勃,是一个健康向上的力量。

年轻干部少是一个缺陷。

雁同合并是历史形成的一个包袱,政府组成成员40岁以下的基本没有,50岁以下的也不多。

    第三个是谋事、成事的人才少。

现在特别难选的就是道路指挥部的一些人才,道路建设需要各把一段的负责人,过来过去就是选不出人,有些在位置上的一经过试验,是中等材质之下的。

谋事、成事的干才,办事干练之才比较少。

    “三少”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更大的问题是“一缺”,就是缺少事业心、责任心。

有不少干部是当官不干事,干事不负责。

到了今天我们的事大、事多、事繁,就需要一个团队,这不是少数人的事业,是多数人的事业。

2008年修了30多公里我亲自检查还不是太大的问题,一天走10公里三天就走完了;2009年修了110公里路,再加上那么多的桥梁、文化精品,一个月转个轮回就还很困难,况且还有各种事情,迎来送往,会议、接待好多事务性工作,我感到实在是难以支撑。

特别是建好以后我们的管理,是更大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相比,建设容易管理难,因为管理每天都是新的,每天从零开始,环境卫生今天搞了能代替明天吗?

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日日工,是很不容易、很不简单的,“把最容易的事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容易,把看似简单的事每次都做到位就是不简单”。

管理太平常但是太不容易,需要良好的机制、良好的班子、良好的团队。

历史走到今天,如果大同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没有人才的支撑,这个成果是不容易巩固的。

今天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想到一句话,改变大同要先改变人,人的核心是在干部层面。

确实是改变大同先要改变人,不改变人大同就没有希望。

过去老子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之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者谓之道”,人就是“道”,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人,这是天、地、人三才。

没有人就没有什么天道、地道,天、地、人三才人为中,当然人要符合天道和地道,但是天道和地道是服务于人,有人才有“道”。

“形之下者谓之器”,我们搞的这么多都是“器”的层面,而不是“道”。

改变大同必须要谋“道”,从人的层面、干部的层面来解决问题,需要人才,需要年轻的力量,因为今天的年轻人通过时间的逐步推移将来可能要走向重要岗位。

我们的事业就是要靠一代一代人来往前推进的,要从科级干部抓起,培养一批优秀的科级干部是当务之急。

过去古人讲“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就是说要成就大事就必须有优秀的人才来支撑。

曾国藩讲过“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什么是“替手”?

我们的事业不是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事业。

这就需要找“替手”来办好,没有“替手”就不会做大做强。

我们讲“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曾国藩这样的人物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一个标本式的人物,是一个楷模,千古完人,他的人格修炼和办事本领都达到了一个高峰。

他的家书、文章大家要作为终生的必修课,每一句话都是从生活中总结提炼出来的。

他说这个话是在组织团练带兵打仗时说的。

他感到要建立一支地方部队,建立曾家军必须要选拔人才才能把事情做大。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认为第一位的任务就是要选“替手”。

今天我们搞这个培训班就是要通过培训的方式给年轻干部提些忠告、进行培训,以此来为培养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打下基础。

使用人才是一个比较大的课题,比较难,使用好人才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眼,用才之胆,还要有容才之量。

过去有人讲“庸才好用没有用,人才有用不好用”,庸才好用,但是办不成事,没有用;人才有用但是有个性不好用。

我想这句话修正一下“人才有用也好用”,这才是最佳的。

上次于丹讲“外化内不化”,叫“内方外圆”,“外圆”是人生成本最低的要求,就是把人生所有关系都搞好;“内方”是坚持,要有主心骨,有自己的人格修炼,有做人的大道理。

这次培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端正风气。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如何来把握机遇,如何来认识这个时代的趋势,如何来搞好自己的定位,这也是这次培训的主要意义。

    什么是人才,作为一个人才有哪些含义呢?

我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我觉得作为人才有四件事是最重要的,就是“读什么书,走什么路,做什么人,干什么事”。

    首先是读什么书。

要成为一个有用之才首先要读书,在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要有才气需不停地学习累积,学习要安静下来不能浮躁,不能像“小猫钓鱼”,坐在那里像读书但是脑子已经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了,不能这山看见那山高。

读书要静下心来,心无旁骛。

静的功夫很重要。

“非学无以广才”,非学习不能增加自己的才华,学习才能广博学识。

“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学习成功。

过去讲富不过三代,曾国藩很重视子女的教育,他的后代也有很多成才之人。

他的儿子曾纪泽,后来是中国第一代的外交家。

曾国藩在给儿子的信中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之气质本由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意思是人的气质天生很难改变,但是通过读书就可以改变,曾国藩觉得他儿子从小走路轻浮不够厚重,就通过这句话教育,让他改进。

西方哲人培根也讲过,大家都熟悉,“读史使人明智”,读历史可以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诗歌、唐诗、宋词可以使我们灵秀,让我们领略古人的神韵;“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吴晗先生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

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余秋雨先生说得很好,“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要做一个摆脱平庸的人就必须读书。

读书要读什么书,我建议大家要多读经典,少读流行。

我们现在属于知识爆炸的时代,网上有很多流行东西,信息实在太多了。

我们面对那么多的诱惑和选择,但那些都是快餐文化、流行文化,就和流行服装一样,过去就烟消云散了,浪费时间和精力。

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现在的教育是有问题的,小学学的东西到了初中就没什么用了,初中学的东西到了高中就没什么用了。

大家回想一下,确实是这样的。

从小打造人生的基本功,国学要求从小就开始背《三字经》、《颜氏家训》、《论语》、《孟子》,年轻时下功夫多背一生都忘不了。

到我这个年龄是今天的记不住,以前的忘不了,该忘的忘不了,老是回忆过去,今天记的马上就忘,过目即忘,大家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读经典。

什么是经典?

经典就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圣贤的治学之道,是人类文化智慧的结合,就是用权威的知识告诉人们文化的根本在哪里,做人的基点在哪里。

我感到古人太伟大了,人生的哲学问题从来就没有新问题,伏羲画卦大约是在7000年前的时代,那时还没有文字记载,是用符号记录的,这就是为什么《易经》里用的全是符号。

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伏羲就创造了《易经》这门学问,这是打开宇宙人生奥秘的钥匙。

他太伟大了,他所说的问题我们今天来看仍然是人生的重大问题,孔夫子在五十多岁读《易经》时是这样评价的,“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意思是早一点,五十岁时读了《易经》,就可以少犯过错。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就是因为我们有伟大的圣贤,孔夫子在世时没有被重用,甚至有人称其为“丧家犬”,我觉得这是亵渎圣贤。

他呕心沥血、孜孜以求地传播学问、整理文化的精神是可敬的。

以前的六经都是刻在竹简上的,散落的,一根竹简也刻不了多少字,将散落的六经修订好就是靠孔夫子。

如果没有他的整理,先古文化就失落了,就不会传承到今天。

虽然他未被当世所用,但是成了千秋的圣贤。

孔夫子当时翻《易经》韦编三绝,“读易老而忘忧,韦编为之三绝”,“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囊”。

当时的竹简是由牛皮绳编在一起的,“三”代表多,韦编三绝就是说孔夫子翻《易经》翻的把牛皮绳断了很多次。

老夫子呕心沥血地整理中国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